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故事
1、回顾《姓氏歌》引出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一年级下册学到的《姓氏歌》吗?(出示)一起读一读。
2、同学们,《姓氏歌》里讲到了哪些姓?一个字的我们叫“单姓”,两个字的叫“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吗?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复姓,板书司马,你们书空。来,跟他打个招呼。
3、课文讲了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你发现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指名回答。对了,这篇文章是古人写的,我们中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就是这种语言,我们把它叫做“文言文”,然后板书。
二、初读课文,读好停顿
1、同学们都预习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出示生字,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指导读音。
2、你们会读了生字,能把课文读通顺吗?谁来读一读课文?
3、老师也想读读课文,可以吗?老师和他读得一样吗?为什么?对了,老师读的时候是有节奏的,老师再读一遍,你们拿起笔来,注意听,老师读到略停顿的时候画上斜线。
4、(出示断句后的课文),你划对了吗?你们听得真仔细!这就是读文言文时我们要注意的断句。你按照断句再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得有节奏。
5、谁愿意为同学们读一读。一起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你们会读课文了,知道这篇文言文的意思吗?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理解古诗的意思的吗?文言文和古诗一样,一个字的意思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还可以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来理解,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在文中圈出。开始。
2、通过刚才的默读,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谁来帮帮他?
3、让我们一起回到千年之前看看故事是怎样开始的?
群儿戏于庭:
(1)出示“群儿戏于庭”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呢?
(3)这句话说的是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同学们,你们注意了吗,我们在说这句话意思的时候,“做游戏”是放在最后的,而文言文中,“戏”放在中间,这就是文言文和我们现代白话文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可以按我们的语言习惯调整一下词语的顺序。
(4)他们玩得多开心啊!一起读一读。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什么意外的情况?当学生提到“瓮”样子模糊时相机出示图片认识“瓮”和“缸”,比较它和缸的外形区别。
(2)请看插图,瓮有多高?而且里面是满满的一瓮水,如果不及时相救这个孩子将会怎么样?多么危险的时刻!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此时,和他一起玩耍的孩子们发现了吗?他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弃去?是不是所有人都弃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2)咱们一起来想象当时的画面?光——持石——击瓮——破之,是司马光及时击瓮才使这个大瓮破了,所以“破之”的“之”指代的是谁?
(3)结果掉进翁中的孩子怎么样?
(4)谁能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这就是司马光击瓮救友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四、感请朗读,背诵课文
1、司马光救友的故事在邻里传开了,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为他的行为举手点赞,让他们感受到一个孩童能有这样机智的行为,从宋代流传到现在已将近有千年的历史,人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记录它,你们看,这是1940年6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的一套邮票,可见这个故事已深入人心,也代表着中华的一种文化。
2、我们看一下这三幅图,谁会用两个字来概括每幅图的内容?
3、谁能用文中的话来说说这几幅图吗?
4、你能看着这几幅图背一背这篇文言文吗?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长大后的司马光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自成一格,刚劲并柔。老师从他的临帖中找到了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司”。
2、同学们观察“司”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时注意什么?老师来写一个。
3、同学们按照要求在田字格中写一个。学生写,师提醒书写要求。
4、写好以后和临帖比对一下,也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怎样把“司”写得更好,再写一个。
六、总结
同学们,你们喜欢司马光吗?让我们记住这个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司马光,记住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课后请同学们用用文言文或者现代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下课!
板书设计:
司马光
文言文
机智 勇敢 沉着 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