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课件(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十一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课件(共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27 23:5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专题十一 交通运输布局与
区域发展
2025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知识点 交通运输方式
1.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水路 铁路 公路 航空 管道
运量 大→小 运量大、损耗小、平稳安
全、管理方便
运速 慢 较快 较慢 快 运价 低→高 灵活性 差 差 好 差 最差
连续性 差 好 好 差 最好
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多、快、好、省
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差异,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特别注意: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方式向着大型化、高速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某些交通运输
方式的特点也发生了变化,如高速铁路与传统铁路运输不同,其速度快、运量大,目前以客运为主,在一定的距
离范围内与航空运输产生市场竞争。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湘教必修2-P91图4.2变式]公路客运指的是利用公路完成旅客运输的一种交通方式,是我国最主要的客运方式。下图示意2012—2021年我国公路客运量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公路客运是我国最主要的客运方式,其主要原因是公路客运( )
A
A.出行方便,机动灵活 B.价格低廉,舒适度高 C.运载量大,安全性高 D.购票方便,速度较快
【解析】结合实际情况可知,相较于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公路客运站点多,通达度高,机动灵活,旅客出行方便,A正确;相较于铁路,公路客运在价格、舒适度、购票便利性等方面无明显优势,B、D错误;公路运输运载量较小,受各地区公路交通条件影响,安全性相对较低,C错误。
2.与2012—2021年我国公路客运量变化关联性最大的是( )
C
A.人口流动加快 B.能源日渐枯竭 C.经济发展迅速 D.产业转型升级
【解析】据图可知,2012—2021年我国公路客运量呈下降趋势且下降速度较快,这主要是因为该时段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高铁网络布局越来越完善,私家车和网约车越来越普及,公路客运需求锐减,C正确。人口流动加快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公路客运量提高,与图示不符,A错误;能源日渐枯竭与公路客运量呈下降趋势关系不大,B错误;产业转型升级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影响不大,D错误。
3.公路客运未来最可能的发展方向为( )
B
①发展定制客运 ②只服务偏远地区 ③完全被市场淘汰 ④转为城郊公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公路客运可以通过发展定制客运扩大市场,旅客根据需求通过平台软件提前下单预约并选择乘车地点,无需进站,即可享受上门接送服务,实现点对点服务,①正确;公路客运需要集中安检、检票,流程较繁琐,将公路客运转为城郊公交,既可以简化进出站流程,又可以满足城郊、县乡之间的客运需求,④正确。公路客运不只服务偏远地区,②错误;公路客运机动灵活,不会完全被市场淘汰,③错误。故选B。
变式2 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
机场群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一个或多个大型机场为核心,各机场与区域内城市之间通过基于航空需求的地面运输联系而形成的空间集群。下图示意机场群的空间组织模式,图中符号大小、线条粗细表示地理事物的规模。据此完成4—5题。
4.机场群的空间组织模式主要体现了地理事物分布的( )
D
A.均衡性 B.无序性 C.地带性 D.等级性
【解析】读图可知,机场群空间组织模式的核心是一个或多个大型机场,机场规模越大,其所在的城市等级越高,区域内其他基于航空需求的城市等级相对较低,这主要体现了地理事物分布的等级性,D对。
5.最能满足机场群内航空物流需求的运输方式是( )
B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航空运输
【解析】机场群内各城市之间距离较近,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适合长途运输,不适合机场群内的近距离运输,A、D错。有航空物流需求者一般要从各地集聚货物运往机场,这需要快捷、方便的运输方式,而公路运输灵活性强,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最为合适,B对。水路运输速度较慢,且灵活性较差,C错。
知识点 交通运输布局
影响铁路、公路交通线建设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地位
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 平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交通建设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影响线路的质量、走向、分布和投资,虽影响在减弱,但仍是基础因素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布局,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道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小桥涵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地区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来设计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地位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和国道基本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决定性因素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边境地区尤为重要
续表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地位
技术因素 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阻碍以及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影响逐渐增强,为保障条件
环境因素 为保护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交通线应尽量与之避开;过境线路不要穿过城区,以减少对市区造成的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 影响线路选择的主要因素
续表
(3)一般原则
(4)变化
区域交通运输布局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趋向完善、优化。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①新的交通线、站建设;②原有交通线、站的改
建、扩建或废弃;③专用线、站的建设和改建。
2.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总体影响
一般而言,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小,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
小;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则需要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场站规模较大。
