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行星地球课件(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二 行星地球课件(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27 23:31:38

文档简介

(共82张PPT)
专题二 行星地球
第3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025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知识点1 昼夜交替与时差
教材知识萃取
昼夜交替
1.昼夜交替
(1)不同视角看地球自转方向及昼夜状况
比较 甲 乙 丙
方向 A在B的正东方向,在C的正北方向 A在B的正东方向 D在C的正西方向
昼夜状况 B、D在昼半球,A、C在夜半球 B在夜半球 C在夜半球
经度时间 B、D时间相同,为 ,A、C 时间相同,为 A为 ,B为 D为 ,C

(2)地方时(经度时差)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东升西落,同一纬线上各地日出、日中(地方时12时)、
日落有先后。地球自转角速度为 ,这决定了经度每隔 ,地方时差[1]_______。
小时
(3)晨昏线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这导致地球上存在昼夜现象,而地球自转导致昼
夜更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交界处为晨昏线(圈),其中由黑夜进入白昼的为[2]___
___,由白昼进入黑夜的为[3]______。一般的晨昏线示意图如下表所示。
时间 夏至日 冬至日 春、秋分日
侧视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晨线
昏线
时间 夏至日 冬至日 春、秋分日
俯视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续表
晨昏线形式可归纳为以下特点:
时间 侧视图 俯视图
春、秋分日 晨昏线过两极,与经线重合 夏至日 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与地轴(或经线)夹角最大,达到 晨昏线为弧线,与南北极
圈[4]______
冬至日 相切
时间计算
1.时区划分与时区计算
时区、区时、标准时、国际日界线等都是人们为了方便日常生活而设置的。
(1)时区
①为方便人们计算时间,人们把全球划分为[1]
____个时区,下图为时区划分示意图。
②时区计算:已知经度,求该地所在的时区。该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 (余数
若小于7.5,则商为时区数;余数若大于7.5,则时区数为商加1)。

(2)区时
各时区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经度数能被15整除)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区时。东、西十二区的区时相同。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3)标准时
当一个国家跨较多时区时,往往要确定一个时区并以其区时作为该国的标准时。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是我国的标准时。
(4)国际日界线
假设一架飞机用24小时向东沿 纬线飞行3圈,则其向东共跨越了72个时区,如
果每跨越一个时区飞机时间系统自动调整1小时,则其降落时飞机时间系统与出发地
的时间相差72小时。这就意味着该飞机时间系统在日期上提前了3天。为消除这种影
响,人们设定了国际日界线,如右图。
向东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2]____一天,向西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3]____一天。
国际日界线并非完全是 经线,为尽量少经过陆地而成为一条以 经线为基
线的折线,所以过 经线,日期会有加、减和不变三种情况。


2.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1)所求地点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 两地的经度差 分钟
(2)所求地点的区时=已知地点的区时 时区差 小时
四季更替
(1)成因
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太阳辐射在一年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2)四季更替
①天文四季
②气候四季
五带的划分
(1)划分依据: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呈有规律递减。
(2)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四季和五带的联系
四季和五带都可以描述太阳辐射热量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但四季描述的是热量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五带描述的是热量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具体区别如下: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时差计算
[人教选必1-P9活动变式]据报道,北京时间2021年4月29日,包括我国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5号B等三枚运载火箭先后发射升空。三个发射场均位于海岸线附近。下表显示三枚运载火箭发射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第1题。
运载火箭名称 发射场 发射时间
中国长征5号B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北京时间4月29日11时23分
欧洲织女星 库鲁(5°14′N,52°47′W) 西三区区时4月28日22时50分
美国猎鹰9号 卡纳维拉尔角(28°29′N,80°35′W) 西五区区时4月28日22时44分
1.三枚火箭发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顺序为( )
C
A.长征5号B、织女星、猎鹰9号 B.长征5号B、猎鹰9号、织女星
C.织女星、长征5号B、猎鹰9号 D.织女星、猎鹰9号、长征5号B
【解析】将表中火箭的发射时间统一为北京时间,即当西三区区时为4月28日22时50分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4月29日9时50分;当西五区区时为4月28日22时44分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4月29日11时44分。由此可知,欧洲织女星发射时间最早,然后是中国长征5号B,最后是美国猎鹰9号。故选C。
技巧点拨
运用数轴法进行时间计算
(1)画轴
①地方时
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自西向东,西经度越来越小,东经度越来越大。
②时区与区时
(2)定点:即将已知点和所求点标在轴的相应位置
例如:当北京时间为12月30日20时时,求35°W的地方时。
解题:因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使用的是120°E的地方时,即已知点为120°E,求的点为35°W。图解如下:
(3)定差(以上题为例)
①确定两地的经度差。AB两地之间的经度差为35°+120°=155°。
②确定时间差,即155°×4分钟/1°=620分钟,即10小时20分钟。
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
①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
②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
(4)定值
①定向:求的点位于已知点的西边,取“-”,东边取“+”,即“东加西减”。
②所求的35° W的地方时=12月30日20时-10小时20分钟=12月30日9时40分。
若进行区时的计算,可将定点改为定时区,其他参照地方时的解题方法。
变式2 新旧日期比例计算
[人教选必1-P7图 1.10、P9活动变式]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6月6日12时19分,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据此完成2—3题。
2.与飞船发射当天全球光照图最接近的是( )
A
A.&1& B.&2& C.&3& D.&4&
【解析】先分析发射当天全球昼夜分布状况,再判断与之相符合的光照图。由材料可知,“神舟十四”号发射当天为6月5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出现极昼。A项图示北极点附近为极昼现象,符合题意;B项图示无极昼极夜现象,为春秋分日,不符合;C项图示北极圈内为极夜,为冬至日,不符合;D项图示北极点附近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冬半年的光照图,不符合。故选A。
3.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时全球新旧一天的比例约是( )
C
A.1∶2 B.1∶1 C.2∶1 D.3∶1
【解析】计算全球新旧一天的比例时要先算出0时经线位置,再进行比例计算。当北京时间为6月6日12时19分时,地方时0时所在的经线在120°E(北京时间地方时)以西12×15+19÷4≈185°的位置,即大约为65°W,在65°W东侧为6月6日,西侧为6月5日,故新旧一天的比例大约为(180°+65°)∶115≈2∶1,C正确。
[人教选必1-P7图 1.10、P9活动变式]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6月6日12时19分,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据此完成2—3题。
技巧点拨
日期变更判断方法
①判断两条日期分界线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过零时经线,日期加一天。如下图,北半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NA为180°经线,NB为零时经线。
②不同日期范围的计算
“今天范围”的计算,采用的时间多为地方时。零时经线以东至180°经线为今天,零时经线以西至180°经线为昨天。180°经线地方时为零时时(与零时经线重合),全球同属一个日期。
