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往事依依》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10《往事依依》教学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5 20:3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往事依依》教学实录
一、教材分析
《往事依依》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于漪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抒发了对自然、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阅读的深深眷恋。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气息。
本文通过对几件往事的回忆,展现了文学作品对作者成长的深远影响。这些往事不仅丰富了作者的童年生活,更成为她日后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教材选编此文,旨在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学习作者通过回忆往事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初中,对初中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散文,但对于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深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维活跃,乐于表达,但在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经对作者于漪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理解文章内容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较浅,对于文中作者所表达的对往事的深情以及文学作品对人生的深刻影响,可能理解得不够透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入体会文本情感,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如 “徜徉”“浩淼”“婵娟” 等,理解其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了解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本文通过回忆往事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选材的精妙。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分析文中重点语句,理解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阅读的深深眷恋,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热爱生活的情感。
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概括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理清文章结构。
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以及阅读对作者成长的深远影响。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受阅读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五、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通过创设情境、提问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注重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美的熏陶,领悟人生的真谛。
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引导学生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深入分析重点段落和语句,最后回归整体,把握文章主旨,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逐步深入。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展示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往事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它们或许是一段快乐的时光,或许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或许是一个温暖的瞬间。这些往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点缀着我们的人生天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看看她的童年往事又给她留下了怎样的深刻印象呢?(板书课题:往事依依)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2 分钟)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于漪。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于漪老师呢?
生 1:于漪老师是一位很有名的语文教育家。
生 2:她写了很多关于语文教学的书。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于漪老师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她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在语文教育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对我们今天的语文学习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往事依依》这篇文章就是于漪老师回忆自己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一篇散文。了解了作者,我们再来看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 20 世纪 80 年代,当时社会上正掀起一股读书热,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阅读的热爱日益高涨。于漪老师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下了这篇文章,旨在唤起人们对阅读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她自己对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怀念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 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字音错误。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多媒体展示生字词,指名学生朗读,正音。
重点强调:“徜徉(cháng yáng)”“浩淼(miǎo)”“婵娟(chán juān)”“雕镂(lòu)” 等词语的读音。
让学生说说对一些词语的理解,如 “依依”“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等。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 “依依” 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生 3:“依依” 在文中是形容留恋不舍的样子,这里指往事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她难以忘怀。
师:非常好。那 “搜索枯肠” 呢?
生 4:“搜索枯肠” 意思是形容竭力思索。
师:对,就是苦苦地思索,就像在干枯的肠道里搜索一样,这个词用得很形象。那 “历历在目” 和 “记忆犹新” 呢?
生 5:“历历在目” 是说清楚地展现在眼前。“记忆犹新” 是指过去的事情至今还记得很清楚,就像刚刚发生的一样。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准确。掌握好这些词语的含义,对我们理解课文很有帮助。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读完了课文,谁能来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生 6:文章写了于漪老师回忆少年时代的几件往事。
师:很好,那具体是哪几件往事呢?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学生浏览课文后回答。
生 7:第一件事是作者小时候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仿佛身临其境。
师:不错,这是第一件事。还有呢?
生 8:第二件事是读《千家诗》,领略到了祖国自然风光的美和诗歌的魅力。
师:对,这是第二件事。那第三件事呢?
生 9:第三件事是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感受到了爱国情怀。
师:非常好。还有一件事呢?
生 10:第四件事是听新派老师讲田汉的《南归》,油然而生思乡之情。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准确。这几件往事都和作者的读书生活有关,它们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板书:看山水画、读《水浒传》插图、读《千家诗》、听国文老师讲课、听新派老师讲课)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0 分钟)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的结构特点。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文章写了作者的几件往事,那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些往事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一下文章的结构特点。
学生默读课文后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说说你们的看法。
小组讨论热烈,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并适时给予指导。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
师:好,现在我们来全班交流一下。哪个小组先来发言?
