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八:议论文、说明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三年(2022-2024)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一、阅读理解与欣赏
[2024年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题。
【文本一】
科学与艺术
①早在100多年前,赫胥黎在一次题为《科学与艺术》的讲演中说,科学与艺术就是自然这块奖章的正面和反面,它的一面以思想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另一面则以感情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支柱,它们有什么共性呢?
②第一,科学与艺术都追求普遍性和永恒性,追求真和美。关于普遍性和永恒性是不言而喻的,科学求真和艺术求美也无须赘言。科学追求的美主要是和谐之美和简洁之美。至于艺术求真,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感悟把事物的本质揭示出来,这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原则。
③第二,科学与艺术有共同的评判标准,其中创新性是最主要的。只不过在艺术那里把创新性叫作“艺术风格”。例如,李白的诗“豪迈奔放,飘逸若仙”,是浪漫主义风格;杜甫的诗则“深沉蕴蓄,抑扬曲折”,是现实主义风格。
④科学研究如何才能创新?首先,要有长期的知识积累。任何伟大的科学成果都不是凭空起高楼的,都需要有丰厚的知识作基础。其次,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他认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⑤科学与艺术在人类早期是统一的,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才逐步分化。福楼拜早在19世纪中叶就预言:“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山顶会合。”科学与艺术的相互交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
⑥艺术的科学化已经逐步成为现实,很多艺术创作,离不开科学技术。而科学要艺术化,我的理解有两点:第一,科普要艺术化,要通过艺术化的手法,把一些科学和技术的知识普及给大众,要通俗风趣,让大众易于接受,最好还能彰显艺术之美,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人。第二,科幻小说和科幻影视作品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科学的艺术化。一部好的科幻作品不仅要对现有科学或技术的神奇富有想象,而且要大胆设想和预测科学技术未来可能的走向,这样的科幻作品才能够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
(摘编自严加安《科学与艺术》)
【文本二】
科学研究的过程险阻重重,为什么杰出人才能够克服诸多困难、不断创新?有人认为是因为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这确实是原因的一个方面。但是,杰出人才对于自己去追求创新有着更为高远的想法。邱成桐院士认为,数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真和美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对美的探究和追求是让数学家不停钻研的动力。
对美的探究和追求,不仅让科学家愿意克服现实中的种种困难,以获得最高的美的精神享受,而且也使他们更注重在创造活动中的精神追求,而不是各种功利的获取。在这种状态下产生出的科研成果,通常具有典范的价值。
(摘编自沈致隆《科学与艺术的联系和交融》)
1.文本一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科学研究怎样才能创新?请结合文本一第④段和文本二简要概括。
3.下面的材料,能作为文本一第⑥段的佐证材料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磁流体艺术:绽放》是2024年“第六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中展出的作品,它以视频形式呈现了纳米级的磁性颗粒形成的磁流体,在磁力、重力和张力的共同作用下自由流淌所产生的优美造型。视频画面呈现的造型如同绽放的花蕾,又似翩翩起舞的精灵。
[2023年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题。
【材料一】
在世界各国、地区或国际组织提出的21世纪人才核心素养框架中,几乎无一例外把沟通与合作能力放在非常重要甚至最重要的位置。有研究报告指出:沟通与合作素养位列各个国际组织和经济体高度关注的七大核心素养之首。
人们经常把“沟通”和“说话”画上等号,仿佛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就是沟通,其实不然。沟通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互换,双方基于收到的信息,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目标。沟通的形式非常丰富,包括说话、写字、表情等多种因素(详见下图)。一个沟通素养良好的个体,能够综合运用语言与非语言的媒介,有效地与他人或群体进行交流。
有效沟通是一种人际交流过程,需要沟通双方最终达成共同协议。为了最终达成沟通协议,需要注意三个策略:首先,沟通者要“深度理解”对方传递的信息、隐含的意图、情绪、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次,沟通者需要“有效表达”。沟通者在不同的情境下,要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等多种形式,清楚地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和观点。再次,沟通者还需具有“同理心”。同理心,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处理问题,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同理心比同情心包含更多的认知因素,而同情心比同理心包含更多的情感因素。有研究表明,同理心的基本动机是利他,同情心的基本动机是利己。利他动机,最终达到的目标是帮助他人减少痛苦而不期待奖励;利己动机,则是想减轻自己的压力,或者避免不利的感受,或者期待奖励。
(改编自康翠萍等多人撰写的《沟通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四》)
【材料二】
沟通漏斗,是指工作、学习、生活中沟通效率逐渐下降的一种现象。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着100%的东西,当你在众人面前、公开的场合用语言表达心里所想的100%的东西时,这些信息已经漏掉了20%,那么你说出来的信息就只剩下80%了。而当这80%的东西进入别人的耳朵时,由于听众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等原因,信息只存活了60%。实际上,真正被别人理解并消化了的信息大概只有40%。三天过后,等听众遵照领悟的40%的信息开始行动时,信息量最终变成了20%。三个月后,信息衰减得可能只剩下最初的5%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争取让这个“漏斗”漏得越来越少。
(改编自中国知网《沟通漏斗》)
【材料三】
有效沟通,需要围绕设定的目标,在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有效沟通大纲可以帮助我们厘清沟通的思路,为我们提供不同维度的思考方向和支架,它是帮助我们刻意练习,以达到自如沟通目的的工具。
有效沟通大纲
沟通对象 姓名:_______________ 基本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沟通过程 步骤 策略 具体内容
第一步 明确沟通目标 对方需要作出的决策: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 研究沟通对象 对方需要知道、感到:_________________
对方在乎的具体因素: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让对方内心认可: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作出最终决策 根据沟通反馈,“我”决定:____________
(改编自罗颖、桑国元、石玉娟编著的《50个工具玩转项目式学习》)
4.根据三则材料,下列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际沟通非常重要,其本质在于个人信息的单向输出。
B.同理心比同情心包含更多的认知因素,同理心的基本动机是利己。
C.只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就能完全避免“沟通漏斗”现象。
D.借助有效沟通大纲,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沟通的思路,明确沟通的策略。
5.根据材料一、三的相关内容,解释什么是“有效沟通”。
6.相较文字表达,图示更为清晰直观。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完善下面的“沟通漏斗图”,需根据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呈现数据及数据名称。
7.下面是小渝和妈妈的一段对话。请你根据这段对话,结合材料一、三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给小渝提出三条建议,以帮助小渝更好地与妈妈沟通。
妈妈:上了高中,你不能再参加绘画培训了。
小渝:我要参加,我喜欢绘画!
妈妈:绘画培训会影响学习!