新的一天所占比例=(180°经线时间-0:00)/24,即新的一天所占比例=180°经线时间/24。
变式3 与时间计算相关的行程计算
登山家曼弗瑞德计划于2022年6月11日前后攀登北美第一高峰——位于阿拉斯加的麦金利山。为此他提前预订相关机票从我国香港出发到达该州首府安克雷奇(西九区)。下图为曼弗瑞德此次登机牌信息示意图,图中时间均为当地的区时。据此完成第4题。
登机牌
航班号LT6310 日期17MAY 座位号18C
起飞 香港国际机场 中转 东京成田机场 到达 安克雷奇国际机场
起飞时间 中转到达时间 到达时间
5月17日8:50 5月17日14:00 5月17日5:15
4.曼弗瑞德所乘飞机需在中转机场耽搁90分钟,则飞机空中飞行时间是( )
A
A.11小时55分钟 B.12小时05分钟 C.13小时15分钟 D.13小时25分钟
【思维线索】飞机飞行时间=到达时间-起飞时间,本题还需要再减去中转用时。飞机起飞时间与到达时间所用区时不同,需要先转成同一区时,再进行计算。
第一步,统一区时。香港当地时区为东八区,安克雷奇当地时区为西九区,统一为东八区区时进行计算,画数轴如下,则飞机落地时东八区时间为5月17日5:15-(4+3)小时+1天=5月17日22:15。
第二步,进行计算。飞机飞行时间=到达时间22:15-起飞时间8:50-中转用时1.5小时=11小时55分钟。故选A 。
技巧点拨
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
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甲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乙地,求飞机降落时乙地的时间。
计算公式为:降落时乙地时间=起飞时甲地时间±时差+飞行时间(m小时)
知识点2 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材知识萃取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
晨昏线把地球分为昼、夜两个半球。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同一纬线上的昼弧长和夜弧长一般不等。随着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存在时间和纬度变化。根据下图,我们可以认识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
(1)用阴影表示黑夜,图中②④位置各有一条晨昏线,则④位置的晨昏线为[1]____
__。
(2)比较北回归线的昼弧与夜弧长度,②位置昼弧长于夜弧,④位置夜弧长于昼弧。由此可见,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为夏季昼长夜短,且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3)比较赤道与北回归线昼弧和夜弧长度,②位置越往北昼弧越长、夜弧越短,④
位置越往北昼弧越短、夜弧越长。由此可见,北半球夏季越往北昼越长。6月22日前
后,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2]______值。②位置北极圈内出现极昼,④位置北
极圈内出现极夜。由此可见,北半球夏季北极圈内有极昼,且夏至日极昼范围最大。
昏线
最大
(4)极圈的度数与黄赤交角的度数互余,它是发生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
(5)比较不同位置赤道上昼弧和夜弧长度,可知赤道上昼夜[3]______。
(6)由②到④位置变化可推知,①③位置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平分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昼夜长短变化的时间分布
[人教选必1-P11图1.16变式]菊花是一种短日照花卉,其开花期对日照时长非常敏感,某品种菊花只有当日照时长短于10小时30分钟时才进入开花期。下表示意武汉市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2题。
日期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3月1日 6:48 18:21
6月1日 5:21 19:20
9月1日 6:00 18:46
12月1日 7:03 17:21
1.在自然状态下,该品种菊花在武汉市进入开花期的时间可能是( )
D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解题突破】先利用表中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计算昼长,再根据昼长变化规律判断符合题意的时间。
【解析】计算可知,四个日期的昼长分别是11小时33分钟、13小时59分钟、12小时46分钟、10小时18分钟。根据“某品种菊花只有当日照时长短于10小时30分钟时才进入开花期”可知,前三个日期的昼长都远长于10小时30分钟,而12月1日的昼长为10小时18分钟,结合北半球在秋分日之后昼渐短的规律可知,在此日之前就已满足菊花开花的日照时长需求。由此可知,该品种菊花在武汉市进入开花期的时间可能是12月1日之前的11月,故选D。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昼夜长短变化的时间分布
[人教选必1-P11图1.16变式]菊花是一种短日照花卉,其开花期对日照时长非常敏感,某品种菊花只有当日照时长短于10小时30分钟时才进入开花期。下表示意武汉市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2题。
日期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3月1日 6:48 18:21
6月1日 5:21 19:20
9月1日 6:00 18:46
12月1日 7:03 17:21
2.如果以日照时长短于10小时30分钟期间为菊花花期,则花期结束一周内,武汉( )
B
A.日出东北 B.白昼渐长 C.昼长夜短 D.正午日影渐长
【解析】第一步,计算出菊花花期结束的时间;第二步,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以及之后移动方向;第三步,结合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判断选项正误。如果以日照时长短于10小时30分钟期间为菊花花期,根据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可知,则菊花花期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关于冬至日对称。而12月1日的昼长为10小时18分钟,与之关于冬至日对称的日期约为1月13日,也就是说花期结束时间略晚于1月13日,则花期结束一周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正在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武汉应日出东南,昼短夜长,A、C错误;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则白昼渐长,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正午日影渐短,B正确,D错误。
解后反思
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南北半球有关,因而昼夜长短的变化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就变长;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在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短夜长且在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越往南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冬至日相反。
[人教选必1-P11知识变式]海边日出景色美丽且浪漫,是滨海旅游的重要活动。海南省三亚市(18.2°N,
109.5°E)某滨海酒店为客人提供日出提醒服务:在每天日出前10分钟准时提醒客人。据此完成3—4题。
3.3月21日该酒店的日出提醒时间最可能是北京时间( )
C
A.5:18 B.5:50 C.6:32 D.6:42
【解析】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三亚昼夜平分,日出时间为地方时6:00,三亚市经度为109.5°E,比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晚10.5°×4分钟/°= 42分钟。根据材料“在每天日出前10分钟准时提醒客人”可知,该日酒店提醒时间最可能是地方时5:50,即是北京时间6:32,故选C。
4.三亚旅游旺季一般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在此期间该酒店的日出提醒时间会( )
D
A.逐日提前 B.逐日推迟 C.先提前后推迟 D.先推迟后提前
【解析】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冬至日后再向北移动,从而导致三亚昼长先变短后变长,因而推知三亚日出时间先推迟后提前,酒店的日出提醒时间会先推迟后提前,D正确。
[人教选必1-P11知识变式]海边日出景色美丽且浪漫,是滨海旅游的重要活动。海南省三亚市(18.2°N,
109.5°E)某滨海酒店为客人提供日出提醒服务:在每天日出前10分钟准时提醒客人。据此完成3—4题。
变式2 昼夜长短变化的纬度分布
[人教选必1-P11知识变式]北京时间2023年1月1日6时30分,浙江舟山(30°N,122°E)朱家尖海滩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图1)。6时50分,我国领土最东端附近的黑龙江抚远(48°N,134°E)旭日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图2)。据此完成5—6题。
5.舟山迎接新年第一缕阳光的时间比抚远早,主要在于两地的( )
A
A.纬度差异 B.经度差异 C.天气差异 D.海拔差异
【解析】新年1月1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读材料可知,抚远纬度比舟山高18°,相对于舟山昼更短,表现为日出时刻比舟山晚一些,A正确;抚远经线在舟山经线以东,越向东时刻越早,如果两地在同一纬线,则抚远日出时刻更早,所以抚远日出时刻较舟山晚的原因不是经度差异,B错误;图中显示日出均为海平面,且均为晴天,故海拔和天气相差不大,C、D错误。
6.元旦当日,舟山与抚远相比( )
A
A.黑夜时间更短 B.日出方位更偏南 C.正午时刻更早 D.正午太阳高度小
