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时空史观
国家公务员制
度正式形成
1840年
1898年
改革科举
废除科举
学堂选官
留学生选官
文官考试
制度确立
公务员制度
建立
公务员制度
开始推行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1933年
1949年
1993年
2005年
民国时期
晚清时期
新中国时期
(完善)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新政开始后,清政府曾拟定了一套用大约10年时间逐步废除科举制的计划;但在张之洞、袁世凯等人的大力鼓吹之下,中央政府官员对科举的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1905年,慈禧太后最终准许“立停科举”。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改革科举制
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
(1)原因:
扼要概括科举制改革的原因?
1903年3月,袁世凯、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折》称:“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1905年8月,由于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已成定局,引起中国舆论的极大关注,立即废除科举制的呼声大涨。由袁世凯领衔会同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堂,得到清廷的批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宣告结束。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改革科举制
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
(2)过程:
(1)原因:
变革 内容
结果
废除 内容 1901年
1905年
结果
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改各级官学为学堂
停科举,自1906年起,乡试、会试停止;颁发教科书,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
戊戌变法失败后,照旧制
在中国历史上延续1000多年的科举制被废除
(1)背景:
①科举制度变化
②新政开始后,改革传统选官制度成为共识
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设立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
(2)官制改革:①措施:
a.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
②影响:
b.学部设立,标志着中国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P39课前提示)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2.选官制度改革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在裁减冗署冗官的同时,诏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并陆续设立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此举
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B.加速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C.加剧了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D.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化
√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2.选官制度改革
(3)选官制度/方式更新:
①学堂选官制度:
②留学生选官制度:
①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等出身,
成绩优秀者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②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
每年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分配官职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得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予官制或得以升学。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依据各级不同情形,分别由官府予以选录。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的混合体。
——摘编自李里峰《现代性及其限度: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平议》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建立文官运行机制
①以考试制度为主,设专门机构组织考试,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②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运行机制
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⑴依据:
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⑵内容:
⑶意义:
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基本主张。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发表演说:“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1916年,他说“吾今主张五权分立制以救三权鼎立之弊。”1924年,孙中山提出:“凡候选及任命人员,无论中央和地方皆须经中央考试,铨定资格者方可。”
——摘编自魏春明《论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影响》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①1913年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②甄别针对已在文官职位上的人,利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北洋政府时期:
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
文官考试除另有法律规定外,分为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关于考试资格,凡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
文官高等考试分甄录试、初试、大试。
(1)甄录试为笔试……甄录试落第者,不能参加初试。
(2)初试。先笔试,后口试。……初试及第者,授以学习员证书,由国务总理咨送各官署学习2年,学习员学习期满时,由各该长官呈请大试。
(3)大试。也是先笔试,后口试。考试科目为现行法令解释、设案之判断、草拟文牍。……第三次落第者,不得再考。文官普通考试的科目为国文、历史、地理、笔算、法学通论、经济学6门。……考试及格者,授以试补官证书,按照其等第的高下,依《文官任用法》叙补
——据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整理
事实上,凡是参加文官考试的人,都是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很差的中下层知识分子。正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较差,才想通过考试这个途径改变自身现状和自身地位,把文官考试作为工具。
然而参加文官考试被录取的知识分子得不到任用,而无须参加考试却有社会关系的人,通过各种途径同样可以入仕为宦,官运亨通。尤其是1915年以后推行甄别、甄用制度,更是为上层人士提供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摘编自尹全海《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述评》
1919年秋天,郁达夫从日本回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报效祖国,参加北洋政府组织的外交官考试和文官考试。
意想不到的是,北洋政府只是做做样子,选取名单已经内定,致使学富五车的郁达夫两次都名落孙山。
郁达夫(1896—1945)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2.北洋政府时期:
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
①指导思想:
②建立:
③内容:
④评价:
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
公务员选任由考试院负责;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第一部《考试法》
积极: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弊端: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干部制度是干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及其工作机制的总称。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①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的干部制度
②改革开放后,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③中共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1.干部制度:
党管干部原则是根本
⑴过程:
⑵原则:
【干部】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A.④①②③ B.①④②③
干部制度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证,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服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不同,对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也不一样,相应的干部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特点。下列项中,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干部制度的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
②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在干部的廉政建设方面取得很大成绩
③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④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十八大以来
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旧制
改革开放后
新中国成立后创立新制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2.公务员制度
⑴过程:
开始推行:1993年
正式形成: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逐步完善:2006年,2018年,修订公务员法
⑵意义:
①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
②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
③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
2006年1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考录制度迈入法制化轨道。2007年1月,中组部、原人事部下发了《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公务员考录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截至2012年,全国共考录公务员160万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推行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意义。
深化拓展
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1.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
2.坚持“党管干部”的政治原则。
3.强调德才兼备。
4.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一个独立利益集团。
5.坚持领导职务任用交流制度。
课堂小结
阶段 时间 内容及变化
晚清 1840-1912 废科举,学堂选官制度、留学毕业生选官
南京临时政府 1912 依据文官考试思想,形成文官选拔制度草案
北洋政府 1912-1927 建立文官考试制度
南京国民政府 1927-1949 建立公务员制度
建国初 1949-1978 建立干部制度
改革开放 1978至今 改革干部管理制度,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