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秋季学期八年级生物期中考试模拟卷(一)
考察范围:第三单元
学校:_____________ 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选择题(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小题,40分)
1.种子销售中心新进了一批水稻种子,测定这批种子的发芽率时,随机取了800粒玉米种子进行实验,有40粒没有发芽。这批种子的发芽率是多少,能否用来播种( )
A.50%、不能 B.95%、不能
C.95%、能 D.90%、能
2.园林工人经常对校园内树木、花卉进行修整,剪去顶芽以促进侧芽的发育,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A.顶端优势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
3.有细心的同学发现,靠近湖边的大树的根总是向湖的方向延伸。这说明根的生长具有( )
A.向地性 B.向肥性
C.向湖性 D.向水性
4.下列有关植物芽的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叶芽发育成枝条和花 B.幼叶发育成叶
C.芽轴发育成茎 D.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5.根在土壤中生长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坚硬的岩石或土块,导致根冠的外层细胞常常受到磨损,但根冠依旧能保持原有形状并向下生长,这是因为( )
A.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和分化 B.伸长区的细胞伸长
C.成熟区的根毛突出 D.根冠细胞的自我修复
6.在进行植物移栽时,根部经常带有一个土团,原因是( )
A.保护幼根和根毛 B.减少水分散失
C.降低蒸腾作用 D.保护幼嫩的茎叶
7.农民伯伯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依据或者目的不一致的是( )
A.早春播种覆盖地膜——防止土壤中水分散失
B.深层施肥——有利于植物根向深处生长
C.播种前松土——提供充足的氧气
D.合理密植——促进光合作用
8.某同学将一片新鲜的菠菜叶片放入装有70℃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叶片的背面冒出的气泡比正面多,推测其原因是( )
A.叶片正面有角质层 B.叶片正面的颜色比背面浅
C.叶片背面的细胞排列疏松 D.叶片背面的气孔多于正面
9.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各项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B.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C.物质转变:把简单的有机物转变为复杂的有机物
D.意义: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相对平衡
10.以下实验中使用的各试剂及其目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中的氢氧化钠溶液——释放二氧化碳
B.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中的碘液——检验淀粉
C.实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生理盐水——维持动物细胞的完整性
D.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中的酒精——溶解叶绿素
11.某同学参加研学旅行体验活动时,记录了多种农业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或措施。下列哪一项与抑制植物呼吸作用有关( )
A.收获的粮食晒干入仓
B.农田被淹后及时排涝
C.用粗糙的泥瓦盆养花
D.农田浇水后及时松土
12.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蒸腾作用只在白天进行
B.蒸腾作用将植物体内的水分全部散失掉
C.没有蒸腾作用,根系就不能吸收水分
D.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1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生物学角度来分析,绿色植物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不正确的是( )
A.防风固沙消除噪音
B.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C.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
D.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
14.为研究光、温度两个因素对豌豆萌发的影响,现在相同的花盆里种下菜豆种子并设计如下实验。你认为该实验方案及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说法不足之处是( )
花盆编号 光的处理 温度 水分 豌豆种子数
① 阳光 20℃ 充足 1粒
② 暗室 30℃ 充足 1粒
③ 暗室 20℃ 充足 1粒
A.使用菜豆种子数量过少,实验误差大
B.实验方案中出现了两个变量
C.菜豆种子萌发初期,有机物逐渐减少
D.水分也应该设置成对照,适量和干燥
15.下面是某生物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其中可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是( )
