(共21张PPT)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学习目标
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2、认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性质、意义,知道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立足家国情怀,深刻领会“五四精神” 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4.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国际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巴黎和会,目的就是为了重新分配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政府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巴黎和会现场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顾维钧
材料:中国代表团来到凡尔赛,发誓要寻求收复山东,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这次巴黎和会召开时,中国可以挽百十年国际上之失败,使中国能够与英法美并驾齐驱。—1919年《民国日报》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2.【史料研读】阅读下列材料,概括五四运动爆发国内背景。
材料一:(军阀们)经过哪里,就靠哪里的老百姓供应,以苛捐杂税把他们管辖的省敲诈得光。……大河堤坝不维修,听任黄河泛滥;……此外还有滥发钞票,通货膨胀。 ——《伟大的中国革命》[美]费正清著
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材料三: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新的革命运动提供了新的阶级力量。
①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激化阶级矛盾。(政治)
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思想)
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壮大。(阶级)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1-62,思考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7年,中国加入协约国,十几万劳工到欧洲战场,“以工代兵”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欧洲爆发
1918年,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协约国获胜
1919年1月,英、法、日、美等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中方代表团出席会议。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开始后,中国代表首先向和会提出取消各国在华的七项特权……又向和会提出取消“二十一条”的要求。 但是,这两项提案都遭到了拒绝。理由是:这两项提案不在和会权限之内,不予以讨论。于是,剩下的希望,就只有解决山东问题了。 ——常丕军《五四运动史话》
2.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第一百五十六条
(德国)所获得之一切权利特权,如胶州之领土、铁路、矿山、海底电线等,一概让与日本。德国所有胶济铁路,及其他支线路权,及关于此项铁路一切财产,让与日本....
——《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决议案》(1919年4月30日)
中国代表提出正当要求:
①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②废除“二十一条”
③收回青岛主权
结果: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北京晨报(1919.5.2)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导火线)
3.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顾维钧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陆征祥(外长)、顾维钧、施肇基、魏辰组、王正廷
1919年巴黎和会会场
动脑筋: 中国也是一战的战胜国身份,为何在巴黎和会上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这说明了什么?
①、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
②、北洋军阀政府仍实行封建统治;
③、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很多特权;
④、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说明:中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中国人民的怒火被点燃,五四运动爆发
4.“五四运动”的爆发
(1)时间:
(2)中心:
(3)主力:
(4)斗争形式:
(5)口号:
(6)结果:
【运动前期】
1919年5月4日
北京
学生
游行、罢课
①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 废除二十一条
④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②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北洋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
反帝
反封建
曹汝霖
陆宗舆
章宗祥
李大钊、陈独秀以及社会各界纷纷呼吁学生爱国无罪,应立即释放被捕学生。面对中国人民正义抗争,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爱国运动。引发新一轮更大规模的全国性抗议活动,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京学生。
6月3日 ,北京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街道,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
斗争的坚决性、彻底性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5.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反帝
反封建
最能反映
五四运动
的性质
历次革命运动口号之比较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太平天国运动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辛亥革命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五四运动
中国人民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6.斗争方式
7.结 果
游行示威、罢课
5月4日,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30多名爱国学生
“爱国何罪”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中
方
日
本
运动进一步扩大
社会各阶层广泛拥护。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第二阶段:
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外对五四运动都有什么反应?
6月3日北京学生的爱国宣传活动,但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2.扩大
结合课本p63,梳理五四运动扩大的时间轴。
6月3日
6月5日
随后
北京学生再次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了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名学生被捕。
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起到主力军的作用。
中心由北京到上海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第一阶段(爆发) 第二阶段(扩大)
时间
中心
人物
口号 斗争形式
结果
1919年5月4日
1919年6月3日
北京
上海
学生(先锋)
工人(主力)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取消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罢课、游行
罢课、罢工、罢市
学生被捕
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自主学习:阅读材料61页说说从6月起,五四运动的主力、中心和斗争
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三、探究“五四运动” 的意义
1
.
五
四
运
动
性
质
:
①
②
③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三、探究“五四运动” 的意义
材料一:几乎这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参与到这场为国家命运寻求答案的运动中。从公共知识界和学界,到工商界再到工人。运动中的每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国家中的一员,个体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新京报书评周刊
材料二: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民族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
(3)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合作探究
1840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1919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近代史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名称 任务 领导阶级 最终目标 指导思想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
知识拓展: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
三、探究“五四运动” 的意义
三、探究“五四运动” 的意义
1840
1919
1949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转折点
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革命方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新指导思想:
新领导阶级:
新革命方向:
不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合作探究】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义革命
地位: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转折点
里程碑事件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的理论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
新的群众力量——广泛群众性
新的斗争面貌——彻底
反帝反封建
四、感悟“五四运动” 的精神
你心目中的五四精神是什么?
“学生为国牺牲的精神万岁!……五四运动“奋空拳, 扬白手,和黑暗势力相奋斗,受伤的也有,被捕的也有,因伤而死的也有。
——罗家伦《“五四运动”的精神》
“建立民主的政府,是我们的座右铭”。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少年中国学会的宗旨是“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而活动”。
—— 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青年团体
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
核心:爱国主义
巴
黎
和
会
中
国
外
交
失
败
导火线
五
四
运
动
时间:
1919.5.4
6.3
中心:
北京
上海
主力:
学生
工人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
初步
胜利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开
端
释
罢
拒
课堂小结
1.“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作者意在强调( )
A.革命领导阶级的改变 B.上层社会的力量可有可无
C.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D.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必然
随堂练习
C
2.1919年7月3日《申报》第7版《我专使未签和约之京讯》报道说:中美通信社接巴黎无线电云,欧洲和约各国于昨日签字,惟中国拒绝签字。材料旨在说明(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获得胜利
B.中美通信社及时报道国际新闻
C.欧洲各国在国际会议上排斥中国
D.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