(2)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具体影响
①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心,也是区域客货集散中心,交通运输需求大。因此,
城市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应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
②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差异,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
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③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
3.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1)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交通线和场站属于基础设施,投资额大但不能短时间直接收回投资,一般由政
府组织建设。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稀疏,且质量较低。经
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密集,且质量较高。
(2)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有足够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和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
使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减弱。
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原则
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要遵循“低、高、大、小”的原则,即成本要低,安全性要高,经济效益要大,生态破坏要小。
1.成本低——山区地形起伏要小,隧道要少;平原线路要直,桥梁要少。
2.安全性高——山区线路不能太陡,平原线路不宜经过沼泽区。
3.经济效益大——地方性公路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国道或高速公路以直达为主。
4.生态破坏小——平原地区少占农田,不破坏水利设施;山区注意植被的保护。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人教必修2-P82图4.3变式,2023江苏卷]目前,江苏省13个设区市实现了高铁(各类型动车组)市市相通。下图为江苏省高铁线路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江苏省高铁选线途经哪些城市,常有多种优选方案,其原因最可能是( )
D
A.替代交通方式多样 B.城市等级体系完善 C.人口流动方向多变 D.城市发展比较均衡
【解析】高铁选线会优先连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江苏省高铁选线常有多种优选方案,说明不同选线之间差异较小,主要原因是江苏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发展比较均衡,D正确;高铁运输效率高,替代交通方式较少,A错误;高铁选线主要考虑人口分布与需求,受城市等级体系影响较小,B错误;江苏省内人口流动方向相对稳定,高铁线路选择相对稳定,C错误。
2.徐州至苏州的高铁线基本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主要考虑的是( )
A
A.已有城市分布格局的影响 B.能够避开大型湖泊的影响
C.京杭运河对铁路工程影响 D.利于铁路与京杭运河联运
【解析】京杭运河历史悠久,沿岸地区城市较多,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所以徐州至苏州的高铁线基本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A正确;避开大型湖泊的影响不一定要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B错误;京杭运河对铁路工程影响较小,C错误;高铁主要用于客运,而运河主要用于货运,因此高铁与京杭运河联运程度较低,D错误。
3.未来将会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其主要目的是( )
D
A.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B.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C.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 D.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
【解析】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可以提高江苏省不同区域之间的交通通达度,便于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在省内的流通,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D正确;高铁一般不承担货运职能,A错误;构建江苏全域高铁网主要是为了优化不同城市之间的交通,对单个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不是其主要目的,B错误;高铁主要连接不同城市,一般不在乡村停靠,对乡村城镇化进程影响较小,C错误。
变式2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
[人教必修2-P81知识变式,2023新课标卷]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下图示意经过某县城的国道布局变化,其中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所示旧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
A.方便县城对外运输 B.方便县城内部运输 C.促进县城用地扩展 D.吸引县城商业集聚
【解析】交通运输布局主要考虑满足运输需求,县城作为县域最大的聚落,也是县域交通需求最大的地方,布局国道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县城对外运输,A正确;国道布局的主体是国家层面的管理部门,而方便县内运输和促进县城用地拓展主要是县城内部的管理问题,不是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B、C错误;吸引县城商业集聚是国道布局产生的影响,不是其主要目的,D错误。
5.新国道通车前,旧国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C
①等级过低 ②线路过长 ③车流量过大 ④路口过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读图可知,旧国道穿城而过,沿线经过多个城市道路路口,新国道绕城而过,经过的城市道路路口较少。国道是国家公路干线,沿途车流量大。综上可知,新国道通车前,旧国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车流量过大,路口过多,③④正确;新、旧国道都是国家公路的干线,等级相同,①错误;旧国道线路平直,线路较短,②错误。C正确。
6.推测新国道通车后( )
A
A.车辆过境速度提高 B.车辆穿城用时增加 C.县城汽车保有量减少 D.县城商业萎缩
【解析】由材料可知,新国道绕城通过,路口较少,且新国道上县城内部车辆会较少,车辆过境速度会提高,穿城用时会减少,A正确,B错误;县城汽车保有量与新国道通车关系较小,C错误;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县城交通条件会改善,有利于县城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D错误。
变式3 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分析
7.[人教必修2-P81图4.2变式]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大都市是规模庞大、经济发达、具有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大城市,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上海大都市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材料二 1843年,上海正式对外开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主港区不断变化。下图为上海港空间演变示意图。