A. B.
C. D.
16.菜豆种子萌发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符合事实的是( )
A.菜豆种子的子叶发育成植物体的茎
B.菜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C.菜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提供营养物质的是胚乳
D.菜豆种子萌发时,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17.如图是根尖的结构图,下列叙述铣误的是( )
A.在根尖结构中,具有保护作用的是d B.细胞始终保持分裂能力的部位是c
C.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a D.细胞生长最快的部位是d
18.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的变量是水分的多少
B.实验应该在黑暗处进行
C.土壤浸出液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相应的无机盐
D.实验说明植物生长一定需要氨、磷、钾
19.a、b、c表示某植物相邻的三个细胞,如图表示三者之间的吸水、失水关系(箭头代表水流方向)。由此推测它们的细胞液浓度关系为( )
A.c>a>b B.a>c>b
C.c>b>a D.a>b>c
20.如图是某果树的一段枝条,枝条上长有大小相同的A、B两个果实,现对枝条的1与2、3与4之间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枝条的1、2、3、4部位中,会出现明显膨胀的部位是1
B.果实A不能继续长大,因为为其运输有机物的通道已被切断
C.枝条1处上方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向上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D.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因为切断了为其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60分)
21.如图是菜豆种子的结构和幼苗、叶芽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 ]内填序号,在横线上填文字):
(1)菜豆种子最主要的结构是图一所示的【 】,该结构将来发育成幼苗。
(2)图一中.菜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将来发育成图二的【 】。
(3)图二的【7】是由图一中的【 】发育而来,也是由图三中的【 】发育而来。
(4)图三中,11是生长点,有分裂能力,属于 组织,生长点细胞不断分裂使 不断伸长发育成茎。
22.如图是某小组探究植物吸水的实验过程图,采用萝卜作材料,请据图回答。
(1)根据萝卜条的变化,可知A溶液浓度 B溶液浓度(选填“大于”或“小于”)。
(2)萝卜条④与萝卜条②比较,萝卜条②变 (填“长”或“短”)了,原因是萝卜细胞发生了 (填“吸水”或“失水”)。
(3)整个实验可以说明:当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细胞内的溶液(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就吸水。
(4)萝卜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 向上运输。
(5)根据本实验结论,请你写出盐碱地不适合种庄稼的原因: 。
23.选取生长正常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进行水浴加热。
②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子是否变蓝。
③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瓶中的二氧化碳。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环境一昼夜的目的是 。
(2)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进行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
(3)甲组实验叶片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
(4)请你预测一下实验结果:如甲组叶片未遮光处变蓝,遮光处不变蓝;乙组叶片 (填变蓝或不变蓝);丙组叶片 (填变蓝或不变蓝)。
(5)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一些有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结论。如,比较叶片乙和丙的颜色变化,可以说明 。
24.如图甲表示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图乙中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20℃、二氧化碳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在B点时改变某种环境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所示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时间点是 时,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一天中有机物积累量最大的时候是 (选填“A”“B”“C”或“D”)点。
(2)图乙中,曲线b与a相比,在B点有了明显变化,原因可能是 。(合理即可)
(3)某同学为探究某些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设计了有关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测定的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如图丁所示(实线代表种子呼吸作用的强度变化,虚线表示幼苗光合作用的强度变化)。图丁中a点后,曲线ab段上升的原因是: ;由图丁中曲线cd段的变化可知,人们若想提高产量,可以提高 的浓度。
25.如图是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①所示的生理作用是 ,②所示的生理作用是 ,①、②两个生理过程中,能够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填序号)。
(2)③过程中起作用的生物主要是 。
(3)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可以通过节能减排和植树造林等措施实现正负抵消,达到 相对“零”排放。
(4)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可以做什么? (写条合理措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秋季学期八年级生物期中考试模拟卷(一)
考察范围:第三单元
学校:_____________ 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选择题(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小题,40分)
1.种子销售中心新进了一批水稻种子,测定这批种子的发芽率时,随机取了800粒玉米种子进行实验,有40粒没有发芽。这批种子的发芽率是多少,能否用来播种( )
A.50%、不能 B.95%、不能
C.95%、能 D.90%、能
【答案】C
【知识点】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分析】种子的发芽率公式:种子发芽率=(发芽种子粒数/供试种子粒数)×100%。
【详解】如800粒玉米种子,有40粒没有发芽,则种子的发芽率为(800-40)÷800×100%=95%,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能够用来播种,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园林工人经常对校园内树木、花卉进行修整,剪去顶芽以促进侧芽的发育,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A.顶端优势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
