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选择题专题训练题
1.在调查池塘中的生物时,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变形虫 B.病毒 C.船型硅藻
2.为了能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影子一年的变化,小明用自制的圭表进行了模拟实验,他发现太阳位置越( ),影子就越短。
A.高 B.低 C.无变化
3.下列物品可以当做放大镜的是( )。
A.圆柱玻璃杯 B.平面镜 C.凹透镜
4.假如地球停止自转,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没有了四季变化 B.地球上没有了昼夜的交替
C.地球上的物体不在受到重力的作用
5.地球( ),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地球( ),出现四季变化。
A.公转 自转 B.自转 自转 C.自转 公转
6.小科对草履虫进行观察研究,用干草培养草履虫,倒入的培养液要选用( )。
A.鱼缸里的水 B.自来水 C.凉开水
7.下图是四名同学记录的洋葱表皮细胞。下列关于洋葱表皮细胞相同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洋葱表皮细胞的颜色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B.洋葱表皮细胞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
C.一个洋葱表皮细胞内一般都有一个小圆点
8.面包发霉的主要原因是( )。
A.面包自己产生了霉菌
B.面粉变成了另一种物质
C.空气中的霉菌落在面包上繁殖的结果
9.人类认识地球的运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认识,随着我们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的观点在不断的更新改变中,对于这些观点认识合理的是( )。
A.地心说是错误的,对于人类认识地球运动是没有意义的
B.日心说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完全正确的
C.地心说之前还有很多的认识,这些都是古人基于观察形成的朦胧认识。
10.下列关于铁和铁锈的比较中,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和铁锈的颜色相同
B.铁摸起来比较光滑,铁锈摸起来比较粗糙
C.铁有金属光泽,铁锈没有金属光泽
11.研究物质的性质、成分并制造新物质的科学家是( )。
A.物理学家 B.化学家 C.生物学家
12.在摊位观察工具选择区,小明发现 具有放大作用。( )
A.玻璃片 B.玻璃弹珠 C.近视眼镜
13.为了推理出地球是往哪个方向自转的,平平说可以继续把他的脑袋当做地球,把他的眼睛当作地球上的观察者,安安当作太阳。下面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平平发现当地球(他的脑袋)逆时针转动时,太阳(安安)每次都是从东边进入视野,再从西边淡出视野,符合事实。因此地球应是自西向东逆时针自转的
B.平平发现当地球(他的脑袋)顺时针转动时,太阳(安安)每次都是从西边进入视野,再从东边淡出视野,不符合事实
C.小组成员青青认为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不能作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证据
14.地球绕太阳转动一周约为( )。
A.24小时 B.一星期 C.一年
15.关于地球上出现的极昼极夜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极昼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地球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B.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南极会出现极昼现象
C.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极会出现极昼现象
16.近视眼镜镜片的特点是( )。
A.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B.透明,中央薄边缘厚
C.中央、边缘一样厚
17.神舟十五号成功发射的23天后,是我国的冬至日,这一天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有可能是( )。
