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六:文言文阅读—三年(2022-2024)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考点六:文言文阅读—三年(2022-2024)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5 20:4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点六:文言文阅读—三年(2022-2024)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一、阅读理解与欣赏
[2024年新疆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小题。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①,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娜,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说苑·正谏》)
【注】①怀丸操弹:怀揣弹丸,手持弹弓。
1.下列选项中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服:衣服
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孰:同“熟”,熟练。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私心。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间或、偶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以妻、妾、客的“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来对比齐王的处境,语气尖锐而有力。
B.邹忌成功劝谏不仅在于他高超的讽谏艺术,还在于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的开明君主。
C.文章采用“三问”“三比”“三赏”“三变”的“三叠”式结构,层次清晰,有整齐对称之美
D.文章运用精练的语言、细微的笔法和朴实的记叙刻画出邹忌善于说理的谋臣策士形象。
4.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B.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C.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D.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5.有人说少孺子说理的方法和邹忌讽谏的方法相同,你认为呢?说说理由。
[2023年西藏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6.请用“/”给[乙]文中画框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疾趋度石罅瀑见
7.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_____)
(2)良多趣味(_____)
(3)从山门右折(_____)
(4)虚空皆纬(_____)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9.请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特点。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滑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 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鸯,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节选自曾国济《曾国藩家书》)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书序。
B.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C.古代一般称“有才德的人”为“君子”,“犹幸预君子之列”中的“君子”则指有官位的人。
D.“缀公卿之后”“四海亦谬称其氏名”中“缀”和“谬称”皆为谦辞。
2.下面句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B.援疑质理 质:询问
C.媵人持汤沃灌 汤:菜汤
D.右备容臭 臭:香气
3.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5.请从描写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任选其一作答)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2)四支僵劲不能动。
6.[甲][乙]两文作者均意在“劝学”,他们“劝学”的方式有何不同
7.在读书求学方面,[甲][乙]两文带给你哪些启示
[2022年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阅读《一钱太守》,完成下面小题
一钱太守
刘宠任会稽太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朝廷征为将作大匠①,山阴县有五六叟,自若耶②谷间出,人赍③百钱以送宠,曰:“山谷鄙人,未尝识朝政。他守时,吏索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④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值圣明,故相扶而送。”宠曰:“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父老辛苦!”叟奉以钱,宠不能辞,遂各选一钱受之。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释:①将作大匠:主管土木工程的官员,②若耶:山名,③赍(jī):携带,④明府:对太守的尊称。
1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粗词。
(1)朝廷征为将作大匠
(2)宠不能辞
1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3.请用“/”给下面语句划出两处停顿。
自明府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14.刘宠上任前,当地官吏如何对待百姓?(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15.从选文看,刘宠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3年贵州中考真题]与谢万书①
[东晋]王羲之
古之辞世者……今仆②坐而获逸③,遂其宿心,其为庆幸,岂非天赐!
顷④东游还,修植桑果,今盛敷荣,率诸子,抱弱孙,游观其间,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虽植德无殊邈,犹欲教养子孙以敦厚退让。或以轻薄,庶令举策数马⑤,仿佛万石⑥之风。君谓此何如?
比⑦当与安石⑧东游山海,并行田视地利,颐养闲暇。衣食之余,欲与亲知时共欢宴,虽不能兴言高咏,衔杯引满,语田里所行,故以为抚掌之资,其为得意,可胜言邪!常依陆贾、班嗣、杨王孙⑨之处世,甚欲希风⑩数子,老夫志愿尽于此也。
【注】①选自《晋书》,有删节。②仆:我。③坐而获逸:指轻易获得隐退自由。④顷:不久。⑤举策数马:典故,指侍奉君主很谨慎。⑥万石:即西汉石奋,与四子均官至二千石,被称“万石君”。⑦比:近来。⑧安石:东晋谢安。⑨陆贾、班嗣、杨王孙:都是无为清净、超然物外之人。⑩希风:向往一时的风尚。
16.下列不是描述“我”辞官归隐后悠然自得生活的一项是( )
A.修植桑果,率子抱孙游观林下 B.果实甘美,割而分之同享美味
C.游山泛海,察看田地颐养闲暇 D.兴言高咏,举杯斟酒吟诗作对
17.王羲之在书信中,表明对子孙品德寄予希望的一句是①______,概括自己理想追求的一句是②_____。