【答案】A
【知识点】芽发育成枝条
【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典型实例就是顶端优势,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其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偏高,从而抑制侧芽生长。
【详解】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到抑制.剪去顶芽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减小,抑制作用被解除,侧芽很快发育成枝条,这就是解除顶端优势原理的应用。因此,园林工人经常对校园内树木、花卉进行修整,剪去顶芽以促进侧芽的发育,解除顶端优势,A符合题意。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植物体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B、C、D不符合题意。
【点睛】掌握顶端优势的定义是本题解题关键。
3.有细心的同学发现,靠近湖边的大树的根总是向湖的方向延伸。这说明根的生长具有( )
A.向地性 B.向肥性
C.向湖性 D.向水性
【答案】D
【知识点】幼根的生长
【分析】根系在生长过程中,根向水多的地方生长,使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蹲苗、烤田是土壤表层的水分少,利用根的向水性促进根向土壤深处(水分较多)生长;根还具有向土壤肥力高的地方生长的特性即根的向肥性,深层施肥有利于促进根向土壤深处生长;由于重力作用向地的一面生长素浓度高,高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有抑制生长的作用,所以根向近地的一面弯曲生长,使根从地表发芽向下生长,使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
【详解】由分析可知,植物的根具有向水、向肥、向地性的特点。有细心的同学发现,靠近湖边的大树的根总是向湖的方向延伸,这体现了植物的向水性,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下列有关植物芽的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叶芽发育成枝条和花 B.幼叶发育成叶
C.芽轴发育成茎 D.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答案】A
【知识点】芽发育成枝条、叶芽的结构
【分析】叶芽的结构及各部分发育情况如图:
【详解】A.叶芽主要发育成枝条,包括茎和叶,但并不直接发育成花。花是由花芽发育而来的,A错误。
B.在叶芽中,幼叶是未成熟的叶片部分,它随着芽的生长和发育,最终会成为成熟的叶片,B正确。
C.芽轴是连接芽的各部分(如幼叶、芽原基等)的轴状结构,它随着芽的生长而伸长,最终发育成为茎的一部分,C正确。
D.芽原基是芽中未发育的芽的部分,它通常位于幼叶的腋部(即叶腋),随着芽的生长和发育,芽原基会发育成为新的芽,即侧芽,D正确。
故选A。
5.根在土壤中生长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坚硬的岩石或土块,导致根冠的外层细胞常常受到磨损,但根冠依旧能保持原有形状并向下生长,这是因为( )
A.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和分化 B.伸长区的细胞伸长
C.成熟区的根毛突出 D.根冠细胞的自我修复
【答案】A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最顶端到着生根毛这一段幼嫩部分。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详解】根尖的最前端是根冠,有保护作用;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可见,根在土壤里生长,根冠的外层细胞常常磨损,但根冠始终保持原来的形状并能向下生长,这是因为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补充了被磨损的根冠细胞,A符合题意。
故选A。
6.在进行植物移栽时,根部经常带有一个土团,原因是( )
A.保护幼根和根毛 B.减少水分散失
C.降低蒸腾作用 D.保护幼嫩的茎叶
【答案】A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
【分析】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收。
【详解】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的根毛。移栽植物时,往往会造成幼根和根毛受损,而使植物吸水的功能大大下降,造成植物萎蔫或死亡。所以移栽时,需要带大的土坨,目的是减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农民伯伯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依据或者目的不一致的是( )
A.早春播种覆盖地膜——防止土壤中水分散失
B.深层施肥——有利于植物根向深处生长
C.播种前松土——提供充足的氧气
D.合理密植——促进光合作用
【答案】A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及探究实验、幼根的生长、合理施肥及合理灌溉
【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详解】A.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的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因此播种后地膜覆盖是为了保温促进种子的萌发,A符合题意。
B.深层施肥可以通过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植物根系向下生长,B不符合题意。
C.对土壤进行耕和耙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因此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耕和耙﹣﹣种子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C不符合题意。
D.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是合理密植与间作套种(立体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产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某同学将一片新鲜的菠菜叶片放入装有70℃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叶片的背面冒出的气泡比正面多,推测其原因是( )
A.叶片正面有角质层 B.叶片正面的颜色比背面浅
C.叶片背面的细胞排列疏松 D.叶片背面的气孔多于正面
【答案】D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将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放入装有70℃温水的烧杯中产生了气泡说明产生了气体,而气孔是植物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
【详解】植物叶片的背面通常比正面具有更多的气孔,而气孔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因此在热水中,气体更容易从叶片背面的气孔冒出形成气泡,而不是因正面有角质层、颜色差异或细胞排列疏松所致。因此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9.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各项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B.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C.物质转变:把简单的有机物转变为复杂的有机物