A. B. C.
18.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时,龙龙发现微生物移动的速度过快,那么他可以放少量的( )。
A.碘液 B.棉花纤维 C.纸巾
19.在制作地球自转模型时,用橙子模拟地球自转,将吸管穿过橙子的目的是( )。
A.方便拿着橙子进行实验 B.用吸管将橙子吸出来 C.用吸管来模拟地轴
20.用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 )。
A.2000倍 B.2万倍 C.200万倍
21.认识微小世界,下列观察最细微的设备是( )。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22.关于北极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极星在空中位于我们头顶的正上方
B.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
C.从地球上看,一天中北极星的位置基本不变
23.小科通过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在视野的左上角,他应该把载玻片往( )移动,使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
A.左上角 B.右下角 C.左下角
24.下面几种水中常见的微生物,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水绵 B.草履虫 C.变形虫
25.研究四季成因时,向志让同学伸开手掌保持不动,他自己用发热的灯泡向同学手掌移动,当同学感觉到热时,他又把灯泡向远处移动。反复几次。向志和同学的实验能说明的观点是_______。
A.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近,地球上就热:远时,地球上就冷
B.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倾斜的方向几乎不变形成了地球上四季变化
C.太阳光直射地球表面时,地球上温度高;斜射时,地球上温度低
26.面团发酵时间过长,为了让面团发酵得更快,和面用的温水换成沸水,3个小时后,面团却没有明显变化。查阅资料发现,发面时温度对面团中二氧化碳产生量有影响,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分析此图能大致判断发面的最适温度
B.45℃时发面效果会明显好于30℃
C.60℃的环境中酵母菌不能存活
27.( )开启了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旅行。
A.亚里士多德 B.麦哲伦 C.哥伦布
28.由于四季变化正午时物体的影子长度有所不同,下列选项中影子由长变短的是( )。
A.春→夏→秋 B.夏→秋→冬 C.冬→春→夏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平时发面用的酵母菌是对人体有害的
B.让我们得病的病菌可以通过放大镜来观察
C.让我们得病的病菌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0.小博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许多标本,感叹显微镜下的微小世界丰富多彩。但( )无法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被观察到。
A.草履虫 B.洋葱表皮细胞 C.新冠病毒
31.如下图,小奇在玩旋转木马时,发现周围的景物在自西向东旋转,则旋转木马的转动方向是( )。
A.自东向西 B.自北向南 C.自西向东
32.下列生命活动与四季变化有关的是( )。
A.公鸡打鸣
B.植物向光生长
C.银杏树秋季落叶
33.四季的形成与( )无关。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轴倾斜角度不变
34.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用两手握住镜臂 B.用左手提着镜臂 C.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
3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时,用镊子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央,做法正确的是( )。
A.把标本放上就可以 B.标本要展开,不能折叠
C.标本很薄,可以折叠
36.左图中的触角图是( )的触角。
A.蝗虫 B.蚕蛾 C.蝴蝶
37.地球内部由外到内的结构是(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壳→地核 C.地壳→地幔→地核
38.我们在提出“鲫鱼有记忆吗?”这个探究问题时,有的同学说:“鲫鱼只有7秒记忆的说法,我认为不准确”“如果对鲫鱼进行训练,也许它就有记忆了”,同学们的这些说法属于( )。
A.设计方案 B.做出假设 C.得出结论
39.我国东部的城市和西部的城市相比,( )。
A.东部城市先迎来黎明 B.西部城市先迎来黎明 C.同一时间迎来黎明
40.任何时候月球都被太阳照亮( )个球面。
A.一个 B.半个 C.2/3个
41.早期的显微镜是由( )构成的。
A.两个凸透镜
B.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
C.两个凹透镜
42.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人是( )
A.罗伯特·胡克
B.安东尼·范·列文虎克
C.孟德尔
43.学习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后,小方看到了“草履虫”,他看到的是( )。
A. B. C.
44.在地球仪表面上,连接两极的线叫( )。
A.经线 B.纬线 C.赤道
45.北半球同一地点,从春季到冬季,一年中物体影长的变化是( )。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长度始终不变
46.通过阅读书籍,小明知道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否定了( )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47.组成简易显微镜的两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5×和8×,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A.13× B.40× C.400×
48.下列制作洋葱表皮装片的具体方法,顺序正确的是( )。
A.滴水、染色、展膜、盖片、吸水 B.滴水、展膜、盖片、染色、吸水
C.展膜、滴水、盖片、染色、吸水
49.龙龙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发现物体的图像比较模糊,此时他应该调节显微镜结构中的( )。
A.目镜 B.反光镜 C.调节旋钮
50.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倾斜的方向( )。
A.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 B.不改变 C.改变
51.为观察到清晰、放大的图像,小明应该保持上方凸透镜不动,下方凸透镜( )。
A.上下移动 B.左右移动 C.倾斜旋转
52.下列现象中,不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是( )。
A.昼夜交替的变化 B.一年四季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53.下列是四种透明玻璃镜片的截面形状,具有放大功能的是( )。
