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24 18:0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学习目标】
能够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位置及范围;
学会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
知道黄土高原居民生活方式转变及原因;
理解黄土高原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和人地协调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及治理措施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分)
同学们,咱们先听一段陕北民歌,好不好?(播放歌曲)这首陕北民歌中唱到:“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见面面容易拉话话难……”为什么“见面面容易拉话话难”呢?PPT1
今天我们一起就去寻找这个原因,请同学们翻开课本99页,我们学习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PPT2
黄土高原在哪儿呢?请同学们看地图。(出示黄土高原在全国图中的位置)问:黄土高原在我国的哪个位置?(是在中部?南部?
还是西部?)
对了,是在中部,更准确点说是在中部偏北的位置。
我们再看看,黄河上中游哪一段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呢?黄河中游地区。”PPT3
学习新课
【一】自然地理概况(23分)
(一)知范围(5分)
过渡: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在中国的大致位置,现在我们就去详细的了解一下这里的自然地理概况。(板书:自然地理概况)PPT4
2.我们先具体的了解一下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板书 知范围)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红色闪烁线圈住的部分就是黄土高原,请大家看课本和地图,(地图看大屏幕和书上的都可以)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卡片,自主完成老师大屏幕上出示的问题。为了方便同学们看的清楚些,老师用粗线把重要的经纬线标示了出来,你也可以看课本上的地图。
(学生自读课本和地图找除老师出示的问题PPT5
3.集体交流PPT6
都做起了吧?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黄土高原的经纬度位置,你来!北纬34到北纬40,103°E-114°E” 之间。你观察得真仔细。
第二个问题,黄土高原的四至点,谁来告诉大家?请你按照东西南北的顺序来说。(东到太行山,西到祁连山的乌鞘岭,南到秦岭,北起长城)
第三个问题,黄土高原附近的主要地形区有哪几个呢?东面华北平原,西面青藏高原, 北面内蒙古高原。看来你课本和地图都看的很仔细。
第四个问题,黄土高原包括的主要省区,老师在这里还要加大难度,你可以说出黄土高原包括的主要省区的简称吗?甘宁陕晋
4.老师表格小结PPT7
看来同学们都不错,请看大屏幕,看看你做对了多少?全对的请举手。
(二)识地貌(3分)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我们知道了,那么黄土高原的地貌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像内蒙古高原一样坦荡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这里的地貌(板书:识地貌)
我们都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谁能说说这些地貌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谁能够看着图说一说?这三种地貌哪种是平整一些的?哪些是崎岖一些的?(对了)黄土塬地势坦荡,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黄土梁是长条形的黄土高地,黄土峁是指孤立的黄土丘,梁和峁通常是共生的,形成黄土丘陵,其中沟谷纵横,流水深切,支离破碎,不利于农业生产,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那现在应该知道为什么见面面容易拉话话难了吧?原来是两个人各站在黄土梁或黄土峁上,见面容易,要坐下来轻轻说话却就难了。(板书 识地貌)PPT8
过渡: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地貌呢?下面我们就去找找原因(板书 探原因)
(三)探原因(5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PPT9一般来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自然原因,一个是人为原因,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你能想到有哪些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自然原因PPT10
刚才同学们互相说了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请看第一幅图片,如果黄土土质非常紧实,会有这么严重吗?(谁能说出这个原因是什么?黄土土质疏松)我们再想一想,请看第二幅图片,如果疏松的土质上植被非常好,会不会这么严重呢?也不会,那谁能说出这个自然原因?地表缺乏植被。请看第三幅图片,黄土高原这里是什么气候呢?(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所以降水集中又是另一个自然原因)
1.黄土土质疏松
2.地表缺乏植被
3.降水较集中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我们归纳了主要的三点,那么人为原因你又能想到那些呢? PPT11 1.乱砍滥伐
2.过度开荒
3.采矿修路
(四)晓危害(4分)
水土流失严重会又哪些危害呢?
水把表层肥沃的土壤冲刷掉了,农作物还会不会像以前的产量一样呢?PPT12不会
就会造成1.肥料流失,农作物产量下降
这块耕地久而久之也就会变成荒地,那耕地的面积会增多还是减少啊?
2.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请看图,这幅图我们都熟悉,是黄河下游的地上河,为什么会这样呢?最大一个原因就是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泥沙淤积而形成的。所以还有一个危害就是
3.淤积河道
(五)懂治理(6分)
面对黄土高原的现状和危害,我们该如何治理呢?PPT13大家互相说,你能想出哪些好办法。
1.植树造林,采育结合
2. 禁止过度开荒、放牧,合理开矿、修路
3. 坡耕地改梯田、修挡土坝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6分)
过渡:我们了解了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概况,那么这里的人生活是什么样的呢?吃的住的和我们一样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01-102页“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一部分内容,找出黄土高原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现代生活方式。 PPT14
出示表格PPT15
我们现在来玩一个翻牌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这里有六张纸,每张纸上都写了黄土高原的生活方式,有的是传统生活方式,有的是现代生活方式,我请六位同学上台,像翻牌一样把纸翻开,迅速举起纸片并大声告诉同学们这是黄土高原的传统生活方式还是现代生活方式。其他同学看他们有没有做对。(学生上台展示)看来同学看书很认真,都说对了。同时出示大屏幕表格。
好的,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这里人们的生活图片。
小麦 小米 这是这里的人们传统主食。 Ppt16
出示PPT17 他们还喜欢以辣椒咸菜和醋佐食。山西人非常喜欢吃醋,你知道为什么吗?(一是调味,二是山西的饮用水碱性较重,多食醋,有利于身体的酸碱平衡)
请看图片 PPT18 知道黄土高原居民传统民居和现代民居。
交通方式呢?PPT19以前都是马或马车,而现在是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人们的出行非常方便。
这里淳朴的人们也同样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比如,剪纸啦、唱信天游歌曲、打腰鼓、演秦腔等等,很多还走出了国门。PPT20
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勤劳的人们也治理了,那么校长这里是什么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去学习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6分) ppt21
PPT22(1)说一说,黄土高原的生态发展了哪些变化?
对比这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以前光秃秃的山现在什么样了?
高原绿了
(2)想一想,黄土高原的生态改善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何影响?农民的收入会怎样?
农民富了
高原绿了,农民富了,这些都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与支持,我们看课本103页,说一说
(3)国家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PPT23治理措施:谁来说说?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1)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
(2)将坡耕地改成水平梯田;
(3)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等。
非常好,黄土高原现已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在条件好的区域,实施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的战略,建立了一些经济重点开发区、高新区,这里的人们正在享受这现代城市文明带来的种种便利。
三、拓展延伸
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做点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PPT24
下面老师要检查下同学们学的怎样了,我出示练习题,请同学们抢答,你知道答案就马上站起来回答
四、当堂检测(2分)PPT25
1.黄土高原东起______西至 _____ 南至 _____北
至_______,跨越了______ 、____ 、_____ 、 _____________ 等省级行政区。
2.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风沙危害 B.水土流失 C.植被破坏 D.土质疏松
3.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
A.峰岭众多、地表崎岖不平
B.石灰岩广布,地表起伏不大
C.牧草覆盖,地面坦荡无垠
D.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
五、课堂小结(1分)
看来同学们这节课学得真扎实,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概况、人们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升,我希望我们的同学明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愿我们的同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小公民。
六、布置作业(5分)
今天的作业时请同学们完成课后活动题。
最后让我们在悠扬的信天游中结束我们的课程,谢谢孩子们!再见!
七、板书设计: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知范围
识地貌
自然地理概况 探原因
晓危害
懂治理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