18.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割而分之 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二则》)
B.庶令举策数马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诸葛亮《出师表》)
C.君谓此何如?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D.老夫志愿尽于此也 仓鹰击于殿上(《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2024年云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①、环而卫者。嘉木奇卉被之,葱茜浓郁。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②。洑③出石罅④,激而为迅流者焉。阴木荫其颠⑤,幽草缭其趾⑥。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
【注释】①提:同“揖”,拱手行礼。②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发现一股泉水,水深而清澈,聚为池塘,缓缓流动。③洑(fú):同“伏”,水伏流地下。④罅(xià):缝隙。⑤颠:上方。⑥趾:岸边。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略无阙处 阙:___________
(2)至于夏水襄陵 襄:___________
(3)心始异之 异:___________
(4)环而卫者 环:___________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21.甲文描写三峡秋季景色却不见“秋”字,作者是如何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
22.甲乙两文所描绘的山的形态有哪些共同特征?请简要分析。
[2023年山西中考真题]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班级举办了“学习先贤美德·体悟生命意义”专题学习活动。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23.两军阵前“公将鼓之”,鲁庄公①_______的举止凸显曹刿的从容不迫;乱世之中“三顾草庐”,刘备三次到草庐②_______的谦恭引发诸葛亮的耿耿忠心。(根据句中加粗字的意思填空)
24.从文中或铿锵有力,或感人肺腑的言语中,可以读出人物深沉的情感。“肉食者鄙”的意思是①_______,体现了曹刿对国事的忧虑;“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的意思是②_______,体现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感念。
25.主动请战的曹刿,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捐躯报国的文天祥,他们都是名垂千古的仁人志士。《过零丁洋》中哪一联诗既是文天祥的自述心志,同时也道出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声?请写出该联诗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句:
理解:
26.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你从曹刿或诸葛亮身上学到了什么优秀品格?请结合选文作答。
[2022年湖北襄阳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
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
王阳明
①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①于志者。
②今学者旷废②隳惰③,玩岁愒时④,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⑤则圣矣立志而贤⑥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③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⑦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⑧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节选自《王文成公全书》
【注释】①本:当做根本。②旷废:荒废学业。③隳(huī)惰:懒惰散漫。④玩岁愒时:虚度光阴。⑤圣:圣人。⑥贤:贤人。⑦乡党:乡亲。⑧念:深思。
2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
(1)宗族乡党敬信之 敬:___________________
(2)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皆:___________________
28.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B.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C.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D.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30.本文见解独特,请用文中的话说说作者提到的“为善”的标准是什么。
31.王阳明是中国古代立大志、成大器的典型代表。有一次,他向私塾先生请教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先生按常理回答说“只有读书考取功名”。王阳明却并不认同,他认为“考取功名不是最重要的事,读书立志做圣贤才是最重要的事”。那么作为青少年的你,应该立什么样的志向并如何去努力呢?请简要表述。
[2023年辽宁营口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①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②,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③,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④不得黔⑤。彼二圣一贤⑥者,岂不知自安佚⑦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⑧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闻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节选自韩愈《争臣论》②)
【注释】④闵:同“悯”,忧虑。②乂(yì):治理。③孜孜(zī)矻矻(kū):勤谨不已的样子。④突:烟囱。⑤黔:黑。⑥二圣:指夏禹和孔子。一贤:指墨翟。⑦佚:安乐,安逸。⑧阳子:即阳城,任谏官五年。⑨《争臣论》:争,读zhèng,后作“诤”。争臣,是指向君主直言进谏的大臣。韩愈写此文对阳子进行讽喻。
3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
(2)或异二者之为(______)
(3)死而后已(______)
(4)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______)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2)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
3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速乎哉
35.乙文中说“自古圣人、贤士”“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甲文中哪两句话阐述了同样的思想?(用文中原句回答)
36.甲文中范仲淹认为“古仁人”与课文中的“迁客骚人”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乙文中韩愈为什么认为阳子不贤?
