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准确认读并理解 “镶、髻、安适、慈善、贮蓄、澄清” 等词语。
了解老舍的生平及主要作品,掌握作者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文中描写济南冬天景色的语句,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
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题。
进行仿写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描写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济南冬天的美丽和温暖,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体会文章的主题。
(二)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独特之处,感受其 “温晴” 的特点。
分析文中修辞手法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讲授法:讲解作者的生平、作品背景及相关的文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优美语句,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仿写练习法:通过仿写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冬天在你们的印象中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冬天很冷,有的说冬天会下雪,有的说冬天可以堆雪人、打雪仗。
教师引导:大家对冬天的印象各不相同。那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一个不一样的冬天,看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
教师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济南冬天的景色。
(二)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
教师介绍作者老舍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同学们,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他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老舍先生的作品大多以北京的生活为背景,语言幽默风趣,富有生活气息。”
教师提问:“那老舍先生为什么会写济南的冬天呢?” 引导学生思考。
介绍作品背景。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 1931 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当时的济南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作者在济南任教,对济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以自己亲身的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朗读。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
教师出示一些容易读错的字词,如 “镶、髻、安适、慈善、贮蓄、澄清” 等,让学生认读。
教师提问:济南的冬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大家的感受各不相同。那作者眼中的济南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词语。”
学生朗读课文后,找出 “温晴” 一词,教师板书。
(四)研读课文,体会 “温晴”
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体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分析。”
教师提示:“可以从和其他地方的对比、对济南冬天景物的描写等方面去思考。”
学生默读课文后,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教师引导:“这句话把济南的冬天和北平的冬天进行了对比,北平的冬天是怎样的呢?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学生回答:“北平的冬天经常刮风,很冷。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让人感觉很温暖。”
教师总结:“通过和北平的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没有风声的特点,体现了‘温晴’。”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教师引导:“这句话把老城比作什么?老城在冬天里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学生回答:“把老城比作人,老城在冬天里很暖和安适,让人感觉很温馨。”
教师总结:“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老城比作人,写出了老城在冬天里的温暖和安适,体现了‘温晴’。”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教师引导:“这句话把小山比作什么?小山在冬天里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学生回答:“把小山比作摇篮,小山在冬天里很可爱,让人感觉很温暖。”
教师总结:“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山比作摇篮,把小山人格化,写出了小山的可爱和济南冬天的温暖,体现了‘温晴’。”
(五)品味语言,学习描写方法
教师提问:“文中有很多优美的语句,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师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角度等方面去分析。”
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学生 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它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很形象地写出了矮松在小雪后的形态。
教师引导:“这个比喻很巧妙,把矮松的形态描写得很生动。那这里的‘顶’字用得好不好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顶’字用得好,写出了雪在树尖上的位置,很形象。”
学生 2:“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它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上的雪和草比作花衣,把山人格化,写出了山在小雪后的美丽。
教师引导:“这个描写很有层次感,先写了雪和草的颜色,然后把它们比作花衣,最后又说花衣被风儿吹动,让人看到山的肌肤。那这里的‘肌肤’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肌肤’指的是山的本来面目,也就是没有被雪覆盖的地方。”
学生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它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薄雪比作害羞的少女,很生动地写出了薄雪在夕阳下的色彩变化。
教师引导:“这个比喻很贴切,把薄雪的色彩变化描写得很细腻。那这里的‘微微’一词用得好不好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微微’一词用得好,写出了薄雪露出粉色的程度很轻,很形象。”
教师总结:“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从不同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学习这些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让我们的文章更加精彩。”
(六)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老舍的生平及主要作品,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整体感知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品味了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了作者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继续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观察你身边的一处景物,运用今天所学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济南的冬天》,谁能说说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作者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体会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美丽。”
(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教师提问:“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分析。”
教师提示:“可以从对景物的描写、直接抒情的语句等方面去思考。”
学生默读课文后,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教师引导:“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什么情感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回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把小山比作摇篮,把小山人格化,写出了小山的可爱和济南冬天的温暖,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教师引导:“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什么情感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回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把薄雪比作害羞的少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薄雪在夕阳下的色彩变化,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教师引导:“这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什么情感呢?”
学生回答:“这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认为济南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
教师总结:“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对景物的描写上,还体现在作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上。”
(三)分析结构,理解主题
教师提问:“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围绕‘温晴’这一特点来组织文章的呢?”
教师提示:“可以从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去分析。”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
课文开头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 “温晴” 的特点,总领全文。
教师引导:“开头的对比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开头的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独特之处,引起读者的兴趣。”
中间部分分别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山和水,具体体现了 “温晴” 的特点。
教师引导:“作者是如何描写济南冬天的山和水的呢?”
学生回答:“作者通过对山上的雪、草、树等景物的描写,以及对水的清澈、绿等特点的描写,体现了济南冬天的‘温晴’。”
结尾部分以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济南冬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师引导:“结尾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结尾这句话总结全文,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师提问:“作者通过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呢?”
教师提示:“可以从对济南冬天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情感等方面去思考。”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主题。
作者通过描写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师引导:“作者为什么会喜爱和赞美济南的冬天呢?”
学生回答:“因为济南的冬天很温暖、很美丽,让人感觉很舒适。”
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师引导:“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呢?”
学生回答:“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山水、老城等景物的描写,都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此外,还可以看出作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教师引导:“作者为什么会对济南这座城市有热爱和眷恋之情呢?”
学生回答:“因为作者在济南任教,对济南有着深厚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冬天的诗句或文章呢?请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一些描写冬天的诗句和文章,让学生欣赏。
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文章:《雪》(鲁迅)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些作品中描写的冬天和《济南的冬天》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济南的冬天》描写的冬天是温暖、可爱、充满生机的,而其他作品中描写的冬天可能是寒冷、寂静、萧瑟的。”
“《济南的冬天》主要通过对济南冬天的山水、老城等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而其他作品可能通过对雪景、人物等的描写来表达情感。”
(五)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济南的冬天》的第二课时,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深入体会了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美丽,分析了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时所表达的情感,理解了课文的结构和主题。同时,我们还进行了拓展延伸,欣赏了其他描写冬天的作品。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写一篇关于你家乡冬天的作文,要求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表达出你对家乡冬天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我以 “温晴” 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方式,深入体会济南冬天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同时,我也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一、成功之处
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紧紧围绕 “温晴” 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学习描写方法、体会作者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掌握散文的阅读技巧。
教学方法多样。采用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赏析法、仿写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默读、讨论、发言,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拓展延伸恰当。通过让学生比较不同作品中描写冬天的不同之处,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理解。
二、不足之处
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可以更加细致。虽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但在朗读的节奏、语气、情感等方面的指导还不够到位,部分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
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在学生发言和完成作业时,评价主要集中在答案的正确性上,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不够充分。
教学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初读课文和整体感知部分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品味语言和学习描写方法的时间相对紧张。在第二课时的拓展延伸部分,由于学生讨论比较热烈,时间有所延长,影响了课堂小结的进行。
三、改进措施
加强朗读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朗读的训练,从朗读的节奏、语气、情感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完善评价体系。在评价学生时,要更加全面地考虑学生的表现,不仅关注答案的正确性,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在备课过程中,要更加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完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通过这次教学,我对《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多的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