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一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一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8 09:3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程标准
1.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
2.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基本概要
古希腊
中世纪欧洲
近代
现代
村社自治
庄园自治
城市自治
基督教会
自治市镇→
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社区自治
时期 基层组织名称 突出特点
古希腊 村社 村社自治,全体公民直接参与,运用法律
一、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概况
中世纪 乡村:庄园 城市:行会或商会 精神:基督教会 分权自治、自上而下管理
近代 美国:乡镇 法国:自治市镇 英国:自治市 各国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基层治理纳入政府管理范围
实质:基层自治并不是基层居民平等参与,封建主、庄园主或城市上层人士是基层自治的主导者。
1.背景:近代西方社会的新因素
历史:继承地方自治传统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与发展
政治:近代民族国家产生
思想:倡导自由、民主、平等,崇尚科学
近代民族国家
拓展延伸
古希腊基层组织——村社
克利斯提尼统治时期的雅典曾规定: “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受到克里斯提尼行政区域管理改革的影响,村民的部落血缘观念渐渐淡薄,以血缘关系为特点的部落逐渐被村社行政区划代替。
拓展延伸
中世纪乡村基层组织——庄园
经济
组织生产
司法
主持庄园法庭审判,裁决纠纷
征收地租
(庄园主)
中世纪欧洲的社会:
政治:封君封臣制
经济:庄园与农奴制
精神:基督教会
庄园主或管家组织生产;征收地租;主持庄园法庭审判,庄园在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独立并且拥有自己的法庭,能够维持社会秩序。
深化理解
中世纪城市基层组织——行会、商会和基督教会
巴黎商人行会的会长拥有广泛的权力,他的司法审判权不但及于商会成员,而且及于全体巴黎市民,他负责城防建设,监督道路桥梁的修筑,主持城市警务及粮食供应,并征收赋税,可见他的政治作用之大。
——齐世荣主编《西欧封建社会》
(1)背景:
①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
②城市的市民阶层通过谈判、武装斗争和金钱赎买等方式,从国王或
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
(2)表现: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行会和商会】——封建垄断组织
为了对付封建主的侵扰,保护辛苦学得的手艺免遭逃亡农奴的竞争,捍卫同行业者的共同利益,也为了垄断本行业生产和经营,避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城市手工业者按行业组成特殊的团体——行会
为了确保商业贸易的独占权和其他权益,城市商人也联合起来组建自己的团体——商人公会,简称商会,商会在规范城市商品交易、防止无序的恶性竞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拓展延伸
出 生
在教父主持
下接受洗礼
结 婚
由教父主持婚礼
临 终
由教父主持涂香油仪式,以求灵魂能够升入天堂
死 后
葬礼在教堂举行,遗体被葬在教堂附属的墓地
基督教会作用:
①强化精神控制,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②稳定社会秩序
③创办社会公益事业
中世纪城市基层组织——行会、商会和基督教会
2.近代西方国家基层治理表现:
一、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概况
国别 基层单位 治理表现
英国 ①时间:1835年颁布法律《 》
②内容:
政治: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 产生
经济: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 监督
③结果:
美国 基本保持了 的传统, 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
承担着……公共服务功能。
法国 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 为基层单位的制度,
市长和市议会都由 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市政法案
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当地选民选举
选民
自治市
自治乡镇
自治市镇
地方自治
乡镇
自治市镇
普选
特点:
自治传统浓厚
中央集权影响大
2.近代西方国家基层治理表现——工业革命后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一、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概况
工业革命造成数目庞大的农村人口离开了原先的社会网络,流入城镇,形成社会底层的无产阶级,陷入贫困、愚昧、脏乱、疾病、失业以及各种堕落、犯罪的生活状态,已经不是昔日的教会、慈善事业或者济贫法所能因应。
——钱永祥《自由主义如何看见“底层”》
社区服务最早是为了解决西方工业化过程中的贫困问题而产生的。1869年,在索里牧师的倡导下,英国伦敦成立了第一个以济贫为主要功能的社区服务组织——慈善组织会社。它将伦敦全区划分为若干区,每区建立一个分支机构和志愿委员会,主持本区的救济分配工作。继慈善组织会社活动之后,在英美又兴起了睦邻组织运动。……后来这类组织发展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促进了社区服务的发展。
——李容芳《社会保障学》
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遭遇瓶颈,各国不得不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
措施:把城市分为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3.现代西方国家基层治理表现——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一、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概况
①原因:
各国政府都认识到,要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不能单靠政府,必须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
②基层组织:
社区
(1)二战后的基层治理
社工·生活服务
③主要表现:
社区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我管理
④作用:
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教育·社区图书馆
娱乐·社区游乐园
民意·参与地方决策
医疗·社区医院
⑤社区功能:
3.现代西方国家基层治理表现——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一、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概况
(1)二战后的基层治理
(2)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发展
①表现:
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更多的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
变化:政府减少对基层治理的干预, 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空间扩大
②作用:
使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思维火花
思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区在基层治理中的地位,结合P105学思之窗与P106历史纵横分析当代基层治理的新变化?