【解析】新年1月1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舟山纬度比抚远低,故舟山比抚远黑夜时间短,A正确;1月1日抚远和舟山都日出东南,日出方位越偏南说明昼长越短,此日抚远的昼长短于舟山,所以抚远日出方位更偏南,B错误;任意一地的正午时刻都是当地时间12时,越向东时刻越早,所以应是抚远的正午时刻更早到来,C错误;新年1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舟山更接近太阳直射点纬度,所以此日舟山正午太阳高度更大,D错误。
知识点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材知识萃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公式: 纬度差。
表示所求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差是指所求地点的地理纬度与当日太阳直射
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如果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纬度差为二者中
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如果不在同一半球,则二者相加。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1]______;离太阳直射点越近(纬度差越
小),正午太阳高度越[2]____。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递减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夏至日),一次最小值(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冬至日),一次最小值(夏至日)
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除外) 一年有两次最大值(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最小值(南半球出现在夏至日、北半球出现在冬至日)
赤道地区 一年有两次最大值(春分日、秋分日),两次最小值(夏至日、冬至日)
递变规律 来增去减(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4)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指某纬线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与最小正午太阳高度
的差值。不同地区变化幅度不同:热带地区为当地纬度 ,温带地区均为
,寒带地区为 当地纬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即[3]______,此时该地地方时为12时。
(2)确定当地的纬度
根据某地某日(如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判断出当地的纬度。
(3)确定房屋朝向
合理设置房屋朝向可以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全年正午太
阳位于[4]______方,太阳光线正午从南窗射入,房屋门窗应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
地区,全年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太阳光线正午从北窗射入,房屋门窗应朝北。
正午
正南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①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太阳直射点上,日影为零;正午是
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②日影方向永远[5]______太阳。北回归线以北到极圈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永远朝
向正北方;南回归线以南到南极圈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永远朝向正南方。但是要
特别注意的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影子可朝南也可朝北,太阳直射时无影子。
背向
(5)确定楼间距和楼高
为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南北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北回归线以北地
区为例,见图1,南楼高度为 ,当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最小楼间距为
则三者应满足
图1
图2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问题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线与集热板成直角。如图2,集热板倾角 和正午太阳高度 的关系为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纬度分布
[人教选必1-P11图1.16、P12活动变式,2023海南卷]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图1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图2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2题。
1.观测当日( )
D
A.甲地昼长夜短 B.乙地昼短夜长
C.甲地昼长大于乙地 D.甲乙两地昼夜等长
【解析】由图1可知,甲地日出时日影朝向正西方向,正午日影朝向正北方向,日落时日影朝向正东方向,可判断甲地该日昼夜等长,A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当该日甲地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可推测该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由于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是66°34′,故可判定甲地不在赤道上,而赤道之外地区昼夜等长的日期只有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昼夜等长,B、C错误,D正确。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纬度分布
[人教选必1-P11图1.16、P12活动变式,2023海南卷]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图1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图2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2题。
2.甲地位于乙地( )
A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甲地正午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可推测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45°,且太阳位于甲地正南方向;图2中乙地正午高度为30°,太阳位于乙地正南方向,根据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异和正午太阳方位,可判断甲地在乙地的偏南方向;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地昼夜等长,其日出地方时应为6时,结合图1中甲地日出北京时间(即120°E地方时)为5:40可算出甲地经度为125°E;根据图2中乙地正午时刻 【提示】指地方时12时北京时间为12时20分,可算出乙地经度为115°E,因此甲地在乙地东南方向,故选A。
规律总结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1)“远小近大”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纬度差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2)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3)“来增去减”规律: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反之减小。
变式2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季节分布
[人教选必1-P12活动变式]我国某学校高三(2)班地理兴趣小组在校园内开展日照观测活动,发现从9月23日开始,正午太阳光可透过窗户照射进本班教室(见下图),10月23日之后因南侧高楼对阳光的遮挡,本班教室内的正午光照消失。一段时间后,正午太阳光重新照进本班教室。据此完成3—5题。
3.该校可能位于( )
B
A.云南省 B.吉林省 C.福建省 D.河南省
【解析】据图可知,9月23日正午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8°,结合该日太阳大致直射赤道,可计算出该校纬度约为42°N,选项中只有吉林省的纬度位置符合,故选B。
4.10月23日之后,正午太阳光重新照进高三(2)班教室的时间约为( )
C
A.当年11月23日 B.当年12月22日 C.次年2月21日 D.次年3月21日
【解析】随着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回归线方向移动,10月23日之后因南侧高楼对阳光的遮挡,高三(2)班教室内的正午光照消失,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对称规律,正午太阳光重新照进高三(2)班教室的时间应是当年冬至日之后约两个月,次年2月21日最接近,故选C。
变式2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季节分布
[人教选必1-P12活动变式]我国某学校高三(2)班地理兴趣小组在校园内开展日照观测活动,发现从9月23日开始,正午太阳光可透过窗户照射进本班教室(见下图),10月23日之后因南侧高楼对阳光的遮挡,本班教室内的正午光照消失。一段时间后,正午太阳光重新照进本班教室。据此完成3—5题。
变式2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季节分布
