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同步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同步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0-24 15:4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生态新系统的信息传递》同步训练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54分)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均属于生产者,动物均属于消费者
B.蜜蜂采食花蜜过程中发生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C.纯林改造为混交林可增加此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
D.食草动物捕食时识别植物依赖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2.中科院谭垦团队最新研究表明,与成年蜜蜂的互动能提高幼年蜜蜂“舞蹈语言”表达能力,幼教缺失影响蜜蜂舞蹈信息的准确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蜘蛛网的震动频率与蜜蜂跳舞均为典型的行为信息
B.幼年蜜蜂学习“舞蹈语言”依赖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C.蜜蜂采食花蜜过程中发生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传播的媒介称为信道
3.二化螟以水稻茎秆纤维为食,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二者是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害虫,在水稻上寄生后导致水稻产生的防御性挥发物发生变化,“气味”有所不同。稻螟赤眼蜂可将卵产在二化螟的虫卵内。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得到了稻螟赤眼蜂被吸引至A、B两侧不同“气味”的水稻的百分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褐飞虱的存在降低了二化螟虫卵被稻螟赤眼蜂寄生的风险
B.褐飞虱和二化螟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种间竞争并不激烈
C.稻螟赤眼蜂与二化螟之间是寄生关系,彼此互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D.该实验说明了“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4.二化螟和褐飞虱是两种水稻害虫。水稻茎被二化螟啃食后会释放挥发物A,对褐飞虱的天敌稻虱缨小蜂具有显著的排斥作用;水稻茎叶的汁液被褐飞虱吸食后会释放挥发物B,能吸引二化螟雌虫来产卵,同时降低了二化螟的卵被稻螟赤眼蜂寄生的风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稻虱缨小蜂和稻螟赤眼蜂可用于水稻害虫的生物防治
B.二化螟的存在能减轻褐飞虱对水稻的危害
C.二化螟和褐飞虱之间存在原始合作的种间关系
D.褐飞虱通过影响二化螟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其种群密度
5.每年6月前后,当夜幕降临时,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树林中常有成群萤火虫穿梭飞舞,宛若星河落入林间,雨后更显梦幻和浪漫。萤火虫利用发光向异性发出求偶信号,但驱蚊水、闪光灯会干扰萤火虫的繁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萤火虫发光由细胞中的ADP直接提供能量
B.种群密度是萤火虫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水分对萤火虫种群来说,是一种密度制约因素
D.驱蚊水和闪光灯对萤火虫来说是行为信息
6.萤火虫分为水生、半水生和陆生三类,它们分别利用特定的发光频率向异性发出求偶信号,但驱蚊水、闪光灯会干扰萤火虫的繁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萤火虫利用发光向异性发出的求偶信号属于化学信息
B.驱蚊水、闪光灯通过影响种群年龄结构来影响出生率
C.水分对于水生萤火虫种群来说,是一种密度制约因素
D.特定发光频率对萤火虫种内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学智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离离原上草”绿色为草食动物提供了物理信息
B.“一岁一枯荣”属于群落的季节性特点
C.“野火烧不尽”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D.“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8.气候变暖使某地的欧洲白头翁提早开花,而为其传粉的蜜蜂并未提前孵化,且成年蜜蜂也未开始采蜜,造成该植物主要传粉途径受阻。蜜蜂找到较近蜜源后会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蜜源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欧洲白头翁的提早开花促使其种群数量增加
B.调查欧洲白头翁的种群数量可采用标志(记)重捕法
C.蜜蜂跳圆圈舞体现了生态系统巾行为信息的传递
D.蜜蜂采食花蜜过程中没有发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9.气候变暖使某地的欧洲白头翁提早开花,而为其传粉的蜜蜂并未提前孵化,且成年蜜蜂也未开始采蜜,造成该植物主要传粉途径受阻。幼年蜜蜂的采蜜技巧须向成年蜜蜂学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欧洲白头翁与为其传粉的蜜蜂是协同进化的关系
B.幼年蜜蜂学习采蜜技巧依赖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C.蜜蜂采食花蜜的过程中发生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D.该地欧洲白头翁的提早开花促使其种群数量增加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00分)
10.稻田养蟹是我国稻作区重要的生态农业模式,操作简单易行、经济效益显著,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要求。图1是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图2是能量流经该稻田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中数值表示能量(单位:10kJ/m2ga)。
(1)稻田养蟹是我国稻作区重要的生态农业模式,稻田内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 。该稻田生态系统的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2)据图1可知,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形式有 。在“藻类→浮游生物→河蟹”的食物链中,浮游生物同化的能量可以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和 的粪便流向分解者。
(3)图2中,C代表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与传统的稻田生态系统相比,该农业模式明显提高水稻产量,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运用稻蟹综合种养的生态农业模式,体现了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 。
(5)稻田昆虫稻螟被蜘蛛网粘住后,会不断扇动翅膀企图逃生,蜘蛛通过感知振动等信息确定稻螟的位置,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 的功能,在生态系统中振动属于 信息。
