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时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时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4 09:5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他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这反映了中世纪的欧洲(  )
A.天主教统治地位已丧失 B.宗教信仰意识的淡薄
C.人们的民族国家意识淡薄 D.专制王权的不断加强
2.1533年,英国议会颁布“禁止向罗马教廷上诉法案”,强调“英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国王来统治,他拥有相应的至高无上的尊严和王权”。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从法律上肯定英王在英王国领土范围内享有至高无上的世俗统治权和宗教管辖权。这些法案的颁布(  )
A.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B.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
C.完善了英国的代议制民主 D.推动了新基督教会创立
3.法国政治家博丹(1530~1596年)主张国家是拥有最高主权的由若干家庭及其财产组成的合法政府。主权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是一种永久性的绝对权力,政府可以更换,主权永远存在。该主张(  )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理想愿望 B.加强了法国的君主专制集权
C.反映了重商主义的发展需要 D.体现了民族国家至上的要求
4.(2022·河北卷)15—16世纪,意大利学者将历史研究与现实政治结合起来,主张通过建立君主政权实现国家统一,并对未来意大利的政体提出了设想。这种观念(  )
A.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 B.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 D.促进了浪漫主义的形成
5.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这一主张(  )
A.标志着欧洲均势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建立 B.促进了民族国家的产生
C.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D.奠定了国际法的理论基础
6.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提出:为解决洛林问题,有关方面“应提交双方提名的仲裁人,或由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签订一项条约,或采取其他某些友好的办法来解决……而不使用武力”。这一规定(  )
A.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 B.削弱了法国及其盟国的势力
C.解决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 D.受到了《万国公法》的影响
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著名的政治家儒勒·费理推动了法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遍布全国各村镇的小学承担起向全民宣传共和思想和教授民族语言的使命,此举强化了全民的民族国家观念。这表明当时法国(  )
A.专制王权依然顽固存在 B.强调国家在人们意识中的重要性
C.重视义务教育的发展 D.民族认同观念尚未形成
8.公元前451年,为应对平民斗争,罗马贵族和平民各5人组成编订法典委员会。委员们被派赴希腊考察法制,同年归国,制定法律十表,由民众大会决议通过,次年又制定两表,作为前十表的补充,从而形成《十二铜表法》。这反映出
①希腊法对罗马法的制定产生影响 ②平民斗争使罗马走向法制的道路
③平民的权益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 ④罗马法律充分保障了自由和人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学者钱乘旦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直接后果并不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恰恰相反,16、17世纪的欧洲正是由于新教的出现才使得宗教情绪变得更为强烈。”其依据在于新教
A.排斥世俗生活 B.对人的束缚更严苛 C.主张信仰自由 D.加剧宗教信仰狂热
10.近代欧洲存在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成文的法典为表现形式,以民法为典型,以演绎为思维特点;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据此可推知
A.欧洲法律体系都是罗马法的延续 B.地理环境决定了法律体系的特点
C.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 D.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
11.(2021·湖南卷,12)早期的罗马法规定债的关系不可转移,后来罗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准许他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原债务人,以实现债权或债务在不同主体间转移。这一转变(  )
A.动摇了保护私产的观念 B.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地位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表明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
12.(2023·全国甲卷,32)共和之前的古罗马部分诉讼中,败诉方须将用于担保的牛羊祭神,以赎伪誓之罪。担保的牛羊多超出诉讼物价值,且影响农牧生产。共和国早期,败诉方改向国家缴纳罚金,到公元前3世纪末,罚金已无足轻重。这一变化表明罗马共和国时期(  )
A.系统完备的罗马法体系形成 B.法律注意保护公民的权益
C.法律事务受到神权严格控制 D.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扩大
13.(2022·浙江6月选考,16)在罗马扩张的过程中,“地方习俗互相抵触的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例如西班牙商人和埃及商人之间是有纠纷的,罗马法官不得不以某种方式加以排解。于是,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法则……(这)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上述材料反映出(  )
A.罗马成文法的起源 B.公民法逐渐取代万民法
C.万民法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D.以习惯法排解外邦人之间的纠纷
14.(2021·河北卷,11)在古罗马城市建设中,水道占有重要地位,相关立法较多。就公共下水道的管理而言,裁判官告示规定:“你让人在公共下水道中所做的施工或堆放的物,由此使其使用状况恶化或将变得恶化的,你要恢复原状。就不得进行这样的施工和这样地堆放物,我也要发布令状。”这说明(  )
A.水道管理服从裁判官个人意愿 B.国家治理实践丰富了罗马法
C.私法规则得到进一步补充完善 D.官员从政行为依法得到规范
15.(2021·湖南卷,15)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据此可知,美国(  )