[2024年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①陇西牧簿,得隐②马二万匹,帝怒,收慕容悉达等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帝悟,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③尔善言。”遂皆以减论。
(通)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虚。”……数岁,召为刑部尚书。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
【注释】①覆:审察。②隐:隐藏。③旌:表彰。
(节选自《新唐书》,有改动)
3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后家长安( ) (2)朕不明,乃至是( )
(3)时贼珍用山积( ) (4)固辞,改工部( )
38.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以”,与“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尊使命》)
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3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命至重,死不复生。
(2)清以奉国,名定不虚。
40.屈突通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3年浙江嘉兴中考真题]校文学社开展“赏君子之美 识文人风骨”探究活动。请阅读诗文,完成任务。
程本立,字原道,嘉兴崇德人。少读书,不务章句。闻金华朱彦修兄弟得考亭之学①于白云许谦,乃往就学焉。
丁卯,从王朝京师。被累,谪云南长官司吏目。留家大梁,自以一仆之任。时所部百夷煽诱为逆,本立单骑深入,为书开谕逆顺利害,由是诸夷感悦归顺,边事以息。
西南当王师初靖,余孽尚骄,时西平侯沐英、布政使张紞以本立统须守御,因自誓曰:“吾当以死救此一方。”遂不避艰险,山行野宿,自楚雄、姚安以逮②大理、鹤庆、丽江、永昌,咸赖其抚绥安辑。自是民得安业,军得着伍,本立之力也。
(选自《革除遭事二》有删改 作者明 黄佐)
[注]①考亭之学:朱熹之学。②逮:至。
洛阳七里桥命儿还大梁,是日风霾大作,晚色忽开,一诗自遣
明 程本立
我老西行几日还,归心随尔过崤关。
晚晴扫得离愁去,稳坐车中饱看山。
(选自《巽隐集》卷一)
41.[任务一阅文知人]认真阅读文本内容,将下表填写完整。
时间 筛选文本信息 概括人物经历 我的学习批注
年轻时 金华朱彦修兄弟得考亭之学于白云许谦,乃往就学焉。 远道求学 “就学”可理解为(1)___________
丁卯年 被累,谪云南长官司吏目。 (2)___________ “谪”字学过,理解不难,耶!
云南任上 为书开谕逆顺利害,由是诸夷感悦归顺,边事以息。 (3)___________ “诸夷”是否就是“西和诸戎”中的“诸戎”呢?
王师初靖后 (4)___________ 西南建功 军民安居乐业,全是程本立的功劳啊!
42.语言现象要学会梳理。根据例句中加粗词的用法,从学过的文言文中再举两例。
词类活用 例句:山行野宿 句1:___________ 句2:___________
43.[任务二悟诗识人]文学社想以程本立的诗为蓝本制作一个微视频,在校微信公众号上推送。请你结合诗和文,完成视频脚本创作。
镜头 画外音:内心独白
背景 人物特写
风吹尘飞,天色阴晦,驿路上一辆马车渐行渐远,徒留两道车辙。 (1)____________ 儿啊,我已老迈,这一别不知何时再见。狠心命你返回,望着阴沉天色,我的心仿佛正随你一起经过崤关。望你一路顺利,平安归家!
(2)____________。山脚下,桥边一车,车帘微微掀起。 安坐车中,面向青山,神态怡然。 (3)____________
44.[任务三诗文颂人]校徽信公众号设立了“文人风骨”专栏,上一期推介的是范仲淹。请你综合诗文内容,参照示例,写一段话来推介程本立。
[示例]范仲淹历经艰难,但勤奋乐观,终有所成。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他敢于直言强谏,虽屡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信念坚定,诠释了文人的铮铮风骨。
[2024年湖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三则文言短文,完成下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谢公①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②。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丙]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③,便唱④使还。太傅神情方王⑤,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⑥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注释]①谢公;指谢安。死后追赠为大傅。②局:这里指棋局。③遽(jù);惶恐。④唱:叫喊。⑥王(wàng);通“旺”,指兴致高。⑥承响;应声附和。
45.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谢玄淮上信至”中的“俄而”与“俄而雪骤”中的“俄而”意思相同,都表示“不久,一会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中的“差”是“大体”的意思,与成语“差强人意”中的“差”意思相同。
C.“徐向局”“公徐云”与《周亚夫军细柳》中“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中的“徐”,都有“缓慢”的意思。
D.“色”有“面部表情、气色,颜色,品类”等义项,“意色举止”“色并遽”中的“色”都是“颜色”的意思。
46.借助下面的知识卡片,将短文[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说:1.shuō①解释,说明 ②主张,学说;2.shuì劝说,说服;3.yuè通“悦”,喜悦,高兴 去:①离开 ②距,距离 ③前往 ④过去的
47.短文[乙][丙]均出自《雅量》篇。任选一则,根据其中谢公的表现,说说将其归入《雅量》篇的原因。
48.在《晋书 谢安传》中,短文[乙]的故事有另外一个结尾:谢安下完棋,往屋里走,因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过门槛时不小心把木屐上的齿踢断了。你觉得这个结尾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有误,“服”这里的意思是穿戴;B.有误,“孰”这里的意思是仔细;C.有误,“私”这里的意思是偏爱;D.正确。故选:D。
2.答案:(1)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2)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解析:①重点词有:美,认为……美。该句是判断句,翻译时加上判断词“是”。句意: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②重点词有:面,当面。刺,指责。句意: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3.答案:A
解析:A.有误,语气委婉,不是尖锐有力;BCD.正确。故选:A。
4.答案:D
解析:句意:蝉、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断句: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故选:D。
5.答案:示例一:两人的说理方法相同。邹忌以自身经历与齐王“之蔽”进行类比,委婉含蓄,使齐王乐于接受;少孺子采用迂回战术,以园中“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来类比伐楚“后之有患”,让吴王接受自己的建议。示例二:两人的说理方法不相同。邹忌是以自身经历进谏,少子通过讲故事来进谏。