[人教选必1-P12活动变式]我国某学校高三(2)班地理兴趣小组在校园内开展日照观测活动,发现从9月23日开始,正午太阳光可透过窗户照射进本班教室(见下图),10月23日之后因南侧高楼对阳光的遮挡,本班教室内的正午光照消失。一段时间后,正午太阳光重新照进本班教室。据此完成3—5题。
5.与高三(2)班相比,夏至日到冬至日高三(8)班教室内的正午光照( )
A
A.同时出现,持续时间更长 B.同时出现,持续时间一样
C.更早出现,持续时间更长 D.更早出现,持续时间一样
【解析】作辅助太阳光线和南侧高楼如下图所示,由于高三(2)班与楼上高三(8)班的教室高度、南窗户与其所在楼层地面的距离和过道宽度相同,9月23日平行的正午太阳光线a、b会同时射入教室内,即楼上与楼下两班级正午光照同时出现,C、D错误。9月23日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10月23日之后因南侧高楼对阳光c的遮挡,高三(2)班教室内的正午光照消失;但高三(8)班的位置较高,当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南侧高楼遮挡住阳光d时其正午光照才会消失,因此高三(8)班教室内的正午光照较高三(2)班持续时间更长,A正确,B错误。
图像突破1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读图指导
太阳直射北(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日出东北(南)、日落西北(南),直射赤道时,全球
日出正东、日落正西。以下为典型地区太阳视运动轨迹图举例:
特别注意:需注意特殊日期、特殊位置,如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夏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
读图专练
变式1 太阳视运动轨迹
1.[人教选必1-P10图1.15变式]下图中最能示意立冬这天南京(约32°N)太阳视运动轨迹的是( )
C
A.&5& B.&6& C.&7& D.&8&
【解析】立冬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A、B图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A、B错误。从二十四节气图中可以看出,立冬位于秋分和冬至正中间,因此可以推出此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正中间,即12°S附近。计算可知,此时南京(32°N)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46°,C正确、D错误。
变式2 太阳视运动与日影变化
[人教选修1-P10图1.15变式]素有“缙岭云霞”之美誉的缙云山(约29°N,106°E),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是观日出、览云海的绝佳去处。下图为一摄影爱好者于2022年07月14日某时拍摄到的太阳从缙云山上的缙云塔后方落下的照片。据此完成2—3题。
2.该日缙云塔的日影方位变化为( )
B
A.西北—正北—东北 B.西南—正北—东南 C.正西—正南—正东 D.东南—正南—西北
【解析】7月1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之外,都是日出东北、日落西北;该地纬度为29°N,故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根据日影方位与太阳方位方向相反的规律,可推断出该日缙云塔的日影方位变化为西南—正北—东南,B正确。
3.该日缙云塔日影变化在地面形成的角度为( )
D
A.60°—90° B.90°—120° C.120°—180° D.180°—360°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日日影方位变化为西南—正北—东南(如下图),由此可知日影变化在地面形成的角度一定大于180°,但不会超过360°,故选D。
变式2 太阳视运动与日影变化
[人教选修1-P10图1.15变式]素有“缙岭云霞”之美誉的缙云山(约29°N,106°E),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是观日出、览云海的绝佳去处。下图为一摄影爱好者于2022年07月14日某时拍摄到的太阳从缙云山上的缙云塔后方落下的照片。据此完成2—3题。
变式3 太阳视运动与日晷
[人教选必1-P10图1.15变式]日晷(如图)是指古代人们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即表,指向北极星)和晷面(即带刻度的表座)组成。随着太阳移动,晷针上的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当太阳到达正南(上中天)位置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正午时刻。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时刻,太阳的方位是( )
A
A.西南 B.东南
C.东北 D.西北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晷针朝向北极星,正午针影朝向正北,可判断此时晷针影子指向东北(如右图),太阳位于相反的方向,即西南,选A。
变式3 太阳视运动与日晷
[人教选必1-P10图1.15变式]日晷(如图)是指古代人们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即表,指向北极星)和晷面(即带刻度的表座)组成。随着太阳移动,晷针上的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当太阳到达正南(上中天)位置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正午时刻。据此完成4—5题。
5.图中时刻后日影的长度变化和移动方向是( )
C
A.变短 顺时针 B.变短 逆时针
C.变长 顺时针 D.变长 逆时针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为下午,之后太阳会继续向西移动,影子向东移动,即顺时针方向移动;太阳高度会变小,影子会变长。故选C。
情境解读
日晷的计时原理
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上的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图像突破2 晨昏线图(光照图)的判读
读图指导
晨昏线特征:
①晨昏线平分赤道(可由此确定时间),平分地球,赤道上晨线是6点,昏线是18点。
②晨昏线的区分:随着地球自转,晨线上各地迎来日出,由夜进入昼,昏线上各地迎来日
落,由昼进入夜。
③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可由此确定日期):一般地,在春、秋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
重合,与纬线垂直。其余日期,有两条纬线与之相切,分别是刚好出现极昼、极夜的两条
纬线。如夏至日,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为极昼,南极圈内为极夜。
读图专练
[人教选必1-P11图1.16变式]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98°E)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完成1—2题。
1.神舟十六号发射成功时,酒泉当地时间是( )
A
A.8时3分 B.8时57分 C.10时59分 D.10时1分
【解析】神舟十六号发射成功时为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酒泉(98°E)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晚22°×4分钟/°=88分钟,即1小时28分钟,故酒泉当地时间=9时31分-1小时28分钟=8时3分,A正确。
2.最接近神舟十六号发射成功时晨昏线状况的是( )
D
A.&9& B.&10& C.&11& D.&12&
【解析】该日是5月30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应昼长夜短,晨线应向右侧倾斜,昏线应向左侧倾斜。赤道上昼夜平分,与晨线相交的点地方时为6时,与昏线相交的点地方时为18时。神舟十六号发射成功时为9时31分,计算可得,此时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点所在经线约为120°E-(3×15+31÷4)≈67°E,赤道上与昏线相交的点所在经线约为113°W。综上,D正确。
[人教选必1-P11图1.16变式]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98°E)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完成1—2题。
下图为某时刻局部晨线分布图,图中虚线为晨线,该线与子午线夹角为20°。据此完成3—4题。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D
A.20°N,165°E B.20°S,170°E
C.20°N,170°E D.20°S,165°E
【解析】结合材料“图中虚线为晨线,该线与子午线 (【提示】即经线)夹角为20°”和所学知识“晨线与太阳直射光线垂直”可判断,太阳直射光线与赤道的夹角为20°。图中晨线向右倾斜,表示北半球昼短夜长,可以推测太阳直射南半球,即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排除A、C;再结合所学知识,太阳直射点为地方时12时的地点以及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即75°E地方时为6时,计算可知,此时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为165°E,故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0°S,165°E),D正确,B错误。
4.该日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昆仑站(80°25′S,77°07′E)最小太阳高度约为( )
B
A.0° B.10°
C.20° D.30°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可知7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而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昆仑站纬度为80°25′S,会出现极昼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极昼当日最小太阳高度应出现在子夜24时,昆仑站子夜太阳高度为该地与正好发生极昼地点(70°S)的纬度差,即约为10°。故选B。
