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杨成武
回忆录
文体特点:
(1)回忆录是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和完备 。
(2)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
作品体式?
本文真实地记述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纪实性
红军胜利到达陕北
到达北上抗日的根据地
与大部队会合
长征胜利
十月十八日这一天,进吴起镇之前,我们刚翻过一个小坡,带路的同志指着前面的一个村庄,说那就是吴起镇时,队伍中顿时沸腾起来了!
“吴起镇到了!”同志们欢叫着跑了下去,看到这个欢乐、热烈的场面,我们都很高兴。
是的,我们红四团的指战员和整个红军一样,经过万水千山,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经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忍受了一切物质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同志流了血,许多战友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我们现是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
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
思考:文中在这一部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是的,我们红四团的指战员和整个红军一样,经过万水千山,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经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忍受了一切物质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同志流了血,许多战友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我们现是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
到达吴起镇为何会让红军沸腾、兴奋、激动?
排比写出红军长征艰难卓绝
正是因为长征道路的艰难,当到达根据地与大部队会合后,显得长征胜利的难能可贵,因此红军沸腾、兴奋、激动。正是因为这种情感的真实流露。
(文中还有何处体现长征的艰苦卓绝)
第一部分(第1一8段)抵达吴起镇。
第二部分(第9—20段)在毛主席的指挥下,歼灭了蒋介石派来“追剿”的二马骑兵。
第三部分(第21段)消灭千佛山的一股反动民团。
第四部分(第22段)离开吴起镇,前往陕北甘泉,中央红军与红二十五、二十七军胜利会师。
第五部分(第23—46段)补叙参加召开的全军干部会议途中、会场环境、会上的讲话,以及感受。
文章还记述了哪些具体事件
其中的重要节点是哪两件事情
一次战斗:吴起镇伏击战
一次会议:全军干部会议
红军不和敌人硬打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仗展现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面貌?
听从指挥、士气高昂、骁勇善战、有勇有谋
围歼“二马骑兵”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1)军事上:①长征途中“二马骑兵”对我军围追堵截,给我军的修整和边区人民带来威胁;②消灭这个敌人,我军我党可以进入陕北,与刘志丹会合,建立革命新局面;③同时可以借此机会消灭陕北最反动的地主豪绅组织的反动民团,保护当地百姓。
(2)政治上:这场战役的胜利,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长征的最后一仗:吴起镇伏击战
毛主席认为:长征功绩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
全军干部会议:毛主席讲话
长征是宣言书
红军部队损失惨重,但经过长征,队伍没有被打散,还能打胜仗(最后一战),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让蒋介石认识到自己无力消灭红军,这就是力量的展示。
长征是宣传队
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都知道了红军的存在,打了那么多胜仗,又扩充了那么大的队伍,这就是在宣传革命(消灭千佛山的一股反动民团)。
长征是播种机
建立了那么多苏维埃政权、当地游击队和地下组织,到达陕北后留下一万多精干,都是在播种,在进行队伍建设,都在为革命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毛主席对长征意义的高度概括
“毛主席认为,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获胜,一个重要原因是共产党的军事行动始终有政治追求。长征也一样,它是一种撤退甚至"逃命"不假,但这是战略撤退,是有鲜明政治目的的撤退,所以毛泽东将其定性为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即使最后到达陕北的只有一万人,只要能够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起到宣言、宣传和播种的作用,起到锻炼队伍、保留精华的作用,那么长征就算是胜利的。因为长征在军事战略上的目的达到了,在政治上的目标也达到了,在组织上的目标同样也达到了。”
关注听众们的情绪和反应:
“骑着马一口气跑了三十多里地,一头是汗”
“会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长征万岁!”
“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来之多么不易!”
在革命处于及其困难的时刻,在有人看来跑了二万五千里终于可以喘口气的情况下,在队伍内还有同志缺少信心、对前途迷茫的情形下,毛主席讲这番话是很有必要的。为何杨成武他们听得那么激动,是因为他们明白了自己过去一年经历的意义,更明白了自己队伍的未来前景。毛主席对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的高度评价,是对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高度赞扬,也使红军指战员更加坚定革命信念,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毛主席为何要组织这次会议并讲话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习近平
小结“回忆录”写作特点:
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时间真实、事件真实、情感真实)
突出 ,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 ,有一定的代表性 ,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 ,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塑造的人物形象突出、描写的事件场面突出、反映的情感突出)
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
广泛性的体现
广泛
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
串联了哪些人?
触及了生活的哪些角落?
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历史面目?
毛主席、周副主席、张闻天总书记、彭德怀等同志
邓小平首长(详写)、红军战士(群像)等
思考:
红军生活日常
红军战斗场面
红军的精神面貌和与斗争精神
人物形象:邓小平 如何刻画?
路上碰到我们的老首长邓小平同志,我们赶紧勒马下来,向他敬了礼,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然后问:“你们驻扎在哪里?离这多远?”我们一一作了回答。他又问道:
“听说你们团在青石嘴一仗,缴了敌人不少布?”
“是的,上缴了不少,还留了一点。”我说。
小平同志说:“关心一下宣传队的同志,给剧团的小鬼每人做套衣服怎么样?”
“好,照指示办!”我回答得很爽快。
小平同志高兴地笑了,又说:“讲妥了,一言为定!如有多,还可以给机关同志添件衬衣。”
我点着头说:“好,我回头派人给送去.”
我们牵着马跟着小平同志,边走边说,不一会儿,就到了会场。
语言描写
称呼亲昵,平易近人
通过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刻画出一个爱护战士、平易近人的首长形象。
人物群像:红军战士
明确:
文章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歼灭敌人的追剿骑兵团 ,刻画了红军战士们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形象;
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消灭反动集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的形象;
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感到亲切 ,刻画了红军战士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通过对长征过程的描述 ,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
思考,这篇文章展示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
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乐于吃苦
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勇于战斗
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重于求实
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善于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