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春秋以前支付手段多用贝,至战国时期形成了布币、刀币、圜钱三大青铜货币系统。其中布币由农具演变而来,刀币来自实用刀具,圜钱可能仿自纺轮。此外,黄金逐渐用作支付,但与百姓关系最密切的还是铜钱。上述变化说明( )
A.商业功能转向逐利增财 B.青铜文明走向鼎盛
C.货币形态受生产力影响 D.民间支付多用铜钱
2.1995~1997年,在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一些铜钱,其中有秦至西汉初的半两钱。昭平、贵县、合浦、平乐贺县等地的汉墓已发现有不少秦汉的半两钱、五铢钱。在昭平县风清一号东汉墓出土了5种钱币308枚,风清二号东汉墓也出土了3个品种共553枚钱币。由此可以推断当时( )
A.地方有铸币自主权 B.商业活动比较自由
C.岭南经济比肩北方 D.南北经济联系加强
3.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重视货币的流通职能,认为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此实现增加国家收入和稳定统治的目的,所谓“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肯定市场调节作用 B.强化国家对经济的调控
C.主张改革赋税制度 D.主张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4.(2020·全国Ⅲ卷,24)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
5.唐武德四年(621年),铸行开元通宝钱时即下令“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唐律疏议》亦明文规定:“诸私铸钱者,流三千里;作具已备,未铸者,徒二年;作具未备者,杖一百。若磨错成钱,令薄小,取铜以求利者,徒一年。”上述规定,旨在( )
A.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 B.彰显国家律令的至高权威
C.保障通宝制钱的法定地位 D.增加财政收入以应对钱荒
6.(2022·湖北卷,3)唐玄宗针对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的现象,下诏曰“今天下泉货益少,币帛颇轻,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 B.铜铅锡专卖措施失效
C.铸币材料严重短缺 D.铜钱流通范围有限
7.如下图为唐朝开国后所铸的开元通宝,它是中国古代铜钱铸币的重大改变。此改变( )
①适应了巩固中央集权和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
②改变了秦朝到隋朝以重量定名的制币传统
③首次实现了国家对铸币权的管控
④形成了在新铸铜钱上统一铸印当时年号的惯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但铁钱体重值大,流通不便。于是,商人发行“交子以代之”,在兑换时每贯必须要扣除30枚铁钱。成都的16户富商为了印造发行并经营铁钱与交子的兑换业务而开设交子铺。这可说明当时蜀地( )
A.交子是政府发行的辅币 B.民间金融的发展
C.交子成为官方法定货币 D.政府铸币价值低
9.下图所示为北宋纸币发行情况。据此可知,北宋( )
A.纸币需求迅速增长 B.纸币的信用不断上升
C.海外贸易日益繁荣 D.纸币渐成官方发行主币
10.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宋、元、明三朝都曾大量发行纸币,但这些尝试未能得到持续而广泛的社会认可,最终以失败收场。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这一时期( )
A.发行纸币不符合时代潮流 B.商品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衰退
C.朝代更替及民族迁徙频繁 D.货币政策不适于生产力发展
11.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到明朝中期,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已不可遏制。这主要说明当时( )
A.资本主义萌芽快速发展 B.商业发展推动白银普遍使用
C.中央的控制力遭到削弱 D.白银等矿产被大量开采出来
12.明代政府多次禁止银的交易和使用,直到正统元年(1436年)明英宗取消银的禁令,白银才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这表明( )
A.白银成为支付货币历经曲折 B.百姓对官府货币政策不认可
C.白银成为世界性的流通货币 D.财政变革推动了白银货币化
13.(2020·海南卷,6)民俗钱币是古钱币的一种,大多由民间私制而成,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下图寓意( )
清代民俗钱币图案
A.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 B.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 C.心外无理的哲学思想 D.克己复礼的行为规范
14.1935年国民党政府公布货币改革方案:统一货币发行,实行白银国有。1936年中美正式签订《中美白银协定》,美国按市价收购中国7 500万盎司白银,国民党政府利用这笔外汇基金稳定法币的对外汇价。由此可知,国民党政府推行的法币改革( )
A.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扰乱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C.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 D.导致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15.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被定为华北、华东、西北解放区的统一本位货币,之前各解放区发行的货币按“固定比价,混合流通,逐步收回,负责到底”的方针兑换,新解放地区原国民政府发行的金圆券按浮动比价限时兑换。人民币的发行与兑换( )
A.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金融领域的胜利 B.实现了国家财政和经济的统一
C.提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资金支持 D.符合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需要
16.19世纪,世界上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这反映出当时(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 D.英国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17.一战后,英、美利用其金融势力和德国经济困难,扶德抑法,并在鲁尔危机中使法国蒙受跨下之辱。此后,法国实行限制性货币政策和预算盈余政策,并从1927年开始以外汇兑黄金,坚持对流入的黄金实施封存。由此造成( )
A.法国脱离金本位制度 B.世界黄金储备总额增加
C.国际货币关系不稳定 D.黄金储备分布严重失衡
18.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
A.建立了制度化的货币金融体系 B.确立了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
C.清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 D.提供全球经济技术援助
19.19世纪70年代,谁只要持有任何“文明的”货币——英镑、法郎、美元、马克等,就可以随时去兑换黄金;反过来,一个黄金持有者亦可以把它兑换成任何一种货币。以上材料( )
A.反映了美元是国家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 B.说明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C.说明各国货币可以自由流通 D.反映出金本位制得到人们广泛接受