11.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图1是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图,图2是能量流经该稻田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单位:10kJm2,a),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稻田养蟹是我国稻作区重要的生态农业模式,稻田内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 。
(2)据图1可知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形式有 。在“藻类→浮游生物→河蟹”的食物链中,浮游生物同化的能量可以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和 的粪便流向分解者。
(3)图2中,C代表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
(4)稻蟹综合种养、稻——萍——蛙、蔬菜大棚中的多层育苗等立体生态农业,体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可以帮助人们 。
(5)稻田昆虫稻螟被蜘蛛网粘住后,会不断扇动翅膀企图逃生,蜘蛛通过感知振动等信息确定稻螟的位置,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的功能,在生态系统中振动属于 信息。
12.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中下游段,横跨河南省4个省辖市8个县(市、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珍稀濒危野生水禽。其中天鹅是保护区的主要保护物种之一。
(1)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 层次。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 保护。
(2)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 。应用该生态系统中分布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3)在繁殖季节,雄性天鹅求偶时,会在雌鸟的面前不停地走动,同时高声鸣叫。该过程涉及的信息类型是 ,体现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
(4)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保护区内天鹅的种群数量时,若标记物脱落,则调查结果会比实际值偏 (填“大”或“小”)。
13.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是以迁徙鸟类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研究团队以四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了它们的生态位,调查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物种 观察 数量/只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砂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蔗草带;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
(1)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中对优势水鸟的调查属于 水平的研究。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 ,是保护水鸟的最根本措施。
(2)水鸟在水边起舞以吸引异性,这属于 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 的功能。
(3)近年来,滩涂的过度围垦将海三棱藨草群落的内带和部分外带都围在了堤坝内。由于没有潮水的影响,海三棱藨草不断被陆生植物所取代,这一现象称为 。
(4)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 。表中所列四种鸟觅食生境基本相同的是 和 两种,综合表中信息分析,这两种鸟的生态位完全相同吗 ,依据是 。
(5)请具体描述一下鹤鹬的生态位: 。
14.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是以迁徙鸟类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研究团队以四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了它们的生态位,调查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物种 观察 数量/ 只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 砂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 13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
(1)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中对优势水鸟的调查属于 水平的研究。
(2)近年来,滩涂的过度围垦将海三棱藨草群落的内带和部分外带都围在了堤坝内。由于没有潮水的影响,海三棱藨草不断被陆生植物所取代,这一现象称为 。
(3)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 。下图是两个物种对食物资源利用的三种类型,在进化过程中,a、c类型都有向b类型进化的趋势,理由分别是 、 。
(4)请具体描述一下鹤鹬的生态位:
15.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循环经济结合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餐饮、采摘、垂钓一体化生产服务系统,即新循环农业模式(如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一模式下,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回答下列问题:
(1)大豆、玉米等秸秆可以还田,家禽、家畜产生的粪便可以投入沼气池生产沼气,沼渣可以肥田,这些做法依据的是生态工程的 原理。生活污水不能直接排放,是因为污水中含有的 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2)若上述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为大豆 → 大豆卷叶螟 → 青蛙 → 蛇。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 5 个的原因是 。
(3)下表为该新循环农业模式体系中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 J·cm-2·a-1 )。
生物类型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甲 未被利用的能量 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人工输入有机物的能量
生产者 46 7 99 18 0
第二营养级 7.7 1.3 11 乙 6
第三营养级 5.3 0.9 6.1 0.7 9
第四营养级 1 0.5 1 0.2 2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J·cm-2·a-1,甲是指 的能量,第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新循环农业模式中害虫防治常采用 的方法,以大幅降低农药等的使用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农田中的生物可以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16.
