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怀古咏史诗》专题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专题《怀古咏史诗》专题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4 09:5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历览古今通得失
观景知人论得失
怀古咏史诗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
怀古咏史诗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或借古讽今,或思发思古之幽情。
(2)历史事件:
①丰功伟绩/历史缺憾。如“借东风”、“出师未捷”等。
②朝代动乱和战争。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靖康之难、赤壁之战等。
(3)历史遗迹:
①前代都城(金陵)
②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潼关)
③名人望族故居、生活痕迹(乌衣巷)
1.形式: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字/后加“怀古”、“咏怀”等。
2.常见意象:
(1)历史人物:①儒将(周瑜)②壮志未酬的贤能(诸葛亮)③怀才不遇的抑郁(贾谊)

春路雨添花
花动一山春色
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泊秦淮》(杜牧)、《贾生》(李商隐);
八年级上册:《赤壁》(杜牧);
九年级上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咸阳城东楼》(许浑);
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阅读方法:
寻地
寻景
寻人
寻事
悟情
临古地、看其景
思古人
忆其事
抒己志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登幽州台远眺,前后对比,借古讽今,抒发怀才不遇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诗人夜泊秦淮,触景感怀。寓情于景、运用典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而终至亡国的历史,借古讽今,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却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先扬后抑,借古讽今,表达贾谊身为贤才却不得重用的叹息与同情,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借追念贾谊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即景生情,反衬烘托。诗人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抒发了对贾谊的同情,对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担忧,进而诗人自己被贬而怀才不遇的悲愤。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诗人借物起兴、运用典故、以小见大,设想周瑜失败的后果,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需要机遇。感慨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抱负不得施展的无奈和抑郁不平之气。
内容:
国家——国运衰微
统治者——荒淫奢侈,不顾民生,不识英才。
名地——昔盛今衰,岁月沧桑,历史变迁。
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手法:
运用典故,曲笔、双关,用典;借古讽今;对比;
衬托;虚实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即事议论,抑扬、联想与想象。
语言:含蓄蕴藉,思想沉重。
基调:雄浑壮阔,苍劲悲凉,刚健豪迈。低沉抑郁,压抑伤感,孤寂凄凉。
借古伤己
1
借古伤今
2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对比失落型
同病相怜型
古盛今衰型
物是人非型
理性分析型
情感:
1、(古人)感慨身世,观照自我: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悲叹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寂寞、苦闷情怀
2.(古迹)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对盛衰无常、昔盛今衰,历史兴亡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3.(古事)借古讽今,劝诫世人:感慨国运衰微,借古喻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劝诫统治者/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4.对历史做冷静地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许浑(约 791- 约 858),字用晦,一作仲晦,丹阳 ( 今属江苏 ) 人。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唐代诗人,七五律尤佳,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自编诗集《丁卯集》。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临古地
看其景
忆其事
抒己志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jiān jiā tīng
wú yuàn
wèi

咸阳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窑店附近。因渭水穿南而过,又名渭城。咸阳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秦始皇定都咸阳,使这里成为“中国第一帝都”。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一”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暂。
“万里”极言愁思空间广大。
“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首联扣题,触景生情。笔触低沉,景致凄迷,感情苍凉伤感,突兀的愁绪使诗歌意远而势雄。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颔联写晚眺远景,夕照晚景,风雨骤起。
动静相衬,虚实结合。既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形象入神地交代了“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晚眺近景,虚实结合,联想。
借鸟雀逃窜蝉鸣悲凉写秦苑汉宫的荒废萧条,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 ,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
尾联融情于景。抒发了对国家衰败的无限感慨和感古伤今的悲凉。
愁的原因:
官宦在外,思念家乡;
国势动荡,危机四伏;
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南宋·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北固亭,最初修建年代未知,新亭重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又称凌云亭、摩天亭、天下第一亭。《三国演义》中孙尚香惊闻夫君刘备病殁白帝城的噩耗后,曾在亭里设奠遥祭,旋即投江自尽,故此亭又叫祭江亭。晋蔡谟筑楼北固山上,称北固亭,原址位于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北临长江,又称北顾亭。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情感基调:沉郁悲怆中有豪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自问无答
直问直答
有问喻答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临古地,看其景
在哪里能够望见中原故土?满眼只是北固楼四周的美景。
首句交代地理位置,触景生情,以北固楼的美丽景色美景反衬中原沦陷、无法收复失地的悲愤!引出千古兴亡之感。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临古地,看其景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悠悠”,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的无穷。
抒己怀
设问,比喻,借用,虚实结合,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把千古兴亡的历史变迁和作者愁思比作悠悠不尽的长江水,抒发了词人对千古兴亡的无限感慨和对北宋覆灭的伤感无奈,南宋国势的伤感担忧。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借古讽今,对比,用典,塑造孙权年轻有为,武功盖世,不畏强敌的形象,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愤懑之情。
同时也表达词人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发出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忆古人
主旨探究
全词以三问、三答构成,问答贯穿全文。
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
词作思路是什么?
问江山——问兴亡——问敌手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
答曰:“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
答曰:“曹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美景反衬悲情
历史反衬现实
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但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内容层层深入,由眼前风光,再到历史变迁的感慨、历史人物的感叹,最后借古讽今,一唱三叹。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山 坡 羊
潼 关 怀 古
张养浩
曲牌名
题目
元代曲作者
曲是元代新兴的体裁。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小曲子为独立单位。
《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 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 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山 坡 羊 潼 关 怀 古
张养浩
临古地、看其景
忆其事
抒己志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山 坡 羊 潼 关 怀 古
张养浩

虚实结合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大大小小的山峰像是在这里会合,黄河波涛汹涌好像发怒一样,潼关一带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地势险要。
写景:“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
“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如怒”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从视觉、听觉写出了潼关的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眺望长安,(我)思潮起伏,心情不快。经过秦汉古都,见历史遗迹,备觉伤心,万间宫殿都变成了灰土。
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引出怀古。
“望”承上启下,由实入虚,表达了对历代王朝兴亡的感慨和在动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同情。
   兴, 百姓苦
   亡, 百姓苦
议论、抒情、升华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寄予同情,发出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的谴责。表现了作者深深的历史思索。
封建王朝兴盛,给百姓带来苦难;封建王朝灭亡,同样给百姓带来苦难。
《山坡羊·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山坡羊·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临古地,用典由景生情
感情痛切,风格沉郁,讽刺后人遗忘前朝败亡教训,抒发了世事无常、历史兴亡的慨叹。
封建统治者因荒淫奢侈导致灭亡。
封建统治因争权夺位而残酷厮杀而朝代更迭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①
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②万公卿③!
【注释】①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被迫辞去了宰相职务。但是他制定的新法得到宋神宗的支持得以继续推行。 ②何啻(chì):何止。啻:仅,止。③公卿:达官贵人。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首句似乎能够表现汉文帝的诚意,次句赞美了贾生的才华横溢。
B.“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这两句的弦外之音是贾谊比那些达官贵人更为幸运。
C.这两首诗中的汉文帝对贾谊都是推崇器重的,都是求贤若渴,关心国计民生的睿智君王。
D.李商隐的《贾生》运用了欲抑先扬的表现手法,议论精警;王安石的《贾生》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褒贬分明。
C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①
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②万公卿③!
【注释】①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被迫辞去了宰相职务。但是他制定的新法得到宋神宗的支持得以继续推行。 ②何啻(chì):何止。啻:仅,止。③公卿:达官贵人。
(2)请理解“可怜夜半虚前席”中“可怜”所蕴含的情感。
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