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小放牛》
教学目标
1、演唱京剧折子戏感受京剧唱腔。
2、学习京剧折子对与河北民歌《小放牛》,初步了解中国戏曲音乐与民间音乐相互借鉴
融合的关系,感受京剧兼收并蓄的魅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乐于主动学习、认识、了解京剧与地方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京剧折子戏与民歌间的不同点。
教学难点:运用对比方式来体会京剧折子戏与民歌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特点
教具: 教材、钢琴、音响(课件)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随着教师弹奏音乐学生走进教室。
师生问好
上行音阶:教师指挥手势起立
师节奏:x. x x x
生节奏:xx xx ox x
二、复习
发声练习与气息训练(声音位置,讲解要点)
三、导入
听一首歌曲,你知道它属于哪种体裁的歌曲吗?(情境导入,引导发问,产生对民歌文化深入学习的渴望)
三、教授新课
刚才我们听到是京剧折子戏中的《小放牛》一个唱段片段。
1、作品简介
《小放牛》是一出儿童及青少年专场演出中必不可少的优秀剧目,以唱、念、做、舞的形式来表现叙说的故事。
【《小放牛》背景材料】
在古老的赵州桥面上,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晰看见几道车压形成的小沟壑,这里面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话说当年张果老、柴王爷、赵匡胤过桥时,因毛驴载重过大,留下了几个深深的驴蹄印。柴王推的独轮车超重车轮子在桥面轧了一道深沟。赵匡胤拉车用力过猛,柴王爷右脚一滑。跪在桥面上,留下了一个大大的膝盖印。在桥的拱顶东侧底面,鲁班用力托桥身时,留下来一只大手印,并誉为赵州第一胜景。后来,京剧《小放牛》里这样唱道:
女:赵州石桥什幺人修?玉石栏杆什幺人留?什幺人骑驴桥上走?什幺人推车轧了一道沟……
男:赵州石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
2、思考题:(复听)
在这段京剧折子戏中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唱腔上有什么特点
歌曲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即对唱,唱段上则运用了小花旦,小生唱腔
3、随琴唱片段旋律(出示旋律)
4、音乐常识: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种类:
分五大类即民歌、民族民间器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舞音乐等五大类。
反复记号:
5、聆听河北民歌《小放牛》
1)分析歌曲:《小放牛》是民间舞剧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放牛》中的一段男女对唱。剧中小姑娘问路,俏皮的小牧童故意刁难,要姑娘答上他提出的问题,才肯告诉她。于是二人就一问一答的对起歌来。这首河北民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四二拍,一段体,五声徵调式,全曲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第二乐句是一对上下句。第三、第四乐句是前两句的变化重复(换头合尾与同头换尾)。音调明快流畅,歌舞的形式生动,活泼有趣,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和切分节奏非常突出,使歌曲显得诙谐、活泼。旋律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主题素材展开,流畅、一气呵成。很容易记忆,成为流传很广的一首河北民歌。21教育网
2)问题:我们学习了这首歌曲,发现与放牛并没有多大的联系,可为什么叫《小放牛》呢?
回答:小放牛只不过是一种民间曲调,我们可以根据曲调填歌词。
四、实践活动
找出唱腔节奏与京剧折子戏中的《小放牛》不同点
创作(分组)
要求: 用表演形成来唱京剧折子戏中的《小放牛》两句
五、小结
河北民歌《小放牛》采用了一问一答形式来演唱,歌曲为徵调式。京剧折子戏中则是运用了,唱念做舞形式来表达叙述的故事。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一根竹竿容易弯》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从中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2、初步了解和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有感情地演唱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能唱出湖南民歌的韵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能主动参与课堂音乐活动?通过同学间的互相配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深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21教育网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深刻体会“众人合伙力量强”的道理。
2、了解地方民歌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用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导入本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这首歌曲表达了众人合伙力量强的道理,像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歌《一根竹竿容易弯》。21cnjy.com
二、欣赏歌曲:
1、欣赏何纪光演唱的《一根竹竿容易弯》。
我国著名湖南籍歌唱家何纪光就曾经演唱过这首歌,他的演唱风格独特、韵味十足,并且运用了湖南方言。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吧!21·cn·jy·com
问题:学生思考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之处:
(用了地方方言,衬词衬句很多,如:扯脱难、竹竿等)
2、再次欣赏,了解方言特点:
?除了歌词?这首歌曲的旋律也很有特点?深入了许多花鼓戏音调的元素?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再来感受一下www.21-cn-jy.com
三、分析歌曲:
《一根竹竿容易弯》是一首湖南地方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格浓厚的歌曲。歌曲为四四拍子?带引子和尾声的二段体结构。歌曲配上湖南方言的衬词“梭郎”、“梭那一子郎当那个?依梭呀一梭”、充分体现了湖南民歌的地方特色,表现了“众人合伙力量强”的歌曲内涵。
完整聆听歌曲,让学生从听辨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解湖南民歌的骨干音是“6、1、3、5”几个音?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湖南民歌的特点?又同时熟悉了歌曲的主旋律。让学生在主动的、有兴趣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欣赏歌曲的演唱,让音乐学习始终保持在愉悦、民主、亲切的氛围中。
四、教师小结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学到了什么?(告诉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团结一心就能取得胜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无锡景》、了解小调的概念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
2、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学习江南民歌和民间音乐,增强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感悟江南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1·cn·jy·com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装饰音和波音及出现的地方语言“呀”、“末”等衬词所表现出的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www.21-cn-jy.com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茉莉花》,学生聆听后回答问题:
歌曲名字,哪个地区的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一曲具有浓郁的江南民歌风格的歌曲,
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笔下“日出江南红似火,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样的美景。江南名城景致如画,江南小调如江南山水般秀丽,柔美、细腻.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江南民歌《无锡景》。2·1·c·n·j·y
二、歌曲学习:
1、聆听歌曲《无锡景》回答问题:
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委婉抒情、清新秀丽)
歌曲表达的意思?
这是一首流传极为广泛的江苏民间小调。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曲介绍了无锡的历史、风光与特产,为五声宫调式,节奏如轻打的鼓点一般,旋律细腻秀美,旋法曲折,特点鲜明,衬词亲切温柔,富有地方特色。用吴语演唱,则乡土气息散发得益发浓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学唱歌曲:
(1)听听《无锡景》
A 关注歌词内容介绍了江苏名城无锡的哪些特色?用了哪些语气衬词?
B 关注旋律特点
歌曲的结构、乐句旋律的走向怎样
师生讨论:
旋律---“音串”曲折下行的模进。“小桥流水”形象的音乐化身。
结构---四个乐句:起承转合。一曲多段词分节歌形式。
歌词---多语气衬词“呀”“末”。柔和的语调让听者倍感亲切。
师总结
《无锡景》歌词有很多版本,大体都是生动地介绍无锡城的历史、风光、特产与
城市发展新面貌的。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特色。
(2)唱唱《无锡景》
A 视唱歌谱。击拍学唱
难点解决:曲谱当中的装饰音记号倚音、波音以及切分节奏的唱法。
B 普通话学唱
难点解决:十六分音符一字多音的唱法。
(3)品味《无锡景》
A欣赏吴方言演唱
问:欣赏了方言演唱后听觉上有什么不同感受?
讨论:苏州方言的特点,并举例: “我”“让”
B学习小调知识:定义、产生、江南小调的音乐特点。
江南民歌曲折婉转,清丽流畅。而软、糯、甜 ( http: / / www.21cnjy.com )、媚的吴方言的演唱更让他具有温柔、含蓄、缠绵的音乐特质。人们把这种小腔调小结构的歌曲称为“小曲”、“小调”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是民歌一种典型的体裁。地域性强,常用方言演唱。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 模仿吴方言演唱。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至少会唱一段方言歌词。
三、小调弹唱与苏州弹词:
1影片《金陵十三钗》中的弹唱
小调相对来说流传面较广, ( http: / / www.21cnjy.com )遍及城市和乡镇,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因为有职业艺人与半职业艺人的传唱和加工,从而和曲艺、戏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2小调与弹词。高博文弹词唱小调《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锡景》俗称《侉侉调》, “侉侉调”促成了约在明初建文年间。中原一带“弦索”琵琶、三弦等伴奏的弹唱形式的形成。因此小调也经常和江南的曲艺艺术——苏州弹词融合在一起。21教育网
四、小结:
在江苏小调《杨柳青》歌声中下课
江南的民歌和音乐体现了锦绣江南的风貌,表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让我们今后多去接近和了解民间歌曲,民间音乐,领略其中无穷的魅力!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沂蒙山小调》。