20.截至2023年,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还在29个国家和地区授权31家人民币清算行,覆盖了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这反映了( )
A.美元失去国际主导货币地位 B.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不断提升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基本建立 D.人民币发展得益于货币多元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宋朝纸币能够流通的条件。
材料二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对15~18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及其原因进行说明和解释。
材料三 如何凭借自己的黄金储备优势,以及英法两国战后的必然衰落,建立起有利于美国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经济格局,最终以美元取代英镑成为新的世界货币,就成了美国总统罗斯福深思熟虑并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
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的背景及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一 法币政策废除了银本位制,推行信用纸币,这是一大进步。而且法币的实行也为建立以中央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奠定了基础,客观上有利于充分发挥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因此,法币政策下的纸币流通制度是符合货币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要求的,是我国货币制度上的一个进步。
——摘编自陈新余《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述评》
史料二 1948年12月1日,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人民币,统一流通。人民币的出现使各区间的物资流通有了统一的参照系。解放战争的不断推进使人民币市场迅速扩大,新解放区规定人民币为解放区统一流通之合法货币。货币统一的实施也对20世纪50年代整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王春英《新中国货币统一初探(1949—1953)》
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政策实施的意义。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人民币统一发行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B B C A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A A D D C A D B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以前由于社会生产力的限制,商品交易的规模很小,所以自然货币成为主要货币形式,战国时期由于农业生产的进步和商品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源自农具形态的金属铸币大规模出现,但是受整体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民间商品交易极少使用金银,依然以铜钱为主,故选C项;逐利增财强调货币成为财富的象征,而材料主旨在于货币的演进形态,排除A项;商周时期传统的青铜文明走向鼎盛,排除B项;D项属于表象,是对材料的重复,排除。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汉时期南方出现不少秦半两钱和五铢钱,说明南北贸易相对较多,故选D项;南方地区出现的货币并非自主铸造,而是商品交换流转而至的,排除A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排除B项;秦汉时期南方还没有广泛开发,排除C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此实现增加国家收入和稳定统治的目的”可知,管仲认为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故B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先秦到汉朝,货币形制的演变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对“信用”“方便”“货币数量”的需要,故B项正确。A项与商周贝币、春秋战国布币不符,排除。货币形制的演变与审美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分裂割据,与D项不符。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初政府明确规定私人不准铸造钱币,目的在于保障国家铸币的法定地位,维护国家的铸币垄断权,故C项正确;A、B两项均是客观效果,并非主观目的,排除;钱荒主要是铜钱流通量不足所致,材料中的做法并不能有效地增加铜钱的发行量,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以致产生严重钱荒,于是唐玄宗禁止私造铜器。因此,唐玄宗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民间私造铜器带来铸币材料严重短缺,故C项正确;A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且不符合题意;铜铅锡专卖属于新政策,排除B项;唐代铜钱在全国流通,使用范围广泛,排除D项。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开国后所铸的开元通宝,它是中国古代铜钱铸币的重大改变。改变了秦朝到隋朝以重量定名的制币传统,适应了巩固中央集权和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故①②正确,故A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已经实现了国家对铸币权的管控,③错误;并不是所有皇帝在新铸铜钱上统一铸印当时年号,④错误;故排除BCD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成都的16户富商为了印造发行并经营铁钱与交子的兑换业务而开设交子铺”可知,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下,为了迎合大额交易的需要,四川民间富豪发行了交子,说明的是民间金融的发展,故B项正确,排除A项;此时交子仍然是民间发行,并未得到政府认可,排除C项;交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非政府铸币价值低,排除D项。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宋纸币发行量在逐渐增加,说明其需求量增长迅速,故A项正确;纸币发行量增加并不代表纸币的信用上升,滥发纸币会导致信用下降,排除B项;纸币的发行主要是应对国内商业贸易的发展,与海外贸易关系不大,排除C项;这一时期纸币始终作为辅币发行,排除D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虽然是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并且宋.、元、明三朝都曾大量发行纸币,但这些尝试都未能得到持续而广泛的社会认可,最终以失败收场,这主要是因为此时的货币政策不适于当时小农经济的生产力发展所导致,故D项正确;纸币发行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排除A项;当时的商品经济是发展的,排除B项;此时的朝代更替及民族迁徙是不频繁的,排除C项。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白银在流通中被广泛应用,故B项正确;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特征,材料没有体现出雇佣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白银的广泛应用,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白银的产量,排除D项。
