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历史上变法和改革的历程、内容,理解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作用。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时空线索: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一)秦国商鞅变法(BC356)
1.背景:
⑴经济: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变动
⑵政治:
各国为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2.内容:
3.特点:
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①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
②使秦国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奠定了基础
4.影响:
商鞅
经济: 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政治: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
人物简介: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辅佐秦孝公,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
深化理解
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
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什伍制度、连坐法;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等。
深化理解
铁器使用牛耕推广
生产力发展
私田开拓
公田不治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奴隶主贵族没落
封建地主阶级崛起
请用唯物史观的视角来说明商鞅变法是适应社会变动的一场改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夺权”
深化理解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代背景
魏
蜀
吴
西 晋
十六国
东晋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 朝
宋
齐
梁
陈
东 汉
南 朝
隋
魏孝文帝改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220—589)
北魏长期都于平城,平城偏北地寒,六月风雪,风沙常起,恶劣的气候环境,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偏北的地理位置更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⑴内迁各民族建立政权,征伐不断;
⑶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⑵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439年重新统一北方;
2.内容:
⑴前期:
创建新制度
①措施: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庸调制
②影响: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邻 长 里 长 党 长
5家 25家 125家
⑵后期:
孝文帝亲政,推进汉化,民族交融。
①措施: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
②影响:
a.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
b.缓和了民族矛盾,
c.缩小了南北差距
d.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深化理解
北魏孝文帝改革
公元485年,北魏推行均田制,由政府将无主的土地按人口分配。入主中原不久的游牧政权无法准确掌握人口、土地的数据,且豪强大族把持乡里,也不利于政府调查数据。次年,北魏实行三长制,从基层起严密控制户籍。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由三长负责检核人口和土地状况,并配合租调制,对受田农民征发租调和徭役。
——摘编自郭建龙《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北魏前期游牧经济下,官吏依靠班赐获得生产生活所需物资,班赐的最大来源是掠夺战争。为了约束官吏,整治秩序,北魏设置赃罪,但贪污仍屡禁不止。孝文帝时期,实行班禄制,为官吏发放俸禄。这一系列措施,适应了经济转型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为北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姚周霞《转型前后北魏经济变迁对立法的影响》
均田制、三长制、俸禄制
深化理解
北魏孝文帝改革
汉服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贺兰 贺
独孤 刘
汉姓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
通婚
汉语
移风易俗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三)北宋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1069年)
1.背景:
⑴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农民起义,边境受游牧民族袭扰
2.目的:
富国强兵
3.措施:
①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青苗法)
②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均输法、市易法)
③调控经济,开辟财源
①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保甲法)
②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
(1)富国:
(2)强兵:
4.评价:
⑵局限: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而失败。
⑴积极: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⑵范仲淹“庆历新政”改革失败(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深化理解
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材料:
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加剧,地主豪强勾结官府,运用一切手段逃避赋税,国家赋税急剧减少,财政不堪重负。
——康袁璐《明清赋税制度改革的传承和演进)
鞑靼劫掠
倭
寇
骚
扰
葡占
澳门
明朝后期疆域图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四)明朝张居正改革(万历中兴)
1.背景:
⑴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⑵边防实力弱,葡萄牙侵占澳门
2.内容:
⑴政治: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考成法)
⑵经济: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 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3.影响:
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
封建统治危机暂时缓解
败因:改革触犯了统治阶层的根本利益,缺少统治者的支持;明朝时弊过多,积弱已久;张居正自身的问题……
针对训练
1.(2023·湖南高考·3)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 )
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 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
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 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
B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1.背景:
⑴政治: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
⑵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⑶思想:
维新思想兴起并传播(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救亡图存)
2.过程:
⑴序幕:
1895年公车上书 【纲要上P102】
⑵高潮:
百日维新(1898.6.11-1898.9.21)
①开始: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②失败: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了大部分变法措施
3.意义:
⑴政治:
⑵经济:
⑶思想:
一定程度上冲击封建制度和旧式官僚体制(P23)
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纲要上P103】
维新派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P24)
4.教训/启示: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问题探究
为什么戊戌变法会失败
主观原因:维新派的不成熟和软弱性。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和政治斗争经验。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人民群众。对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抱有幻想,未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改革范围过大,操之过急,树敌太多。
客观原因: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材料: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者皇帝下令毁版。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二)清末新政(1901-1911)
1.背景:
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2.内容: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影响:
4.认识:
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纲要上P108】
1.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
2.结果:政局动荡,国家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改革多以失败告终
(三)民国时期的改革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清政府新政道路、南京临时政府和国民政府的改革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救亡图存
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
针对训练
2.(2022·全国乙卷·28)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 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
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
C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一)过渡时期(1949-1956)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初步构成
1953年 1956年
2.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建立
(一根二基)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
1949--1952
政权巩固
经济恢复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纲要上P160)
1.土地改革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八字方针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1.良好开端:
《论十大关系》
中共八大
1958年
1956
1960年
1966年
2.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
3.成就:初步建立起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骨干力量,积累了建设的重要经验。
两头好 中间差
⑵中共十八大(2012.11):
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改革开放
⑶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11):
⑷中共十九大(2017.10):
指出……进入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载入党章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1.历程:
⑸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2019):
提出……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2.改革开放内容:
⑴农村改革:
⑵国企改革:
⑶所有制改革:
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⑷经济体制改革:
⑸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改革
⑹对外开放: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3.历史意义与认识:
⑴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⑵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成就(纲要上29课)
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⑵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⑶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问题探究
4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它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现代化道路在探索中延伸,在曲折中发展,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后,党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等进行了科学回答和积极探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马凯《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维度》
党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人民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理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道路指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保障: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的制度优势。
针对训练
3.(2022.6·浙江高考·15)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中举足轻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回眸历史,愈加凸显出深圳经济特区的不一般,这个不一般就在于它是( )
A.多边贸易体制主导下的成果
B.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产物
C.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成就
D.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D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