小组 1:我们小组认为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小时候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然后写读小学时读《千家诗》,接着写初中时听国文老师讲课,最后写高中时听新派老师讲课。
师:嗯,你们小组观察得很仔细。那文章除了按照时间顺序写,还有没有其他的结构特点呢?
小组 2:我们小组发现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往事对作者的影响,中间部分详细叙述了几件往事,所以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
师:非常好!你们小组分析得很全面。文章开头 “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结尾 “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总结全文,点明主题,强调了往事对作者的重要意义。中间部分分别叙述了几件往事,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板书:总分总)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师:既然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结构,现在请同学们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
学生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落大意,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完善。
第一段(1):开篇点题,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强调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第二段(2 - 5):详细叙述少年时代的几件往事,分别是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读《千家诗》、听国文老师讲课、听新派老师讲课。
第三段(6):总结全文,点明往事对 “我” 的影响,激励 “我” 不断奋进。
(五)精读课文,感受语言美(15 分钟)
教师范读课文第 2 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美?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来给大家范读课文第 2 自然段,请大家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美?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认真倾听。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师:好,谁来说说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
生 11:这段文字描写了作者小时候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的情景。
师:对,那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美呢?
生 12:我从 “仿佛进入画中”“似乎听到” 这些词句中感受到了美,它们写出了作者看画时的身临其境之感,好像真的进入了画里一样。
师:你说得很好,这两个词语用得很巧妙,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画的喜爱之情。还有其他的词句吗?
生 13:“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 这句话中的 “凝视”“徜徉”“甚得其乐” 也写出了作者看画时的专注和陶醉,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
师:非常好!“凝视” 体现了作者的专注,“徜徉” 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在画中自由自在地游玩的情景,“甚得其乐” 则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快乐心情。同学们再看看,这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 14:这段文字用了很多四字词语,比如 “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身临其境”“凝视久了”“甚得其乐” 等,使文章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节奏感。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这些四字词语的运用,不仅使文章语言更加精炼,还增强了文章的韵律美。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四字词语,让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优美。
学生自由朗读第 2 自然段,体会语言美。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一下这段文字,感受一下它的语言美。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合作,找出文中其他描写优美的语句,进行赏析。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找出文中其他描写优美的语句,进行赏析。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到两句你们最喜欢的语句,然后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小组合作,找出优美语句并进行赏析,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师:好,现在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和大家分享你们小组找到的优美语句和赏析结果。
小组 3:我们小组找到的是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 这句话运用了四字词语 “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简洁地概括了祖国大地和家乡山水的美丽景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 “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 这几个词语排列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和变化无穷。
师:你们小组分析得很有道理。这句话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还有哪个小组想发言?
小组 4:我们小组找到的是 “春草嫩绿夏草青,秋草枯黄冬草尽。”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生动地写出了草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表现了大自然的四季变化。
师:很好,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表现力,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规律。还有其他小组吗?
小组 5:我们小组找到的是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这句话中的 “雕镂” 一词用得很形象,它本来是指在物体上雕刻,这里用来形容老师的讲课在作者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就像雕刻一样不可磨灭,突出了老师讲课的精彩和对作者的影响之大。
师:你们小组的理解很深刻。“雕镂” 这个词的确用得很精妙,它生动地表现了老师的讲课对作者产生的深远影响,让作者难以忘怀。同学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也要注意学习作者这种准确、生动地运用词语的方法,这样可以让我们的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
(六)课堂小结(3 分钟)
师: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我们一起走进了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了解了作者回忆的几件少年时代的往事,理清了文章的结构,还品味了文章优美的语言。通过这些往事,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对阅读的热爱之情。阅读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宝库,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无尽的动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于漪老师一样,热爱阅读,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3 分钟)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往事依依》这篇课文,谁能来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生 1:文章写了于漪老师回忆少年时代的几件往事,以及这些往事对她的影响。
师:很好。那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往事呢?