12.【答案】D
【解析】根据“直到正统元年(1436年)明英宗取消银的禁令,白银才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可知,政府态度对白银货币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即财政变革推动了白银货币化,故D项正确;明代之前,白银就时常成为支付货币,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百姓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的白银货币化,并非白银成为世界性的流通货币,排除C项。
13.【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清代民俗钱币“状元及第”“独占鳌头”可知,这寄托了古人激励学业精进的希望,体现民间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故A项正确;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心外无理”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需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排除C项;“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排除D项。
1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将白银收为国有,统一货币发行,有利于国内市场的统一,便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国民党政府推行的法币改革,稳定了中国金融市场,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白银外流,排除B、D两项;对外贸易逆差受经济结构、汇率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C项夸大了法币改革的作用,排除。
1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共统一各地货币,对原有流通货币进行兑换,有利于增强人民对于解放区政权的信任,配合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行动,故D项正确;1949年6月,上海等大城市爆发“银元之战”,不能说此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金融领域获得胜利,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通过采取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和经济的统一,排除B项;1953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才开始,且人民币的发行不能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排除C项。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世界上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可知,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在国际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故选D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英镑而非美元,排除B项;当时各国使用的是纸币而非金属货币,排除C项。
D项。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法国采取政府干预举措增加本国黄金储备,这一储备构成的变化并不影响其国际储备和货币基数,但对丧失黄金的国家乃至世界黄金储备施加了强大压力,使得国际货币关系不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法国的措施只能增加本国黄金储备,稳固其所实行的金本位制,无助于增加世界黄金储备总额,A、B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夸大了法国这一措施的影响,英、美仍是世界黄金储备主要国家,其他国家黄金储备较少,排除D项。1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机构及其内部协定,使战后国际金融领域向制度化、体系化发展,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故A项正确。
1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70年代,在金本位制的前提下,世界各国货币均与黄金挂钩,反映了人们对金本位制的广泛接受,故D项正确;“英镑、法郎、美元、马克等,就可以随时去兑换黄金”与美元是国家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相悖,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各国货币可以与黄金兑换,并未说明各国货币与黄金兑换的汇率变化,无法体现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排除B项;各国货币在国际市场的流通需要通过黄金的等价兑换,否则无法直接自由流通,排除C项。
2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体现,故B项正确;美元依然占据国际主导货币地位,排除A项;当今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C项;人民币发展得益于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排除D项。
二、综合题
21.【答案】(1)条件:北宋商业的发展;纸币发行者储备足够的金属货币和实物,以保证纸币的信用。
(2)示例: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流入欧洲的白银有一部分流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原因是中国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较为发达,丝、茶、瓷器等商品对外国有吸引力,使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
说明:层次一白银的流向及其原因和影响,逻辑清晰。
层次二白银的流向和原因或者影响。逻辑比较清晰。
层次三只答白银流向等一项内容。
层次四史实不清,逻辑混乱。
(3)背景: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黄金储备占绝对优势;英法等国衰落。
影响: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加强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霸权地位;稳定了世界金融秩序,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22.【答案】(1)摆脱了银本位制下世界银价的波动对本国货币的影响,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使纸币发行权、铸币铸造权,大体被统一于中央政府,整顿了我国货币流通环境和秩序。
(2)历史意义:有利于解放区之间的经济流通;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为新中国初期恢复经济,统一财政经济,稳定新中国政权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