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沪教版(上海)化学第三单元 走进溶液世界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现代科技)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凝胶冰”是混合物
B.“气凝胶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结成“气凝胶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D.“气凝胶冰”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2.某水厂采用了先进的超滤膜净水技术,超滤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细菌等不溶性杂质,关于水的净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自来水属于混合物
B.超滤膜可降低水的硬度
C.加入明矾能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
D.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
3.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品红 B.食用油 C.白糖 D.面粉
4.家用洗涤剂可洗去油污,汽油也可除去油污,两种的原理是( )
A.前者为溶解作用,后者为乳化作
B.前者为乳化作用,后者为溶解作用
C.都是溶解作用
D.都是乳化作用
5.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100g 水) 32 46 64 85.5 110 138 170
甲是 80℃含有 100g 水的 KNO3 溶液,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可能饱和溶液
B.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式乙>甲>丙=丁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 25: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 60℃~70℃之间
6.溶液用途广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酒中的溶剂是碘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7.如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
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无色
8.小张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张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 )
A.不变 B.偏低 C.偏高 D.无法判断
9. 20℃时,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g某物质,则该物质的溶解性属于( )
A.难溶 B.微溶 C.可溶 D.易溶
10.(创新实验)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A、B进行趣味实验。( )
(锥形瓶和滴管中分别盛放不同物质)
使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鼓,则锥形瓶中的物质,滴管中的液体物质可能为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镁和稀盐酸 ③硝酸铵和水 ④氢氧化钠和水
A.①② B.①②④ C.③ D.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80分)
11.(8分)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会了看如图溶解度曲线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2分)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2分)分析t1℃时,将1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2分)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或“>”或“<”)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2分)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任选填一条) .
12.(8分)实验室有A、B 两种溶液,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则A、B两种溶液的pH大小关系是A B (填“大于”或“小于”),显酸性的是 溶液,该溶液 是酸(填一定、不一定 ).要测定A、B 溶液的pH,其做法是 。
13.(6分)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如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从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 .
(2)20℃时,质量分数为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 区域(选填“Ⅰ”“Ⅱ”“Ⅲ”或“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14.(6分)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关键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能力。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t1℃时,将丙溶液由N点转化到M点的方法是 。
(2)(2分)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2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20℃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15.(8分)如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1)(2分)图1中,可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序号)。
(2)(2分)小陈同学进行如图2所示的实验,烧杯①中的溶液为氯化铵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2分)图2三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用序号表示)。
(4)(2分)将t2℃时等质量的KNO3和NH4Cl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对所得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____(填序号)。
A.溶质质量分数:KNO3<NH4Cl B.溶质质量:KNO3=NH4Cl
C.溶剂质量:KNO3>NH4Cl D.溶液质量:KNO3<NH4Cl
16.(14分)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
(1)(2分)爱护水资源,既要节约用水也要防治水体污染,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
A.水龙头漏水不及时更换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C.洗脸水冲厕所 D.农业上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
(2)(12分)小新同学从观临河取回浑浊的水样,先加入少量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进行过滤。图示实验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过滤所得澄清的水样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向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现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则该水样属于 (填“硬水”或“软水”)。生活中长期饮用硬水对身体不好,因此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而实验室通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17.(6分)给下列混合物归类:①食盐水,②牛奶,③色拉油溶于汽油,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色拉油溶于水.
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
18.(12分)下面是某小组进行的“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实验探究,请你完成探究报告。
(探究实验)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2分)溶质种类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
(2)(4分)(实验步骤)30℃时,用量筒各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到①、②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KNO3、Ca(OH)2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KNO3全部溶解,试管②中有部分Ca(OH)2未溶。
(实验结论)在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 (选填“相同”或“不同”)。
(3)(4分)温度的影响(以KNO3为例):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
(4)(2分)(实验步骤)用量筒各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二支试管中,再加入5gKNO3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KNO3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部分KNO3未溶,试管②中KNO3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在不同 下,同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
19.(6分)请用水和溶液的知识答下列问题。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
(1)(2分)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措施是 。
(2)(4分)t2℃时,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将t2℃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
20.(6分)(2024九上·宁明期末)为了测定某地区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现有 20g石灰石样品,并取稀盐酸 200g,将稀盐酸平均分成4 份,进行如下实验:(计算结果保留至0.1%)
实验 1 2 3 4
加入盐酸的质量(g) 50 50 50 50
生成CO 的质量(g) 1.76 3.52 4.4 m
(1)(2分) 上表中m的数值为 。
(2)(4分) 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气凝胶冰”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B、在非负压和超低温的条件下,“气凝胶冰”也会融化,故不符合题意;
C、分子的运动是时刻存在的,只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分子的运动较慢,故不符合题意;