生 2:作者回忆了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读《千家诗》、听国文老师讲课、听新派老师讲课这几件往事。
师:同学们记得很清楚。那这几件往事分别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5 分钟)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每件往事分别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作者为什么对这些往事记忆犹新?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件往事分别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作者为什么对这些往事记忆犹新?可以在文中圈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做好批注。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参与。
师:同学们,读完课文后,大家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思考和批注,互相学习,共同探讨。
学生小组讨论热烈,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师:好,现在我们来全班交流。先来说说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这件事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生 3:作者说 “仿佛进入画中”“似乎听到”,说明这件事让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到了画中的美好和乐趣。
师:对,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作者对这幅画印象深刻。那作者为什么对这件事记忆犹新呢?
生 4:因为这幅画开启了作者对美的感知,让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和艺术的魅力。
师:很好。再来看读《千家诗》这件事,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感受呢?
生 5:读《千家诗》让作者领略到了祖国自然风光的美和诗歌的魅力,她觉得 “生活中处处有诗,诗中处处有生活”。
师:没错,那作者为什么对读《千家诗》这件事也难以忘怀呢?
生 6:因为《千家诗》丰富了作者的精神世界,让她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培养了她对诗歌的热爱。
师:非常好。接下来谈谈听国文老师讲课这件事给作者的感受。
生 7: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让作者感受到了爱国情怀,“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师:那作者为什么对这堂课记忆犹新呢?
生 8:因为国文老师的讲解让作者对辛弃疾的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她的爱国情感,这种情感对作者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师:说得很对。最后,听新派老师讲田汉的《南归》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呢?
生 9:作者听了《南归》,“油然而生思乡之情”。
师:那作者为什么对这件事印象深刻呢?
生 10:因为新派老师的讲解让作者感受到了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力量,这种思乡之情触动了作者的内心。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这几件往事不仅给作者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它们都对作者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引导学生思考往事对作者成长的影响,师生共同总结。
师:同学们可以再仔细思考一下,这些往事对作者的成长有哪些具体的影响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 11:这些往事让作者感受到了自然、生活和文学的美,培养了她的审美能力。
生 12:往事激发了作者的情感,如爱国情怀和思乡之情,让她的情感更加丰富。
生 13:阅读和老师的讲解培养了作者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她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了基础。
生 14:这些经历还让作者领悟到了生活中的道理,对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全面。这些往事就像一颗颗种子,在作者的心中生根发芽,对她的成长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让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奋进。(板书:开启美感、丰富精神、激发情感、培养兴趣、影响人生)
(三)探究写作手法(10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思考作者在写作上的特点。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深入体会了文章的内容和情感,现在来看看作者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请大家回顾一下课文,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往事叙述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呢?
学生回顾课文,思考写作手法。
小组讨论,探究作者的写作手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从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探究作者的写作手法。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方面进行重点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小组讨论积极,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给予指导。
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师:好,现在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先请第一小组说说你们对选材方面的讨论结果。
小组 1 代表:我们小组认为作者选材很有特点,她选取的几件往事都是与读书和学习有关的,而且这些往事都很典型,能够很好地体现阅读对她成长的影响。比如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培养了她对美的感知,读《千家诗》让她领略了诗歌的魅力,听老师讲课则让她感受到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这些选材既丰富又有代表性,使文章内容充实。
师:很好,你们小组分析得很准确。作者通过选取这些典型的往事,突出了主题。那第二小组,你们在结构方面有什么发现呢?
小组 2 代表:我们小组觉得文章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引出回忆,中间详细叙述几件往事,结尾总结全文,点明往事对作者的影响,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而且作者在叙述往事时,按照时间顺序,使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
师:没错,这种结构让文章的逻辑更加严密。那第三小组,你们对语言方面有什么看法呢?