重庆金佛山地质原始、雨水充沛,是一座珍稀生物集中的宝库。由于地势高,温差大,该区具有亚热带针叶林、针叶与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等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小组希望了解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外来植物的种类,宜采用的估测方法是 。研究表明五节芒是该区内最具危害性的外来种,它能释放一些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和种子萌发,这些物质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 信息。
(2)生态学上将金佛山的竹、杜鹃、金丝猴等全部生物成为 。与草丛相比,常绿阔叶林中,动物的分层现象较为 (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 。
三、题组(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驱蚊香草是科学家将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再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而成。该植物既具有天竺葵释放气味的功能又兼得香茅草的香茅醛芳香基因,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
(1)下列关于驱蚊香草培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依据的原理有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原生质体是在低渗溶液条件下利用酶解法获得
C.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可采用聚乙二醇或电融合法
D.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浓度和配比影响根和芽的形成
(2)驱蚊香草通过释放香茅醛达到驱赶蚊虫的效果,该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生物信息 D.行为信息
1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蜜蜂是自然界最重要的传粉动物之一,对作物授粉和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蜜蜂在进行采蜜活动时,会遇到一些含有茶多酚的蜜源。茶多酚会改变蜜蜂对报警信息素(三种类型: IPA, OA, BA) 的触角电位 (EAG) 反应。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蜜蜂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B.蜜蜂释放报警信息素给同伴调节了种间的关系
C.蜜蜂跳“圆圈舞”或“8字舞”属于行为信息
D.蜜蜂的采蜜与传粉,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2)蜜蜂食用不同浓度茶多酚(TP) 后,对不同气味的报警信息素的EAG 反应(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中可变因素是茶多酚质量浓度和信息素种类
B.蜜蜂在没有茶多酚干预下,对不同报警信息素敏感性存在差异
C.是否饲喂TP,采集蜂对信息素BA的EAG反应变化不大
D.TP干预的时长不同,蜜蜂对同种报警信息素的反应有差别
四、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9.行为观察及捕鼠工具诱捕结果表明,动情雌鼠的尿液气味对雄鼠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实验小组探究了辅加动情雌鼠尿液对毒饵灭鼠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照组应使用不添加雌鼠尿液的有毒饵料
B.该实例中雌鼠尿液作为化学信息调节种间关系
C.辅加雌鼠尿液能提高鼠死亡率,并降低其出生率
D.在第4 天时两组实验的灭鼠效果差异最显著
20.稻瘟菌引起的水稻稻瘟病是危害最为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土壤中某些微生物能合成并分泌几丁质酶,能抑制稻瘟菌的生长。科研人员试图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几丁质的菌株,通过微生物培养获得几丁质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筛选土壤中目的微生物时需用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B.纯化培养时,若要统计活菌数目可选择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
C.在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均能分泌几丁质酶
D.利用能分泌几丁质酶的微生物对水稻稻瘟病进行的防治属于化学防治
一、单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54分)
【答案】
1.A
【解析】
1.A、生产者是自养生物,主要是植物,但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是消费者;消费者主要是动物,但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如蚯蚓、蜣螂属于分解者,A错误;
B、蜜蜂采食花蜜过程中能量从花蜜进入蜜蜂,因此发生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正确;
C、纯林改造为混交林,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增大,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增加,C正确;
D、当草原返青时,食草动物先在远处通过识别植物的“绿色”(物理信息)来搜寻食物,然后在近处通过植物的气味(化学信息)来辨别和摄取食物,所以食草动物识别植物依赖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D正确。
故选A。
【答案】
2.A
【解析】
2.A、蜘蛛网的震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A错误;
B、幼年蜜蜂需要观察成年蜜蜂舞蹈的动作来学习“舞蹈语言”,该过程需要依赖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B正确;
C、蜜蜂采食花蜜过程中能量从花蜜进入蜜蜂,因此发生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过程中,有信息传播的媒介——信道,空气、水以及其他介质均可以传播信息,D正确。
故选A。
【答案】
3.C
【解析】
3.A、稻螟赤眼蜂可将卵产在二化螟的虫卵内,是二化螟的天敌。分析图中结果,当有褐飞虱的存在,对稻螟赤眼蜂吸引力会下降,所以褐飞虱的存在使二化螟虫卵不易被稻螟赤眼蜂寄生,A正确;
B、二化螟以水稻茎秆纤维为食,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褐飞虱和二化螟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种间竞争并不激烈,B正确;
C、稻螟赤眼蜂与二化螟之间是寄生关系,对彼此而言互为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
D、该实验中的“信息”调节了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D正确。