A.国会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 B.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
C.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压制政府 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16.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17.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便实施于分散在帝国各处的各族人民。由此可见,罗马法律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区域不断扩大 B.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 C.民主制度达到鼎盛 D.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18.恩格斯指出:“这部革命的法国的法典,直到现在还是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面实行改革时所依据的范本。”对这部法典解释正确的是(  )
A.体现权力制衡思想 B.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C.建立律师陪审制度 D.以习惯法为其基础
19.有学者在研究西方法律制度时发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从陪审团审判到刑事诉讼确立了诸多原则,如法官独立和中立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不告不理原则等。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在于(  )
A.维护公民合法权利 B.坚持权力制衡原则 C.遵循法律程序 D.保护私有财产
20.为了充分合理地保护民事权利,罗马法中不仅规定了保护民事权利的各种具体诉权,而且尽可能妥善地解决了诉权冲突问题,从而实现了对合法权益全面且合理的保护。据此可知罗马法(  )
A.解决了公民之间的矛盾 B.与近代民法精神相通
C.以民主制保护私有财产 D.对后世法制影响深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威廉签署由议会提出的《权利宣言》。内容包括: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侵犯即为非法;国会内演说、辩论及议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议员选举自由。此宣言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
——摘编自袁传旭《英国光荣革命琐谈》
材料二 《权利法案》作为美国的宪法修正案,更侧重于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其从如下几方面限制立法权:首先,第一条修正案明确规定不得立法的事项来保护公民的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和集会请愿权;其次第三至八条修正案通过赋予公民宪法上的程序性权利来维护其实体权利。“不得立法”条款在立法权行使的边界上建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国家的立法权始终不能逾越公民基本权利的藩篱,有利于立法者时刻反思自己的权力界限,并通过程序正义和公平去维护实质正义和公平。
——摘编自张凌飞《浅析《权利法案》对美国立法权的限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权利宣言》的规定所体现的原则,并归纳《权利法案》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奠基性文件的最主要依据。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权利法案》保护公民权利的特点及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对立法机关的约束机制。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两部《权利法案》对世界各国实践依法治国的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表现
1500年~法国大革命时期 西欧的地域界线被打破,人口流动性提高,民族共同体内部的经济联系加强。通过马丁·路德,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法国大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 法国大革命爆发,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被摧毁,彰显了主权在民、人人平等的理念,国家成为大家共同拥有的祖国。西欧一系列革命都与建立民族国家的任务联系在一起,德国、意大利实现了统一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狭隘民族主义以及极端民族主义兴起,其煽动对其他民族的排斥敌视。日本产生“民族优越论”,把日本的富强建立在对亚洲邻国的侵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欧洲国家在合作的基础上,出现共享和共融,典型的代表是欧共体发展为欧盟。本民族的利益是各国制定政策的首要考量。民族主义代替意识形态,在相当一部分国家起到主导作用
——摘编自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上表为近现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中世纪欧洲人的身份认知中,对国家或民族的身份认知排在最后一位,说明当时人们的民族国家意识淡薄,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故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根据材料“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他是基督徒”可知,在欧洲人的身份认知中,他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徒,说明宗教对中世纪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故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体现不出专制王权的不断加强,排除D项。
2.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英国议会颁布的法律,均强调了王权对教权的控制,这有利于打破罗马教皇对英国的管控,加强专制王权,推动宗教国家向民族国家的转变,故选B项;材料中体现王权与教权的政治斗争,并未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传播,排除A项;C、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3.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主权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是一种永久性的绝对权力”可知,博丹认为主权至高无上,而国家拥有最高主权,因此该主张体现了民族国家至上的要求,故选D项;主权至高无上是共识,并非只代表资产阶级的理想和愿望,排除A项;材料的核心是强调主权至上,并未反映这一主张的实际影响,无法体现加强了法国的君主专制集权,排除B项;主权至上理论与重商主义思想无关,排除C项。