A. B. C.
54.太阳位置越高,影子就会越( )。
A.长 B.短 C.不变
55.戴口罩和勤洗手是两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勤洗手主要针对的传播方式是( )。
A.直接传播 B.气溶胶传播 C.接触传播
56.下列科学研究方法是归纳法的是( )。
A.朵朵观察到中华田园犬、拉布拉多犬、泰迪等多种犬冬季前都会换毛,所以归纳总结得出犬类冬季前会换毛的结论
B.朵朵制作了能表达地球海陆分布情况的地球模型
C.朵朵利用相对运动以及平常观察的现象,推理得出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
57.地球公转到与太阳最远的距离时( )。
A.北半球是冬天 B.北半球是春天 C.北半球是夏天
58.下列三个节日中,白昼时间最短的是( )。
A.劳动节 B.春节 C.儿童节
59.元旦时,黄岩地区昼和夜的时长比较,正确的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一样长
60.如果太阳是不动的,人们又观察到太阳每天总是东升西落的,那么就说明( )。
A.地球上有昼夜交替现象
B.地球向阳一面在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向阳一面在自东向西运动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A B C A A C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C B B C B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A A B A B C C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C A C B C C B A B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A B B A A B B B C B
题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A A C B C A C B B B
1.B
【详解】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之上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上放大了1000倍。病毒的体积非常小,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2.A
【详解】影子的长短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高,影子短;太阳位置低,影子长。为了能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影子一年的变化,小明用自制的圭表进行了模拟实验,他发现太阳位置越高,影子就越短。
3.A
【详解】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它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圆柱玻璃杯与凸透镜类似,透明、中间厚、边缘薄,可以当作放大镜。
4.B
【详解】A.地球上没有了四季变化,错误;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引起的;
B.地球上没有了昼夜的交替,正确;
C.地球上的物体不在受到重力的作用,错误;重力与地球自转无关。
5.C
【详解】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6.A
【详解】鱼缸里或池塘里的水含有少量微生物,适合制成微生物培养液。所以小科对草履虫进行观察研究,用干草培养草履虫,倒入的培养液要选用鱼缸里的水。
7.A
【详解】洋葱表皮细胞的颜色取决于染色剂,通常不在观察活体状态下。如果染色不同,颜色会有所不同。细胞的大小也可能因观察的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B和C描述是正确的,因为洋葱表皮细胞通常紧密排列,并且每个细胞中一般都有一个细胞核(小圆点)。
故选:A
8.C
【详解】霉菌自己不能制造营养物质,它从面包内吸收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存。我们看到的面包上的“霉”是霉菌在面包上面生长繁殖的结果。霉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9.C
【详解】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A、在今天看来,地心说是错误的,当时这种学说的提出也是一种进步,是人类对地球认识的进步,具有一定的意义,故A错误;
B、日心说指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今天看来也是错误的,太阳系只是宇宙中很渺小的一部分,故B错误;
C、地心说之前还有很多的认识,这些都是古人基于观察形成的朦胧认识,受限于当时的科学条件和认识水平,故C正确。
10.A
【详解】A.铁和铁锈的颜色相同,说法错误,铁是银白色,铁锈是红褐色。
B.铁摸起来比较光滑,铁锈摸起来比较粗糙,说法正确。
C.铁有金属光泽,铁锈没有金属光泽,说法正确。
【点睛】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褐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
11.B
【详解】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得益于科学家们不断的探索,他们的伟大成就时刻在提醒我们学习和探索是无止境的。众多科学家中,有一类是化学家,他们常常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成分,并制造新物质。
12.B
【详解】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探究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凸透镜,它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分析选项中,玻璃弹珠和放大镜一样,具有放大作用;玻璃片、近视眼镜不具有放大作用。
13.C
【详解】A.平平发现当地球(他的脑袋)逆时针转动时,太阳(安安)每次都是从东边进入视野,再从西边淡出视野,符合事实。因此地球应是自西向东逆时针自转的,正确;
B.平平发现当地球(他的脑袋)顺时针转动时,太阳(安安)每次都是从西边进入视野,再从东边淡出视野,不符合事实,正确;
C.小组成员青青认为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不能作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证据,错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所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可以作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证据。
14.C
【详解】地球的自转指的是地球围绕地轴旋转的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
15.B
【详解】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上产生了四季变化,在南北两极还产生了极昼极夜现象。当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处在南极的人半年都不能晒太阳;当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处在北极的人半年都能晒太阳。B说法错误。
16.B
【详解】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它的镜片特点是中间厚、四周薄;“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它的镜片特点是中间薄、四周厚。两个特点刚好相反。
17.C