小渝:不,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2022年山东淄博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语言“通胀”
陶琦
①网上有两个看似有趣、实则很严肃的讨论论题——“我经历的语言‘通货膨胀’现象”,向网友征集当今用语越来越夸张描述经常大幅超出事实的例子。
②比如,今人把沉痛于网购时兴奋刺激、事后又懊悔不适的经历,叫作“剁手”;把奇巧怪诞的想象叫作“开脑洞”把竭尽所能叫作“使出洪荒之力”;面对美食诱惑会说“馋哭了”,实用效果不错的东西被称为“神器”……现代人正在鼓励并放大语言的虚浮不实程度,就像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流派,对忠实于自然再现的绘画艺术不满,改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和色彩呈现主题。观众必须收敛着去解读欣赏,才能还原画作里传递的感情和思想。
③有学者认为,每当新旧媒体交替,新的媒体会对信息内容产生巨大影响。当今语言不开创了一个以速度和消费为重点的时代。信息严重过剩,关注度成了最有价值的资源,发布者只有通过夸张的语言描述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该现象日趋常态化,形成了语言上的“内卷”。
④研究信息传播的心理学家发现:人们面对面交流时,通过语言有效传达的信息仅为7%,另有38%由语气和音量的高低传达55%靠面部表情传递。通过网络交流时,人们无法面对面,只能用文字沟通,产生理解错位是常有的事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语言“通胀”的现象。
⑤如网上有中学教师培训教程,教导老师 平时和学生用社交软件交流,如果表示知道了,不能简单回答“嗯”和“哦”,以免学生因看不见老师的面部表情,误以为被教标;老师必须用“嗯嗯嗯”“哦哦哦”加强语气,表示自己很上心很重视,才能与学生拉近距离,打成一片。
⑥不过,这种虚火亢奋的表达方式,并没有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反而消解了许多事情的严肃性,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放纵感。例如,“炸裂”“燃”这些极度夸张的形容词,除了用来吸引人的注意力,本身并没有任何含义,对表达毫无增色作用。这些都是语言泡沫化消耗词义效力的例子。语言的功能是让大众共享事实而不是本末倒置让本想表达的信息内容淹没在夸张、虚浮的语言泡沫里。
⑦人们一旦习惯了语言表达中的“通胀”现象,那么当某个词语的新鲜感一过,就会立即失去意义,并需要诞生更令人亢奋、更情绪化的新词。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将导致文化的枯萎。即使站在观众的角度,人也需要给自己的情绪留下一定的空间,总是处于强烈的感官刺激下对自己毫无益处。
⑧只有当每个人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才是改变现状的开始。
(选自《联谊报》2021年6月26日,有改动)
8.阅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什么是语言“通胀”→A______→语言“通胀” 的负面作用和危害→B______。
9.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语言“通胀”指的是当下用语夸张、虚浮不实的表达现象,比如用“美女”称呼所有女性就属于语言“通胀”现象。
B.新媒体发布者常常通过夸张的语言描述吸引更多的读者,以制造互联网关注度。
C.第④段列举数据说明了面对面交流时信息传递的三种路径及所占比例,准确说明了名:语言“通胀”的程度。
D.文中列举了社会生活中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例子,表达生动有趣,说理深入浅出。
10.语言“通胀”有哪些方面的负面作用和危害 请概括回答。
11.作者对当下的语言“通胀”现象持批评态度,张枫同学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请联系生活体验,结合具体的例子帮他阐述理由。
[2024年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小语和小文整理了一组关于“热词新语”的文本,请你参与探讨研究,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今天上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3”揭晓仪式,发布2023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网络用语、十大新词语。
②2023年度十大流行语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球文明倡议、数字中国、杭州亚运会、核污染水、巴以冲突、大语言模型、神舟十七号、村超。
③2023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是:爱达未来、烟火气、数智生活、村BA、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主打一个××、多巴胺穿搭、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新职人。
④2023年度十大新词语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全球文明倡议、村超、新质生产力、全国生态日、消费提振年、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百模大战、墨子巡天。
⑤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网络用语、十大新词语是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基于大数据语料库,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筛取,并经过专家评议而来的。这些热词新语记录了社会焦点的变迁,勾勒出语言生活的图景。
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3年12月20日)
【文本二】
_________________
①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3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搭子”“多巴胺××”“情绪价值”“质疑××,理解××,成为××”入选。
②“十大流行语”的发布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语言的敏感度,有助于人们以新方式、新视角去看待、认知生活中的语言。看到“显眼包”这个如此接地气的词汇能成为年度流行语,感觉很温暖。的确,少了“嫌弃”“爱出风头”等意味,多了“个性突出”“活力外溢”“可爱有趣”等内涵,“显眼包”的流行,让人们体悟到语言流变过程中展现出的人情味,这种精准而不失诙谐的表达,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③“十大流行语”的发布也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代际和群体间的壁垒,让不同人群通过语汇的扫盲来实现更好的跨界沟通。今年发布的流行语中,对于“情绪价值”,不少中老年网友表示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后面给出的详细解读,点出了“情绪价值”流行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物质生活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当这种情感需求和动态心理过程被长辈看到,或许就成了一些固有认知和理念发生改变的开始,成了解开代际和群体间隔阂的一把钥匙。
④“十大流行语”的发布还让人们有机会去接触和了解未知的领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诸如“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等词汇,曾经只在某个圈层流行,受到某些特定人群的关注,将他们放到“年度流行语”这个更大的展台上,正是在帮助更多人了解前沿科技,带那些被“信息茧房”困住的人去看不一样的风景。
⑤有人说“要读懂中国,先读懂十大流行语”,“读懂了十大流行语,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一年一度“十大流行语”的发布,某种程度上是国人岁末年终的一种仪式感。
(《工人日报》,2023年12月6日,乐群,有改动)
【文本三】
哪些年度热词能被词典收录?
①热词是指通过热点事件而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事件指向性的词语,人人都可能是热词的制造者、知识的传播者。影响年度热词产生和流行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②一是社会因素。随着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新的词语不断涌现,原先限于专业领域的一些词语逐渐为社会公众所关注。比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年度科技新词,反映了科技进步的足迹。二是语言因素。通过语言的类推作用产生了大量新词语,语言的经济性、简洁性原则也催生缩略词语。比如,“村BA”既是缩略词,又是对“村晚”和“NBA”“CBA”等词语的仿造。三是认知因素。新颖独特的词语能够吸引大众眼球,人们会设法使语言陌生化,在形式上采用字母、符号等非汉字形式,在语音上采用谐音方式等。四是传播因素。互联网、数字化的背景扩大了社会语言的影响力,特别是短视频传播近来深受大众青睐,成为人们展现语言智慧的重要途径。
③年度热词中有很多跟某个热点事件相关的词语。只有那些反映社会公众普遍关注事件的词才会成为流行语。当这些词语被广泛使用,由专指性向普遍性转变,才有机会作为新词新义进入规范性词典。在每年产生的大量新词语中,有不少的转瞬即逝,能够在社会中广泛使用并被汉语规范性词典收录的更是少之又少。据统计,2010年至2017年,《中国语言生活报告》共发布媒体新词3601个,其中只有30个被《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
④究竟哪些热词有机会进入语文词典?一是语文性。表达形式符合现代汉语的构词规律和语音语法特点,意义表达准确,音节长短得当。二是稳定性。指词形、词义及其用法已经基本稳定,在社会上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大多已被主流媒体认可。三是通用性。年度热词的选收,以跟生活关系的密切程度而定。社会共知度高的词语容易被选收为年度热词,也容易被收进《现代汉语词典》。
⑤年度热词记录生活新变化、经济社会新发展,是社会文化和时代变迁的即时反映;语文词典收词则兼顾延续性与时代性,二者是语言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这些词语不仅串联着社会大众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从不同视角忠实记录着时代之声;而且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语言文化之力。
(《光明日报》,2024年1月7日,杜翔,有改动)
1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网络用语、十大新词语之间存在着重复出现的词语。
B.这些热词新语记录了社会焦点的变迁、生活新变化和经济社会新发展。
C.人人都是热词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人人又都是热词能否进入语文词典的影响者。
D.互联网扩大了社会语言的影响力,也加速了流行语的广泛传播。
13.请你为文本二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
14.你们围绕本组文本的有关内容和写法展开了讨论。
小语:热词之所以能产生和流行,离不开一个“新”字,即语言形式要新颖独特。
