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皇帝的新装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炫耀(xuàn) 御聘(yù) 骇人听闻(hài)
B.爵士(jué) 称职(chēng) 钦差大臣(qīn)
C.头衔(xián) 更衣(ɡēng) 分外美观(fēn)
D.滑稽(jī) 的确(dí) 随声附和(hé)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形见拙 穿流不息 申张正义
B.微不足道 随声附和 惊慌失错
C.再接再厉 栩栩如生 截然不同
D.杳无音信 礼上往来 气势汹汹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上海某电梯集团的潘阿锁一头扎进电梯研发之中,对技术精益求精,终于成长为真正的工匠。
B.任何工作的过程都是充满艰辛的,抵达目的所需要的,除了激情,还有任劳任怨,默默耕耘。
C.春天,嘉陵江水晶莹地涌动,岸边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蜂飞蝶舞,一派栩栩如生的景象。
D.人工智能时代,新职业新岗位将如雨后春笋,为更多的人搭建更多的人生出彩的舞台。
4.选出下面语段各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 )
(A)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B)它是上古先民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识物候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C)二十四节气不仅具有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还能有效指导农耕生产。(D)2016年,它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作者画下句点的那一刻起,“书”就开始一段漫长的旅程:在编辑室里,为自己找到适合的式样,在推介会上,被爱书人不辞辛苦地推广,在书店里,与读者产生美好的碰撞。
B. “楼台广厦千万间,直插云霄接玉颜。”一位援鄂新疆医务工作者看到武汉的夜景时吟诗后感慨,“武汉真美!武汉真棒!”
C. 视频短片《后浪》的演讲者,用一句“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的评语,激发了年轻人追逐梦想的热情。
D. 嘉兴南湖红船、井冈山革命旧址群、红安革命烈士陵园……一件件实物、一处处旧址、一座座纪念馆,都记录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6.下面情境中,劝说最得体的一项是( )
周末,全班同学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参观过程中,两位同学紧靠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中一位还摘掉了口罩。作为班干部的你看见了,走上前去劝说。
A.两位同学好!疫情防控时期,务必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请遵守纪律并停止说笑!
B.喂!你们怎么把先前的要求都给忘了?又说又笑,成何体统!快把口罩戴上,保持距离!
C.两位同学好!博物馆是公共场所,应戴好口罩,保持距离,注意举止文明,你们觉得呢?
D.哈!两位同学,你们可真有个性!现在应该认识到错误了吧?快戴好口罩,不要再说笑。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皇帝的新装》以皇帝爱新装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B.“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作用。
C.文中写皇帝与他的亲信三次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展现了整个宫廷的愚蠢与虚伪。
D.故事的结尾让一个小孩子说出真话,是因为小孩子比大人聪明些,能够看出事情的真相。
8.名著阅读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熟悉
的歌词让大家想起古典小说《西游记》,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说中的白龙马在取经过程中表现出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西游记》的部分回目,其情节与白龙马相关的一项是( )
A.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B.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C.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D.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9.综合性学习
为纪念安徒生,班级要举办一次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
(1)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围绕你所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并写清方案执行的具体步骤。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那里。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②“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 ”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
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 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满意!”
④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10.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
11.第②段中,为什么不由骗子来发问,却由两位诚实的官员来发问
12.第③段中用的什么描写方法 写出了皇帝怎样的性格特点
13.第④段中,“每个人都有说不出来的快乐”,每个人的快乐原因相同吗 “皇帝”、“两位诚实的官员”、“其他官员”都因为什么而快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安徒生
现在我要告诉你一个故事。那是我小时候听来的。从那时起,我一想到它,就似乎觉得它更可爱。故事也跟许多人一样,年纪越大,越显得可爱。
我想你一定到乡下去过吧?你一定看到过老农舍。屋顶是草扎的,上面零乱地长了许多青苔和小植物。墙都有些倾斜,窗子也很低,而且只有一扇窗子是可以开的。窗下有一个小水池,池里有一只母鸭和一群小鸭。
那里住着一对年老的夫妇——一个庄稼人和他的妻子。不管他们的财产少得多么可怜,他们总觉得放弃件把东西没有什么关系。比如他们的一匹马。它依靠路旁沟里的一些青草活着。他们要用这马交换些更有用的东西。但是应该换些什么呢?