4.答案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94年爆发了意大利战争,从1494年到1559年的长达65年的岁月里,欧洲强国在意大利的土地上发动了不计其数的大小战役来侵略和瓜分这片富庶的土地,战争结束之后,意大利依旧处于分裂的局面,材料“15—16世纪”,意大利学者“主张通过建立君主政权实现国家统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民族意识觉醒的体现,故选B项;14世纪,以人文主义为精神内核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和战争频繁发生,动乱不已,政治上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描绘得那样美好,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情绪反映在文学艺术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5.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君主应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立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故选D项;维也纳体系标志欧洲均势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建立,排除A项;对民族语言的重视促进了民族国家的产生,排除B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排除C项。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采取其他某些友好的办法来解决……而不使用武力”可知,该规定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故选A项;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解决国际争端,并不是为了削弱法国及其盟国的势力,排除B项;“解决”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万国公法》是1836年颁布的,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小学承担起向全民宣传共和思想和教授民族语言的使命,此举强化了全民的民族国家观念”可知,法国通过义务教育制度来培养人们的国家、民族观念,故B项正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已经确立共和政体,故A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重视义务教育,故C项错误;在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的民族认同观念已经形成,故D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委员们被派赴希腊考察法制”表明罗马法的制定受到希腊法的影响,故①正确;“公元前451年,为应对平民斗争,罗马贵族和平民各5人组成编订法典委员会”表明平民斗争使罗马走上法制化的道路,故②正确;“同年归国,制定法律十表,由民众大会决议通过”表明罗马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平民的权益,故③正确;罗马法是奴隶社会的法律,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无法充分保障自由和人权,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9.答案】D
【解析】传统的天主教实行禁欲主义,排斥世俗生活,不是新教,故A项错误;新教主体上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自由的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信仰自由的信息,故C项错误;因为新教基本上都主张信仰得救和《圣经》是唯一权威,在事实上让更多的人摆脱了教会权威的干涉,故D项正确。
10.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表现形式、思维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欧洲法律体系都是罗马法延续的观点无法成立,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差异,没有反映出这一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表现形式、思维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差异,没有体现出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故D项错误。
11.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指定或准许他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原债务人”可知,“替代制度”进一步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排除A项;题干中的“债权人”并不一定是奴隶主阶级,排除B项;题干中的“替代制度”进一步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D项中“形成完整体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12.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系统完备的罗马法体系形成,故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从共和之前到共和国早期再到公元前3世纪末,败诉方承担的败诉成本越来越低,更多地维护了公民的利益,法律注意保护公民的权益,故选B项;共和之前败诉方须将用于担保的牛羊祭神,以赎伪誓之罪,仅仅在这里提及神权问题,局部对应不是正确答案,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扩大,故排除D项。
13.答案 C
【解析】根据“地方习俗互相抵触的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是有纠纷的”可得出原来的公民法已经不适应罗马发展的需要,再结合“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法则……”可得出罗马万民法更适合罗马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成文法,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万民法取代公民法,排除B项;习惯法已经被淘汰,且材料提到“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排除D项。
14.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在公共下水道中所做的施工……恶化的”可知,对水道的严格立法,可以有效地保护公共环境,预防疾病传播,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体现了罗马法的务实精神,丰富了罗马法内容,故选B项;材料强调裁判官告示对公共下水道管理的规定,是国家的意愿,而非个人意愿,排除A项;私法主要是指调整普通公民、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而材料强调的是公共卫生立法,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的是公共卫生立法,与官员从政无关,排除D项。