2、欣赏《桃花红,杏花白》、《龙船调》。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及一段体的“起、承、转、合”结构特点。21cnjy.com
二、通过学唱《沂蒙山小调》,能够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格演唱歌曲。
三、通过欣赏《龙船调》,知道方言和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体验感受小调独特的意味与魅力。
四、聆听原生态歌手、独唱及合唱的《桃花红杏花白》初步了解原生态民歌、改编民歌和创编民歌,并体会我国民歌的魅力www.21-cn-jy.com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方言、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体验感受小调的音乐魅力。
难点:学唱《沂蒙山小调》,唱好一字多音(甩腔)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个别的字音。
教具准备:多媒体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组织教学中教师用方言与同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问好。)老师刚才是用方言与同学们问好,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不习惯吧。我们国家地域广大,方言也比较多,同学们知道或能听懂、能说哪些方言呢?(学生回答)。虽然方言不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但有些情况下方言却能增加一定的表现力。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民歌,注意一下哪些地方用到了方言。
二、初听《沂蒙山小调》听前要求:让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意找出有方言特色字音。(“低儿”、“子儿”,还有个别字音)。发音有方言的特色:山、水、堆等。让学生讨论说说如何唱好这些有特色的字词(教师范唱具有特点的句子,学生跟着试唱)。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还有哪些地方具有不同的特色的,请同学们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下:一字多音。如,,是民歌中的甩腔,请同学们结合原唱说一说如何唱好“甩腔”(要唱出悠扬高远的韵味)。教师范唱甩腔部分,学生跟唱。2·1·c·n·j·y
三、跟伴奏学唱歌曲,注意唱出民歌的韵味。
四、试着找出歌曲的四个乐句,并说出乐句之间的关系,介绍“起承转合”并结合四句古诗理解四句的一段体。教师范唱,让学生体会“起承转合”。21·世纪*教育网
再找一找,看看前一句的结尾与后一句的开头有什么关系(前一句的最后一个音是后一句的第一个音),讨论一下,像什么图形?有没有见过类似的形式?www-2-1-cnjy-com
介绍“鱼咬尾”并让学生模仿做词语接龙,感受“鱼咬尾”的特点。“鱼咬尾”在中国很多的传统艺术里都有出现,古诗、建筑、图案、雕刻等。2-1-c-n-j-y
五、再听彭丽媛版《沂蒙山小调》与用方言演唱的进行比较,感受一下不同,并说一说喜欢哪一种。
六、分别聆听《桃花红 杏花白》刘改鱼版、戴玉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版等,听前要求学生注意体会原生态、改编、创编民歌的不同特点。听后让学生说一说比较喜欢哪种形式的演唱,并说出理由。让学生找出哪些是衬词,感受歌曲中衬词的作用(“啊个呀呀呆”是开花调所特有的衬词,大多出现在歌尾,产生俏丽、妖媚的艺术效果。)根据歌词特点,简单介绍开花调:开花调简洁,深情感人,绝大多数由相互呼应的上下两个乐句组成,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间或出现大跳音型,用于表现情绪、情感的起伏跌宕,大大增加了音乐的感染力。本曲上句经过一个甩腔后,一个大跳,下句以级进为主。 21*cnjy*com
七、欣赏《龙船调》,听前要求学生注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出方言词有哪些并模仿歌中的对白部分。听后要求说出音乐的情绪(活泼风趣,诙谐幽默,节奏明快)。歌曲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明亮高亢、自由流畅,给人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随后的短句有划船的节奏感,也有舞蹈的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浓郁。再加上对白,更加强化了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音乐特色在于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较宽,节奏较自由,腔调高亢婉转,有很强的抒情性,感染力强。加上活泼风趣,节奏明快的衬字、词、句,使歌曲更加丰满,更为风趣,更具有湖北地方风格韵味。
21·cn·jy·com
八、出示中国地图,让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本节课三首民歌所在的省份。
九、小结:今天我们所了解的三首民歌属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歌中的小调。小调又称小曲,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舞小曲。小调题材广泛,旋律流畅细腻,富于变化。常用衬词、衬句扩展音乐结构,加强情感表达。【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民间音乐种类和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裁也丰富多样。民间音乐是我国悠久历史传承下来的瑰宝,具有很高的人文及艺术价值。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尚有很多的民间音乐没有被发现,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一些优秀的民间艺术正在消失。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留心一下身边,发现和继承家乡的民间文化艺术。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