故选C。
【答案】
4.B
【解析】
4.A、分析题意,稻虱缨小蜂是水稻害虫的天敌,而稻螟赤眼蜂可寄生在二化螟体内,稻虱缨小蜂和稻螟赤眼蜂可用于水稻害虫的生物防治,A正确;
B、水稻茎被二化螟啃食后会释放挥发物A,对褐飞虱的天敌稻虱缨小蜂具有显著的排斥作用,即二化螟的存在可减少稻虱缨小蜂的数量,不利于减轻褐飞虱对水稻的危害,B错误;
C、二化螟诱导水稻释放的挥发物对褐飞虱卵寄生天敌稻虱缨小蜂具有显著的排斥作用,而二化螟雌成虫亦能利用褐飞虱诱导的水稻挥发物,选择合适的水稻产卵,降低其卵被稻螟赤眼蜂寄生的风险,可见二者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原始合作关系,C正确;
D、植物被褐飞虱吸食后会释放挥发物B,能吸引二化螟雌虫来产卵,提高其出生率,同时降低了二化螟的卵被稻螟赤眼蜂寄生的风险,降低死亡率,说明褐飞虱通过影响二化螟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其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B。
【答案】
5.B
【解析】
5.A、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A错误;
B、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B正确;
C、水分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
D、驱蚊水通过气味起作用,是化学信息,闪光灯是通过光起作用,属于物理信息,D错误。
故选B。
【答案】
6.D
【解析】
6.A、萤火虫利用发光向异性发出的求偶信号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驱蚊水、闪光灯会干扰萤火虫的繁殖过程,不是通过影响种群年龄结构来影响出生率,B错误;
C、水分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
D、根据题意信息可知,特定的发光频率向异性发出求偶信号,特定发光频率对萤火虫种内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D。
【答案】
7.D
【解析】
7.A、颜色属于物理信息,故“离离原上草”绿色为草食动物提供了物理信息,A正确;
B、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枯”与“荣”属于群落的季节性特点,体现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B正确;
C、火是非生物因素,“野火烧不尽”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影响,C正确;
D、“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错误。
故选D。
【答案】
8.C
【解析】
8.无
【答案】
9.D
【解析】
9.A、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欧洲白头翁与为其传粉的蜜蜂是协同进化的关系,A正确;
B、幼年蜜蜂需要观察成年蜜蜂采蜜的动作来学习采蜜技巧,该过程需要依赖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信息类型包括行为信息等,B正确;
C、蜜蜂采食花蜜过程中能量从花蜜进入蜜蜂,因此发生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C正确;
D、气候变暖使某地的欧洲白头翁提早开花,而为其传粉的蜜蜂并未提前孵化,且成年蜜蜂也未开始采蜜,造成该植物主要传粉途径受阻,使其繁殖受到影响。因此该地欧洲白头翁的提早开花会减少其种群数量,D错误。
故选D。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00分)
10.【答案】
(1)生态系统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太阳能和饵料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河蟹
(3)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17.6%
(4)河蟹以杂草为食,降低了杂草密度,水稻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无机盐用于生长;河蟹捕食稻田昆虫,减少了昆虫对水稻的取食,增加了水稻产量 可以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物理
10.【解析】
(1)稻田内的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构成生物群落,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2)据图1可知,稻田养蟹,需要人工为蟹提供饵料,因此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外,还有饵料中的化学能;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在“藻类→浮游生物→河蟹”的食物链中,浮游生物同化的能量可以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和河蟹的粪便流向分解者。
(3)图2是能量流经该稻田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粪便量,则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则C代表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第二营养的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1220+1280=2500,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500-60=440,因此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440÷2500)×100%=17.6%。
(4)河蟹与稻田昆虫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和捕食关系。稻田引入河蟹后,水稻产量得到提高的可能原因是:河蟹以杂草和水稻的老黄叶为食,使杂草密度降低,减少了与水稻的种间竞争,水稻因而得到更多的阳光、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用于生长;河蟹捕食稻田昆虫,减少昆虫对水稻的取食和危害,增加了水稻产量。运用稻蟹综合种养的生态农业模式,充分地利用了空间和资源,体现了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可以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蜘蛛于被粘住的昆虫属于不同的物种,二者存在捕食关系,蜘蛛感知的振动属于物理信息,通过生态系统信息的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11.【答案】
(1)生态系统
(2)太阳能和饵料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河蟹
(3)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17.6
(4)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了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5)调节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物理
11.【解析】