15.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三者之间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故A项中“高于”、C项中“压制”的说法错误,排除;由题干中的“国会通过”“赋予最高法院……自由裁量权”“最高法院……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等信息可知,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是对三权分立体制的内部调整,有利于三权分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故B项正确,D项错误。
16.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罗马法……重新出现”可知罗马法是近代欧洲国家法律制定的基础,故A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欧洲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故B错误;罗马法的主旨内容是罗马法对后世法律的制定有作用,并没有讲到对民主制度的影响,故C错误;罗马法并没有改变欧洲历史发展方向,故D错误。
17.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便实施于分散在帝国各处的各族人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罗马的扩张,罗马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境内民族和人口激增,原本只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公民法已无法适应罗马统治的需要,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罗马的统治,罗马法也在不断发展完善,逐步形成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故选A项。
18.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法国”“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面实行改革时所依据的范本”可知这部法典是《法国民法典》,它保护私有财产权,故B项正确;A、C两项是关于国家权力和司法程序方面的内容,与这部法典的内容不符,排除;这部法典是对法国大革命中的一系列法律的总结,并继承了罗马法的精神,故D项错误。
19.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官中立是指在诉讼中,法官应当不偏不倚地对待双方当事人,给予各方主体以同等的对待,最终保证各方主体诉讼权利的平等;而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不告不理原则指的是对未经起诉的事情法院不予受理的诉讼原则。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故A项正确。
20.答案 B
【解析】罗马法通过明确民事权利的各种诉权,协调诉权冲突,实现了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说明罗马法与近代民法精神相通,故B项正确;对公民合法权益全面且合理的保护并不能解决公民之间的矛盾,故A项错误;古代罗马实行的是贵族政治,而非民主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罗马法对后世法制影响深远,故D项错误。
二、综合题
21.【答案】
(1)原则:议会至上(或王在法下);自由、平等、法治等;(2分)
依据:通过法律形式(或书面契约形式)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或保障了议会的权利)。(2分)
(2)特点: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1分)
方式:通过限制立法权来保护,明确规定“不得立法”条款,确立“正当法律程序”原则;(3分)
约束:国会两院制、行政否决、司法审査、两党政治。(任答三点3分)
(3)影响:原则上立法活动以宪法为根据,并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立足于保障公民权利;重视法律程序的正义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则,依据材料一,英国《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权力,体现了议会至上、自由平等、法治的原则。第二小问依据,《权利法案》的通过使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度,而《权利法案》最核心的内容是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权力。
(2)第一小问特点及主要方式。依据材料二,美国《权力法案》在保护公民权利方面更侧重于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主要方式涉及对立法权的制约,“不得立法”条款在立法权行使的边界上建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第二小问约束机制,根据所学知识,美国的立法机构分为两院制议会,参议院和众议院可以相互制约;总统可以否决议会议案;最高法院具有司法最高解释权;两党之间的相互制约。
(3)依据材料一、二,在依法治国中突出宪法或宪法性质的文件;法律最终是为维护公民的权力;重视法律程序设置。
22.【答案】示例:
论题:欧洲近现代民族主义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阐述:1500年到法国大革命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民族共同体内部的经济联系加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世俗王权得到加强,各国君主纷纷开疆拓土,形成以领土控制为主要特征的国家主权概念。法国大革命时期到19世纪70年代,伴随着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拥有法兰西公民身份的法国人,积极投入到推翻专制制度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斗争中,此时,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在一起。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民族主义继续发展,德国和意大利实现了统一,在这一过程中,民族主义意味着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割据。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西欧各国之间展开激烈斗争,统治者宣称本民族受到其他民族的威胁,煽动对其他民族的排斥敌视,极端民族主义兴起,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出现新的变化。西欧国家由欧共体到欧盟,联合程度不断加强。总之,民族国家的构建不同导致了不同特点的民族主义出现,与特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民族主义的形式也日益丰富。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和确定选题的角度极为关键。首先,本题围绕“民族主义发展”的角度,确定的论题可以有“民族主义内涵的丰富发展”“民族主义思潮对于世界的发展和促进”“民族主义群体的发展日益壮大”“民族主义对于民族国家发展的影响”等等。其次,根据相关的论题从材料中以及所学知识提取互相关联的历史信息,例如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两次工业革命等。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语言的组织和阐述,表述成文。阐述时尤其注意题目要求:明确写出所拟定的标题,阐述必须史论结合,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