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学案:第15课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学案:第15课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02 08:3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学习目标
1.我能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2.我要了解西安事变的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 巧妙记忆
(1)快乐自学  学生带着目标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本课大概内容,试着找出本课的重点,并完成好自学检测。
自学方法指导:默读法、标记法(将重点内容划好横线)、写疑法(将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写在草稿纸上)
自学检测
九一八事变的时间:_______年__月__日,地点:沈阳城北的________________。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实行_________政策,不到半年,日军占领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1935年,日本策划___________,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_______________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________年___月___日,国民党爱国将领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发动西安事变,目的:______________。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以____________为重,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派__________等到西安参加谈判。
(2)巧妙记忆 比比谁记得最快最准,并写下自己有效而独特的记忆方法。
二、小组合作 探求真知
西安事变的结果如何?这一结果对谁最有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学生质疑 师生解疑
课堂小结
九一八事变的时间:_地点:_影响:
__________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时间:___发动者:___
西安事变 目的:___结果: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
当堂训练
必做题
1.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它创作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沦陷
2.20世纪30年代,东北三省迅速沦陷敌手的主要原因是 ( )
A.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
B.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
C.中国军队武器落后
D.中国军队战术失当
3.1936年12月13日早晨,南京市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大妈出门买菜,看到报童沿街叫卖:“特大新闻,张杨发动兵变,蒋总司令遇险。”你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4.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事件是 ( )
A.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B.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C.八·一三事变的爆发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历史诊断:与史相符打(√)不符打(×)
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要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 )
2.西安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最有利于蒋介石( )
(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蒋中正。”
请回答:
(1)这是蒋介石给谁发的电令?
(2)“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
对待日军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什么对
策?导致了什么后果?
于蒋介石的这份电令,你有何感想?
学法总结 反思提升
第15课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探究题:
1.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对中华民族最有利 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①蒋介石用东北军和西北军攻打红军,以求达到两败俱伤的目的,这引起了张学良的不满。②中国共产党对张学良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同时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有着强大的感召力。③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④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对东北军和张学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东北军要求打回东北老家去
必做题:1—6 ABBDB
历史诊断:1—3 √××
选做题:
(1)张学良
(2)制造九一八事变
(3)不抵抗政策 使日军不到半年就占领了东北三省,3000万东北同胞遭到蹂躏,许多人流落他乡。
(4)略
抗 日 救 亡 运 动 九 一 八 事 变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