【详解】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不但与物体高度有关,更与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越大,物体影子越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斜射高度最小,此时物体影最长;所以神舟十五号成功发射的23天后,是我国的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正午时分物体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可能是C图影子。
18.B
【详解】微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这样能够控制微生物的运动速度,便于观察。
19.C
【详解】地球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旋转。为了研究地球自转运动,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制作地球自转模型时,用橙子模拟地球自转,将吸管穿过橙子的目的是模拟地轴,否则地球模型不能像真实的地球那样自转运动。故C选项正确。
20.C
【详解】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到1500倍左右;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到200万倍,所以C符合题意。
21.C
【详解】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电子显微镜,其次是光学显微镜,再次是放大镜;因此观察最细微的设备是电子显微镜。
22.A
【详解】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地球公转时,公转轨道是个椭圆轨道,而且地轴倾斜的方向不变,北极点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所以地轴总是倾斜指向北极星,北极星的位置永远都不会变,BC是正确的;A错误,北极星的位置在人们视线的正北方天空。
23.A
【详解】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目镜内看到的像是倒像。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标本的图像出现在左上方,要把它移到视野的中央,应该把载玻片往左上方移动。A符合题意。
24.A
【详解】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放大才能看到。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水中常见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眼虫、团藻等。衣藻、变形虫、草履虫等的身体微小,结构简单,整个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水绵是多细胞的生物,所以A符合题意。
25.B
【详解】地球有许多种运动形式,其中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地球最基本的两种运动方式。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地理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变,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因此只有B符合题意。
26.A
【详解】在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糖类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促使面团的体积膨胀,使制作出来的面食变得松软可口。发面时温度对面团中二氧化碳产生量有影响,分析图表可知,分析此图能大致判断发面的最适温度,在35℃时发面效果会明显的好,所以A符合题意。
27.B
【详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16世纪至17世纪,航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通过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28.C
【详解】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不但与物体高度有关,更与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越大,物体影子越短。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一年中从春季到冬季,同一地点同一物体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先变短,后变长。日影长度夏天最短,其原因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日影长度冬天最长,其原因是冬天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长度春天、秋天中等,其原因是春天、秋天正午太阳高度中等。故C选项正确。
29.C
【详解】A.我们平时发面用的酵母菌是对人体有益的。A的说法错误。
B.侵害人体的病菌非常微小,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小,不能通过放大镜来观察,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B的说法错误。
C.显微镜的发明,可以让我们清晰地观察病毒的结构,让我们得病的病菌只有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C的说法正确;
故选C。
30.C
【详解】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百万分之一毫米)衡量它的大小,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它。
A、草履虫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清楚,故A错误;
B、洋葱表皮细胞可以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故B错误;
C、新冠病毒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百万分之一毫米)衡量它的大小,只能在放大倍数更高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它,光学显微镜下看不清其结构特点,故C正确。
31.A
【详解】周围景物旋转方向与木马旋转方向相反,看到景物自西向东转,木马的转动方向是自东向西,所以A符合题意。
32.C
【详解】四季变化是地球的公转及地轴倾斜造成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动植物有很大影响。公鸡打鸣、植物向光生长与四季变化无关。银杏树秋季落叶与季节有关。故选C。
33.A
【详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且角度不变,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不同位置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昼夜长短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季节的变化,所以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34.C
【详解】显微镜正确使用方法是取镜——安放——固定装片——对光——调整——观察——收镜。拿显微镜时,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35.B
【详解】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擦、滴(清水)、取(薄而透明的材料)、展、盖、染吸等。实验中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B正确。
36.C
【详解】略
37.C
【详解】地球是一个非均质体,内部具有分层结构,各层物质的成分、密度、温度各不相同。地球的结构从外到内:地壳、地幔、地核。象一个鸡蛋一样,卵壳代表地壳,卵白代表地幔,卵黄代表地核。可见C符合题意