(1)稻田内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2)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该生态系统中还有外部能量输入,因此流经该稻蟹共生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饵料中的化学能。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在“藻类→浮游生物→河蟹”的食物链中,浮游生物同化的能量可以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和河蟹的粪便流向分解者。
(3)摄入量=粪便量(100)+同化量(A),同化量A=呼吸散失的能量(1220)+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1280),因此C代表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第二营养的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1220)+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1280)=2500,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500)-粪便量(60)=440,因此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440÷2500×100%=17.6%。
(4)稻蟹综合种养、稻-萍-蛙、蔬菜大棚中的多层育苗等立体生态农业,这些均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配置生物的实例,即通过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实现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提高了生态系统的光能利用率,进而提高了产量。
(5) 稻田昆虫稻螟被蜘蛛网粘住后,会不断扇动翅膀企图逃生,被蜘蛛感知振动后捕食。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在生态系统中振动属于物理信息。
12.【答案】
(1)生态系统 就地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直接
(3)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4)大
12.【解析】
(1)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是湿地生态系统,因此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生态系统。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2)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应用该生态系统中分布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研究,属于科学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在繁殖季节,雄性天鹅求偶时,会在雌鸟的面前不停地走动,涉及到行为信息,同时高声鸣叫涉及到物理信息,该信息传递的作用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4)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过于明显、动物易被天敌捕获或标记物易脱落,都会导致再次捕获时带标记物个体所占的比例变小,从而导致调查值显著大于实际值。
13.【答案】
(1)群落 环境容纳量
(2)行为 种群繁衍
(3)群落演替(或次生演替)
(4)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绿翅鸭 鹤鹬 不完全相同 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占用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不一样
(5)鹤鹬主要生活在低潮盐沼——光滩带,在芦苇区也有分布,以草屑、螺类、贝壳沙砾为主要食物,与青脚鹬之间竞争激烈
13.【解析】
(1)优势水鸟包含多个种群,则对优势水鸟的调查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在当地对该生物进行保护,能提高环境容纳量,属于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2)水鸟在水边起舞,希望通过舞姿这种行为来吸引异性,这属于行为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的功能。
(3)群落演替是指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由于没有潮水的影响,海三棱藨草迅速被陆生植物所取代,这一现象称为群落的演替。
(4)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觅食生境一样的两种鸟生态位不完全相同,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都属于生态位,绿翅鸭和鹤鹬虽然觅食生境差不多,但是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不一样,反映出它们所占用资源情况不同,因此两者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5)研究动物的生态位,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鹤鹬主要生活在低潮盐沼——光滩带,在芦苇区也有分布,以草屑、螺类、贝壳沙砾为主要食物,与青脚鹬之间竞争激烈。
14.【答案】
群落 群落演替(或次生演替) 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a图两曲线生态位大部分重叠,竞争激烈,通过缩小生态位(生态位的分离)减少竞争 c图两曲线之间仍有一些食物资源未被利用,在种内斗争的作用下,两个物种必然扩大生态位 ①鹤鹬主要生活在低潮盐沼——光滩带,在芦苇区也有分布、②以草、螺类、贝壳为主要食物,与青脚鹬之间竞争激烈
14.【解析】
(1)优势水鸟包含多个种群,则对优势水鸟的调查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在当地对该生物进行保护,能提高环境容纳量,属于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2)近年来,滩涂的过度围垦将海三棱藨草群落的内带和部分外带都围在了堤坝内。由于没有潮水的影响,海三棱藨草迅速被陆生植物所取代,这一现象称为群落的演替。为了弄清该湿地不同生境中动物的种类、分布及变动情况,需要采用抽样检测法,也可以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3)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a图两曲线生态位大部分重叠,竞争激烈,通过缩小生态位(生态位的分离)减少竞争,进而向b类型进化。c图两曲线之间仍有一些食物资源未被利用,在种内斗争的作用下,两个物种必然扩大生态位,进而必然会有食物种类的重叠,向b类型进化。
(4)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鹤鹬的生态位为鹤鹬主要生活在低潮盐沼——光滩带,在芦苇区也有分布;以草、螺类、贝壳为主要食物,与青脚鹬之间竞争激烈。
15.【答案】
(1)循环 N、P等矿质元素
(2)能量沿着食物链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所获取的能量越少