下图为某时刻局部晨线分布图,图中虚线为晨线,该线与子午线夹角为20°。据此完成3—4题。
下图为北极点上空局部俯视图,此时全球日期同为7月1日。下图中直线为经线,曲线为晨昏线。据此完成5—6题。
5.P点的经度为( )
D
A.0° B.60°W
C.120°E D.180°
【解析】由材料可知,此时全球日期同为7月1日,即此时180°经线为0时。读图可知,P点位于晨昏线和北极点之间,应该处在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上,此时P点应该是0时,因此P点的经度为180°。D正确。
5.P点的经度为( )
D
A.0° B.60°W C.120°E D.180°
【解析】由材料可知,此时全球日期同为7月1日,即此时180°经线为0时。读图可知,P点位于晨昏线和北极点之间,应该处在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上,此时P点应该是0时,因此P点的经度为180°。D正确。
6.从垂直上空看,该日P地杆影在一天中扫过的面积图近似为( )
D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读图可知,P点位于晨昏线和北极点之间,故7月1日P点出现极昼现象,太阳一直在地平线以上,因此P地的杆影在一天中会扫过所有方向,②错误。根据太阳视运动规律,极昼期间子夜时太阳所在方位为北方,此时杆影在南方且较长,正午时太阳所在方位为南方,此时杆影在北方且较短,①③错误,④正确。故选D。
下图为北极点上空局部俯视图,此时全球日期同为7月1日。下图中直线为经线,曲线为晨昏线。据此完成5—6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共17张PPT)
专题二 行星地球
第2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025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教材知识萃取
自转特征与地转偏向力
1.地球的自转特征
(1)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1]________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2]_______
_方向旋转。
(2)自转周期
周期 时间 旋转角度 意义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 24小时 昼夜更替周期
逆时针
顺时针
(3)自转速度
自转速度 变化规律
角速度 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余各地自转角速度均相等,为
线速度 赤道最大,约 ,向南北两极[3]______。
为纬度)。
递减
2.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
地球自转使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4]____偏转,南半球向[5]
____偏转,赤道上不偏转。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手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原始的运动方向,拇指指
向为物体实际运动方向,如图1所示。


地转偏向力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最为明显,如龙卷风、旋涡等,都与此力有关。此外,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侵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坝一般建在河流右岸,聚落、挖沙场宜建在河流左岸。具体如图2所示。
图1
图2
公转特征及黄赤交角
1.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
方向 自[1]____向[2]____。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
顺时针方向旋转
周期 365日6时9分10秒,叫作恒星年
西

轨道与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时段的公转速度:春分日到夏至日,不断减慢;夏至日到秋分日,先减慢后加快;秋分日到冬至日,不断加快;冬至日到春分日,先加快后减慢
续表
2.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影响
3.全球日出、日落方位
(1)非极昼区
①太阳直射赤道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②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3]______,日落[4]______。
③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2)极昼区
北极附近出现极昼,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极附近出现极昼,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东北
西北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与空间站运动
[人教选必1-P4、P5知识变式]2022年10月31日,随着梦天实验舱的发射成功,我国自主研发的天宫空间站组合完成。天宫空间站在离地面400—450 km的轨道上运行,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下图示意某时刻天宫空间站位置及运行轨迹。据此完成1—2题。
1.空间站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最接近( )
C
A.20° B.30°
C.40° D.50°
【解析】图中显示空间站运动轨迹大约在40°N和40°S之间做回归运动,结合地球黄赤交角(23°26′)与太阳直射点在23°26′N和23°26′S之间做回归运动的规律和关系,可推断空间站运行轨道与赤道平面夹角度数最接近40°,C正确。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与空间站运动
[人教选必1-P4、P5知识变式]2022年10月31日,随着梦天实验舱的发射成功,我国自主研发的天宫空间站组合完成。天宫空间站在离地面400—450 km的轨道上运行,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下图示意某时刻天宫空间站位置及运行轨迹。据此完成1—2题。
2.与地表赤道某点相比,天宫空间站( )
B
A.角速度小、线速度小 B.角速度大、线速度大
C.角速度小、线速度大 D.角速度大、线速度小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对比可得,B正确。
变式2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与二十四节气
[人教选必1-P5图1.5、图1.6变式]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3—4题。
3.2023年8月22日是我国七夕节,此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
C
A.立秋 B.小暑
C.处暑 D.大暑
【解析】据图可知,每个节气之间间隔大约为15天。8月22日大致位于9月23日(秋分)前一个月,可判断,七夕节最接近的节气为处暑,C正确。
变式2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与二十四节气
[人教选必1-P5图1.5、图1.6变式]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3—4题。
4.下列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 )
B
A.春分→清明 B.小暑→大暑
C.霜降→立冬 D.小寒→大寒
【解析】读图并结合地球运动规律分析如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共61张PPT)
专题二 行星地球
第1节 宇宙中的地球
2025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知识点1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教材知识萃取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地球的宇宙环境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下图所示内容是用天体系统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甲图中,字母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 ________,B太阳系, ________,
D可观测宇宙。
(2)把甲图中的字母填入乙图空格中,由左向右依次是[3]______________。
银河系
地月系
D、A、B、C
2.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相对安全性
下图可用来认识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地球所处的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
(1)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4]__________。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同向性、[5]________、近圆性,使行星公转时各行其道,
互不干扰。
自西向东
共面性
(3)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B),邻近地球(C)的是金星(A)和火星(D)。
(4)小行星带位于火星(D)轨道和木星(E)轨道之间。
(5)上图所反映出来的日地距离[6]______,是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之一。
适中
3.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图中序号分别代表的内容如表所示:
序号 含义 序号 含义