解析:依据[甲]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由家事类比国事,委婉含蓄的指出了君王受蒙蔽已深的事实;依据[乙]文“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可知,少儒子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弹丸在下的故事类比吴王伐荆,道出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却不顾后患的道理。所以两文都采用类比(比喻)说理的方式婉言进谏。邹忌通过家事看透国事,察觉君主受蒙蔽严重的问题;少儒子通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现象,预见吴王伐荆给吴国带来的后患。所以邹忌与少儒子都有较强的洞察力。依据[甲]文“暮寝而思之”可知,邹忌由家事见国事,深夜仍为国事思虑;依据[乙]文“如是者三旦”可知,少儒子连续三日在宫中徘徊,冒死劝谏吴王放弃伐荆。所以邹忌与少儒子都有为国的责任担当得品质。
6.答案:疾趋/度石罅/瀑见。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时根据句意进行断句。该句句意为: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据此可以断句为:疾趋/度石罅/瀑见。
7.答案:同“缺”,中断;很,甚;向右;都
解析:(1)句意为: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中断。(2)句意为:的确有很多趣味(趣味无穷)。良,很,甚。(3)句意为:从五泄寺大门往右拐。右,向右。(4)句意为: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皆,都。
8.答案:(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1)重点词语有: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月,日月。句意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重点词语有:闻,听。悸,害怕。句意为: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
9.答案: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写水又是按季节来写。描写山水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乙文调动各种感官写水,如,听觉、视觉、触觉等。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甲文“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写出水清的特点。乙文“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写出水的气势非常雄壮的特点,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赞美之情。
10.答案:1.A
2.C
3.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4.我多次挖井却没有水可以喝,是没有(做到)专一的过错(啊)。或“我挖井多次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一的过错。”
5.(1)“大寒”“冰坚”写出天气酷寒,突出抄书之苦。或“通过环境描写,写出天气酷寒,突出抄书之苦。”或“写出抄书之苦。”
(2)“僵劲”“不能动”形象地写出肢体因受冻而僵硬的状态。或“生动形象地写出受冻之状,突出求学之艰。”
6.【甲】文现身说法或“以事实为例”或“运用对比手法”等。【乙】文讲道理或“引用谚语”或“运用比喻阐述道理”或“举例说理”等。
7.酷爱学习,勤奋刻苦,虚心求教(谦恭求教),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有明确的目标,有远大志向,不慕虚荣,意志坚定,专心致志等。
解析:1.本题依托文言语段考查文学文化常识。A项,《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是一篇赠序。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C项,“媵人持汤沃灌”中的“汤”指热水。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本题,可结合文言语句的句意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追求学业精深,没有别的办法,每天都专心致志罢了”。考生据此断句即可。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将关键词语的意思翻译到位。本题中,“咎”与《出师表》中“以彰其咎”的“咎”意思相同,都是“过错”的意思,翻译时要将其准确译出。
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赏析。题目要求从描写的角度来品析句子表达效果。考生可先选择品析的语句,接着探究其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或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明确其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句,根据“天大寒”等可知,该句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描写方法,表现了天气的酷寒,从而突出宋濂的抄书之苦和嗜学精神。(2)句,该句形象地描写了宋濂四肢因受冻而僵硬的状态,凸显了其求学之艰。
6.本题考查课内外文言文对比探究。题目要求分析宋濂和曾国藩“劝学”方式的不同。根据【甲】文内容和学习积累可知,宋濂现身说法,多次运用对比,以自己求学的经历劝勉后学马生珍惜学习条件努力学习。由【乙】文中“谚曰‘艺多不养身’”“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若志在穷经……作试帖亦然”等可看出曾国藩通过引用谚语、比喻说理、举例说理等方式劝诫弟弟们专心学习。考生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7.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文言文内容谈启示的能力。题目要求考生谈谈在读书求学方面的启示,提示了作答角度。由【甲】文中宋濂在寒冬借书抄书、远行访求名师、虚心向老师求教、克服艰难条件求学、一心向学不慕荣华等事例,可得出要热爱学习,勤奋学习,虚心求教,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有远大的志向和明确的目标,不慕虚荣等启示;由【乙】文曾国藩劝诫弟弟们专心学习,可得出要意志坚定,专心致志等启示。
【参考译文】
【乙】
追求学业精深,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专心致志罢了。谚语说“艺多不养身”,说的就是不专一。我多次挖井却没有水可以喝,是没有(做到)专一的过错(啊)。各位弟弟都必须致力于专攻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荒废其他事情。只是每天练书法的时候,绝不可不打起精神,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可有所感触领悟。四弟、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有没有专一的爱好?如果有志于钻研经典之学,就必须专守一经;如果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看一家的文稿;如果有志于写古文,就必须专看一家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科举作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就必定一无所成。
11.答案:(1)担任(2)推托,推辞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为:朝廷征召他担任将作大匠。为,担任。②句意为:刘宠不能推辞。辞,推托,推辞。
12.答案:我的政绩怎么能比得上你们所说的呢?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何,怎么。及,比得上。邪,语气词,同“耶”。句意:我的政绩怎么能比得上你们所说的呢?