你: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
小文:文本一是一篇新闻,采用了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交代事件简洁到位。
你:文本二三是新闻评论,论证方法使用恰当,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______________
15.随着探讨的深入,你们不约而同对“什么热词能够进入《现代汉语词典》”产生了探究兴趣。以下几个热词,你认为哪一个最有可能入选,说说理由。
显眼包 村BA 生成式人工智能
我选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023年湖南娄底中考真题]说明类。
材料一
5月30日9时31分,“神舟”十六号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起航。在空间站任务中,航天员要从“神舟”十六号飞船进入空间站,其间多次穿舱活动需打开和关闭舱门,因此精准快速检测舱门的密封性至关重要。舱门检漏仪的作用就是检测“神舟”飞船舱门是否达到密封状态,它通过内部的核心传感系统,感受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判断舱门是否关闭完好,并向航天员提供“舱门已关好,可以脱航天服”的指令。“早期的‘神舟’飞船是整舱加压,通过检测整舱舱压变化来判断舱门的密封性,这种方法虽准确可靠,但缺点是耗时长。”510所高级工程师董义鹏介绍,510所研发的舱门快速检漏仪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改进的,实现了对“神舟”飞船舱门和对接面的快速准确检漏,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材料二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会周期性经过地球阴影区,经历很长时间的黑暗,因此在交会对接中照明问题就非常重要。为了满足空间复杂恶劣环境要求,“神舟”十六号飞船舱内照明设备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采用了先进的固态照明光源。这种光源的优点是耐冲击、抗振动、功耗低、稳定性高。在解决固态照明光源空间环境适应性的难题上,为降低紫外辐照、总剂量辐照、原子氧等空间特殊环境对产品寿命及可靠性的影响,研制团队先后突破了空间二次光学系统设计、在轨抗特殊空间环境设计、敏感器件抗力学环境设计等技术难题。
材料三
仪表板作为飞船仪表设备的承重部件,它的整体框架式构型就如同一个“家”一样,不仅为仪表显示设备和主要手控设备这些“兄弟姐妹”提供独立的“私密空间”,还为它们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安装接口。在飞船发射、飞行和返回过程中,遇到巨大震动、冲击等情况时,新设制的仪表板减振器能够为飞船上的仪器设备提供必要的力学工作环境,例如在发射、返回过程中保证设备生存,在飞行过程中改善仪表板上设备的力学工作环境。
材料四
在飞船发射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的身体被牢牢束缚在座椅上,身体不能前倾以完成对仪表板上各设备的操作,为解决这一难题,操纵棒应运而生。操纵棒把手是根据航天员手掌正常抓握状态进行赋型设计的,外部轮廓曲面完美贴合航天员掌心,极大满足航天员操作过程中的舒适度要求。操纵棒杆体设计为可无极伸缩式,航天员可以根据现场条件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整操纵棒的长度。同时杆体采用高强度碳纤维材料,强度高,手感舒适,外观光泽,极具美感。
(2023年5月31日《科技日报》,有改动)
16.下列各句的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早期的“神舟”飞船是整舱加压,通过检测整舱舱压变化来判断舱门的密封性,这种方法虽然耗时,但比舱门检漏仪更加的准确可靠。
B.为了满足空间复杂恶劣环境要求,“神舟”十六号飞船舱内照明设备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采用了先进的固态照明光源,这种光源的优点是耐冲击、抗振动、功耗低、稳定性高。
C.在飞船发射、飞行和返回过程中,如果遇到巨大震动、冲击等情况,新设制的仪表板减振器能够为飞船上的仪器设备提供必要的力学工作环境。
D.操纵棒把手是根据航天员手掌正常抓握状态进行赋型设计的,能极大满足航天员操作过程中的舒适度要求。
17.按要求作答。
(1)结合材料二,说说为解决固态照明光源空间环境适应性难题,研制团队先后突破了哪些技术难题。
(2)阅读四则材料,概括“神舟”十六号之所以能够顺利出征,主要得益于哪些技术支持。
[2022年福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民间美术体现了广大百姓最为朴素的精神诉求与审美表达,在与自然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勤劳而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地取材,创造出多样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
②中国民间艺术深深地根植于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壤之上,它带有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早在三千多年前,先民就注重通过收集民间的诗歌而了解民风,《诗经》中的“国风”汇集了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其内容表达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生活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在民间的艺术形式中,不仅有诗歌,还有如山花般烂漫的各种民间美术形式,它们是有形之国风。这些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形成了中华民族本原文化的基本内容,成为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
③在民俗生活中,动物形象成为民间美术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内容,尤其是以“虎”为主题的民间艺术形式品类多样、琳琅满目。“虎”作为百兽之王,在与中国老百姓长期共存中,形成了特有的中华虎文化,它既是辟邪镇宅的神兽,成为民间生活中保护平安的瑞兽形象,也象征着生命之中不断升腾的虎虎生气。各种民间美术形式中的虎形象,不仅构成“百虎闹春”的热闹景象,还向我们展示了民俗生活中老百姓趋吉避凶的文化心理。
④“一年之计在于春”,对“春”的期盼与生活的幸福祈愿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中,同样也以造型的方式体现在精彩纷呈的民间美术之中。人们以年画的方式迎接春节的到来,以剪纸的形式烘托节日的喜庆,以彩塑的手法再造愉悦的世相,以风筝的放飞感受春风浩荡,在皮影中品读人生的春秋,在玩具中体验未泯的童心。无论何地的民间美术,也无论何种形式的审美存在,它们在呈现劳动人民心灵手巧的手艺之外,其核心内容无不是在表现劳动人民对自然世界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对内心精神世界的抒发。
⑤当工业文明逐步代替农耕文明的时候,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在非遗时代,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保护与研究成为新的时代课题。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巨变,民间美术中所呈现的形式与内涵永远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层和本原的精神记忆,这种记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我们每一个人挥之不去的乡愁,更是我们今天寻找文化自信最为重要的文脉源泉。
(摘编自吴为山《国风有形:去民间美术中感受春意》)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绵延几千年之久的中华农耕文明,孕育并滋养了中国民间艺术。
B.民间美术表达百姓的质朴情感,形式具体可感,是“有形之国风”。
C.虎这一瑞兽形象常见于民间美术,年画《山林猛虎》是其中精品。
D.文章针对民间美术立论,支撑材料主要有《诗经》、彩塑、皮影等。
19.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述思路。
20.为传承弘扬民间美术,学校开展“探究民间美术文化价值”的主题活动。请你根据文章内容拟写两条宣传语。
[2024年四川广元中考真题]【材料一】
2023年10月21日,《全球企业创新指数报告2023》首次发布,该报告针对全球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五个领域的企业进行全面剖析。报告显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领域,上榜百强的中国企业数量分别为16家、8家、7家、6家和4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进程中,用10年时间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增长速度全球第一的奇迹,其科技创新表现令人瞩目,为全球发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图表1:国家/地区总体积各领域入围企业数
国家/地区 总入围企业数 新能源 生物医药 先进制造 新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术
前10 前50 前100 前10 前50 前100 前10 前50 前100 前10 前50 前100 前10 前50 前100
日本 151 1 13 33 - 5 15 1 13 32 1 12 38 1 15 33
美国 147 3 17 22 4 23 36 4 19 33 5 18 26 4 15 30
德国 45 1 3 10 1 7 10 1 4 8 1 7 10 1 5 7
中国 41 2 3 7 - 1 4 1 5 8 1 4 6 1 7 16
法国 26 - 4 8 1 1 6 - 3 5 - 3 5 - 1 2
(摘编自《科技日报》2023年10月22日,有删改)
【材料二】
图表2:2019—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
(来源:全球创新指数数据库,产权组织,2023年,有调整)
【材料三】
当前,全国各地涌动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澎湃热潮。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源于中国,惠及世界,在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也点燃了全球发展新引擎。新质生产力首先在“新”,关键在“质”,追求“绿”,辟蹊“径”,其目的是为全球技术变革提供新驱动,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优质动力和产品,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为世界现代化贡献中国方案。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面向未来,新质生产力正在绘就一幅世界经济强劲复苏、全球高质量发展和世界现代化交相辉映的美好画卷。
(摘编自《经济日报》2024年5月19日,有删改)
21.材料一中,有句话能直接表述图表1中有关我国的数据信息。请你参照这个方法,将图表2中有关中国的数据信息转换成文字表述。
22.请结合下面给材料三拟写的新闻标题,简要谈谈新闻标题的特点。
材料三标题:中国新质生产力,世界发展新动力
小贴士: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新闻单元,我们学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飞天”凌空》《一着惊海天》等新闻。