① 原始海洋形成 ⑤ 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
② 日地距离适中 ⑥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较稳定
③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 ⑦ 适宜的温度
④ 液态水 ⑧ 适合生物呼吸的[7]______
日地距离适中、体积和质量适中是最关键的条件。
大气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太阳系结构与天文观测
[人教必修1-P3图1.3、1.4变式]“月掩金星”是指在地球上观测,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下图为部分天体及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月伴金星”现象整体所在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
B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解析】“月伴金星”现象涉及月球和金星,月球所处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地月系,金星所处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故该现象整体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应是太阳系,B正确。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太阳系结构与天文观测
[人教必修1-P3图1.3、1.4变式]“月掩金星”是指在地球上观测,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下图为部分天体及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2.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 )
C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据材料可知,“月掩金星”是指在地球上观测,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金星位于①位置时,被太阳遮挡,在地球上无法被观测到,不选;月球位于④位置时,位于地球轨道外侧,在地球上无法同时观测到月球和金星,不选;金星和月球分别位于②③位置时,月球位于地球与金星之间,且三者位置成一直线,可以观测到“月掩金星”现象,C正确。
变式2 地月系结构与月相观测
[人教必修1-P4活动2变式]北京时间2022年10月9日2时12分,木星与月亮会聚,木星在月亮的背面,形成“木星合月”天象(图1)。图2为地月系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从行星分类上看,木星属于( )
D
①类地行星 ②巨行星 ③地内行星 ④地外行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太阳系内的八大行星按照质量、体积及距离太阳的远近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和海王星。所以木星属于巨行星,①错误,②正确。地内行星指地球公转轨道以内的行星,包括水星和金星;地外行星指地球公转轨道以外的行星,包括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③错误,④正确。故选D。
变式2 地月系结构与月相观测
[人教必修1-P4活动2变式]北京时间2022年10月9日2时12分,木星与月亮会聚,木星在月亮的背面,形成“木星合月”天象(图1)。图2为地月系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4.此次“木星合月”天象出现时,月球可能位于轨道上的位置是( )
C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读图1可知,木星合月天象出现时,月相为满月。由图2中地球轨道弯曲方向和地球、月球亮面朝向可知,太阳位于地球的左侧方向。根据位置判断,月球位于图2中丙处时应为满月,故选C。
知识总结
月相变化分析
月相 农历 实际月出时间 与太阳出没比较 夜晚目视呈现时段 目视效果
新月 初一 清晨 几乎同升同落 彻夜不见 不可见
蛾眉月 初二三 太阳升起后的一个多小时 跟在太阳后,迟升后落 太阳落山后的一两个小时 西边亮
上弦月 初七八 正午前后 迟升后落 上半夜西天 西边亮一半
凸月 十一二 午后两点左右 迟升后落 日落至凌晨两点左右 西边亮
满月 十五六 日落黄昏 此起彼落 彻夜可见 全亮
凸月 十八九 夜晚九点前后 早升先落 升起后至日出前可见 东边大半亮
下弦月 二十二三 午夜之后 早升先落 午夜之后至日出前可见 东边亮一半
蛾眉月 二十六七 凌晨三四点 早升先落 凌晨三四点至日出前可见 东边亮
变式3 行星存在生命的条件分析
[人教必修1-P6知识变式]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大气浓度大概只有地球的1%。如图是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拍摄的首张清晰的火星地表影像,影像中圆形撞击坑、沙丘和条状丘陵清晰可见。据此完成5—6题。
5.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受陨石袭击的原因是( )
C
A.火星公转速度更快 B.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 C.火星大气更稀薄 D.火星的质量更小
【解析】由材料可知,火星的大气浓度大概只有地球的1%,大气稀薄,无法摩擦阻挡来自宇宙的陨石,使大部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陨石都落入地表,C正确。火星是类地行星,火星的公转速度、质量与地球接近,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但受陨石袭击的概率差异不大,A、B、D错误。
变式3 行星存在生命的条件分析
[人教必修1-P6知识变式]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大气浓度大概只有地球的1%。如图是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拍摄的首张清晰的火星地表影像,影像中圆形撞击坑、沙丘和条状丘陵清晰可见。据此完成5—6题。
6.若在我国建立火星模拟研究基地,最适合的地点是( )
D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柴达木盆地
【解析】由材料可知,火星大气浓度只有地球的1%,大气稀薄。选项中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大气最稀薄,且图中显示火星地表沙丘和条状丘陵清晰可见,地表裸露,而柴达木盆地气候干旱,多裸露地表,故适合我国建立火星模拟研究基地,D正确。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人类活动较多,内蒙古高原多草原,地表植被覆盖度较高,故A、B、C不选。
知识点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材知识萃取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能量来源:直接提供光、热资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的太阳能。
②动力来源: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全球太阳辐射分布的一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①影响全球太阳辐射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球形态和地球运动。地球形态使地球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和太阳辐射强度不同;地球运动使地球上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发生周期性变化。
②地形、地势与大气状况也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度,使太阳辐射的分布趋于复杂。
下图示意太阳辐射分布的一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状况
①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2]______。
西部非季风区多于东部季风区,地势高的地区多于地势低的地区。
②我国年太阳辐射量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及其形成的原因
a.青藏高原成为高值中心的原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3]____;海拔高,空气稀
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大气中的尘埃含量少,大气透明度高;晴天多,
日照时间长。
b.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大;
阴雨天、雾天多,对太阳辐射[4]______作用强。
增多

削弱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指太阳大气经常发生的大规模运动,其中最主要的是太阳黑子(位于光球
层)和[5]______(位于色球层),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耀斑
影响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因素
天气因素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纬度因素 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地形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对航天器进行跟踪监测
海陆位置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高;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高
交通条件 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