13.答案:自明府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自从您来了,晚上狗也不再叫了,百姓也看不到官吏了。故停顿应为:自明府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14.答案:他守时,吏索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提取。从文中“他守时,吏索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可以看出刘宠上任前,当地官吏是如何对待百姓的。
15.答案:示例:他是一个治理有方、清正廉洁、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爱戴、有仁爱之心的官员。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文中刘宠把所管辖的地方治理得很好,老百姓送他钱表示感激,可见他治理有方。老百姓送他钱表示感激,他只从每人手里拿了一文,表明他具有清廉自律的美好品质。
16.答案:D
解析:D.文章第三段中“欲与亲知时共欢宴,虽不能兴言高咏”,意思是:要和亲友时常举行欢乐的宴会,虽然不能兴致极高地吟咏诗歌。可能是因为这些亲友大多文化层次不高,所以“不能兴言高咏”;故选D。
17.答案:①虽植德无殊邈,犹欲教养子孙以敦厚退让
②常依陆贾、班嗣、杨王孙之处世,甚欲希风数子,老夫志愿尽于此也
解析:第二段中,“虽植德无殊邈,犹欲教养子孙以敦厚退让”意思是:即使立德并不特别的高远,还想要教养子孙为人要敦厚谦让。因此表明作者对子孙品德寄予希望的句子是“欲教养子孙以敦厚退让”;文末的“常依陆贾、班嗣、杨王孙之处世,甚欲希风数子,老夫志愿尽于此也”意思是:时常按照陆贾、班嗣、杨王孙等人的处世之道,很想效法这几位先生,老夫我的心愿全都在这里的。因此作者的理想追求即“常依陆贾、班嗣、杨王孙之处世,甚欲希风数子”。
18.答案:A
解析:A.之:代词,它/助词,的;B.相同,都是动词,“期望,希望”的意思;C.相同,都是动词,“认为”的意思;D.相同,都是介词,“在”的意思;故选A。
【参考译文】
古代隐居避世的人……现在我轻易获得隐退自由,顺遂了多年的心愿,这样可喜的幸事,难道不是天赐的吗!不久前(我)东游归来,种植桑树果树,现在(它们)长得茂盛已经开花,(我)带着诸子,抱着幼孙,在树木间游览,摘到甜美的果子,就切开来和大家分着吃,来博得眼前的欢乐。虽然种植的情趣不是很高远,但还是想要教育子孙有淳厚退让之风。有时因为狂放,期望让他们谨慎地侍奉君主,效仿万石君的风度。您认为这样怎么样?
