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 戊戌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核心概念词提示
1.认识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2.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3.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1.清末改革与新政: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奏定学堂章程》、学堂选官制度、清末新政、《钦定宪法大纲》 2.辛亥革命: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戊戌维新运动
1.历史背景
(1)《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
(2)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了维新派的理论基础。
2.拉开序幕:“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高潮:“百日维新”
(1)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
4.结果:失败
(1)标志:戊戌政变
①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
②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
③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2)原因
5.意义: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链接·选择性必修1·P38-39】
知识点二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背景:科举制度的废除
(1)原因: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
(2)过程
2.表现
(1)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
(2)1904年后,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3)1905年后,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知识点三 辛亥革命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链接·选择性必修1·P24】
(1)清末“新政”
①背景:1901年初,清政府遭受重挫。
②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
③评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革命很快爆发了。
(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或政党的建立
①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革命道路。
②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三民主义的提出和一系列武装起义发动
①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②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巨大。
(4)预备立宪
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②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③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以失败而告终,资产阶级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
2.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武昌起义
①背景:1911年5月,清政府出卖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引发保路运动。
②爆发: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③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独立。
(2)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链接·选择性必修1·P39】
(3)建立文官考试制度
①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②内容:以考试制度为主,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③意义: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4)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和权利。 ②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
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5)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
原因 袁世凯的威胁利诱,英国等列强的支持,孙中山的妥协退让。
结果 ①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 ②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性质: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2)意义
(3)
【拓展补充】
1.重要观点——甲午战败后中国士大夫心态
想一想 有学者提出,甲午战争才是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起点,谈谈你的认识。
提示 甲午战争把民族资产阶级推上政治舞台;推动社会思潮转化;促进民族意识觉醒;推动救亡运动开展。
2.重要概念——清末“新政”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彻底击垮了清政府的自信心,从1901年起,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历史上称“清末新政”。主要内容有:改革官制,裁闲散衙门,添新机构;改革兵制,扩练新军;改革学制,废科举设学堂,奖留学;依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者。新政最终失败,但是推行的一些政策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
想一想 为什么说清末“新政”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
提示 清政府自救运动的失败更加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国人由此失去了对清政府的最后希望。
3.关键图表——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想一想 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却改作“天地国亲师”。这一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提示 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