小组 3 代表:我们小组发现文章语言优美,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词语。比如 “春草嫩绿夏草青,秋草枯黄冬草尽”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 这些词语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化,让文章富有文采。还有很多词语用得很准确、生动,像 “凝视”“徜徉”“雕镂” 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师:非常好,你们小组观察得很细致。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对往事的深情回忆和对生活的热爱。同学们,通过对写作手法的探究,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精心选材,合理安排结构,运用优美的语言,让我们的文章更加精彩。(板书:选材典型、结构清晰、语言优美)
(四)拓展延伸(10 分钟)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阅读对自己的影响。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往事依依》,我们知道了阅读对作者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在你们的生活中,阅读又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呢?请大家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想一想,然后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发言。
生 15:阅读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我通过阅读各种书籍,了解了不同的文化和历史,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师:阅读确实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有其他同学想说吗?
生 16:阅读让我变得更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阅读故事书的时候,会想象自己就是书中的主人公,经历各种奇妙的事情,这也让我在写作文的时候有了更多的灵感。
师:很好,阅读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我们的写作也很有帮助。还有吗?
生 17:阅读让我变得更坚强。我曾经读过一本关于励志的书,书中主人公的经历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有了勇气和力量。
师:阅读能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力量,真不错。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阅读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影响,但都非常有意义。
开展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推荐活动。
师:既然阅读对我们这么重要,那下面我们来开展一个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推荐活动。请同学们选择一本你最喜欢的书,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你喜欢它的原因以及它对你的影响。
学生们开始准备,有的在小声讨论,有的在认真思考。
几分钟后,学生依次上台推荐自己喜欢的书。
生 18: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西游记》。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我喜欢它是因为里面的情节非常精彩,有很多神奇的妖怪和法术。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就像唐僧师徒一样,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
师:说得很好,《西游记》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情节有趣,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还有哪位同学想推荐?
生 19:我推荐的是《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讲的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的故事。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鲁滨逊非常勇敢和坚强,他在荒岛上克服了各种困难,独自生活了很多年。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面对,不放弃希望。
师:非常好,鲁滨逊的精神确实很值得我们学习。还有其他同学吗?
……
教师总结推荐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师:同学们推荐的书都非常不错,看来大家都从阅读中收获了很多。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多读书,读好书,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让书籍陪伴我们成长。就像于漪老师说的那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通过阅读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深入学习了《往事依依》。我们体会了作者对往事的深情,了解了这些往事对作者成长的影响,探究了作者的写作手法,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了阅读对我们的影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 20:我学到了作者通过回忆往事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以后我写作文也可以这样写。
生 21:我明白了阅读对我们成长很重要,我要多读好书。
生 22:我学会了从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
教师总结本节课重点,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的收获都很丰富。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作者对往事的情感表达和写作手法,同时也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和重要性。希望同学们能记住这些收获,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以运用。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丰富情感、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希望同学们都能热爱阅读,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在阅读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像于漪老师一样,在阅读的滋养下,拥有丰富而美好的人生。
(六)作业布置(2 分钟)
以《我的阅读故事》为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作文,要求写出自己在阅读中的经历和感受。
七、教学反思
在《往事依依》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下是我对本节课教学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注重朗读,品味语言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魅力。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多次朗读环节,如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小组合作朗读等。通过朗读,学生们对文章优美的语言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在品味语言时,我引导学生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赏析,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提高了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自主探究
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探究写作手法等环节,我都先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共同分享成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阅读对自己的影响,并开展了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推荐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将课堂所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和重要性,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不足之处
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内容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时间安排得不够合理,导致后面的拓展延伸环节有些仓促,学生的展示和交流不够充分。例如,在分析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手法时,学生讨论得很热烈,但由于时间关系,有些小组没有来得及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把握好教学节奏,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扎实有效地进行。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
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学中我虽然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但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方面还做得不够。对于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在理解课文和参与讨论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我应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评价不够全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成果方面,评价方式相对单一,不够全面。我应该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也要注重评价的引导作用,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加科学、全面、有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三)改进措施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时间
在备课阶段,我要更加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每个环节的时间。对于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要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同时,我也要注意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流畅自然。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我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和任务,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信心。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要合理搭配小组成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
我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除了教师评价外,我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反思和总结,提高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在评价内容上,我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通过对《往事依依》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和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努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