“老头子,你最清楚呀,”老太婆说,“你做的事总不会错的。”
于是她替他裹好围巾,把它打成一个双蝴蝶结,看起来非常漂亮。然后用她的手掌心把他的帽子擦了几下,同时在他温暖的嘴上接了一个吻。这样,他就骑着这匹马儿走了。
太阳照得像火一样,天上见不到一块乌云。
这时有一个人赶着一头母牛走来。
“它一定能产出最好的奶!”农人想,“把马儿换一头牛吧——这一定很合算。”
“喂!”他说,“听我讲吧,我想一匹马比一头牛的价值大,不过这点我倒不在乎。你愿意交换吗?”
“当然!”牵着牛的人说。
这桩生意就做成了,农人很可以回家去的。不过他既然计划去赶集,去看一下也好。
他很快地向前走。不一会儿他赶上了一个赶羊的人。这是一只很漂亮的肥羊,非常健壮。
“我倒很想有这牲口,”农人想,“它可以在我们沟旁边找到许多草吃。我们交换好吗?”
赶羊人当然是很愿意的。于是农人就牵着他的一头羊继续走。
他在横栅栏旁边看到另一个人,这人臂下夹着一只大鹅。
“你夹着一个多么重的家伙!”农人说,“它的毛长得多,又很肥!如果把它放在我们的小池子里,那倒是蛮好的呢。我的老女人可以收集些菜头果皮给它吃。它应该属于她才是。你愿不愿交换?”
对方一点也不表示反对;这个农人得到了一只鹅。
这时他已经走进了城,一直走到栅栏那儿收税人的田里去了。这人有一只母鸡。这个种田人心中想:“这是我一生所看到的最好的鸡!”
“我们交换好吗?”他说。
“交换!”对方说,“唔,那也不坏!”
那个收税人得到了鹅;这个庄稼人带走了鸡。
他在到集上去的路上已经做了不少生意了。天气很热,他也感到累,想喝一杯烧酒。他来到了一个酒店门口,店里一个伙计走出来了,背着一满袋子的东西。
“你袋子里装的什么东西?”
“一满袋子喂猪的烂苹果。”
“这可不少!去年我们炭棚子旁的那棵老苹果树只结了一个苹果。我们把它保藏起来。它在碗柜一直待到裂开为止。‘那总算是一笔财产呀,’我老婆说。现在她可以看到一大堆财产了!我希望她能看看。”
“你打算出什么价钱呢?”
“我想拿我的鸡来交换。”
他拿出那只鸡来,换了一袋子烂苹果。他走进酒店,房间里有两个英国人:他们非常有钱,他们的腰包都是鼓得满满的。他们还打起赌来呢。
关于这事的下文,你且听吧。
咝—咝—咝!炉子旁边发出的是什么声音呢?这是苹果开始烤烂的声音。
唔,他怎样把一匹马换得了一头牛,以及一直到换得烂苹果为止的这整个故事,都由他亲自讲出来了。
“乖乖!你回到家里去时,保管你老婆结结实实地打你一顿!”那两个英国人说。
“我将会得到一个吻,而不是一顿痛打,”农人说,“我女人会说:老头子做的事儿总是对的。”
“我们打赌好吗?”英国人说,“我们可以用满桶的金币来打赌!”
“一斗金币就够了。”农人回答说。
于是赌注就这么确定了。他们来到了农人的屋子。
“晚安,老太太。”
“晚安,老头子。”
“我已经把东西换来了!”
“是的,你自己做的事你自己知道。”老太婆她拥抱着他,把那袋东西和客人都忘掉了。
“我把那匹马换了一头母牛。”
“感谢老天爷,我们有牛奶吃了。”
“是的,不过我把那头牛换了一只羊。”
“啊,那更好!”老太婆说,“你真想得周到:我们给羊吃的草有的是。现在我们可以有羊奶、羊奶酪、羊毛夹克、羊毛袜子了!”
“不过我把羊又换了一只鹅!”