D.意义: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相对平衡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实质、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
一是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利用。
二是完成了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A正确。
B.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B正确。
C.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了含有能量的复杂的有机物,C错误。
D.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D正确。
故选C。
10.以下实验中使用的各试剂及其目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中的氢氧化钠溶液——释放二氧化碳
B.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中的碘液——检验淀粉
C.实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生理盐水——维持动物细胞的完整性
D.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中的酒精——溶解叶绿素
【答案】A
【知识点】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分析】(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用清水的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2)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3)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时使用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碳。
【详解】A.在实验“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而不是释放二氧化碳,A错误。
B.淀粉遇碘会变蓝,这是碘液与淀粉反应的特性。因此,通过滴加碘液并观察叶片颜色变化,可以判断绿叶是否在光下合成了淀粉,B正确。
C.生理盐水与人体细胞内的液体环境相似,因此可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防止细胞因吸水或失水而变形或破裂,C正确。
D.叶绿素是绿叶中的绿色色素,它会影响对淀粉的检验。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用酒精将叶绿素脱去,以便更准确地观察碘液与淀粉的反应结果,D正确。
故选A。
11.某同学参加研学旅行体验活动时,记录了多种农业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或措施。下列哪一项与抑制植物呼吸作用有关( )
A.收获的粮食晒干入仓
B.农田被淹后及时排涝
C.用粗糙的泥瓦盆养花
D.农田浇水后及时松土
【答案】A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详解】A.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水分,收获的粮食晒干可以减少水分含量,从而抑制呼吸作用,防止粮食在储存过程中因呼吸作用过强而变质,A符合题意。
BCD.排涝、用泥瓦盆养花、松土等措施主要是为了改善植物的生活环境,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蒸腾作用只在白天进行
B.蒸腾作用将植物体内的水分全部散失掉
C.没有蒸腾作用,根系就不能吸收水分
D.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对植物有重要意义,可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等。
【详解】A.蒸腾作用在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只是白天温度高,蒸腾作用强,夜晚蒸腾作用弱,故A错误。
B.蒸腾作用散失的是植物体内的部分水分,而不是全部,故B错误。
C.没有蒸腾作用,根系也能吸收水分,但蒸腾作用能促进根系吸收水分,故C错误。
D.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故D正确。
故选D。
1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生物学角度来分析,绿色植物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不正确的是( )
A.防风固沙消除噪音
B.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C.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
D.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
【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作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其他作用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
【详解】A.绿色植物还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作用,故A正确。
B.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引起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能缓解温室效应,故B错误。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人类维持生命的氧,维持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故C正确。
D.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故D正确。
故选B。
14.为研究光、温度两个因素对豌豆萌发的影响,现在相同的花盆里种下菜豆种子并设计如下实验。你认为该实验方案及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说法不足之处是( )
花盆编号 光的处理 温度 水分 豌豆种子数
① 阳光 20℃ 充足 1粒
② 暗室 30℃ 充足 1粒
③ 暗室 20℃ 充足 1粒
A.使用菜豆种子数量过少,实验误差大
B.实验方案中出现了两个变量
C.菜豆种子萌发初期,有机物逐渐减少
D.水分也应该设置成对照,适量和干燥
【答案】A
【知识点】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及探究实验
【分析】(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种子不在休眠期。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每组只用1粒菜豆种子做实验不科学,实验误差大,种子可能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不能萌发,影响实验结果。因此,种子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A符合题意。
B.实验方案中出现了两个变量,但是当①与②形成对照实验时只有一个变量光照,①与③形成对照实验时,只有一个变量温度,整个实验方案中出现了两个变量但并不违反对照实验的原则,B不符合题意。
C.菜豆种子萌发初期,由种子的子叶提供营养,有机物逐渐减少,C不符合题意。