近来将和谢安向东游山泛海,并巡视农田察看土地条件,以便闲暇时间保养调理。日常事务之余,想和亲近知己不时地在一起欢乐宴饮,虽然不能畅言高咏,(但是)举杯斟满而饮,说些地里的见闻,(把它)作为谈笑的话题,这样的得意,怎么可用语言说得尽呢!常常比照陆贾、班嗣、杨王孙的处世风格,很想效仿几位先辈的风尚,老夫的心志愿望全在这里了。
19.答案:阙:通“缺”,缺口,空隙
襄:漫上
异:意动用法,感到惊异
环:环绕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1)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通“缺”,缺口,空隙。(2)句意: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襄:淹上,漫上。(3)句意:我心里对龙山景象开始感到惊异起来。异:意动用法,感到惊异。(4)句意:环绕着护卫的样子。环:环绕。
20.答案:(1)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宾客们想休息一下,大家都说:“没有比这里更适宜的地方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虽,即使;御,驾;奔,飞奔的马;不以,不如;疾,快。(2)欲,想要;休,休息;咸,都;宜,适宜,合适。
21.答案:写秋天,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甲文尾段“每至晴初霜旦”可知,“霜”字直接点明了秋季的特征,因为只有在秋天才会出现霜,通过这一个字巧妙地传达出季节是秋季。由甲文尾段“林寒涧肃”可知,直接写出了秋季景色所带来的寒冷和寂静之感,让人直观地感受到秋季的清寒。而“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猿鸣三声泪沾裳”,猿猴的长啸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更增添了萧瑟凄凉的氛围,用声音侧面烘托出秋季的萧索。“寒”突出了环境的寒冷,“肃”强调了氛围的肃穆、寂静,“凄”和“哀”则直接体现了那种凄凉悲哀的情绪,这几个字精准地捕捉到了三峡秋季景色给人的整体感受,生动地表现出了秋季的神韵和独特氛围。通过这些方面的综合描写,虽未直接言明“秋”,却将三峡秋季的特点鲜明地展现了出来。
22.答案:甲乙两文所描绘的山都具有连绵不断、险峻高耸、奇特的特点。这些共同特征不仅描绘了山的自然形态,也赋予了山以生命和情感,使读者能够在心中构建起一幅生动的画卷。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①甲文中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和乙文中的“四山忽合,若拱而提、环而卫者”都表达了山脉连绵不绝的特点,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②甲文中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和乙文中的“山竦出,崭然露芒角”都描绘了山峰险峻、高耸入云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③甲文中的“绝 多生怪柏”和乙文中的“崭然露芒角”“四山忽合,若拱而提、环而卫者”都描述了山形态的独特和奇异。
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刚进入山谷,觉得没有什么奇异的东西。沿着溪流曲折前行数里,草木逐渐秀丽丰润起来,山峰高耸突出,崭然露出锋芒。流动的溪水之声锵然鸣响于两边的山峰间,我心里对龙山景象开始感到惊异起来,又回旋地环绕着山前行了十几里,四周的山峰忽然聚合起来,好像拱手相迎,环绕着护卫的样子。上好的树木和奇异的花卉覆盖着山坡,翠绿繁茂,花香浓烈。又行几里,发现一股水深而清澈、聚为池塘缓缓流动的泉水。潜流地下的泉水从石缝中冒出来,相互冲激着成为快速流动的溪流。茂盛的树木遮盖在溪水的上方,幽深的野草缠绕着它的岸边。宾客们想休息一下,大家都说:“没有比这里更适宜的地方了。”
23.答案:①击鼓进军;②拜访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词含义的把握。“鼓”原指战鼓,在“公将鼓之”一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击鼓进军”。解释“三顾草庐”中“顾”的含义时,要结合《出师表》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一句,不难得知“顾”是“拜访”的意思。
24.答案:①当权者目光短浅;②因此我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25.答案: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理解:文天祥舍生取义,无数仁人志士为国捐躯,他们英勇行为的背后是光照史册的爱国忠心。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
第一步:锁定自述心志的“诗句”。结合对《过零丁洋》的理解可知,前三联中诗人追思往昔,感慨今日,既抒个人身世之悲,更发家国沦丧之痛;最后一联,诗人自述心志,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故第一空应填第四联诗句。
第二步:明确仁人志士的“心声”。曹刿主动请战是爱国的表现,诸葛亮鞠躬尽瘁是爱国忠君的表现,文天祥捐躯报国更是爱国的体现。通过类比,我们不难发现仁人志士的“心声”与“爱国报国”有关。
第三步:依据设问谈“理解”。拟写“理解”时,既要结合诗句阐述文天祥的“心志”,即“舍生取义”;又要围绕“爱国报国”来阐述以文天祥为代表的仁人志士的“心声”。
26.答案:示例一:面对强敌压境,曹刿深知“肉食者鄙”的现状,战前主动进见,战中从容应敌,他身上这种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值得我学习。
示例二:我从诸葛亮身上学到了知恩图报的优秀品格。诸葛亮被先帝三顾茅庐的诚意感动,于危难之间接受任命,一生对先帝忠心耿耿,这种知感恩、重情义的品格令我敬慕。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中的迁移拓展能力。
第一步:分析选文内容,把握人物的优秀品格。
第二步:围绕所选优秀品格,结合选文具体分析。分析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围绕选文阐述这种优秀品格在该人物身上是如何体现的;二是要关注题干中的叙述主体“你”(即考生“我”),从“我”的角度来谈从该人物身上学到了什么优秀品格。
27.答案:(1)敬重,尊敬;(2)都
28.答案:A
29.答案:不立志,天下就没有可做成的事情。
30.答案: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
31.答案:示例:我要立志成为一名航天员,从现在开始既要勤奋学习,锻炼身体,还要多阅读有关航天方面的书籍,初步掌握相关知识。
32.答案:(1)探求;(2)或许;(3)停止;(4)实在,确实。
解析:题考查文言词义。(1)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求。(2)句意: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或,或许。(3)句意:到死才停止。已,停止。(4)句意:实在是想通过他们来补充别人的不足啊。诚,实在,确实。
33.答案:(1)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处在偏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快乐呢?
