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4 17: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喜看稻菽千重浪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沈英甲,1929年11月出生,浙江湖州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2013年9月17日在北京逝世。代表作有《创造的历程》《生物进化论》等。
知人论世
人物简介
袁隆平,1930 年生于北京,1953 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作为青年教师的袁隆平下定决心,要拼尽毕生精力,用科学战胜饥饿。经过多年实践,他终于推翻了当时国际上关于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普遍观念,推出了一代又一代杂交水稻。
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写作背景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是沈英甲为纪念袁隆平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而作。文章发表于2000年12月。
文体知识——通讯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类型: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
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它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文体知识——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以报道各方面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以表现人物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反映人物的事迹和思想,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
① 传记式。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② 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的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也很常见。
③ 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音正形准
①稻菽( )
②饥馑( )
③分蘖( )
④田埂( )
⑤一蔸( )
⑥籼稻( )
shū
jǐn
niè
ɡěnɡ
dōu
xiān
重点
1. 文章的主题与主要思想:理解袁隆平的事迹及其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
2. 写作特点: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结构布局和修辞手法。
难点
1. 对于袁隆平事迹的深层理解:探讨其背后的科学精神与责任感。
2. 文章中所体现的价值观与科学家的使命感的理解。
一、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1、读标题,本文标题有何特点?
本文标题采用了正副标题的形式,正标题为虚,“喜看稻菽千重浪”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这里特指稻谷丰收,突出了袁隆平的科学成就,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研究成果以及突出贡献的赞叹;副标题为实,交代了这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及其所获得的奖项。
1、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他是怎样解决的?
(1)①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②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③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
(2)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很多困难,但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他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
二、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2、在本节第二段引用“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有何作用?
突出了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所遇到的舆论阻力,反衬出他的坚定决心。
二、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3、概括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1)中国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种质资源。
(2)中国国土辽阔,有像海南岛这样理想的育种环境。
(3)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可以组织力量协作攻关,克服任何困难。
三、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1)他用具体的数据、充足的事实戳穿谣言。
做法:寄信给《人民日报》
(2)体现了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捍卫科学的精神。
1、有人贬斥杂交水稻是“三不稻”,袁隆平是怎样做的?
体现了他的何种精神品质?
四、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1、本节在说明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多处运用了数据,有什么作用?
这些数据有力的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袁隆平的卓越贡献。(更具有说服力、真实性)
01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工作态度)
02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学术品格)
03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道德操守)
04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理想志向)
全文小结
多思厚积——思文章亮点,积素养提技能
3
国之耆老 天下无双
深入探究
(1)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如:“袁隆平眯起双眼……翻看着土壤”,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个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1、一篇好的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会产生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本文作者是怎样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的?
(2)选取具体、典型的事例。
课文选取了几件事,这几件事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的宝贵品质。
① 2001 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业科研事业)
②1961 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株”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 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解放思想,敢于创新)
④1992 年袁隆平发表文章反驳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⑤1986 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做贡献)
⑥ 袁隆平的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做贡献)
深入探究
1、写人物通讯,可选的事例很多,但是作者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选材精,不庞杂。作者是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手法将这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① 小标题(布局谋篇精细、巧妙)。
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工作态度、方法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学术品格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道德操守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理想志向
特点: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形式灵动。
② 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
多种灵活的表达方式。如说明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时,采用了倒叙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 1961 年7 月的一天——发起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
素材应用
1、课本素材: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
纪德有言:“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好的消耗。”这“美好的事物”,便是我们创造的事业,这“消耗”便是我们的热爱。
若不是有了那些关于水稻的梦,若不是有了那种投入其中的热爱,袁隆平何以从田间完成伟大的创造?何以用枯瘦的双肩担起全球的饱食之忧?他因胸怀天下苍生而热爱他的事业,他因热爱而诞下创造的婴孩。(高考作文《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
素材应用
1、课外素材:
追名求利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有些人没有干多少事就去争名夺利,得什么奖,发表什么文章,都要去争。有些老实人做了很多事反而没有在乎什么名利。我认为,把名利看得淡泊一点,不要去争名夺利,心里就会好一些。——袁隆平
你认为袁隆平的事迹可以应用到哪些话题作文中?
例题一
问题:文章中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案与解析: 袁隆平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抗逆性,为解决中国乃至全球的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研究和推广使得亿万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例题二
问题:袁隆平的事迹如何体现科学家的责任感?
答案与解析: 袁隆平的事迹体现了科学家的责任感,他不仅追求科学真理,还关注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在科研过程中,他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己任,展现了科学家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例题三
问题: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述。
答案与解析: 文章的主题是弘扬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通过袁隆平的事迹,强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激励年轻一代积极投身于科学事业,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
例题四
问题:文章的写作风格有哪些特点?
答案与解析: 文章的写作风格简洁明了,情感真挚。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朴实的语言,展现了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同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例题五
问题:袁隆平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有哪些?
答案与解析: 袁隆平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主要包括:
1. 杂交水稻的培育技术,为水稻的高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2. 建立了杂交水稻的育种体系,推动了水稻的商业化生产。
3. 积极推广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帮助农民提高产量。
例题六
问题:文章中哪些细节突出了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答案与解析: 文章中多个细节突出了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如他在田间地头进行实验的专注神态、为了解决技术难题而反复实验的坚韧,以及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态度,这些都彰显了科学探索的执着与坚定。
例题七
问题:袁隆平的成就对当代青年有什么启示?
答案与解析: 袁隆平的成就对当代青年有多方面的启示:
1. 追求理想:鼓励年轻人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2. 坚韧不拔:学习袁隆平在科研中的坚持和努力,即使面临困难也不放弃。
3. 社会责任:认识到科学家的责任不仅是研究,还包括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
例题八
问题:文章是如何展现袁隆平对农业的热爱的?
答案与解析: 文章通过描写袁隆平在田间劳作的场景、与农民沟通交流的细节,表现了他对农业的热爱和对农民生活的关心。他不仅关注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关心如何将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
例题九
问题:如何理解文章中“千重浪”这一意象?
答案与解析: “千重浪”象征着水稻丰收时的壮观场面,也隐喻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推进与探索。通过这个意象,作者表达了对袁隆平科研成果的赞美和对农业未来的美好期待。
例题十
问题:分析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中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答案与解析: 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中的主要方法和步骤包括:
1. 选种与杂交:通过对优良水稻品种的选择和杂交,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
2. 田间试验:在实际种植环境中进行田间试验,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
3. 推广与普及:将研究成果推广到全国,帮助农民提高水稻产量。
例题十一
问题:文章如何体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
答案与解析: 文章通过描述袁隆平在研究过程中的挫折、失败和不懈努力,体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他经历了多次实验失败,但始终没有放弃,展现了科研工作者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与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