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程标准:
知道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况;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前提
地位
空间
自治区(省)
自治州(市)
自治县(县)
自治权限
特点
①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
②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
③是我国基本的民族政策,也是基本政治制度。
概念解析
【合作探究一】根据材料,结合教材75页,分析新中国不实行苏联的民族政策,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材料一:(苏联)的民族政策是实行民族自决,建立独立的民族共和国,形成联邦制国家。俄国在革命期间,边疆民族地区的资产阶级为了反抗社会主义革命,纷纷脱离社会主义的俄国,建立了许多独立的民族国家。俄国少数民族人口占50%左右,而且少数民族的聚居比较集中。
材料二:据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计577856141人,其中汉族人口为542824056人,占比93.94%,少数民族总人口为35032085人,占比6.06%……近百年间,帝国主义势力侵入中国,面对共同的敌人使各民族人们同呼吸,共命运,在斗争中结成了坚不可摧的命运共同体。
——据《新中国民族工作研究(1949-1957)》、《李维汉同志在民族理论方面的卓越贡献》等文献整理
1.背景
历史:
①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多元一体格局
②旧中国的民族压迫和歧视
③近代反侵略斗争中各民族加强了统一的政治认同
现实: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距。
党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的重视
理论: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
结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作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创新。
土地革命时期
因尊重边疆人民的自主,促成蒙古、西藏、回疆三自治邦,再联合成为中华联邦共和国,才是真正民主主义的统一。
——中共二大宣言
民族自决及联邦制
抗战时期
允许蒙、回、藏、苗、瑶、夷、番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的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
——毛泽东
民族区域自治
结合材料,指出中共民族政策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由民族自决到民族自治。
原因:团结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1年
1945年
1947年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建立
1949年
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1954年
五四宪法
基本
政治
制度
1979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全面恢
复和落
实党的
民族政
策
正式确立
初步形成
《共同纲领》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纳入法制化轨道
1990年
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
休戚相
关命运
与共血
肉关系
1997年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中共十五大
2000年
12年
中共十八大
两个共同
五个认同
17年
中共十九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实施
发展
完善
【合作探究二】根据材料,结合教材75-79,划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历史阶段。
探索
22年
中共二十大
提出新要求
1958.10
1947.05
1958.03
1965.09
1955.10
记忆口诀:
内(内蒙古)心(新疆)宽广(广西)、下(宁夏)到西藏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过程
五大民族区域自治区的建立
第十九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第二十条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批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第二十五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
第三十七条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
思考: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拥有哪些自治权?
立法自治权
变通执行权
经济自治权
文化管理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完全自治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过程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①政治: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②民族: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思想: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④经济: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图说”西藏70年(摘自央视)
问题探究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抓好惠及当地和保护生态;搞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加强边疆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
国家通过 “四个要”,来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结合 “三个离不开” “两个共同” “五个认同”,分析应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发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措施
一是把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摆到突出位置;
二是增加对民族自治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三是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支持力度;
四是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教育事业;
五是组织发达地区与民族自治地方开展对口支援;
六是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加强自治机关的建设;
七是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青藏铁路
西电东送
西部大开发典型工程
西气东输
优惠政策
国家对西藏的全方位扶持
技术资金
物资
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97.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38元,比上年增长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6元,增长7.1%。
全区现行标准下306.4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66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摘编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2020年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西藏墨脱公路通车
特别行政区 民族区域自治区 经济特区
区别 设立区域
指导原则
自治程度
社会制度
解决问题
联系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是中央和地方关系;都要坚持中共的统一领导
港澳台地区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沿海特定区域
“一国两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殊经济政策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有一定的自治权
不享有自治权,只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为了实现中国和平统一
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
率先发展起来,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拓展:民族区域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和经济特区的异同
【古今对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古代羁縻制度有何不同
历代在民族事务治理理念上,既强调天下一统、又强调因俗而治......秦汉实行郡县制,但在少数民族地区设“道”,实行不同于内地郡县制的管理模式......唐朝的在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羁縻州……不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并且任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或贵族担任,明显带有自治的性质......明、清在西南设土司,清朝后来进行“改土归流”。
——根据教材第11课整理
区别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古代羁縻制度
服务对象
政治结构
官员产生
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
服务于专制统治
上下级关系,民族平等;属于国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主仆关系,存在不平等;
选举产生
王权册封,世袭权力
针对训练
1.1950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在民族杂居地区成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的指示》中指出,处理关涉到少数民族工作问题时,必须和少数民族的委员充分协商。同年进行的新解放区土地改革中,少数民族地区改革的时间推迟或暂不进行。这些举措( )
A.实现了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
B.有利于构建新型民族关系
C.彰显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D.践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针对训练
2.在1953年为实现普选而进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中,各地自报民族名称有400多个。经过民族识别工作,1954年识别38个少数民族。1964年再度识别19个,加上1965年识别的珞巴族、1979年识别的基诺族,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识别工作基本完成。新中国的民族识别( )
A.是建立民族自治区的前提条件
B.意在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C.推动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
D.有利于维持边疆地区社会稳定
B
课堂小结
1941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全国政协通过《共同纲领》
1949
1966
1978
《民族区域自治法》
1984
1947
内蒙古自治区
1954
基本政治制度
中共提出
“三个离不开”
1990
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1997
2012
坚持“两个共同”
增进“五个认同”
小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进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1958
宁夏回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196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7
确立
发展
完善
遭到
破坏
探索
理念: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