23.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在全球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展现大国担当的具体表现。
[2023年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①文物,指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人类文化遗物。中国的文物是中华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承载着灿烂的古代文明,传承着优秀的历史文化,讲述着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辉煌,维系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的民族精神。
②文物,尤其是国宝级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文明永不磨灭的“金色名片”。深藏在各大博物馆中的国宝级文物,犹如“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难睹其风采,赏其神韵,更谈不上了解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智慧和精神。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③“让文物说话”,简单的一句话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各大博物馆陆续策划出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展览,一大批国宝文物走出库房,和普通大众亲切见面。电视、网络媒体也陆续推出《如果文物会说话》《国家宝藏》等节目,以新颖的形式,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掀起了一股欣赏国宝、品味文明的热潮。感悟国宝,离不开中华文明;讲述中华文明,离不开解读国宝。
(摘编自佟洵、王云松主编的《国家宝藏》)
材料二:
①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之相伴而生的“酒器艺术”更是异彩纷呈。早在殷商时期,我国便已形成一套以酒器为核心的复杂的青铜礼器组合。从表面上看,这些器物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的礼器,实则是“明贵贱,辨等列”的重要载体——礼法中对不同身份、地位的贵族,允许使用青铜酒器的数量和种类有着严格的规定,且容不得丝毫僭越。
②在我们能见到的所有先秦时期的酒器中,尊可谓最为独特的一类。那尊是什么呢?尊,原本是成组礼器的共称。但到了宋代,尊开始专指一类酒器。这类酒器一般是侈口、长颈、或圆腹或方腹,带有圈足,比较典型的器物有珍藏在国家博物馆的四羊方尊和龙虎尊。此外,《礼记˙明堂记》记载“牲用白牡,尊用牺象”,后世一些学者根据这样的记载,也将一些铸成动物形状的酒器冠以尊名,如兔尊、鸟尊、豕(猪)尊、牛尊、羊尊之类,若将这些尊置于一处,活脱脱就是一个小型动物园。
③不过,这些仅是先秦时期的尊,如果算上后世被称为尊的酒器,那这类酒器的家族会更加庞大,也会更加复杂,这里就不作赘述了。
(摘选自李想《国宝小档案——象尊》)
材料三:
①徜徉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我们能遇到许多与兔相关的文化符号。在这些符号中,文物中的兔子无疑是最为形象的:无论是新石器时期的玉器、先秦时期的青铜器、魏晋时期的石雕,还是隋唐时期的壁画、宋元时期的书画,抑或是明清时期的瓷器……栩栩如生的兔子跨越千百年的时光,可爱灵动地呈现在今人面前,诉说着它们承载的历史。
②我国现存最早的与兔相关的人类制品是一件新石器时期的玉兔饰。考古发掘资料显示,这件玉兔饰出土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长6.8厘米,宽1.9厘米,厚0.2厘米。玉兔呈飞奔状,头微微向上扬,两耳紧贴后背,短尾上翘,后腿抬起。它的下部有一条长方形凹边,凹边上对钻4个大小不一的圆孔,表明这件玉兔饰可能与其他器物连缀在一起使用,或为冠饰,或为梳背。工匠用寥寥数刀便将兔子的神韵展现出来,新石器时期长江中下游流域先民制玉技艺之高超,着实令人惊叹。
(摘选自李想、张劲硕《国宝小档案——玉兔饰》)
2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述材料围绕文物进行阐释和介绍,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文物保护观和开放的心态,展现了中国文物的独特价值和不朽魅力。
B.材料一主要阐释中国文物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介绍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说话”指示的落实情况。
C.材料二主要介绍殷商时期酒器作为礼器的载体功能、先秦时期最为独特的酒器——尊的形态和后世学者根据记载铸成的一系列动物形状的尊。
D.材料三主要介绍兔子形象在不同时期文物上的广泛运用,以及玉兔饰的尺寸、形态、用途等。
2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国宝级文物承载着灿烂的古代文明,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
B.各大博物馆策划形式多样的展览,让大众走进库房,感悟国宝,品味文明。
C.尊,原是成组礼器的共称,宋始专指一类酒器。其家族庞大,比较典型的器物有四羊方尊和龙虎尊。
D.玉兔饰上的兔子身形可爱,富有神韵,体现了先民高超的制玉技艺。
26.[2022年安徽中考真题]材料一:
亚洲象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它体型庞大,雄性肩高可达3.2米,体重可达5.4吨。亚洲象有着很高的智商和独特的思维能力,更有堪比人类的记忆力,它们能精准记住大面积区域内食物和水源的位置。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
在西双版纳,1991—1995年,有30头亚洲象因偷猎致死。1996—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中国境内的大象基本摆脱了被猎杀的厄运。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杀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摘编自刘东黎《观象》)
材料二:
2021年,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进入昆明。在当地政府的柔性引导和细心呵护下,终于,它们在外“游荡”数月后,向南跨过元江,重返家园。
这群陆地“巨无霸”的大胆行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日本媒体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详细介绍这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奇幻旅行”,称“中国政府对迁移中大象的呵护令人印象深刻”。而网友则表示:“逛吃逛吃,一路溜达,大象之旅诠释了什么叫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显然,“野象北移”事件已经成为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美丽的中国,看生机如此盎然》,《光明日报》2022年4月25日)
材料三:
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一方面,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另一方面,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摘编自《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四: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传统思想重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客观上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保护。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中国更以文明自觉的态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艰巨而迫切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国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
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从法律、技术、人才等层面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
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占全球种类总数的10%以上:高等植物3.6万余种,数量居全球第三。
(摘编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光明日报》2021年10月10日)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洲象在寻找食物和季节性迁移的时候,往往借用人类在丛林中开辟的道路作为“象道”。
B.2021年,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的“奇幻旅行”,长达数百公里,历时数月,引人注目。
C.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D.生物多样性丧失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它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
2.材料一第一段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其中两种并分析各自的表达效果。
3.请围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梳理材料四的行文思路。
4.亚洲象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濒危”等级物种,请根据前三则材料,就如何保护亚洲象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2024年浙江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一: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
说明:①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在校学生。根据教育部《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以上在校生共1.99亿。
材料二: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学习和娱乐情况
《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利用互联网复习学过知识的比例最高,为46.5%;利用互联网在线答疑、背单词、学习课外知识、做作业的比例均在35%至40%之间。
《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有54.1%的未成年网民表示经常在网上看短视频,77.5%的家长表示会担心孩子看短视频的时间过长,沉迷网络,受到不良诱导。