国防因素 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人迹罕至的山区、沙漠地区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人教必修1-P9知识变式]下图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的可拆装式方舱营房图片。该营房主要由屋顶太阳能面板、玻璃房和起居室三部分组成,具有很好的防寒保暖功能。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方舱营房最适宜布局在( )
B
A.西沙群岛 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 D.浙闽沿海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能面板可以收集热量,玻璃房具有保温功能。选项中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候严寒,需要该新型玻璃房来抵御严寒,且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大,适合用太阳能面板收集热量, B正确。西沙群岛、浙闽沿海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防寒保暖功能利用率低,A、D错误;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能贫乏,太阳能面板利用率不高,C错误。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人教必修1-P9知识变式]下图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的可拆装式方舱营房图片。该营房主要由屋顶太阳能面板、玻璃房和起居室三部分组成,具有很好的防寒保暖功能。据此完成1—2题。
2.大面积建设的太阳能面板会( )
D
A.提高地面温度 B.削弱太阳辐射
C.增强地面反射 D.减弱大气逆辐射
【解析】大面积建设的太阳能面板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相应减少,地面温度降低,地面辐射减弱,大气逆辐射减弱,A错误,D正确;太阳辐射与大气透明度 (【点拨】受天气状况影响较大)、太阳高度角和昼长时间有关,与大面积建设的太阳能面板无关,B错误;太阳能面板颜色暗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反射能力弱,会减弱地面的反射作用,C错误。
变式2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分析
[人教必修1-P9图1.12变式]经过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总辐射量。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地太阳总辐射量季节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9月份太阳总辐射量出现小峰值,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B
A.太阳高度 B.天气变化
C.昼长时间 D.海拔高程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月份太阳高度比8月份小,昼长比8月份短,太阳辐射应该较少,A、C错误; 9月份晴天多,太阳辐射强,B正确;海拔与9月份出现小峰值没有关系,D错误。
变式2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分析
[人教必修1-P9图1.12变式]经过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总辐射量。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地太阳总辐射量季节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4.该地利用太阳辐射能发电,最大的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
C
A.人口密度 B.土地总面积
C.发电稳定性 D.输电设施
【解析】西北地区人口密度较小,能源需求量小,太阳能发电消费市场一般在东部,但可通过输电设备将电能输送到东部地区, A错误;西北地区土地总面积大,利于铺设太阳能电池板,不是限制性因素,B错误;该图可知,该地太阳辐射年内变化较大,发电不稳定,会限制该地区太阳能发电,C正确;目前我国远距离输电技术较为成熟,输电设施限制较小,D错误。
变式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人教必修1-P12图1.19变式]2022年10月9日,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发射成功,此卫星的观测目标可以概括为“一磁两暴”,即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对其进行研究是为了揭示其形成、演化、相互作用和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能为人类在航天、通信等领域的空间灾害预防上保驾护航。据此完成5—6题。
5.“夸父一号”探测的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是( )
C
A.太阳磁场 B.太阳耀斑 C.日冕物质抛射 D.太阳风
【解析】日冕物质抛射表现为日冕结构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明显变化,向外抛射大量带电粒子,破坏了太阳风的流动,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故选C。
变式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人教必修1-P12图1.19变式]2022年10月9日,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发射成功,此卫星的观测目标可以概括为“一磁两暴”,即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对其进行研究是为了揭示其形成、演化、相互作用和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能为人类在航天、通信等领域的空间灾害预防上保驾护航。据此完成5—6题。
6.2024至2025年间太阳就会进入到活动高峰期,“两暴”现象会更加显著,其影响包括( )
B
A.绕地球运行的多数人造卫星会报废 B.地球上短波通信会受到干扰
C.低纬地区极光现象增强 D.地球上降水量普遍增多
【解析】“两暴”现象更加显著,太阳将向地球释放巨幅电磁干扰,卫星、通信等都会受到显著影响, 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中可能有少数距离太阳较近的会报废,地球上局部地区短波通信会受到干扰甚至中断,A错误,B正确;极光现象主要发生在高纬地区,大量带电粒子流进入高纬地区,高纬极光现象会增强,C错误;剧烈的太阳活动会引发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有些地方降水量增多,有些地方降水量减少,D错误。
知识点3 地球的历史
教材知识萃取
特别注意:地球环境演化如海洋、陆地分布演化,会影响生物的演化。海洋面积大则多海洋生物,陆地形成则陆
生动植物快速发展。因此,化石和地层特征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陆生生物化石、海洋生物化石、陆地环境地层、
海洋环境地层也指示着海陆变迁。
地球的历史
1.地层和化石的关系
地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化石是确定所在[1]______的年代和
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
(1)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2]______。
(2)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
(3)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3]______、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地层
化石
低级
2.地球的演化史
地质历史时期 地表的演化 生物的演化 矿产的形成
植物 动物 前寒武纪 冥古宙 海洋与陆地形成,大气成分变化 出现有机质 无 重要成矿期(铁、金、镍、铬等矿物)
太古宙 出现蓝细菌 元古宙 蓝细菌大爆发 地质历史时期 地表的演化 生物的演化 矿产的形成
植物 动物 古生代 早古生代 地壳运动剧烈, 海陆格局多次变 迁,形成[4]_____ _____ 陆地上出现低等植物 [5]____________动物 繁盛 —
联合古陆
海洋无脊椎
续表
地质历史时期 地表的演化 生物的演化 矿产的形成
植物 动物 古生代 晚古生代 地壳运动剧烈, 海陆格局多次变 迁,形成[4]_____ _____ [6]______植物 开始出现,蕨 类植物繁盛 脊椎动物发展,出现两栖动物并逐渐进化为爬行动物 重要成煤期
中生代 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7]______动物盛行, 鸟类、小型哺乳动物 出现 主要成煤期
联合古陆
裸子
爬行
续表
地质历史时期 地表的演化 生物的演化 矿产的形成
植物 动物 新生代 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地壳运动剧烈,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8]______植物 高度繁盛 [9]______动物快速发 展,第四纪出现人类 —
被子
哺乳
续表
生物的演化
1.从过程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2.从分布空间看:由海洋向陆地扩展。
3.生物演化过程中经常出现此消彼长。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地球演化历史与古生物研究
[人教必修1-P17知识、P20自学窗变式]巨型鱼龙化石(下图)在英国被发现,整体长达十几米,头骨就有一吨重。该鱼龙生活在1.8亿年前,从外形上看和海豚十分相近,可以同时在陆地和海洋两个区域生活,属于陆栖爬行动物。据此完成1—2题。
1.巨型鱼龙属于( )
D
A.原始鱼类 B.无脊椎动物
C.哺乳动物 D.有脊椎动物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巨型鱼龙属于陆栖爬行动物,因而不属于鱼类也不属于哺乳动物,A、C错误;图示鱼龙化石有明显的脊椎,因而属于有脊椎动物,B错误,D正确。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地球演化历史与古生物研究