(1)简述上海港主港区位置变化特点。(8分)
【答案】先由黄浦江与吴淞江交汇处附近不断向上、下游扩展;截至2016年,扩展至长江沿岸及杭州湾北岸;黄浦江畔主港区消失;在东海新建了洋山深水港区。(每点2分)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最初主港区集中于黄浦江与吴淞江交汇处附近。150年间,不断向黄浦江上、下游扩展。截至2016年,黄浦江畔的主港区消失,主港区已拓展至洋山深水港、杭州湾北部、长江沿岸。
(2)简析上海港主港区区位变化的原因。(6分)
【答案】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港吞吐量不断增加,港区范围扩大;科技发展,船舶、装卸设施大型化,对航道水深及陆域土地面积要求提高;上海老城区产业结构、功能区调整,老港区外迁。(每点2分)
【解题思路】主港区区位变化的原因从原港区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方面考虑。具体分析如下:
(3)说明上海港发展对上海成为大都市的促进作用。(6分)
【答案】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带动相关产业(制造业、金融、贸易等)发展;就业机会增加,吸引人口迁入,提升城市规模;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港口区位不断改善,腹地不断增大,辐射范围扩大。(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解题思路】该问实际考查的是“交通条件改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加强大都市对外联系的密度和广度,刺激商业、旅游和消费的增长,从而带动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城市交通是联系社会生产与消费、商品流通和人们生活的纽带,对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交通条件的改善还可以促进城市腹地增大,辐射范围扩大。
视野拓展
港口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港口的发展,港口经济对城市经济发展表现出多方面、深层次的影响。港口的建设不仅对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帮助巨大,而且与城市吸引外资、改善就业、增加政府税收、提高居民收入都有着必然的联系。从更深层次考虑,港口对整个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家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知识总结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
影响因素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飞机场)
自然因素 港阔水深、避风条件好、陆地地质条件稳定 地面开阔、平坦,位置 适宜 受地形、地质、水文等
影响较大
社会经济因素 受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需要完善 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运作服务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 济发展水平制约 受人口密度、经济发展
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变式4 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
8.[人教必修2-P84知识变式]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是世界最长、中国首座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北京至台湾高
速铁路远景规划的重要通道。该大桥跨越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的福建平潭海峡,全
长16.34千米,跨海段长11.15千米,设有4座航道桥,其中跨度最大的航道桥可以满足
5万吨级航道单孔双向通航。采用我国国内首创架设方式“浮吊完整架设”(将80米和88米的钢桁梁直接在工厂焊接
成重约1 520吨的整孔钢梁,运输到待架深水高区,由专门研制的起重船完成架设)。如图示意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景观。
(1)推测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8分)
【答案】海域风力大,大风日数多且夏季多台风,有效施工时间短;该海域水深浪高,建设条件恶劣;海底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该海域往来船只多,影响施工进度;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等。(8分,4点即可)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设问,找方向。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主要从不利自然条件(气象、水文、地形地质等)对施工难度、工程进度、工程投资的影响角度分析。第二步,分析材料,找答案。
(2)说明平潭海峡公铁大桥采用“浮吊完整架设”的主要目的。(6分)
【答案】减少现场施工人员的工作量;(2分)提高施工的安全性;(2分)加快施工进度等。(2分)
【解题思路】工程建设采取某特殊施工方式的目的主要从施工条件、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造价等方面分析。平潭海峡公铁大桥采用“浮吊完整架设”,将80米和88米的钢桁梁直接在工厂焊接成重约1 520吨的整孔钢梁,运输到待架深水高区,可减少现场施工人员的工作量,减小自然条件对施工的影响;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保障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
【解析】 思维线索
交通线路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自然条件为限制条件,影响工程的造价和难度、工期等;经济水平、社会发展为决定性因素;技术水平可以减小自然条件对交通建设的影响,为保障因素。
知识点 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交通运输布局对经济的影响
(1)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
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交通运输越便利、快捷,经济各要素流动速度越快,效率
越高,实现的产值越大。
(2)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时空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
辐射其他区域,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3)发展交通运输,可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
加就业。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影响 内容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山区交通线、点不合理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交通线、点不合理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引发洪涝灾害
对农业的影响 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较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如乳畜业、园艺业等产品容易变质,需要便捷的交通;自给农业对交通线要求较低。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对工业的影响 交通线对工业的影响最明显。交通运输成本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工业企业一般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
