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走月亮
教学目标
1. 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画面,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4.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教学重点:
能够结合课文中关键语句,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第6自然段写自己所见所想的表达效果,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理解课题,感受月亮。
1.借助课文,理解题意。
“走月亮”是一个多有新鲜感的词啊,课文里有一句话,能告诉我们什么是走月亮。
出示第三自然段: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理解题意:走月亮就是在月光下散步。朗读课题。
2.感受月的明亮。
走月亮,那天上一定要有个月亮,那是怎样的月亮呢?(出示一二自然段)
作者笔下展示的是个怎样的月亮?能和大家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出来的?
配图简介“洱海”“点苍山”,理解“淘洗”。
抓住“月盘”“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及四个“照亮了”等词句感受月的明亮、月光的柔和。
3.齐读一二段。
指导朗读:请同学们用声音把这美妙的画面展示出来吧,读的时候声音可以轻柔些,语速不要快。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梳理文章脉络,初步感知内容。
出示学习任务: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一圈:在月光下,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圈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3)画一画: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 ”标记。
2.交流:在月光下,“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
3.理清文章脉络。
同学们发现了吗,文中哪个句子反复出现?一共出现了几次?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复出现,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地分成了四个部分:
1-3自然段:“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
4-5自然段:“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6-7自然段:“我”和阿妈在村道、田埂上走月亮。
8-9自然段:总写“我”和阿妈在月夜走月亮。
三、品读课文,想象画面。
(一)出示学习任务:我把美好的画面说给你听。
自由朗读4-5自然段,思考:
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联系上下文,借助生活实际,说清楚你想象到的画面。
(二)交流。
1.正音:鹅卵石 哟 衣裳 运载
2.交流:作者写了哪些景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感受静景中的动态美。
你们说的画面很美,不过这些画面是静止的,而作者写的画面充满了动态。
(1)出示: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画面的动态?
质疑思考:明明是“闻到香味”“映着月光”,怎么是“流着香味”“流着月光”?
朗读感受:作者用了两个“流着”,让我们感受到溪水流香,月光闪闪。请你们把这美丽又奇妙的景象读出来吧。
(2)出示: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品词想象:抓住关键词“抱”,感受画面的动态美,想象水塘抱月温馨独特的画面,并朗读体会。
4.小结方法一:品词析句,想象画面。
我们跟着一个个词,一句句话,走进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这样抓关键词句品读,想象画面,就有身临其境之感。(出示:品词析句,想象画面)
5.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画面的动态?
预设1:“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作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想象女孩想到白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就和阿妈叽叽喳喳地说着,妈妈微笑着听着。
预设2:“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想象小女孩一边和妈妈说着,一边开心地拉着妈妈的手走向小溪边。
提问:有了说话声,画面更生动了,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从女孩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小溪留下了“我”和阿妈多少快乐的回忆。“我”和阿妈走月亮,走啊走,越走越快乐,越走越幸福!
6.小结方法二:多种方式,丰富画面。
作者写这些画面用了哪些方法呢?
“细细的溪水”“灰白色的鹅卵石”“可爱的小水塘”是“我”看到的,“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是闻到的,“妈妈白天洗衣裳”“我用树叶做小船”是“我”心里想到的。
作者写了看到的,闻到的,想到的,用了多种方式,把画面写生动了。(出示:多种方式,丰富画面)
7.朗读与背诵。
读着这些文字,我们眼前就出现了月下溪边充满诗意的美好画面,就让我们把这样的美好通过朗读呈现出来。好的文字值得记住,请同学们试着背下来哦。
四、认读字词,规范书写。
1.认读生字词
淘洗 风俗 牵着 葡萄 鹅卵石 坑坑洼洼
填上 成熟 跃出 水稻 庄稼地 闪闪烁烁
2.重点指导书写“淘”“卵”
淘:注意右半部分里面是个“缶”字,一竖不能出头。
卵:左高右低。第一笔是短撇,稍微写平一点,第二笔是竖提,第六笔是悬针竖。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1-5自然段,抄写优美生动的句子。
2.熟练背诵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总结方法。
上节课,我们随着“我”和阿妈走月亮,走在洒满月光的小路,走过了溪边。我们品词析句,想象画面;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式,丰富画面。这样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着自然之美和走月亮的美好与幸福。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把美好的画面读出来,想出来,说出来。
二、品读课文,丰富画面。
1.出示学习任务:默读第6-9自然段,这些自然段又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你喜欢哪些画面呢?请用上节课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汇报。
(1)交流1:这些自然段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作者描写所见所闻、所听所想,展现了月下田园丰收在望的景象,还有月亮牵星的画面。
着重讲所听:第四自然段作者描写月下溪景时写了所见所闻所想,用了多种方式,丰富了画面,第六自然段里又写了听到的。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作者描写所听用了一些词语,读起来很有节奏感,也很有画面感,我们先来把这些词语读好。
跃出水面 泼剌声 银光一闪 沟水汩汩
把词语放进句子再读一读,读出节奏哦。
(2)交流2:你们特别喜欢哪些画面呢?
感受画面1:静静的月夜,听虫唱鸟振翅,鱼儿欢跃,这些听到的画面都在向我们报告着一个令人振奋的喜讯——丰收,这景象是多么令人激动啊!
感受画面2:沟水汩汩很满意地流淌的情景。着重感受“满意”这个词:沟水的满意是因为在它的浇灌下“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是因为“它浇灌过的稻田即将成熟;“满意”这个词,写出了果园和农田喜人的丰收美景。
感受画面3:小女孩和妈妈走在村道田间想到什么就聊什么。展开想象:“我”和阿妈和会有怎样的对话呢?
感受画面4:月亮和星星在天上牵着走,“我”和阿妈在地上走着。体会画面的温馨、甜蜜。
小结:高明的作者往往能用文字画画。我们在阅读时边读边想象,把读到的文字转化成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画面,让文字和想象带我们身临其境地体验文中的情境。这样我们就是高明的读者。
3.情感渲染。
这篇课文是作者长大后回忆阿妈时写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阿妈的思念,所以文中反复出现了“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
情境引读:
月亮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月光洒满了小路——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我们来到小溪边,溪水流香,水塘抱月——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走在村道、田埂上,沟水汩汩,果园飘香,水稻低垂——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月亮牵着星星的手,阿妈牵着我的手——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走月亮,走月亮,走在月光下,走在溪水边,走在田地间,走在亲情里。浓得化不开的幸福,在这一唱三叹中,尽情地抒发。
四、练笔情景,互赏交流。
月光下,你有没有美好的故事发生呢?请把你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想,脑海中浮现的有关画面,勾起的美好回忆,用生动的语言写下属于你的走月亮。(可以仿照第六自然段写一写)
交流展示。
五、布置作业,延展学习。
1.修改小练笔,小组内交流评改。
2.拓展阅读吴然作品《歌溪》《天使的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