D、“气凝胶冰”与水均由水分子组成,故化学性质相同,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根据水的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特性及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进行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A、自来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正确;
B、超滤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细菌等不溶性杂质,不能降低水的硬度,错误‘
C、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体,能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正确;
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能吸附水中的异味,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自来水的组成进行分析;
B 、根据超滤膜的作用进行分析;
C、根据明矾的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活性炭的性质进行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解答】A.品红溶解在水中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但是为红色溶液,错误;
B.食用油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为乳浊液,错误;
C.白糖以分子的性质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为无色溶液,正确;
D.面粉以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为悬浊液,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即为溶液,根据溶液、乳浊液、悬浊液的特点综合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 家用洗涤剂可洗去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汽油除去油污是利用溶解原理。
故选B。
【分析】根据洗涤剂乳化油污,汽油溶解油污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A. 甲溶液恒温蒸发20g水得到乙溶液,乙溶液底部无固体物质,所以甲是不饱和溶液;丁溶液中含有80g水,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2g,即100g水最多能溶解32g硝酸钾,则80g水最多能溶解25.6g硝酸钾,溶液乙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25.6g+110.4g=136g,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70g,8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是136g,所以乙恰好是饱和溶液,此选项符合题意;
B. 由上面分析可知,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57.6%,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4.2%,所以四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式乙>甲>丙=丁,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100g:136g= 25:34,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由于甲溶液中溶解了136g硝酸钾,所以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 60℃~70℃之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分析。
A、根据甲溶液恒温蒸发20克水,得到乙溶液,乙溶液降温又晶体析出110.4克,再根据20℃硝酸钾的溶解度和丙溶液是饱和溶液,即可以得到丁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硝酸钾在80℃的溶解度即能得到乙溶液是否饱和。
B、甲溶液蒸发20克水没有晶体析出,则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由于乙降温后得到溶液乙,乙有晶体析出,则可能是乙大于丙或等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丙和丁一定相等;
C、根据硝酸钾在80℃和20℃的溶解度分析;
D、根据计算的甲溶液中的溶质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解析】【解答】A、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碘酒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A错误;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B正确;
C、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如果不是混合物,就不属于溶液,故C错误;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稀溶液,如常温下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比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浓度要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溶质和溶剂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溶液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7.【答案】A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石蕊试液遇酸变红,符合题意;
B、石蕊试液遇碱变蓝,不符合题意;
C、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不符合题意;
D、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故为无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紫色石蕊与酸变红,遇碱变蓝,无色酚酞与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据此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解析】【解答】若待测液为中性,测得结果不变,若待测液为酸性,润湿后酸性减弱,结果会偏高,若待测液为碱性,润湿后碱性减弱,结果会偏低,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结合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进行分析解答。
9.【答案】C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10.【答案】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11.【答案】(1)30
(2)不饱和
(3)>
(4)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 由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t2℃时 ,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故答案为:30.
(2)由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 t1℃时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1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在 t1℃时 ,将1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 不饱和
(3) t2℃时 ,在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于在 t2℃时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 >
(4)从图中还能获得信息有:甲物质和乙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等.;
故答案为: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分析】(1)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查出 t2℃时 ,甲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在 t1℃时 ,甲物质的溶解度分析计算;
(3)根据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关系计算分析;
(4)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分析回答.
12.【答案】小于;A;不一定;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并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相同颜色的pH值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解析】【解答】A小于B,显酸性的是A溶液,该溶液不一定是酸,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并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相同颜色的pH值。
【分析】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A溶液显酸性,pH小于7,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B溶液显碱性,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大于7 ,故A、B两种溶液的pH大小关系是A小于B,显酸性的是A溶液,该溶液不一定是酸,还有可能是显酸性的盐溶液,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并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相同颜色的pH值。
13.【答案】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Ⅲ;加入氯化钠固体至不再继续溶解;蒸发溶剂至刚好有晶体析出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解析】【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所以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
(2)0.9%的生理盐水因为浓度太小,所以是稀溶液;而且也不是饱和溶液,因为在20℃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100%=26.47%.所以应该属于Ⅲ区域;
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要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有:①降温,②加入NaCl,③蒸发溶剂.
故答案为:
(1)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
(2)Ⅲ;加入氯化钠固体至不再继续溶解;蒸发溶剂至刚好有晶体析出.
【分析】(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和溶液的浓稀没关系.
(2)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改变温度,增加溶质和蒸发溶剂.