材料三:专家建议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建议,未来可加大优质教育内容供给,进一步做好供给方式的精细化管理,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方案。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认为,要强化家长互联网使用能力的培训,通过社区培训、家长学校等形式,让家长具备正确管理未成年人上网的技能。
材料四:_________过去几年,我国未成年人网络娱乐行为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对不良用网行为的监管日趋严格。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对网络沉迷防治作出了具体规定。
随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落地施行,各地各部门纷纷进社区、进校园普及相关知识。北京市海淀区市民活动中心工作人员面向居民开展普法教育,提醒家长强化监护人网络素养教育责任;天津市南开区、河北区等网信部门联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将法治宣讲平台由“线下”搬至“线上”……各地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健康成长提供有益引导。
(以上材料摘编自2024年5月28日《人民日报》,《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27.关于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从材料一的数据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请写出两点。
28.材料三中院长的建议是对记者采访的回答。请结合调查情况,推测记者的提问。
记者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院长回答:未来可加大优质教育内容供给,进一步做好供给方式的精细化管理,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方案。
29.请为材料四添加一个标题。
标题:_____________
30.班级对同学们互联网使用情况开展问卷调查。请你根据上面四组材料,参照下面示例,设计问卷中的一个问题,问题的选项不少于3项。
示例: 你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与未成年人上网相关的法律法规?(可多选) □法治宣讲进校园 □学校主题教育 □网络素养“线上”课堂 □社区普法宣传 □家长的教育
[2023年辽宁阜新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从《列子·汤问》中的“偃师造人”到《西游记》中的“猴王出世”,中国的幻想文学传统绵延了2000多年,可以说,这是科幻文学能在当代中国文化领域繁荣发展的重要历史渊源之一。
科幻文学自清朝末年,在梁启超、鲁迅、老舍等文坛巨匠或翻译、或写作的推动下,虽历经起伏,但一直前行,一直有读者。从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到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再到刘慈欣的《三体》,中国科幻文学在跨越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幻作家和作品。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有改动)
【材料二】
中国科幻文学,九重气象已成春。刘慈欣的《三体》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全球销量突破2900万册;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赵华的《古币之谜》获得了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以他们为代表的科幻文学创作群体日趋壮大。《中国科幻网络文学白皮书(2022)》显示,2022年中国新增科幻网文作家4.2万人,其中“00后”占了72%。“后新生代”科幻作家的开阔视野和多元化创作,为中国科幻文学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科幻文学“母本”转化效果明显,带动了科幻影视剧的投资热潮。从20世纪30年代起,中国电影人创作出《六十年后的上海滩》《合成人》《未来警察》等多部带有科幻元素的影视作品。《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及《独行月球》的上映,使中国科幻文艺愈加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文化想象力和创造力。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不断深化,《三体》《流浪地球》等作品热度高涨,科幻文学在青少年中很受欢迎。科幻阅读有助于青少年认识和体验不同的世界。此外,科幻文学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部分学校开发科幻校本课程,让科幻文学和教育的联系越发紧密。未来可以通过开设科幻文学创作课、举办校园创作比赛等活动,进一步释放科幻文学的教育功能,让更多学生成为科幻爱好者,培养其好奇心、想象力等核心素养。探究人类命运、建构价值体系,中国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31.对上述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中,梁启超、鲁迅、老舍等文坛巨匠起到了推动作用。
B.材料二用举例子、列数字的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中国科幻文学取得的成就。
C.近年来科幻文学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所有学校都开发科幻校本课程,让科幻文学和教育的联系越发紧密。
D.三则材料均提到了《三体》,可见其在科幻文学领域中的影响力很大。
32.材料一中加粗词语“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33.如果将科幻文学融入课堂,你是否喜欢?请说明理由。
34.[2022年新疆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当植物吃了“垃圾食品”
化肥的使用给人类带来了创历史记录的高产农作物。大多数化肥的主要成分是氮、磷和钾,它们可使植物生长得更快、更大。从1960年到2000年,世界人口翻了一番,但全球粮食产量翻了三倍,这是农业生产取得的空前伟大的成就。
凡事有利也有弊,用化肥助长的高产作物,会损失某些营养成分。这些高产作物所含的矿物质和营养素都低于传统作物。
作物营养水平下降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因素是高产谷物、水果或蔬菜的体积趋大。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同一块土地的总含铁量是相等的,如果在这块土地上种植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出来的大品种的土豆,每单位生物量中的含铁量显然比小品种的少,因此高产作物的营养密度会降低。
植物中强大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会给食用者带来健康益处,但现代农业对植物的化学物质水平显然产生了不利影响。一般来说,作物越接近其野生祖先,其体内的生物化学水平越高,而现代农肥的大量使用则会降低植物的生物化学物质水平。
植物中矿物和植物化学物质含量下降的问题,发生在我们看不见的植物根部。虽然那些在化肥施用后的绿色庄稼茁壮健硕,但其根部到底都发生了什么呢?
维持植物健康的“食物配方”非常复杂、远远超出植物生长所需氮、磷、钾的简单混合。植物健康配方中包含大量的有益微生物,特别是细菌和真菌。根系微生物包裹并保护植物的根,并将大量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物质以及土壤中的有益化合物输送到植物的根部,帮助植物宿主输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以多种方式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互惠互利,才能让这种共生关系保持下去。植物宿主不会轻易付出,除非它能从根部微生物群得到它所需要的东西,反之亦然。植物的根不只是简单吸取营养的“吸管”,同时也通过土壤向根系微生物群泵送植物渗出液――植物分泌的碳水化合物、植物化学物质和其他可食物质的混合物。
植物以大量渗出液喂养根部微生物群,而根系微生物群则以为植物输送氦、磷、钾和促进植物健康的大量营养物质作为回报,同时也输送在植物与其根系微生物群之间传送化学信号的一些物质。
这就是现代化肥对植物来说是“垃圾食品”的原因。当作物获得了含大量氮、磷、钾的化肥时,植物和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共生生存方式就会遭到破坏。所以,植物会减少渗出液的产生。结果呢?根系微生物群产生的对植物有益的代谢物会越来越少。
因此,当我们大量使用化肥时,最终得到的是外表好看、但内在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含量较低的高产作物。这样的结果对植物来说是一场灾难。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了拥有这些“垃圾食品”让植物渐渐变成了不思进取的“懒虫”。植物“垃圾食品”之灾,最终会破坏植物和根系微生物群在漫长岁月里建立起来的良好合作关系和良性循环机制。
(选自《大自然探索》2022年第3期,有删节)
1.下列对“垃圾食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垃圾食品”中的氮、磷和钾等成分,虽然利于植物长得更快、更大,但会导致高产作物某些营养成分损失,营养水平下降。
B.“垃圾食品”对植物的化学物质水平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植物中强大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会给食用者带来健康益处。
C.“垃圾食品”的大量供给,使植物习惯了不劳而获,不再产生大量渗出液喂养根部微生物群,渐渐变成了不思进取的“懒虫”。
D.“垃圾食品”的大量使用对植物生长是一场灾难,会破坏植物和根系微生物群长期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与循环机制。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高产作物所含的矿物质和营养素低于传统作物的原因是它们的体积趋大。
B.现代农肥的使用会降低植物的生物化学物质水平,使其越来越接近野生祖先。
C.根部微生物群不会轻易付出,除非它能从植物宿主那里得到它所需要的东西。
D.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含量较低的高产作物,解决了全球人口剧增的吃饭难题。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从“垃圾食品”导致作物营养成分降低和破坏根部共生关系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B.文章运用列数字、下定义、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阐释了“垃圾食品”对植物健康生长的影响,通俗易懂。
C.本文语言科学严谨,既使用“根系微生物”等专用术语,解释植物生长原理;又使用“懒虫”等生活词语,生动形象。
D.这篇科普文章将客观事实和科学解释相结合,引发读者对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融合多学科知识,培养探究精神。
参考答案
1.答案:引用赫胥黎的话,让读者了解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紧密关系,提出二者“有什么共性”的问题,引出下文对二者共性的阐释。