(2)听清是非,看明安危,然后身体才能安全。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是,这样。进,在朝廷做官。退,不在朝廷做官。亦,也。(2)听,听清。明,看明。得,得以。安,安全。
34.答案: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停顿。根据句意“如果确实是贤人,本当敬畏上天的意旨,而怜悯百姓的穷困。怎么能够只顾自己的闲适安逸呢”可知,答案为: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35.答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考查筛选信息。乙文“自古圣人、贤士”“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的意思是“自古以来的圣人贤士”“懂得圣人的道德学说之后,不敢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一定要使天下民众都受到救济”。这两句话体现了一种家国情怀和济世思想。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为: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就为百姓担忧;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为: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这两句话同样体现了一种家国情怀和济世思想。
36.答案:第一问:“古仁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迁客骚人”则是“以物喜,以己悲”。第二问:阳子只顾自己的闲适安逸。
解析:考查筛选信息。第一问:根据甲文中的“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得:“古仁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迁客骚人”则是“以物喜,以己悲”。第二问:根据乙文中的“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闻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可知,韩愈认为阳子不贤的原因是阳子只顾自己的闲适安逸。
37.答案:(1)安家;(2)这,这样;(3)像山一样;(4)推辞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后迁居长安。家:安家。②句意为:我不明此理,竟然到这个地步。是:这,这样。③句意为:当时薛仁杲的珍宝堆积如山。山:像山一样。④句意为:态度坚决地辞掉了,改为任职工部尚书。辞:推辞。
38.答案:B
解析: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39.答案:(1)人的生命最重要,死了就不能再生。(2)(为官)清廉侍奉国家,名声一定不虚假。
解析: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至,最;复,再。句意为:人的生命最重要,死了就不能再生。②中重点词语有:清,清廉;奉,侍奉。句意为:(为官)清廉侍奉国家,名声一定不虚假。
40.答案:①为人耿直。以死劝谏文帝不要因为牲畜财产杀戮一千多人。②洁身自好。在别的将士争抢珍宝时,他独善其身,不为所动。③有自知,能进退。对自己不胜任的官职坚决推辞。
解析:从“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能看出,屈突通为人耿直,以死劝谏文帝不要因为牲畜财产杀戮一千多人。从“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能看出,他洁身自好。在将士们争抢珍宝时,不为所动。从“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能看出,他有自知之明。觉得自己没有学习文化知识,坚决推辞掉不胜任的官职。
41.答案:(1)到老师身边学习/学习;(2)贬官云南;(3)智抚诸夷/平定边事;(4)自是民得安业,军得着伍,本立之力也。
解析:(1)可以根据句意推测词义。“乃往就学焉”的意思:便前去跟随(许谦)学习。“就学”是“到老师身边学习”或“学习”之意。(2)(3)可以通过句子的内容概括人物经历。由“被累,谪云南长官司吏目”可概括出:贬官云南。由“为书开谕逆顺利害,由是诸夷感悦归顺,边事以息”可概括出:智抚诸夷/平定边事。(4)根据表格中“西南建功”“军民安居乐业,全是程本立的功劳啊!”可筛选出文本信息,即“自是民得安业,军得着伍,本立之力也”。
42.答案:句1:斗折蛇行;句2:其一犬坐于前;句3:山行六七里;句4:箬篷覆之
解析:例句中,“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中;“野”,名词作状语,在野外。在学过的文言文中,找出有名词作状语的词句即可。如《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中的“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方向;《核舟记》“石青糁之”中的“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43.答案:(1)站在原地,目视马车远行的方向,神态忧伤/老泪纵横,不停擦眼泪。
(2)一抹斜阳映照在对面的青山上/夕阳透过云层,闪耀着金光
(3)如今我被贬云南,听说云南地方诸夷难治,我将竭尽所能,忠心为国。如今阴霾尽去,夕阳正好,儿子回程路上想必也一定会平安顺利吧。且让我放下心头愁绪,先尽情饱览山川之美吧!