38.B
【详解】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是第一步,而根据问题提出可能的答案或解释就是做出假设。同学们提到的“鲫鱼只有7秒记忆的说法,我认为不准确”和“如果对鲫鱼进行训练,也许它就有记忆了”都是对问题“鲫鱼有记忆吗?”的潜在答案或解释,因此这些说法属于做出假设的范畴。设计方案是在假设之后,为了验证假设而设计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得出结论则是在实验完成后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最终答案。故选B。
39.A
【详解】由于太阳是东升西落的,我国东部的城市和西部的城市相比,越靠东的地区太阳升起的时间越早。A选项符合题意。
40.B
【详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任何时候月球都被太阳照亮半个球面。
41.A
【详解】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人类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实验室仪器。早期的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的。
42.B
【详解】安东尼·范·列文虎克是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并利用这台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微生物的存在。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们的个体微小,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虽然罗伯特·胡克也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了许多重要的观察,并首次提出了“细胞”这一名称,用于描述他所观察到的软木薄片中的小孔状结构,但他并没有发现微生物。而孟德尔则是以其遗传学的研究而闻名,与微生物学的发现无直接关联。故选B。
43.B
【详解】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草履虫是水中常见的微生物,其形状像一只草鞋故名。图中的微生物中,选项B是草履虫。
44.A
【详解】地球仪上左右方向的线是纬线,指向东西,最大的纬线圈是赤道,离太阳最近,温度最高,紫外线最强,地球仪上连接两极是经线,不同经线上日出时间不同。
45.A
【详解】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所以正午的日影长度变化规律是从夏到冬,逐渐变长;从冬到夏,逐渐变短。
46.B
【详解】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通过阅读书籍,小明知道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否定了地心说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47.B
【详解】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倍数的乘积,所以简易显微镜的两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5×和8×,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
48.B
【详解】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擦、滴(清水)、取(薄而透明的材料)、展、盖、染吸。根据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制作洋葱表皮装片的顺序是滴水、展膜、盖片、染色、吸水。
49.C
【详解】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人类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实验室仪器。龙龙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发现物体的图像比较模糊,此时他应该调节显微镜结构中的调节旋钮,从而使物像清晰。
50.B
【详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且角度不变,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不同位置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昼夜长短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季节的变化,所以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倾斜的方向不改变。
51.A
【详解】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为观察到清晰、放大的图像,小明应该保持上方凸透镜不动,下方凸透镜上下移动调整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
52.A
【详解】A、昼夜交替的变化是因为地球自转形成的,与公转运动无关,故A符合题意;
B、一年四季的变化是因为地球公转运动造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昼夜长短的变化也是因为地球公转运动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53.C
【详解】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它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选项中的三种透明玻璃镜片的截面形状,C的中间厚、边缘薄,具有放大镜的特点,故C正确。
54.B
【详解】太阳的位置变化影响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改变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55.C
【详解】戴口罩和勤洗手是两种自我保护的方法。戴口罩主要针对的是直接传播,勤洗手主要针对的传播方式是接触传播。
56.A
【详解】归纳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导出一般原理、原则的解释方法。朵朵观察到中华田园犬、拉布拉多犬、泰迪等多种犬冬季前都会换毛,所以归纳总结得出犬类冬季前会换毛的结论,属于归纳法;A符合题意;B属于制作模型法;C属于推理法。
57.C
【详解】地球公转到与太阳最远的距离时,这个位置称为远日点,通常发生在每年的7月初。在远日点时,北半球是夏天,故选C。
58.B
【详解】昼夜长短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当太阳直射点照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好是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劳动节是5月1日,儿童节是6月1日,春节在冬季,距冬至日最近,白昼时间最短。故选B。
59.B
【详解】地球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运动,造成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夏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天,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元旦时,黄岩地区处于冬季,昼短夜长。
60.B
【详解】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太阳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如果太阳是不动的,人们又观察到太阳每天总是东升西落的,那么就说明地球向阳一面在自西向东运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