解析:阅读文段:赫胥黎在一次题为《科学与艺术》的演讲中说,科学与艺术就是自然这块奖章的正面和反面,它的一面以思想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另一面则以感情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引用赫胥黎的话,让读者了解“科学与艺术就是自然这块奖章的正面和反面”,这就是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紧密关系,提出二者“有什么共性”的问题,引出下文对二者共性的阐释。
2.答案:需要科学研究者有长期的知识积累,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坚强的意志,探究和追求美。
解析:阅读材料一文段:首先,要有长期的知识积累。任何伟大的科学成果都不是凭空起高楼的,都需要有丰厚的知识作基础。其次,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他认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阅读材料二文段:科学研究的过程险阻重重,为什么杰出人才能够克服诸多困难、不断创新?有人认为是因为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可看出,需要科学研究者有长期的知识积累,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坚强的意志,探究和追求美。
3.答案:能。“理由”示例:《磁流体艺术:绽放》这一作品用美丽的视频画面展现磁流体流淌所产生的优美造型,既向大众普及了磁流体的相关科学知识,又让大众感受到艺术之美,这与第⑥段中“科普要艺术化”(“科学要艺术化”)的观点相符。
解析:阅读材料:《磁流体艺术:绽放》这一作品用美丽的视频画面展现磁流体流淌所产生的优美造型,既向大众普及了磁流体的相关科学知识,又让大众感受到艺术之美,这与第⑥段中“科普要艺术化”(“科学要艺术化”)的观点相符。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的信息理解与判断。
选项 分析 结论
A 人际沟通非常重要,其本质在于个人信息的单向输出。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沟通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互换”可知,表述错误) 错误
B 同理心比同情心包含更多的认知因素,同理心(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同理心比同情心包含更多的认知因素”可知,表述正确)的基本动机是利己。
(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同理心的基本动机是利他”可知,表述错误) 错误
C “只要……就……”是一组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在选项中出现,通常会导致表述太绝对。
只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就能完全避免“沟通漏斗”现象。
(根据材料二最后一句“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争取让这个‘漏斗’漏得越来越少”可知,选项中“完全避免”表述错误) 错误
D 有效沟通大纲,可以帮助我们厘清沟通的思路,明确沟通的策略。
(根据材料三第二句“有效沟通大纲可以帮助我们厘清沟通的思路,……以达到自如沟通目的的工具”及所给的有效沟通大纲可知,表述正确) 正确
5.答案:有效沟通,是围绕设定的目标,在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人际交流过程,它需要沟通双方最终达成共同协议。
解析:本题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的信息整合。由材料一第三段可知,有效沟通是“一种人际交流过程”“需要沟通双方最终达成共同协议”。由材料三可知,有效沟通“需要围绕设定的目标”“在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考生整合以上信息,按照目标、过程和结果的顺序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6.答案:绘图示例: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信息筛选。
第一步:根据材料二中的数据信息,确定漏斗需要分几层。抓住“100%”“80%”“60%”“40%”“20%”“5%”可知,需要将漏斗划分为六层。
第二步:根据各数据对应的信息填写每层的内容。
注意:根据漏斗模型越往下表示容量越小的特点,切勿写错顺序。
7.答案:【示例】①深度理解妈妈的意图:妈妈不是干涉小渝的自由,而是为了让小渝集中精力学习。②要有“同理心”,回应妈妈的关切,打消妈妈的顾虑,向妈妈保证自己不会因绘画耽误学习。③清楚讲明参加绘画培训的理由,让妈妈知道自己热爱绘画且绘画对未来发展有意义。④如面对面不好沟通,可采用写信等方式与妈妈进行细致的交流。⑤沟通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冷静、理智,不与妈妈发生冲突。
解析:本题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的信息的迁移运用。根据审题分析可知,小渝和妈妈的沟通是无效的。然后考生从材料一、三中针对性地找出“有效沟通”的相关内容提建议即可。材料一第三段给出了“有效沟通”需要注意的三个策略,考生可据此分析。第一,二人都没有深度理解对方要传递的信息,妈妈不是在干涉小渝的自由,只是担心绘画会影响其学习;小渝不是贪玩不学习,只是热爱绘画,想要在这方面有所发展。第二,二人都没有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彼此意见不统一的原因没有说清楚、说充分。第三,二人都缺乏同理心,更多地在表达情绪,缺少认知层面的思考。从材料三有效沟通大纲中可知,沟通时要知道“对方在乎的具体因素”“如何让对方内心认可”,这也是材料一中“有效沟通策略”的具体体现。联系生活实际可知,沟通最忌冲动,双方应心平气和地沟通,不要带着情绪沟通,如果当面沟通难以控制情绪,可采用写信、发微信等方式。考生据此作答即可。
8.答案:A语言“通胀”的形成和运用;B语言“通胀”需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阅读全文可知,文章第①②段写了什么是语言“通胀”;第③④⑤段写了语言 “通胀”的形成和运用;第⑥⑦段写了语言“通胀”的负面作用和危害;最后一段写了语言“通胀”需改变。据此分析提炼概括即可。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第④段列举数据说明了面对面交流时信息传递的三种路径及所占比,说明了面对面交流时,通过语言有效传递的信息的比例低。并不能说明语言“通胀”的程度。故选C。
10.答案:①消解了许多事物的严肃性,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放纵感;②循环往复,最终将导致文化的枯萎;③总是处于强烈的感官刺激下对自己毫无益处。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结合 “这种虚火亢奋的表达方式,并没有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反而消解了许多事物的严肃性,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放纵感”,可得:消解了许多事物的严肃性,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放纵感;结合 “当某个词语的新鲜感一过,就会立即失去意义,并需要诞生更令人亢奋、更情绪化的新词。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将导致文化的枯萎” ,可得:循环往复,最终将导致文化的枯萎;结合 “即使站在观众的角度,人也需要给自己的情绪留下一定的空间,总是处于强烈的感官刺激下对自己毫无益处” ,可得:总是处于强烈的感官刺激下对自己毫无益处。
11.答案:我觉得语言“通胀”不能一概否定。有一些语言“通胀”的运用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称呼一些女子为“美女”,即使对对方的尊重,也能够引起对方的好感,改善人际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作者对当下的语言“通胀”现象持批评态度,张枫同学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也就是说张枫同学的观点是针对语言“通胀”现象不能批判和否定,可围绕语言“通胀”的一些好处或者是积极的意义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筛选。C.根据文本三第①段“人人都可能是热词的制造者、知识的传播者”第④段“究竟哪些热词有机会进入语文词典?一是语文性……二是稳定性……三是通用性……”可知,选项一方面表述过于绝对,另一方面文章并未提到“人人又都是热词能否进入语文词典的影响者”,而是提到了影响热词进入词典的几个因素;故选C。
13.答案:2023十大流行语的发布及其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拟写。根据文本二第①段“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3十大流行语’……入选”可知,语段主要介绍2023十大流行语发布;根据文本二第②—④段“‘十大流行语’的发布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语言的敏感度,有助于人们以新方式、新视角去看待、认知生活中的语言”“‘十大流行语’的发布也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代际和群体间的壁垒,让不同人群通过语汇的扫盲来实现更好的跨界沟通”“‘十大流行语’的发布还让人们有机会去接触和了解未知的领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可知,语段主要介绍了“十大流行语”发布的重要意义;综合以上信息可概括标题为:2023十大流行语的发布及其意义。
14.答案:①.社会因素、语言因素、认知因素和传播因素;②.文本二通过具体词语如“显眼包”“情绪价值”的解读,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流行语的发布如何提升人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和促进代际沟通;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筛选。第①空:根据对话“小语:热词之所以能产生和流行,离不开一个‘新’字,即语言形式要新颖独特”“你: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还有”可知,横线处需要填写影响热刺产生的因素,可定位到文本三第①②段“影响年度热词产生和流行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因素。随着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二是语言因素。通过语言的类推作用产生了大量新词语……三是认知因素。新颖独特的词语能够吸引大众眼球……四是传播因素。互联网、数字化的背景扩大了社会语言的影响力……”可知,其他因素还有:社会因素、语言因素、认知因素和传播因素。第②空:根据题干对话“你:文本二三是新闻评论,论证方法使用恰当,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可知,横线处需要举一个例子来分析论证方法的运用。根据文本二第二段“看到‘显眼包’这个如此接地气的词汇能成为年度流行语,感觉很温暖……这种精准而不失诙谐的表达,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可知,作者举了“显眼包”这个流行语作为例子,来说明流行语如何反映语言流变中的人情味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属于举例论证的方法,结合文本二第②段“‘十大流行语’的发布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语言的敏感度,有助于人们以新方式、新视角去看待、认知生活中的语言。”通过这个例子,作者有效地论证了流行语如何成为反映社会心态和文化变迁的镜像。据此作答即可。