D.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本实验探究光、温度两个因素对豌豆萌发的影响,水分也应该设置成相同且适宜,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下面是某生物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其中可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探究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
【详解】 A.该装置能够使燃烧的蜡烛熄灭,说明瓶内没有氧气了,因此该装置用于验证萌发的种子消耗氧气,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装置收集的气体(来自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该装置用于验证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该装置的塑料袋内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些水珠只能是植物体散失的,因此该装置用于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C不符合题意。
D.氧气有助燃的性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来自金鱼藻的光合作用)能够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因此,该装置可以用于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菜豆种子萌发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符合事实的是( )
A.菜豆种子的子叶发育成植物体的茎
B.菜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C.菜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提供营养物质的是胚乳
D.菜豆种子萌发时,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答案】D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及探究实验、种子萌发的过程
【分析】1.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种子萌发的过程:首先种子吸水,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详解】A.由分析可知,菜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只是提供营养物质的,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A错误。
B.菜豆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B错误。
C.菜豆种子的子叶2片,肥厚,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菜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提供营养物质的是子叶,C错误。
D.由分析可知,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因此,菜豆种子萌发时,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D正确。
故选D。
17.如图是根尖的结构图,下列叙述铣误的是( )
A.在根尖结构中,具有保护作用的是d B.细胞始终保持分裂能力的部位是c
C.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a D.细胞生长最快的部位是d
【答案】D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d根冠、c分生区、b伸长区、a成熟区。
【详解】A.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像一顶帽子似的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故A正确。
B.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故B正确。
C.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C正确。
D.细胞生长最快的部位是b伸长区,故D错误。
故选D。
18.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的变量是水分的多少
B.实验应该在黑暗处进行
C.土壤浸出液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相应的无机盐
D.实验说明植物生长一定需要氨、磷、钾
【答案】C
【知识点】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如含氮、磷、钾等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而蒸馏水基本不含无机盐。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以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
【详解】A.实验的变量是培养玉米幼苗的液体不同,即有无无机盐,A错误。
B.植物生长需要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应在有光处进行,B错误。
C.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玉米幼苗生长良好,说明土壤浸出液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相应的无机盐,C正确。
D.本实验只能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但不能确定一定需要氨、磷、钾,D错误。
故选C。
19.a、b、c表示某植物相邻的三个细胞,如图表示三者之间的吸水、失水关系(箭头代表水流方向)。由此推测它们的细胞液浓度关系为( )
A.c>a>b B.a>c>b
C.c>b>a D.a>b>c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分析】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详解】当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否则就失水。所以,a、b、c 表示某植物体三个相邻的细胞,a吸bc的水,浓度最大,c失水,浓度最小,因此它们的细胞液浓度为 a>b>c,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0.如图是某果树的一段枝条,枝条上长有大小相同的A、B两个果实,现对枝条的1与2、3与4之间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枝条的1、2、3、4部位中,会出现明显膨胀的部位是1
B.果实A不能继续长大,因为为其运输有机物的通道已被切断
C.枝条1处上方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向上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D.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因为切断了为其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答案】B
【知识点】导管的特点及功能、筛管的特点和功能
【分析】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根。环剥树皮,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切口处不能在向下运输,能够提高果品A中有机物的含量。图中,果实B不能获得叶片制造的有机物。
【详解】A.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可见,枝条上1、2、3和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1处,A正确。
