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程标准
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一、新中国的庄严选择—法治建设进程
(一)破旧立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奠基础(1949-50年代)
1、启程:
1949年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代表共662人,其中代表510人,候补代表77人,特邀代表75人。代表包括中共、民革、同盟、民建、无党派民主人士、民进、农工党、中国人民救国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国民党民主促进会、致公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共14个单位,正式代表142人,候补代表23人。还有区域代表、军队代表、团体代表和特别邀请人士等。
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七条
2、性质:
是社会主义国家体现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
一、新中国的庄严选择—法治建设进程
(一)破旧立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奠基础(1949-50年代)
3、成就:
50年代:制定《婚姻法》、《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
1954年:《宪法》、《国务院组织法》、《法院组织法》
确立了新中国的政治、立法、司法制度
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4、意义:
一、新中国的庄严选择—法治建设进程
(二)饱受摧残:“文化大革命”时期遭重创
“文化大革命”长达十年的动乱,使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损失最大的挫折。党的组织和国家政权受到极大削弱,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在8年间没有召开一次会议,立法工作也基本停止。
1968年由康生主持并亲自审定的《关于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治情况报告》中,竟把115名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中的60名诬为“叛徒”"走资派”“三反分子”或“有问题的人”,占总人数的52%以上。一段时间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办事机关被实现军管,并被迁出人民大会堂。各地方人大也被迫停止活动,无法行使地方机关的权力。
一、新中国的庄严选择—法治建设进程
(三)重新确立:改革开放新发展(1978-1992)
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及大会通过会议的公报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成就:
①1978年,提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一、新中国的庄严选择—法治建设进程
(三)重新确立:改革开放新发展(1978-1992)
1、成就:
④经济合同法等经济法律
1982年宪法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由“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5章组成,共138条。从内容上,把四项基本原则写入序言;重申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同时在结构上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提到了“国家机构”之前,更好地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
②“八二宪法”
③《刑法》《刑事诉讼法》
1982年宪法经历1988、1993、1999、2004、2018年五次修订
2、意义:
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知识延伸
1980年2月刘少奇追悼会
我们悼念刘少奇同志,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他的遗愿,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全面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使我们党真正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邓小平《在刘少奇追悼大会上致悼词》
给“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的干部陆续平反
为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恢复名誉
为1957年错划的右派平反,落实政策
到1982年底,全国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全国共纠正了30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47万多党员恢复了党籍,他们心情舒畅地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或担任新的领导职务。……平反冤假错案和调整社会关系,正确处理党内和人民内部的一系列矛盾,大大调动了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对促进社会安定、人民团结,对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从而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
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
一、新中国的庄严选择—法治建设进程
(四)成熟完善:依法治国新阶段(1993-今)
①1997:十五大,提“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共十五大报告
1997年中共十五大会场
1、世纪之交:实施依法治国(1993-2010)
举措:
②1999:九届人大二次,“依法治国”入宪
③2004:“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
一、新中国的庄严选择—法治建设进程
(四)成熟完善:改革开放深化时期(1993-今)
成就:
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是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成熟的标志
国家建设的各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法制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意义:
“法制”和“法治”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要求工作法律化、制度化。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治国的原则和方法,相对于“人治”而言,强调依法办事、法律至上。
联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
1、世纪之交:实施依法治国(1993-2010)
一、新中国的庄严选择—法治建设进程
(四)成熟完善:改革开放深化时期(1993-今)
2、十八大后:全面依法治国(2010-今)
十八大以来:
加强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
推进科学立法,良法促进发展
三个“依法”,三个“法治”
深化司法改革,感受公平正义
切实贯彻落实“新十六字方针”
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一、新中国的庄严选择—法治建设进程
(四)成熟完善:改革开放深化时期(1993-今)
2、十八大后:全面依法治国(2010-今)
十九大以来:
①201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宪
②2020: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会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知识延伸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
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享有管理国家和一切社会事务的权利。但是,人民权利的实现,决不是自然而然就实现的,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和健康正确的方式。
——《从法治到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的伟大创新》
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泽民《依法治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共十五大报告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保证社会稳定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保证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
深入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二、新社会的时代风貌—精神文明建设
1、背景:
百废待兴、物质匮乏
全国劳动模范石传祥
李四光
数学家华罗庚
鞍钢老英雄孟泰
“铁人”王进喜
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2、表现:
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
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
互相关心、爱护、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全社会形成了:
3、意义:
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一)改革开放前:艰苦奋斗精神树丰碑
雷锋精神,时代光芒
雷锋,原名雷正兴,湖南望城人,1940年12月出生,5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哥哥死去、弟弟夭折,7岁母亲去世。1958年改名雷锋,11月15日进入鞍钢,成为一名工人。在鞍钢焦化厂短短四个半月时间里,他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一次、节约能手三次、红旗手二次。1959年应征入伍,196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成为班长,参军不到3年,他荣获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和受嘉奖多次,并被评为“艰苦奋斗节约标兵”。1962年8月15日,22岁的雷锋在辽宁抚顺因公殉职,结束了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二、新社会的时代风貌—精神文明建设
(二)改革开放后:精神文明建设谱华章
1、80-90年代的建设
“五讲四美三热爱”
(3)1994年:爱国主义教育
(1)80年代:群众性…
(2)90年代:三大创建
文明城市、村镇、行业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纲要论述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为重要的意义,提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对象以及一系列具体措施,共40条。主要内容有:拓宽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非常广泛,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从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等等。
二、新社会的时代风貌—精神文明建设
(二)改革开放后:精神文明建设谱华章
2、新世纪的建设
(1)2001年: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二、新社会的时代风貌—精神文明建设
(二)改革开放后:精神文明建设谱华章
2、新世纪的建设
(2)逐渐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形成过程
2006年
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2007年
中共十七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012年
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
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大批全国道德模范
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发展
二、新社会的时代风貌—精神文明建设
(二)改革开放后:精神文明建设谱华章
2、新世纪的建设
(2)逐渐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意义:
针对训练
1.(2022·天津高考·9)20世纪80年代,一批时代楷模的事迹广为人知。蒋筑英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铺路石”;军人朱伯儒奉献自我、温暖别人,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对这些人物事迹的宣传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A.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B.立足法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效巨大 D.崇德向善成为核心价值标准
A
针对训练
2.(2021·湖北高考·10)1981年,中国女排经过顽强拼搏勇夺第三届世界杯冠军。亿万人民通过电视机、收音机收看、收听了这一盛况。女排夺冠后,很快收到数万件海内外的贺信、贺电。全国各地群众纷纷表示,要以女排为榜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由此可见( )
A.电视机在家庭普及 B.女排精神激励国人
C.排球运动推广全国 D.体育强国梦想实现
B
针对训练
3.(2020·海南高考·1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凝聚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各具特色的时代精神。其中,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 )
A.一二十年代 B.三四十年代
C.五六十年代 D.七八十年代
C
课堂小结
破旧立新:建国初期奠基础(1949-50年代)
饱受摧残:“文革”时期遭重创(1966-1976)
重新确立:改革开放新发展(1978-1992)
成熟完善:依法治国新阶段(1993-今)
新中国的庄严选择
——法治建设进程
新社会的时代风貌
——精神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前:
艰苦奋斗精神树丰碑
改革开放后:
精神文明建设谱华章
—背景;表现;意义
80-90年代的建设
新世纪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