[人教必修1-P17知识、P20自学窗变式]巨型鱼龙化石(下图)在英国被发现,整体长达十几米,头骨就有一吨重。该鱼龙生活在1.8亿年前,从外形上看和海豚十分相近,可以同时在陆地和海洋两个区域生活,属于陆栖爬行动物。据此完成1—2题。
2.鱼龙主要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
C
A.古生代早期 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 D.新生代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巨型鱼龙属于陆栖爬行动物,说明其生活在爬行动物时代,即中生代,故选C。
变式2 地球演化历史与地质年代表
3.[人教必修1-P19活动变式]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下图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层剖面示意图。
(1)推测该区域从寒武纪至今海陆变迁的过程及依据。(8分)
【答案】寒武纪到石炭纪,地层内含有三叶虫、海藻、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为海洋环境;(2分)二叠纪早期,地层中含有陆生动植物遗迹化石,为陆地环境;(2分)二叠纪晚期,地层中含有贝壳、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为海洋环境;(2分)现今,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为陆地环境。(2分)
【解题思路】读图,根据地层化石形成时的海陆环境分析即可,如下:
变式2 地球演化历史与地质年代表
3.[人教必修1-P19活动变式]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下图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层剖面示意图。
(2)从生物进化、海陆变迁角度概括地球演化的规律。(4分)
【答案】生物进化: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不可逆转;(2分)海陆变迁:从海洋到陆地。(2分)
【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物进化(【提示】科学家发现,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过程是从生命早期的单细胞生物,进化到目前最复杂的人,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不可逆转;从海陆变迁角度看是从海洋到陆地的演化。
知识总结
地层和化石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类型 特征 环境特征
地层类型 煤层 指示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页岩 指示静水环境
玄武岩 指示有火山活动
地层颜色 红色岩层 指示氧化环境,形成于陆地环境,气候干旱炎热
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 指示还原环境,形成于深水缺氧环境,气候温暖湿润
化石特征 珊瑚化石 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
破碎的贝壳 指示滨海环境
知识点4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材知识萃取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2)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如下图所示。
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大气圈(如右图中A):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水圈(如右图中B):由地球表层[1]______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生物圈(如右图中C):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2]__________的总称。它占有大
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4)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的关系: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
联系、相互渗透,它们之间进行着[3]______交换,同时使物质迁移,共同构成人类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水体
生存环境
能量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人教必修1-P22图1.34变式]2023年9月9日6时10分,摩洛哥中南部(31.00°N,8.55°W)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读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
1.既属于岩石圈,又属于上地幔的圈层是( )
C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①②两圈层位于莫霍界面之上,为地壳;软流层以上①②③圈层组成了岩石圈;③④两圈层位于莫霍界面之下,属于上地幔。故③既属于岩石圈,又属于上地幔,选C。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人教必修1-P22图1.34变式]2023年9月9日6时10分,摩洛哥中南部(31.00°N,8.55°W)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读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
2.关于此次地震的分析,正确的是( )
B
A.震源位于③圈层中
B.P波早于S波到达并冲击地面
C.震中人们先感到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当地距离板块张裂边界较近
【解析】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壳厚,平均厚度为33千米,洋壳薄,平均厚度为5—10千米。此次地震震源位于陆地地区地下深度10千米处,应位于地壳中,而③圈层为上地幔顶部,A错误;P波(纵波)传播速度快于S波(横波),故P波早于S波到达并冲击地面,B正确;震中人们先受P波(纵波)影响,上下颠簸(【拓展】P波物质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后受S波(横波)影响水平晃动,C错误;根据经纬度定位可知,摩洛哥濒临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为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碰撞的消亡地带,D错误。
[人教必修1-P22知识变式]2023年3月,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富满油田的果勒3C井顺利完钻,井深达9 396米,标志着塔里木油田正式迈入9 000米级油气勘探开发新阶段。据此完成第3题。
3.果勒3C钻井最深处可达的区域( )
D
A.位于莫霍界面以下 B.所属圈层厚度均匀 C.可能存在软流层 D.横、纵波均能到达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 km,而果勒3C钻井最深处为9 396 m,可以推知钻井最深处为地壳,应位于莫霍界面以上,A错误;地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B错误;软流层位于地幔,C错误;地壳物质为固态,横纵波均能通过,D正确。
变式2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及相互联系
[人教必修1-P24活动变式]地球各个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一个整体。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个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A.①圈层不连续也不规则
B.②圈层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
C.③圈层由所有生物组成
D.④圈层是厚度最大的圈层
【解析】依据图示信息可以推知,①圈层可以为②④圈层提供水蒸气和水,为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A错误;②圈层为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B正确;③圈层为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C错误;④圈层为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而厚度最大的圈层是大气圈,D错误。
变式2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及相互联系
[人教必修1-P24活动变式]地球各个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一个整体。读图完成4—5题。
5.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C
A.①圈层物质进入②圈层主要依靠水汽输送
B.②圈层通过光合作用为③圈层提供氧气等气体
C.③圈层有机物进入④圈层依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④圈层的矿物质进入①圈层的主要过程是风化
【解析】①水圈物质进入②大气圈主要依靠蒸发和植物蒸腾,A错误;③生物圈通过光合作用为②大气圈提供氧气等气体,B错误;③生物圈通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从岩石圈中获取无机物,将有机物释放至岩石圈中,并改造岩石圈,C正确;④岩石圈的矿物质主要通过侵蚀、搬运过程进入①水圈,D错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