BD.筛管是位于树皮韧皮部输导有机物的管道,据图可知: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筛管未被切断;而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B错误,D正确。
C.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可见,因为运输水的通道导管未被断,C正确。
故选B。
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60分)
21.如图是菜豆种子的结构和幼苗、叶芽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 ]内填序号,在横线上填文字):
(1)菜豆种子最主要的结构是图一所示的【 】,该结构将来发育成幼苗。
(2)图一中.菜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将来发育成图二的【 】。
(3)图二的【7】是由图一中的【 】发育而来,也是由图三中的【 】发育而来。
(4)图三中,11是生长点,有分裂能力,属于 组织,生长点细胞不断分裂使 不断伸长发育成茎。
【答案】(1)5
(2)9
(3) 2 10
(4) 分生 芽轴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种子萌发的过程、叶芽的结构
【分析】图一:1胚轴、2胚芽、3胚根、4子叶、5胚、6种皮。
图二:7叶、8连接茎和根的部分、9根。
图三:10幼叶、11生长点、12芽轴、13芽原基。
【详解】(1)5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会发育成一棵新的植株,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组成,由此可知,菜豆种子最主要的结构是图一所示的5,该结构将来发育成幼苗。
(2)3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9根。
(3)2胚芽是生有幼叶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茎和叶,10幼叶将来发育成叶。由此可知,图二的7是叶,是由图一中的2发育而来,也是由图三中的10发育而来。
(4)11是生长点,属于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分裂。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芽轴将来发育成茎。
22.如图是某小组探究植物吸水的实验过程图,采用萝卜作材料,请据图回答。
(1)根据萝卜条的变化,可知A溶液浓度 B溶液浓度(选填“大于”或“小于”)。
(2)萝卜条④与萝卜条②比较,萝卜条②变 (填“长”或“短”)了,原因是萝卜细胞发生了 (填“吸水”或“失水”)。
(3)整个实验可以说明:当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细胞内的溶液(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就吸水。
(4)萝卜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 向上运输。
(5)根据本实验结论,请你写出盐碱地不适合种庄稼的原因: 。
【答案】(1)大于
(2) 长 吸水
(3)大于
(4)导管
(5)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根细胞溶液的浓度,细胞失水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导管的特点及功能
【分析】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详解】(1)根据题干可知,A烧杯中的萝卜条③与萝卜条①比较,萝卜条③变短了,原因是A烧杯内为浓盐水,盐水的浓度大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萝卜体内的水流到盐水里,因此萝卜细胞失水.B烧杯中的④萝卜条变硬挺了,说明B烧杯中放的是清水,清水的浓度小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吸水。所以,根据萝卜条的变短,可知A溶液浓度大于B溶液浓度。
(2)萝卜条④与萝卜条②比较,萝卜条②变长了,原因是B烧杯中放的是清水,清水的浓度小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吸水。
(3)整个实验可以说明:当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的溶液(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就吸水。
(4)导管的功能是由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所以萝卜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导管向上运输。
(5)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根细胞溶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容易烧苗。
23.选取生长正常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进行水浴加热。
②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子是否变蓝。
③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瓶中的二氧化碳。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环境一昼夜的目的是 。
(2)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进行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
(3)甲组实验叶片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
(4)请你预测一下实验结果:如甲组叶片未遮光处变蓝,遮光处不变蓝;乙组叶片 (填变蓝或不变蓝);丙组叶片 (填变蓝或不变蓝)。
(5)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一些有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结论。如,比较叶片乙和丙的颜色变化,可以说明 。
【答案】(1)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运走
(2)溶解叶绿素(脱色)
(3)对照作用(形成对照)
(4) 不变蓝 变蓝
(5)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知识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分析】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放氢氧化钠溶液)、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详解】(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牵牛花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避免对实验的干扰。
(2)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进行水浴加热的目的是将叶绿素溶于酒精中进行脱色。
(3)甲组实验叶片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形成一组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4)乙组装置与丙组装置的区别是丙里面是清水,乙里面是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清水没有此功能,丙里面有二氧化碳,乙里面没有二氧化碳,乙、丙两装置中的叶片所处的环境,唯一变量是二氧化碳。由于乙叶片所处的环境没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乙叶片由于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遇碘不变蓝;而丙叶片由于环境中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故遇碘变成蓝色。