14.【答案】(1)加入丙物质
(2)75
(3)乙>甲>丙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N点在丙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表示不饱和溶液,M点在丙的溶解度曲线上,表示饱和溶液,因此加入丙物质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答案为:加入丙物质;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甲物质,则50g水中最多溶解25g甲物质,则形成的溶液是50g+25g=75g,故答案为:75;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变小,还是饱和溶液,此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则溶质质量分数乙大于甲,丙降温后溶解度增大,溶液成分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t2℃时丙的溶解度小于20℃时甲的溶解度,则溶质质量分数甲大于丙,故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乙>甲>丙,故答案为:乙>甲>丙。
【分析】(1)根据饱和和不饱和的转化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溶解度的概念进行分析;
(3)根据降温后溶解度的变化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15.【答案】(1)a
(2)饱和
(3)②>①=③
(4)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图示中a表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2) 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0克, 图2所示的实验烧杯①为t1℃150克水中加入60克氯化铵形成的溶液,为氯化铵的饱和溶液。
(3) 图2三个烧杯中①溶剂质量大于②,溶质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②>①,①和③都是t1℃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②>①=③ 。
(4) 将t2℃时等质量的KNO3和NH4Cl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都会析出固体形成t1℃时的饱和溶液,t1℃时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A错误;t2℃时等质量的KNO3和NH4Cl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质量大于氯化铵质量,则溶液中溶剂硝酸钾溶液小于氯化铵溶液,降温后溶质质量硝酸钾小于氯化铵,B错误;降温后溶剂质量不变,仍是硝酸钾小于氯化铵,错误;溶液质量硝酸钾小于氯化铵,D正确。
【分析】 (1)根据硝酸铵和氯化铵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
(2)根据溶解度确定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关系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分析;
(4)根据对应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等质量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的物质对应溶液中溶剂质量少,由此确定降温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关系分析。
16.【答案】(1)B;C
(2)玻璃棒;引流;混合物;硬水;煮沸;蒸馏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 水龙头漏水不及时更换会浪费水体,A错误;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可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B正确; 洗脸水冲厕所可节约用水,C正确; 农业上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D错误。
(2)过滤时需用玻璃棒引流, 过滤所得澄清的水样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是混合物。 向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现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则该水样属于硬水,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实验室通常用蒸馏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分析】(1)根据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的做法分析;
(2)根据过滤所需仪器,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可溶性杂质,硬水加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煮沸和蒸馏可硬水软化分析。
17.【答案】①③;②⑤⑦;④⑥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解答】①食盐水是溶液,②牛奶是乳浊液,③色拉油溶于汽油是溶液,④血液是悬浊液,⑤肥皂水是乳浊液,⑥泥水是悬浊液,⑦色拉油溶于水是乳浊液,
故答案为:①③;②⑤⑦;④⑥.
【分析】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18.【答案】(1)温度、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2)温度;不同
(3)温度;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
(4)温度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1)探究溶质的种类对溶解度的影响,即除了溶质的种类不同外,温度和溶剂的质量都必须相同,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由30℃时,5mL蒸馏水中溶解的KNO3、Ca(OH)2质量不同,则说明在温度相同、溶剂的量相同、溶质质量的情况下,不同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3)探究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时,除了温度不同之外,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必须相同;
(4)由试管①中有多量KNO3未溶,试管②中KNO3全部溶解,可知在不同温度下,同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
【分析】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由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溶质的状态等。
19.【答案】(1)升高温度至有固体析出(或加入c物质至不再溶解,恒温蒸发溶剂至有固体析出等)
(2)33.3%;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升高温度至有固体析出或加入c物质至不再溶解,恒温蒸发溶剂至有固体析出等,都能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2)由图可知,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则该温度下,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a、b溶解度降低,有晶体析出,c溶解度增大,不会有晶体析出,且由于a的溶解度变化较大,则析出晶体较多。
【分析】(1)恒温蒸发溶剂至有固体析出等;
(2)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除以溶剂质量;
20.【答案】(1)4.4
(2)解: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或 解:设第1次实验中5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为x。
CaCO3 +2HCl = CaCl2 +H2O +CO2↑
73 44
50gx 1.76g
x=2.92g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8%。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1次,50g盐酸与石灰石样品反应,产生1.76g二氧化碳,第3次加入盐酸后,应产生1.76g×3=5.28g,实际产生4.4g,说明第3次碳酸钙已反应完全,所以第四次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应与第三次的一样多,即m=4.4;
(2)设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由(1)可知, CO2 质量为4.4g,将此带入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 x=2.92g ,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8%。
【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代入数据得到答案。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0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0(20.0%)
主观题(占比) 80.0(80.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0(50.0%)
主观题(占比) 10(50.0%)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10(50.0%) 20.0(20.0%)
填空题 10(50.0%) 80.0(80.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60.0%)
2 容易 (30.0%)
3 困难 (1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12.0(12.0%) 13,19
2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2.0(2.0%) 1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6.0(6.0%) 20
4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10.0(10.0%) 5,11
5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8.0(8.0%) 6,13
6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10.0(10.0%) 8,12
7 水的净化 2.0(2.0%) 2
8 保护水资源 14.0(14.0%) 16
9 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10.0(10.0%) 7,12
10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14.0(14.0%) 9,18
11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2.0(2.0%) 4
1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6.0(16.0%) 5,14,15
13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2.0(2.0%) 4
14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2.0(2.0%) 10
15 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2.0(2.0%) 10
16 水的组成 2.0(2.0%) 1
17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2.0%) 10
18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6.0(6.0%) 20
19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6.0(6.0%) 20
20 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10.0(10.0%) 5,6,14
21 纯净物和混合物 16.0(16.0%) 1,16
22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2.0(2.0%) 5
23 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8.0(8.0%) 3,17
24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20.0(20.0%) 15,19,20
25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2.0(2.0%) 8
26 硬水与软水 14.0(14.0%) 16
27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14.0(14.0%) 16
28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28.0(28.0%) 11,14,15,19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