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4 09:5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1951年1月28日,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的指示》中,强调要把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和训练少数民族干部作为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该指示
A.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建立 B.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C.能够彻底解决我国的少数民族问题 D.推动我国首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建立
2.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3.1957年,周恩来在《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中讲道:“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1954年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分布格局决定的
D.在旧中国少数民族长期遭受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4.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删去了“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总原则,一些自治地方被取消。这说明。
A.当时没有实行区域自治的必要 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遭到了破坏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被彻底破坏 D.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遭到破坏
5.中国现代有一种制度被誉为“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既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也不是单纯的地方自治,而是两者的有机统一”。该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阅读下面“少数民族地区与全国的GDP增速对比"图可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GDP增速逐渐高于全国GDP增速。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政府
A.坚持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基本政策 B.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
C.在少数民族地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D.坚持和完善了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20世纪中期,尼泊尔代表团团长在参加完某次国际会议时指出:“最重要的事实是到处洋溢着亚非团结感。这种团结感是这样强烈,连那些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该国际会议最有可能是
A.凡尔赛会议 B.开罗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8.201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以法规形式明确阐明了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建设目的,倡导社会结构和社区建设中的民族混居、杂居。上述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创新民族地区的基层民主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改变现行民族分布格局
9.如表为1952~2002年部分年份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和在校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单位:万人)。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这一时期我国( )
年份 高等学校 中等学校 小学
专任教师 在校学生 专任教师 在校学生 专任教师 在校学生
1952 0.06 0.45 1.02 20.94 467.31
1965 0.62 3.05 5.30 95.41 1124.44
1979 1.68 6.20 34.78 628.39 61.25 1685.50
1992 2.71 14.17 42.53 627.99 83.39 1913.65
2002 4.22 56.70 60.14 1093.22 89.68 1813.33
①政府始终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②民族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进步③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④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成效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明确载入宪法;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这反映了我国( )
A.立法制度逐渐走向完善 B.民族平等观念不断得到加强
C.民族政策得到有效保障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确立
11.我国先后在某些地区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三者都是根据国情制定的正确决策 B.三者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C.三者都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D.三者都有一定的外交自主权
12.陕甘宁边区分别在1941年和1944年建立了蒙、回民族自治区,开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这表明我国( )
A.抗战时期已经建立省级民族自治机构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有经验可循
C.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依据是《共同纲领》D.民族区域自治已是当时的基本政治制度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 )
A.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 B.民族平等团结 C.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D.规范政府行为
14.周恩来曾说:“(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据此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团结平等的历史传统 B.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需要
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D.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15.1954年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正式写入宪法;1984年中央政府通过了专门性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到2003年底,中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和实施了133 个自治条例和384个单行条例。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出台,表明( )
我国民主政治逐步完善 B.民族区域自治效果显著
C.民族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 D.民族区域自治拥有法律依据
16.改革开放前的1977年,中国加入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有21个,到冷战结束前的1989年增加到37个。同期中国参加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则由71个增加到677个。到1997年,两者分别增加到52个和1163个。1977年中国签署或宣布承认的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有45项,改革开放至冷战结束有112项。这说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
A.积极融入国际体系走向世界 B.实行全方位外交提高了国际地位
C.抛弃闭关锁国转向对外开放 D.受冷战制约对外韬光养晦
17.1951年12月李维汉指出:“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上的区域自治(不应以少数民族所占当地人口的一定比例为基础;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违反共同纲领的)。”据此可知( )
A.该定义出于民族自决和联邦制的政策考量 B.民族区域自治是对少数民族自主性的承认
C.国家本位成为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准则 D.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区域自治互相矛盾
18.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存在民族种类众多、民族支系繁杂、民族名称混淆不清、民族分布杂乱、民族身份认知不清晰等复杂情况。针对这一情况,中国共产党从1950年起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调查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最终确定中国56个民族的基本格局。民族识别工作的开展( )
A.推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 B.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促进了少数民族教育文化发展 D.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19.某一制度既充分考虑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经济因素,又考虑到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平等等政治因素。该制度的实施
A.改变了民族分布的格局 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
C.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D.促进了我国的民族团结
20.如表反映了1947—2001年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部分)。据表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947年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9年 “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1954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写进宪法
1984年 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001年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A.逐渐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B.成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C.以民族团结为基本前提 D.贯彻落实民族平等原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初的“中国”只指周王所在的丰和镐及其周围地区。青铜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于中国,自之辟民”……到周成王时……周公扩建洛邑……位于“天下之中”的交通枢纽,也被称为“中国”。古代中国的范围是我们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一般认为,清朝完成统一以后,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前的清朝版图作为历史时期的中国的范围。所有在这范围之内活动的民族,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他们所建立的政权,都是历史上中国的一部分。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等
材料二 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宪法性文件和法律文本中对于民族平等团结、多民族国家统一性的强调,都在以制度化的规范形式型塑与强化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刘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完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百年回溯》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范围的演进历程,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重点,并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思想基础和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的民族工作主题。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闭幕式上发表讲话:中国人民有坚定的意志、充足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寸领土都绝对不能也绝对不可能从中国分割出去! 2022年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南希.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中方对此强烈谴责、坚决反对;同时,全球多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发表声明,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美方侵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径。
材料二:吐蕃既服,世祖携喇嘛八思巴而归,即位以后,尊为国师,号为“大宝法王”.....其后八思巴返回吐蕃,世祖授以吐蕃统治权,以酬其劳绩,这是以宗教领袖统治吐蕃的开始。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广为传唱的《爱我中华》,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反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国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在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增强人民身体素质、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管理吐蕃的机构,并阐明该机构的主要职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所取得的成就?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B B A D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B D A A C A D A
二、综合题
21.【答案】(1)演进:由“丰和镐及其周围地区”,扩展到交通枢纽“洛邑”地区;清朝完成统一以后的中国版图被认为是古代中国的范围。
主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重点: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建立和健全与此相配套的法规体系。
思想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
工作主题: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2.【答案】
(1)隋朝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1662年,郑成功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2)机构:宣政院职责: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3)成就:1949年,《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中共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修订是《中国共产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