15.答案:①.生成式人工智能;②.“生成式人工智能”符合现代汉语的构词规律和语音语法特点,意义表达准确,且反映了科技进步的足迹,具有较高的社会共知度和使用频率,因此最有可能入选。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运用。根据文本三第④段“究竟哪些热词有机会进入语文词典?一是语文性……二是稳定性……三是通用性……”可知,流行语要进入词典需要有文段中所提到的特点。“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当前科技领域的热门词汇,不仅代表了最前沿的技术趋势,还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看,生成式人工智能(如ChatGPT等模型)展现出了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创造力,能够生成文本、图像、音频等多样化内容,为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变革。这种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使得“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了一个具有高度代表性和广泛认知度的词汇。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也符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词汇的原则和标准。该词典旨在反映现代汉语的词汇面貌和使用情况,收录具有代表性、广泛性和稳定性的词汇。而“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技术领域的核心词汇,不仅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展现了现代汉语词汇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和变化。相比之下,“显眼包”虽然在网络语言中较为流行,但其含义和用法相对局限,更多是在特定语境下使用,缺乏广泛的适用性和稳定性;“村BA”则更多地是描述一种具体的活动或现象,虽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文化特色,但在全国范围内的认知度和影响力相对有限。所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机会进入词典。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6.答案:A
解析:A.有误,结合“早期的‘神舟’飞船是整舱加压,通过检测整舱舱压变化来判断舱门的密封性,这种方法虽准确可靠,但缺点是耗时长”“510所研发的舱门快速检漏仪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改进的,实现了对‘神舟’飞船舱门和对接面的快速准确检漏,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可知,选项表述错误;BCD.正确。故选A。
17.答案:(1)研制团队先后突破了空间二次光学系统设计、在轨抗特殊空间环境设计、敏感器件抗力学环境设计等技术难题。
(2)①舱门快速检漏仪保障出舱安全;②舱内舱外照明点亮“神舟”之路;③仪表板减振器保障仪表设备稳定可靠;④操纵棒是航天员手臂的延长器。
解析:①结合“在解决固态照明光源空间环境适应性的难题上,为降低紫外辐照、总剂量辐照、原子氧等空间特殊环境对产品寿命及可靠性的影响,研制团队先后突破了空间二次光学系统设计、在轨抗特殊空间环境设计、敏感器件抗力学环境设计等技术难题”可知,研制团队先后突破了空间二次光学系统设计、在轨抗特殊空间环境设计、敏感器件抗力学环境设计等技术难题。②结合“510所研发的舱门快速检漏仪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改进的,实现了对‘神舟’飞船舱门和对接面的快速准确检漏,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可知,舱门快速检漏仪保障出舱安全;结合“为了满足空间复杂恶劣环境要求,‘神舟’十六号飞船舱内照明设备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采用了先进的固态照明光源”可知,舱内舱外照明点亮“神舟”之路;结合“在飞船发射、飞行和返回过程中,遇到巨大震动、冲击等情况时,新设制的仪表板减振器能够为飞船上的仪器设备提供必要的力学工作环境,例如在发射、返回过程中保证设备生存,在飞行过程中改善仪表板上设备的力学工作环境”可知,仪表板减振器保障仪表设备稳定可靠;结合“操纵棒把手是根据航天员手掌正常抓握状态进行赋型设计的,外部轮廓曲面完美贴合航天员掌心,极大满足航天员操作过程中的舒适度要求”可知,操纵棒是航天员手臂的延长器。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D项,文中提到《诗经》是为了论证“中国民间艺术根植于农耕文明的土壤之上,带有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的观点,进而引出“有形之国风”——民间美术形式。由此可知,该项分析有误。
19.答案:先指出与“春”有关的民间美术的精神寄寓,再举年画、剪纸等多种形式的民间美术予以佐证,最后归结所有民间美术的寓意。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述思路。首先阅读文章第④段,划分段内层次。第一句为第一层,指出与“春”有关的民间美术寄寓了人们对“春”的期盼与生活的幸福祈愿;第二句为第二层,举年画、剪纸、彩塑、风筝、皮影、玩具等多种形式的民间美术形式佐证第一句的观点;第三句为第三层,阐述了所有民间美术的寓意。然后将每层的大意整合起来,条理清晰地进行表述即可。
20.答案:示例:①守护民间美术,存续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②传承民间美术,增强文化自信。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首先要抓住“探究民间美术文化价值”这一主题,即所拟标语一定要体现“民间美术”“文化价值”这两个要素。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民间美术有哪些文化价值。阅读文章可知,从第②段最后一句、第⑤段最后一句中均可找到对民间美术的文化价值的描述。考生据此拟写标语即可,注意所拟标语要简洁明快,朗朗上口。
21.答案:2019到2023年,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作为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排名分别为14名、14名、12名、11名、12名,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22年排名最靠前,接近10强。
解析:材料一“报告显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领域,上榜百强的中国企业数量分别为16家、8家、7家、6家和4家”,这句话能直接表述图表I中有关我国的数据信息。参照这个方法,图表2中有关中国的数据信息“中国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接近十强”“2019年14名”“2020年14名”“2021年12名”“2022年11名”“2023年12名”转换成文字表述为:2019到2023年,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作为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排名分别为14名、14名、12名、11名、12名,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22年排名最靠前,接近10强。
22.答案:①概括性强;②简洁明了;③醒目亮眼
解析: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和评价,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概括性:新闻标题应准确、简洁地反映新闻的核心内容,帮助读者快速理解新闻的重点。②语言艺术性:新闻标题常运用一语破的、以精取胜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特点,以吸引读者并传达新闻立场。③准确传达信息:标题应忠实于新闻内容,避免误导读者;使用具体、明确的词汇,而不是含糊不清的表述。突出新闻事件的关键信息或主要观点。④简短明了:控制标题的长度,一般不宜过长,以便读者快速阅读和理解。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语法结构,使用简洁有力的词汇和短语。对材料三中国新质生产力,世界发展新动力这个标题进行新闻标题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醒目亮眼,吸引读者:这个标题通过强调新质生产力和“世界发展新动力”的概念,隐含了新闻的重要性和新颖性。结合材料三“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源于中国,惠及世界,在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也点燃了全球发展新引擎”分析,标题暗示了中国生产力的新变化可能对全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吸引读者进一步了解详情。②概括性强。准确传达信息:标题准确地传达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即中国新的生产力发展如何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新动力。它没有夸大或误导读者,而是直接、明确地表述了新闻的核心信息。③简短明了:这个标题非常简短,只有十几个字,但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它使用了简洁有力的词汇和短语,如“新质生产力”和“世界发展新动力”,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新闻的主题。
23.答案:示例:①中国在多个领域实现了科技创新,为全球发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能;②作为中等收入经济体,近年来不断刷新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接近10强;③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点燃了全球发展新引擎。
解析:根据材料一“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进程中,用10年时间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增长速度全球第一的奇迹,其科技创新表现令人瞩目,为全球发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能”可概括出:中国在多个领域实现了科技创新,为全球发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能;根据材料二图表信息“中国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接近十强”“2019年14名”“2020年14名”“2021年12名”“2022年11名”“2023年12名”可概括出:作为中等收入经济体,近年来不断刷新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接近10强;根据材料三“全国各地涌动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澎湃热潮。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源于中国,惠及世界,在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也点燃了全球发展新引擎”可概括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点燃了全球发展新引擎。