(3)187 流向分解者 16.7%
(4)生物防治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5.【解析】
(1)大豆、玉米的秸秆还田,家禽、家畜产生的粪便投入沼气池生产沼气,沼渣可以肥田,这些做法依据的是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生活污水含P、N等植物生长需要的矿质元素,能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2)生态系统的能量随营养级升高而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所获取的能量越少,流经5个营养级后所剩下的能量不足以再维持一个种群生存的最小需要量,故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
(3)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除了包括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和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因此图中甲是指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人工输入有机物的总能量=(46+7+99+18)+(6+9+2)=187J cm-2 a-1,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8J cm-2 a-1,人工输入有机物的能量是6J cm-2 a-1,故表格中乙=18+6-7.7-1.3-11=4J cm-2 a-1,故第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4÷(18+6)×100%=16.7%。
(4)农业害虫的防治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化学防治、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技术方法。新循环农业模式中害虫防治常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农田中的生物可以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传递信息,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6.【答案】
样方法 化学 群落 复杂 乔木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较草丛的复杂
16.【解析】
(1)对植物应采用样方法故是种群密度。释放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2)一个区域的所有生物的集合是群落。与草丛相比常绿阔叶林乔木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较草丛的复杂,植物分层现象明显,所有动物分层现象较复杂。决定动物分层的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垂直结构:①植物分层:光照;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水平结构: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三、题组(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17.【答案】
(1)B
(2)B
17.【解析】
(1)A、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利用的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
B、原生质体是在高渗溶液条件下利用酶解法获得,B错误;
C、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可采用聚乙二醇或电融合法,C正确;
D、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和植物激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和配比影响根和芽的形成,D正确。
故选B。
(2)生物的生命活动中产生的能够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香茅醛属于化学信息,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8.【答案】
(1)B
(2)A
18.【解析】
(1)A、蜜蜂以花蜜为食,蜜蜂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A正确;
B、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蜜蜂释放报警信息素给同伴调节了种内的关系,B错误;
C、动物的行为属于行为信息,因此蜜蜂跳“圆圈舞”或“8字舞”属于行为信息,C正确;
D、蜜蜂的采蜜与传粉的过程中,存在信息的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D正确。
故选B。
(2)A、本实验中可变因素是茶多酚质量浓度、信息素种类、TP干预时间,A错误;
B、由柱状图可知,当茶多酚质量浓度为0时,蜜蜂对不同气味的报警信息素触角电位反应值变化不同,即蜜蜂在没有茶多酚干预下,对不同报警信息素敏感性存在差异,B正确;
C、由柱状图可知,茶多酚的有无,采集蜂触角电位反应值变化不大,即无论是否饲喂TP,采集蜂对信息素BA的EAG反应变化不大,C正确;
D、对比TP干预2小时和5天可知,TP干预的时长不同,蜜蜂对同种报警信息素的反应有差别,D正确。
故选A。
四、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答案】
19.AC
【解析】
19.A、依据题干信息,实验目的是探究辅加动情雌鼠尿液对毒饵灭鼠效果的影响,其自变量为是否辅加动情雌鼠尿液,所以,实验组辅加动情雌鼠尿液的有毒饵料,对照组应为不添加雌鼠尿液的有毒饵料,A正确;
B、依据题干信息,该实例中雌鼠尿液作为化学信息,没有体现出对种间关系的影响,属于种群水平上的影响,B错误;
C、依据题干信息,动情雌鼠的尿液气味对雄鼠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辅加雌鼠尿液能提高鼠死亡率,并降低其出生率,C正确;
D、两组实验的灭鼠效果的差异应观察两组灭鼠效果的差值,故第2天时最显著,D错误。
故选AC。
【答案】
20.BCD
【解析】
20.A、筛选土壤中目的微生物即降解几丁质的微生物时,应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A正确;
B、纯化培养时,可选择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两种方法均可得到单菌落,但只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作计数,B错误;
C、在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不一定均能分泌几丁质酶,可能部分是以几丁质的分解产物为碳源的微生物,C错误;
D、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间信息传递,如捕食、竞争、寄生等关系来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办法,利用能分泌几丁质酶的微生物对水稻稻瘟病进行的防治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故选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