学思之窗: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供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
——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 1991年)
历史纵横:社区管理的市场化改革
为了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效率,各国纷纷在社区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办法,还把原先由政府承担的很多事务交给市场和社会,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实现社会的有效分工。例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颁布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
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新变化: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而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引入市场化手段(引入企业管理)是基层治理手段的改革,提高了基层治理的社会化程度和效率。
古希腊
中世纪
近代
现代
庄园、
行会或商会,基督教
自治市镇、乡镇
社区
村社
1、基层自治的传统历史久远,建立、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2、基层治理以自治为主,自主权逐渐扩大(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
3、基层治理向规范化、法治化方向发展(自治机构专业化)。
一、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概况
4.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
材料1:据统计,宗教改革前至少有110座养育院和2000多家施物所归教会所有,在这些场所接受救济的贫民有近9万人……
——彭迪先《世界经济史纲》
材料2:林里吉斯圣三一行会规定:当会员陷于贫困时,有权利从行会的收益中获取生活救济。
——金志霖《英国行会史》
材料3:中世纪的庄园对贫困佃农的救济,包括为寡妇和幼子谋生,对孤儿提供监护和救助。
——《中世纪欧洲贵族的生活》
欧洲中世纪有哪些机构在进行社会救济?
行会救助
教会救助
封建庄园救助
救济特点:随意性、应急性的补救
背景理解
17世纪初的英国,随着圈地运动的开展,大量失地农民流入城市。工业处于萌芽阶段,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有限,造成了庞大的贫困失业大军。同时加上人口增加、农业歉收、饥荒和对外扩张等一系列因素,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开始引发社会冲突,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产生严重威胁。
伊丽莎白一世
二、现代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国家 时期 表现
英国 17世纪初 颁布了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
二、现代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德国 19世纪 80年代 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德国成为第一个建立了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美国 1935年 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从摇篮到坟墓
二、现代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发展——福利国家
(1)英国: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
评价: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2)北欧国家及法国等: 建成福利国家
3.评价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美国总统肯尼迪
(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维护资本主义统治
①积极性: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局限性: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
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
1951年
1978年
2018年
2020年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中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条例》发布
全国近9亿人参加医疗保险,4500多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
新中国形成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
1、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等国的有益经验;
2、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人民生活提供物质基础;
3、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不断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针对训练
1.(2023·浙江高考·15)阅读下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
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B.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受到触动
C.政府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贫困问题
D.社会福利开支增加的同时贫困状况并没有缓解
D
2.(2022·海南高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人民生活保障建设。1948年,东北行政区委员会颁布的《东北公营企业暂行劳动保险条例》是我国在较大区域内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解放后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积累经验并奠定了基础。
1951年,政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一位得知此消息的职工说:“社会主义好,生、老、病、死有劳保。”到1952年11月底,全国实行《劳保条例》的企业达2860家,职工320万人。1953年,政务院又发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若干修改的决定》。1956年,全国实行《劳保条例》的职工达到1600万,比1953年增加了近4倍,签订了集体合同的职工有700万人,比1953年增加了10倍,合计共有2300多万职工享受了《劳保条例》规定的不同保险待遇。至此,享受劳动保险的职工占国营、公私合营、私营企业职工总数的94%。1956年,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缺乏劳动力或者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在生产上和生活上给予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的吃、穿和柴火的供应,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使他们的生养死葬都有依靠。”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10)》
(1)根据材料,概括过渡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建设取得历史成就的背景。
针对训练
【答案】
(1)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注重法治化、制度化;先试点后推广,稳步实施;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普及率高、涵盖面广,涉及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注重对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的保障。
(2)背景:解放战争的胜利;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的基本完成;“一五”计划的开展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确立;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等。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