解析:根据栏目内容可知,(1)是人物特写,“我”送别儿子,即将远赴云南蛮荒之地,心中自然是悲伤不已。故可设计为:站在原地,目视儿子乘坐的马车离去的方向,神态忧伤,泪水一时模糊了视线。(2)是背景,根据“是日风霾大作,晚色忽开”可设计为:夕阳落在西山,向大地洒下一片金辉。(3)是内心独白,根据文言文中的“时所部百夷煽诱为逆,本立单骑深入,为书开谕逆顺利害,由是诸夷感悦归顺,边事以息”可知,此时程本立被贬到云南,那里的少数民族大多被煽动叛乱,难以治理。但他却没有畏缩不前,而是竭尽所能,忠心为国,使诸夷感悦归顺,边事得以平息。联系“是日风霾大作,晚色忽开”可知,此时天晴风停,景色大好,这样的景色仿佛预示着作者此行的平安顺利。再联系诗中的“稳坐车中饱看山”可知,此时作者放下对儿子的担忧与对前途的忧虑,尽情饱览车外的景色。据此拟写作者的心理活动即可。
44.答案:[示例]程本立具有非凡的胆识,为安抚百夷叛乱,不辞艰险,敢于牺牲,单骑深入叛军营中。他管理能力强,西南各地靠他多方安抚,民众才能安居乐业。他有情有义,关爱家人,骨肉至性,真切感人。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文人的风骨。
解析:参考译文
程本立,字原道,是嘉兴崇德人。(程本立)年少读书,从不拘泥于章句。(他)听说金华朱彦修兄弟从白云许谦那里习得了朱森之学,便前去跟随(许谦)学习。
丁卯年,(程本立)跟随周王入朝觐见。被牵连获罪,贬为云南长官司吏目。(他)将家人留在大梁,自己带着一个仆人去上任。当时土著部落煽动百夷叛乱,程本立独自骑马进入(他们的巢穴),解说违背、归顺朝廷的祸福,因此诸夷感恩、高兴而归附,边疆战事得以平息。
西南正当朝廷的军队刚到绥靖之时,余孽还很骄纵,当时的西平侯沐英、布政使张鱿让程本立掌管军事,一边安抚一边抵御,于是(程本立)自己发誓说:“我定当以死来拯救此地一方百姓。”于是不避艰险,在山中行走,在野外露宿,从楚雄、姚安到大理、鹤庆、丽江、永昌,都有赖于他安抚绥靖。从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军队得以修整,这(都是)本立的功劳啊。
诗词鉴赏《洛阳七里桥命儿还是大梁,是日风霾大作,晚色忽开,一诗自谴》
作者与亲人离别时节,风霾大作,“归心随尔过嵴关”写出其内心的不安与牵挂郁结难去。向晚忽然放晴,作者心里似乎也照进了阳光,离愁尽扫。“稳坐车中饱看山”并非忘却了亲情,而是作者知道亲人旅途顺利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轻松感。大自然的眼睛都因对亲人的牵挂而使作者愁苦到极致,欣喜到忘形,浓浓的父子深情洋溢于诗句之间。
4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D.错误。“意色举止”中的“色”和“色并遽”中的“色”实际上指的是面部表情、气色;故选D。
46.答案: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借助知识卡片中“去”和“说”的释义,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保留原句的意境和情感。注意关键词:以:连词,因为。“说”通“悦”,喜悦,高兴。去:前往、向前。
47.答案:选择短文乙或丙中任一则,根据谢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的态度,说明其宽广的胸怀和深沉的内涵,体现了雅量。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在短文乙中,结合“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小儿辈大破贼”理解,谢公在接到战报后依旧保持平静,继续下棋,展现了其内心的宽广、波澜不惊和镇定自若。在短文丙中,结合“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分析,即使在海上遇到风浪,谢公仍能保持镇定、不慌不忙,最终使大家安心,这些都体现了他的雅量。
48.答案:这个结尾不好,因为它与谢安在故事中一贯的镇定自若形象不符,破坏了人物形象的一致性。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结尾的作用。短文乙“意色举止,不异于常”,谢安的形象是从容不迫、沉稳应对,而《晋书 谢安传》中的结尾“谢安下完棋,往屋里走,因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过门槛时不小心把木屐上的齿踢断了”突然转变,显示出他内心的激动,这与前文的描写不符,因此这个结尾削弱了谢安雅量的形象。所以这个结尾不好。
参考译文:
【甲】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讲解诗文。不一会儿,雪下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太傅的哥哥的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太傅的大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谢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谢公与别人正在下围棋,不一会儿淮上的谢玄的书信到了,谢公看了之后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和客人下着棋,客人问淮上的军情如何,谢公回答说:“那些小子大破敌军。”在说话时,谢公的神色举止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
【丙】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常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出海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不久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不能安坐。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大家立即应声,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