2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与分析。根据材料二第②段“后世一些学者根据这样的记载,也将一些铸成动物形状的酒器冠以尊名”,可知C项“后世学者根据记载铸成的一系列动物形状的尊”逻辑有误,应是给铸成的动物形状的酒器冠以尊名,而非铸成动物形状的尊。
2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根据材料一第③段“一大批国宝文物走出库房,和普通大众亲切见面”可知,B项“让大众走进库房”表述有误。
26.答案:1.A
2.示例:打比方,把亚洲象的四肢比作“四根柱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亚洲象四肢粗壮的特点。列数字,“可达3.2米”“可达5.4吨”,准确说明了亚洲象体形庞大的特点。作比较,把亚洲象的记忆力和人类的作比较,突出了亚洲象记忆力超强的特点。
3.首先指出中国智慧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巨大贡献,接着点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所遵循的理念,然后介绍中国智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具体实践,最后列举中国智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4.(1)禁止盗猎和杀戮,严格保护亚洲象。(2)以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等方式维护亚洲象栖息地。(3)协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以解决人象冲突问题。(4)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障生物的多样性。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作答时,可先逐项与原文比对,然后判断其是否符合文意。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性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可知,A项中“往往借用人类在丛林中开辟的道路作为‘象道’”表述有误。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作答时,首先要了解常用说明方法及其特征,然后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判断,最后结合说明方法的一般特征及材料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效果。由材料一第一段可知,首句将亚洲象的四肢比作四根柱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亚洲象四肢粗壮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第二句列举“3.2米”“5.4吨”等具体数字,说明了亚洲象体形庞大的特点,准确严谨;第三句将亚洲象的记忆力和人类的进行比较,突出了亚洲象的记忆力之强。考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考生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首先阅读材料四,明确每段说明的内容。第一段概述生物多样性丧失已成为全球性挑战,并指出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巨大贡献;第二段从思想、理念方面介绍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智慧;第三段介绍中国智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具体实践;第四段列举中国智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取得的丰硕成果。然后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表逻辑关系的词语将每段的说明内容串起来,使答案条理清晰。
4.本题考查阅读拓展。作答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所提建议要依据材料的相关内容,二是要有可行性。针对材料一第二段提到的“1996—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可提出“禁止盗猎和杀戮,严格保护亚洲象”“协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以解决人象冲突问题”的建议;根据材料二第三段“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可提出“以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等方式维护亚洲象栖息地”的建议;针对材料三“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可提出“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障生物的多样性”的建议。考生据此分点作答即可。
27.答案:①绝大多数未成年网民对相关法律或政策有所了解。
②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大、互联网普及率高。
③未成年人利用互联网学习占比高,且认可互联网学习的比例有增长。
解析:根据材料一图一“87.1%的未成年网民对至少一项与未成年人上网相/关的法律或政策有所了解”可知,绝大多数未成年网民对相关法律或政策有所了解;根据材料一图二“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93亿”可知,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大。根据“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7.2%”可知,互联网普及率高;根据材料一图三“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利用互联网学习的比例达88.7%”可知,未成年人利用互联网学习占比高。根据“88.7%认为互联网对自己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比例达77.4%,较2018年提升24.4%”可知,未成年人认可互联网学习的比例有增长。
28.答案:示例:院长您好!调查显示,未成年网民使用互联网学习的比例很高,为更好满足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学习的需求,您有哪些建议?
解析:根据材料三院长的回答中提到“未来可加大优质教育内容供给,进一步做好供给方式的精细化管理,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方案”可知,可以合理推测记者的提问可能围绕未成年网民使用互联网学习的现状以及如何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展开。在提问时,首先要有称呼(院长)、问候语(您好),然后根据数据或真实情况(调查显示),提出相关问题。示例:院长您好!调查显示,未成年网民利用互联网进行多种学习活动,那么对于如何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教育内容的质量,以更好地服务未成年人的学习需求,您有什么看法呢?
29.答案:示例1:加强网络普法教育
示例2:监管措施
解析:根据材料四第①段“过去几年,我国未成年人网络娱乐行为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对不良用网行为的监管日趋严格”可知,我国一直在努力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监管。根据“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对网络沉迷防治作出了具体规定”可知,进一步体现了监管措施的具体实施。根据第②段“随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落地施行,各地各部门纷纷进社区、进校园普及相关知识”,说明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展网络普法教育,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的网络空间。据此拟写。示例:强化网络普法与监管。
30.答案:示例:你使用互联网开展过哪些学习活动?(可多选)
□复习知识 □在线答疑 □学习课外知识 □背单词 □做作业
解析:首先仔细阅读四组材料,梳理出关键信息:材料一给出了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材料二介绍了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学习和娱乐的情况,包括利用互联网复习知识、在线答疑等学习行为以及看短视频等娱乐行为,同时提到家长对孩子看短视频的担心。材料三提出专家建议,如加大优质教育内容供给、强化家长互联网使用能力培训等材料四强调我国未成年人网络娱乐行为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对不良用网行为的监管严格,且各地开展了网络普法教育活动。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可以从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的学习方式、娱乐活动、对网络监管的看法等方面设计问题。示例:你在网上主要进行哪些活动?(可多选)□复习学过知识□在线答疑□背单词□学习课外知识□做作业□看短视频□其他娱乐活动(请注明)
31.答案:C
解析:C.由材料三“科幻文学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部分学校开发科幻校本课程,让科幻文学和教育的联系越发紧密”可知,选项“所有学校”表述错误。故选C。
32.答案:不能,“之一”,是其中一个的意思,起修饰限定作用,说明了中国幻想文学是科幻文学能在当代中国文化领域繁荣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历史渊源,而不是唯一,去掉后,过于绝对,该词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语言。作答时,首先表明观点态度,不能删去。其次结合具体内容阐明理由。“之一”常用于说明文中,表示其中一个的意思,此处强调中国的幻想文学传统是科幻文学能在当代中国文化领域繁荣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历史渊源,但并非唯一。如果删去,就变成唯一的重要历史渊源,说法绝对化,且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删去。“之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33.答案:示例一:喜欢,围绕“科学”“想象”“创新”“兴趣”等关键词叙述即可。
示例二:不喜欢,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看法。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示例:喜欢。结合材料一第二段“中国科幻文学在跨越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幻作家和作品”,材料二“中国科幻文学,九重气象已成春”可知,中国科幻文学历史底蕴深厚,有着坚实的基础,近年来科幻文学产业可谓蓬勃发展,再结合材料三“科幻阅读有助于青少年认识和体验不同的世界”“进一步释放科幻文学的教育功能,让更多学生成为科幻爱好者,培养其好奇心、想象力等核心素养”“探究人类命运、建构价值体系”可知,将科幻文学融入课堂,可以让青少年认识和体验不同的世界,培养其好奇心、想象力等核心素养,进而为未来的科技创新领域注入力量。
34.答案:1.B
2.C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