(5)由于乙叶片所处的环境没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乙叶片由于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遇碘不变蓝;而丙叶片由于环境中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故遇碘变成蓝色。通过比较叶片乙和丙的颜色变化,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4.如图甲表示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图乙中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20℃、二氧化碳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在B点时改变某种环境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所示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时间点是 时,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一天中有机物积累量最大的时候是 (选填“A”“B”“C”或“D”)点。
(2)图乙中,曲线b与a相比,在B点有了明显变化,原因可能是 。(合理即可)
(3)某同学为探究某些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设计了有关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测定的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如图丁所示(实线代表种子呼吸作用的强度变化,虚线表示幼苗光合作用的强度变化)。图丁中a点后,曲线ab段上升的原因是: ;由图丁中曲线cd段的变化可知,人们若想提高产量,可以提高 的浓度。
【答案】(1) 6 等于 C
(2)温度升高
(3) 种子吸水,呼吸作用增强 二氧化碳
【知识点】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分析】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当曲线上升时,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者只进行呼吸作用;当曲线下降时,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并且图中B、C两点为平衡点,即二氧化碳吸收等于释放,表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乙图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图中B点表示达到光饱和点,此时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可能是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因此改变B点某条件(如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丙图装置中,碳酸氢钠缓冲液可维持瓶内二氧化碳相对稳定。
【详解】(1)由图可知,图甲中,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时间点是6时,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刚好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光合作用在6点之前已经开始。在6点至18点之间时二氧化碳减少,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一天中,大棚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大的时候是点C点。
(2)图乙中B点表示达到光饱和点,表明此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由于题中植物在20℃、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因此此时适当提高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均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所以图乙中,曲线b与a相比,在B点有了明显变化,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或者二氧化碳浓度增强。
(3)图丁中曲线ab上升的原因是种子吸水萌发,呼吸作用加强;曲线cd段上升的原因是左侧装置中种子萌发产生的CO2进入右侧装置,光合作用强度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所以人们若想提高产量,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
25.如图是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①所示的生理作用是 ,②所示的生理作用是 ,①、②两个生理过程中,能够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填序号)。
(2)③过程中起作用的生物主要是 。
(3)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可以通过节能减排和植树造林等措施实现正负抵消,达到 相对“零”排放。
(4)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可以做什么? (写条合理措施)
【答案】(1)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②
(2)微生物
(3)碳中和
(4)植树造林、低碳出行等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实质、呼吸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可知:图中①是绿色植物和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向空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②是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③是细菌、真菌把残枝、败叶、动物尸体、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无机盐的过程。
【详解】(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故①所示的生理作用是呼吸作用,②所示的生理作用是光合作用。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能够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②光合作用。
(2)③过程中起作用的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分解者。分解者是指在生物圈中靠分解动植物的尸体或是粪便为食的细菌和真菌,它们将动植物的尸体、粪便等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又被生产者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4)光合作用能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人们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低碳出行等方式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