“亲爱的,那我们今年在马丁节的时候就有鹅肉吃了。你老是想种种办法来使我快乐。”
“不过我把这只鹅换了一只鸡。”
“这桩交易做得好!”太太说,“鸡会生蛋,蛋可以孵小鸡,那么我们将可以养一大院子鸡了!这正是我所希望的一件事情。”
“不过我已经把那只鸡换了一袋子烂苹果。”
“什么!现在我非得给你一个吻不可。”老太婆说,“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情。我想今晚做一点好东西给你吃,最好是鸡蛋饼加香菜。我有鸡蛋,不过没有香菜。我到学校老师那儿去——我知道他们有香菜。老师的太太,是一个吝啬的女人。我请求她借我一点。‘借?’她对我说,‘我们菜园里什么也不长,连一个烂苹果都没法借给你呢。’不过现在我可以借给她十个,甚至一整袋子烂苹果呢。”
她说完后就在他的嘴上接了一个响亮的吻。
“我喜欢看这幅情景!”两个英国人齐声说,“老是走下坡路,却老是快乐。这件事本身就值钱。”
他们付给这个种田人相应的金币。
请听着,这是一个故事!我在小时候听到的。现在你也听到了,并且知道那个老头子做的事儿总是对的。
(节选自《安徒生童话》,有删改)
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一连串的交换中,农夫换得的商品价值一再贬损,但他却非常快乐,因为他动机单纯、不计得失、生活简单质朴。
B.两个英国人眼中的农夫是愚蠢的,他们的打赌是看笑话般的取乐行为,输赢与否都不影响他们从中获得庸俗的快乐。
C.农夫和妻子虽然生活穷困,但他们彼此信任、互相关怀,这样坚贞的情感也支撑了农夫对待一切的乐观态度。
D.农夫最后折服英国人、赢得了金币,这样圆满的结局或许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出现,但却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1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通过白描手法,写出了农舍的低矮破败,表现了农夫夫妇生活的贫困,与下文老太婆借香菜做晚饭这一情节呼应。
B.小说情节顺畅,结构简单,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多元,叙述语言虽简洁,但能表现永恒的道德主题,具有教育价值。
C.小说采用反复的手法,相似情节重复多次,看似繁琐,却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交代结果,引发读者的好奇。
D.小说语言诙谐轻巧而又暗含深意,叙述节奏舒缓有致,在娓娓道来中展现人性的美善,寄寓美好的祝福。
16.请分析小说中“我”的作用。
17.有人认为“安徒生的童话透露着浓烈的悲悯情怀和善良愿望”,请结合本小说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怯 懦
①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②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也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打到她卡上。她也曾想过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里吃一顿简单的饭。但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铁上辗转换乘,她想,或许他们彼此在北京很难有见面的机会。
③她知道自己心里,其实并不希望父亲能来看她。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包裹或是电话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呼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孔雀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看似羞涩无比,却是拿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都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装作漫不经心地问她,你的父母何时会来看你 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④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借了别人的手机,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及问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⑤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不会有相见的机会。但她没有想到,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父亲。
⑥那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有事,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就在所有的票都发完,嘉宾也一一列席,她打算回自己座位上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走过去,见门卫正把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死劲往外推,男人硬是不动。周围一群同样衣着斑驳的民工一哄而上,与门卫理论,一片混乱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群在学校建筑工地的民工,听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被推出的那个民工,假说找女儿,试图混进去。门卫识破他们的伎俩,几番争执,便有了她看到的那一幕。
⑦礼堂里的灯渐次熄灭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最终,她没有回头,迅速走开。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时,泪水,终于哗哗地流下来。
⑧真没有想到,父亲原来离她如此近,近到不过是几百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近到她每天从五楼的教室里,透过窗户,便能够看到不远处的脚手架上,蚂蚁一样忙碌的民工;近到她每天打饭,若是绕一段路,就会看到工地上,在初春的风沙里,坐在钢筋水泥上,埋头吃饭的那群劳作者。
⑨可是,父亲却从来没有来找过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儿酒,又被保安欺负,在一群民工的怂恿下,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了她的名字。
⑩她与父亲,都是没有勇气的人……
18.根据小说的情节,以陈叶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北京) 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从未见面
发展(话吧) ①
高潮(礼堂) ②
19.第③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简要分析。
20.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1)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2)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21.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注】。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 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
[注]坍台:吴方言,丢脸。