影响 内容
对城市的影响 沿重要的交通线可以形成城市轴线,交通线交会点往往可以形成新的城市,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
对商业的影响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一般布局在重要交通线的沿线
对旅游业的影响 交通的通达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新的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
续表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人教必修2-P90知识变式]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引领下,重庆在开通渝新欧、渝沪和渝深铁路货运班列基础上,对内把铁路线延伸到机场和港口,对外建设重庆—越南河内、重庆—新加坡、重庆—缅甸仰光的国际大通道,致力于实现欧洲与亚洲之间铁路、航空、公路、水路的多式联运,建设内畅外联的物流大格局,推动重庆及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据此完成1—2题。
1.把铁路延伸到机场和港口的主要目的是( )
A
A.提高货物转运效率 B.增加本地就业机会 C.提升重庆城市等级 D.扩大电子产品出口
【解析】把铁路延伸到机场和港口,能将铁路、公路、航空、水路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连接,形成综合运输网,大大提高了货物的转运效率,A正确;对增加本地就业机会、提升重庆城市等级、扩大电子产品出口作用较小,不是其主要目的,B、C、D错误。
2.重庆建设内畅外联的物流大格局,对本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
C
A.推动交通产业的发展 B.提高铁路运输比例 C.增强经济辐射能力 D.向高科技经济转型
【解析】内畅外联的物流大格局可以加强重庆对内、对外的多方面联系,增强重庆的经济辐射能力,C正确;对交通产业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最重要的影响,A错误;该格局是对已有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化整合,提高铁路运输比例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不大,并不是最重要的影响,B错误;物流业并非高科技产业,内畅外联的物流大格局不会直接促进区域经济向高科技经济转型,D错误。
变式2 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的影响
[人教必修2-P91“扬州”素材变式]明、清两朝规定湖南“例食淮盐”,考虑到毗邻广东的湘南十余县属南岭山区,道路崎岖难行,特准从广东进盐。从广州到衡阳有东西两条盐运路线,均需水陆转运,西路经连州、桂阳至衡阳,东路经韶关、郴州至衡阳。1936年粤汉铁路通车,粤盐通过铁路直上湖南。如图示意湘南地区部分盐运路线。据此完成3—4题。
3.与西路相比,东路盐运更加繁忙,主要是因为东路( )
D
A.城镇较多 B.里程较短 C.道路平坦 D.水运便利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广州到衡阳有东西两条盐运路线,均需水陆转运,与西路相比,东路水路较长、驿道较短,运输更为便利,D正确。
4.粤汉铁路通车后,盐业地位显著下降的城市是( )
C
A.广州 B.韶关 C.郴州 D.衡阳
【解析】广州和衡阳分别为粤盐运输的起点和重要节点,地位仍然重要,A、D排除;由图可知,郴州为原盐运水陆转运枢纽,铁路开通后,原盐运路线会逐渐废弃,郴州盐业地位会大幅下降,C正确;韶关并非原盐业转运枢纽,与郴州相比,其原本的盐运地位并不高,其盐业地位不会显著下降,B错误。
问题解读: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私家车的普及,我国很多城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不仅影响城市自身的发展,
也影响城市与区域联系的效率,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研究城市拥堵状况或拥堵隐患以及疏堵措施,成为新时代
城市交通重点研究的对象。
研究思路:
问题研究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问题
实践应用
[2023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库里蒂巴是巴西东南沿海城市。自20世纪60年代,
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该城市编
制了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并得以实施。
经过多年建设,库里蒂巴形成了5条由市中心向外辐射
的基于快速交通线的发展轴,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公交
线与快速交通线相连。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
开发,发展轴间为绿地。快速交通线使用大容量低排
放公交车辆。目前,库里蒂巴人均小汽车拥有量位居
巴西前列,但公交出行率远高于其他城市。库里蒂巴
将工业区布局在郊外快速交通线附近,发展低污染工业。如图为库里蒂巴公交网络模式图。
(1)指出库里蒂巴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方式对解决城市问题的作用。(6分)
【答案】减少交通拥堵和通勤时间,节约能源,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空气污染)。
【解题思路】通过建设基于快速交通线的公交网络,库里蒂巴能够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鼓励市民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从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库里蒂巴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车辆,有助于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进而改善空气质量。公交系统的建设使得出行更加便利,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2)指出与地铁相比,库里蒂巴建设地面快速公交的优点。(4分)
【答案】投资少,工程量小(建设难度小),建设时间短;交通组织灵活,方便乘客换乘。
【解题思路】与地铁建设相比,地面快速公交可以通过道路共享,利用现有道路设施,降低建设成本。地铁建设规划和施工时间长,而地面快速公交可以更快速地建设和投入使用。地面快速公交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扩展,以适应城市发展变化。
(3)说明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对城市发展的作用。(6分)
【答案】使人口分布、出行量与快速交通在空间上重合,减少交通周转量和交通拥堵节点;提高快速交通线沿线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为发展轴间的广大地区开辟各式绿地提供可能。
【解题思路】沿着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浪费。高密度开发使得人口和就业机会集中在快速交通线附近,减少了通勤距离和时间,提高了交通效率。快速交通线两侧的高密度开发可以充分发挥商业、住宅和办公等功能,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高密度开发可以塑造城市的形象,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说明库里蒂巴工业区布局的优点。(6分)
【答案】工业布局在郊外,且发展低污染工业,有利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城市中心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布局在快速交通线附近,减少至市中心的交通时间。
【解题思路】工业区布局在郊区快速交通线附近,与居民区相分离,减少了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工业区靠近快速交通线,便于物流运输和供应链的建设。将工业区布局在郊区可以减少工业区内部和周边的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