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4.2.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24 09:2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第2课时)
课题 4.2.2《气温的分布》 单元 第4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上
教 材 分 析 气温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这一节教材主要讲述气温的变化和分布两个方面的内容。教材分别从日变化和年变化两个方面讲述气温的变化,从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两个方面讲述气温的分布。这一节内容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更是理解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的基础。
2022新课标要求 (1)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阅读某地区气温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3)结合实例,说明气温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 目标与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能够识别不同纬度地区和海陆地区的气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综合思维】根据地图、资料图表等多种形式的气温资料,分析气温分布规律和特征,归纳出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当地的气温数据,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等实践活动,加深对气温变化规律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地协调观】理解气温变化对工农业和人类生活等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通过温室气体排放等方式影响全球气温,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 情 分 析 本节是第四章的第二节内容,是学习气候的基础。本节课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大多是感性认识。因此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气温的变化和分布的特点,认识影响世界气温变化和分布的因素。
重点 难点 (1)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 (2)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课时 1课时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等温线图、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导入新课】 世界各地冷热不同,如何直观表示世界各地的冷热状况呢?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承转)上节课我们学习气温在时间上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气温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 研读课文, 思考问题 通过设问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教师陈述】要学习气温在空间上的分布,首先我们要学会读“等温线图”,知道等温线的基本特征。 【学习活动一】等温线的基本特征。 【方法指引】读图4.12及课本P75页文字。【问题引领1】 (1)等温线图的绘制。 (2)找出低温中心或高温中心。 (3)结合等高线,说说等温线的基本特征。 【学生自主学习】……(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讲解】 【教师小结】 根据气温观察记录,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依次连接成线,就是等温线,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等温线的特点: ①同线等温: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的气温相等。 ②同一幅等温线图上,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相等。 ③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异越大;反之,气温差异越小。 【问题引领2】等温线图如何判读?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 (1)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可以判定气温的变化方向。 (2)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 (3)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可以判断高温中心或低温中心的分布。 【学习活动二】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 【方法指引】读图4.13及课本76页文字。 【问题引领1】 (1)读出热带地区大致的年平均气温和寒带地区大致的年平均气温,并分析原因。 (2)北半球等温线分布特点。 (3)南半球等温线分布特点。 (4)全球等温线分布特点。 【学生分组探究学习】……(回答略) 【教师讲解归纳】 【小结】 (1)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在南北极圈内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下,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2)北半球等温线数值总体上由赤道向北逐渐降低,南半球等温线数值总体上由赤道向南逐渐降低。 (3)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问题引领2】以北半球为例,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哪里气温高?7月哪里气温高 【学生】……(回答略) 【教师陈述】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1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同纬度地区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7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学习活动二】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因素 【方法指引】读图4.14-4.15 【问题引领1】概况世界1月和7月的平均气温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 【学生】……(回答略) 【教师陈述】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这是由于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多,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少。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 【问题引领2】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夏季哪里气温高?冬季哪里气温高 【学生】……(回答略) 【教师陈述】 (1)一般来说,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2)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影响因素:海陆热力差异。 【问题引领3】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北半球比较密集且弯曲,南半球比较稀疏且平直。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回答略) 【教师陈述】不论在1月或7月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南半球的等温线都比北半球平直。这是由于南半球海洋面积比北半球大,海陆热力差异不明显,气温的分布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 影响因素:半球位置和海陆热力差异 【问题引领4】从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看,在亚洲的青藏高原、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等地区,有多个低温中心,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一些高大山脉山顶终年积雪,这说明地形因素也是影响气温的重要因素之一。 影响因素:地形地势。 合作探究,交流发言 合作探究,交流发言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心得 观看多媒体课件展示,回答问题 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读图分析,寻找规律 让学生了解等温线的概念和作用,为后续学习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奠定基础。 判读等温线图的特点,是学习世界平均气温分布的基础。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让学生从1月和7月的气温分布图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研读课文,发表看法,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研读课文,发表看法,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学练结合,培养观察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课堂 练习 【课堂活动】课文P78页,用模拟实验解释海洋和陆地气温变化的差异。 学练结合,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课堂 小结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尽可能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例为素材,学生乐于参与讨论,积极主动探究。
板 书
教 学 反 思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在讲解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和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时,通过阅读课本、观察图表和地图、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这些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 演示法在讲解等温线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分析等温线图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过地图展示,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