2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B.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C.马具商是农村小奸商,他狡猾、阴险、诡诈,通过他的行为和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处世哲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E.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23、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24、小说是如何塑造奥士高纳大爷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5、小说的题目是“绳子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的,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
1.A 2.C 3.C 4.C 5.A 6.C 7.D
8.(1)忠诚,勇敢,坚毅,吃苦耐劳。
(2)B
9.示例(1)①童话·欢乐·成长 ②安徒生童话伴我成长
(2)即兴演讲方案。步骤:①确定演讲主题;②推选主持人和评委;③现场抽签决定演讲次序;④即兴演讲;⑤语文老师进行点评;⑥宣布比赛结果。
10.皇帝亲自去看新装,所有的随行人员都说布很美丽,什么也没有看见的皇帝相信了他们的话。
11.一方面,更增强了喜剧讽刺效果;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两位诚实的官员心中仍存有疑虑,急于了解自己是否真的愚蠢,别人能否看清这精美的布料的急切心情。
12.心理描写。写出了皇帝骄横、虚伪、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
13.不同。皇帝为了有美丽的、精致的布料而快乐,为能穿新装举行游行大典而快乐;两位“诚实”的官员因为事实印证了自己的“预料”而快乐,为保住官职而快乐;其他官员为能得到皇帝的信任而快乐,也为有机会给皇帝献媚而快乐——全面展现了整个宫廷的愚蠢和虚伪。而骗子才真正有了快乐:他们即赚足了钱,又得到了头衔、勋章,并被封为“御聘织师”
14.B
15.B
16.①“我”是故事的叙述者,由“我”把握着情节叙述节奏;②“我”是故事的评价者,强调其教育性,暗示小说主旨,引发读者思考;③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给读者带来真实可信的感觉。
17.悲悯情怀:①虽然农夫的交换不断亏损,面临着生活的困窘,但他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作者认可和接纳这种生活态度。②选材上关注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
善良愿望:①作者在农夫夫妇身上寄寓了一种单纯善良、憨厚老实、互信互爱的人性之美;②作者有意用轻松调侃的语气,营造喜剧氛围,淡化现实的苦痛与辛酸;③为故事设置超越现实的美好结局,表达人性美善终有回报的愿望,将现实世界导向理想世界,有意回避现实可能存在的不幸。
18.①陈叶第一次接到在北京的父亲打来的电话 ②陈叶看见父亲不敢相认
19.示例一:舍友与家人远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和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形成对比,表现了陈叶的失落、无奈、羡慕等复杂的情感。 示例二:收到包裹或电话的舍友与从未收过任何礼物的陈叶形成对比,表现陈叶的羡慕之情。 示例三:陈叶羡慕舍友得到父母的关爱却不希望父亲来看她形成对比,这种矛盾的心理表现了她的虚荣。 示例四:舍友的父母经常寄来包裹和打来电话与陈叶的父亲从不来看女儿形成对比,表现了陈父的怯懦。
20.(1)这里有分明、明显之意,既形象地表现出“话吧”老板对陈叶的歧视(或老板的势利),也表现了陈叶的敏感。(2)这里有固定不动之意,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出现使陈叶极度震惊(或尴尬、不知所措)的样子,表现了陈叶想认又不敢认父亲的矛盾心理(或认还是不认父亲的犹豫)。
21.小说的结局是陈叶父女最终没有相认。妙处:①凸显人物的性格,表现了父女的怯懦(或缺乏勇气)。女儿怯懦是因为自卑与虚荣,父亲怯懦是因为自身的卑微和对女儿深沉的爱。②深化主题(或点题),反映了世俗的尊卑观念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
22.CE
23.①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三种:一是马具商的诬告,二是乡政府的审问,三是周围群众的奚落。②在这场逼死奥士高纳大爷的围攻中,马具商是发难者;乡政府的审问,代表官方压制,加剧了整个社会的猜测与不信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致使奥士高纳大爷忧郁而死的第三方面力量是众人的嘲笑和奚落。③这三股力量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无形的罗网,而其核心又是社会的道德堕落、愚昧的偏见和可怕的习惯势力。
24.①奥士高纳大爷是法国社会中一个勤俭、诚实的农民,作者着重描写的不是他物质生活的贫穷,而是精心刻画他精神上所受的折磨。(②将奥士高纳大爷置于一个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群体精神麻木的思想状态下,围绕着诚实与说谎这一矛盾冲突,充分展示奥士高纳大爷的性格特点。③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小说紧紧扣住奥士高纳大爷“诚实”的性格这一特征,以洗练精确的细节描写,深入细致的心理刻画,描写了他的性格发展,心理变化,写得细致生动,自然而无雕琢。
25.观点一: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不合适。①小说通过一根绳子的故事,反映荒唐混乱的世风,揭示重大的社会道德问题,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过于直白,无法增强小说意蕴的深刻性。②小说以“绳子”为线索,布置全局,结构全文。全文围绕一根小小的绳子,描写一个老实人的悲剧,故事娓娓道来,不露痕迹,使精巧、奇特出于自然。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小说的行文线索就不够明晰,情节衔接就不自然。③小说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片段,把“绳子的故事”作为透视点来窥视大千世界,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反映普遍的社会现实,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就不能显示由点及面、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观点二: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合适。①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奥士高纳大爷,他是一位勤俭诚实的老实人,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有利于描写小说的主要人物,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②小说写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根绳子,因而被冤家诬告,又受到众人奚落,以致忧郁而死,主要内容是围绕这个老实人而展开的,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可与小说的内容更吻合。③小说通过奥士高纳大爷的悲剧,展示了把诚实厚道、纯朴善良看作违反常理的社会道德观念,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也是与小说的主题相融相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