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在这些创造奇迹的人中,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让我们跟随记者梁衡一起去走访这位老人,了解他所创造的奇迹。
20* 青山不老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出版有散文集《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感思录》《觅渡》等。
作者简介
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要求:
(1)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带着问题去读: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可以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课文的留白处做旁批。
粼粼 肆虐 盘踞 记载
高擎 铁锹 劲挺 拄着
粼粼 肆虐 盘踞 记载
高擎 铁锹 劲挺 拄着
lín
nüè
jù
zǎi
qínɡ
qiāo
lín
jìnɡ
zhǔ
字词识记
读一读
多音字
坚强有力
力气、力量
劲
jìn
jìng
劲敌
刚劲
使劲
干劲十足
字歌
原始大森林,参(cān)天柏森森。
藤蔓参(cēn)差挂,三宝数人参(shēn)。
参
cān
shēn
参加 参与
人参
cēn
参差不齐
词语解释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霸占(地方)。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险恶】(地势、情势等)危险可怕。
【风雨同舟】比喻共同渡过难关。
【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杨树和柳树在山洼、山腰里的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山沟院子里的土炕上
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
男
81岁
瘦小,手端一杆旱烟袋,拄着拐杖
为守住一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青山
性别:
采访地点:
采访对象:
年龄:
主要外貌特征:
感人事迹: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老人的信息卡片。
借助采访卡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晋西北的一位老人为了守住一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
晋西北地区与毛乌素沙地正面相迎,与内蒙古、陕北风沙区相毗邻,自然条件恶劣,整体生态环境处于极度脆弱状态。过去几十年,伴随着该地区农村人口的急剧增加,导致滥采、滥垦、滥砍、滥牧等现象较为普遍,造成植被损坏、地表裸露,长期的人类活动与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叠加,使土地沙漠化成为晋西北严重的环境问题。
相关资料
阅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活动。
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魏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再想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比喻
看到的
感受到的
听到的
绿意盎然
课文品读
···
··
··
····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列数字
植树时间长
数量多
贡献大
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了不起的奇迹?
“三千七百亩”有多大?
三千七百亩林网
350多个操场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的艰苦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代表着满山遍野的绿!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这奇迹吧!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
我仿佛看到了一棵棵粗壮的杨树、柳树,在山洪咆哮而来的时候,它们坚强地挺立着,树根牢牢地抓紧了土壤,保护着土壤不被山洪冲走。
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
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
坚持植树、不畏艰险的精神
拟人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
保住
守住
老人对植树造林的坚守与奉献。
黄土
绿树
老人坚持种树的目的是什么?
默读课文,想一想: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奇迹?请在文中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
山沟的大环境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大环境:环境险恶
大环境
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引用这句话表明了风沙的强劲、环境的恶劣,突出了老人改造山林的困难之大。
引用当地县志的记载有什么作用?
院子的小环境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小环境
老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生活简朴、单调
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在老人种树的十五年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五位同伴离世
老伴过世
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五位同伴离世
老伴静静过世
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
小环境:生活艰苦
衬托老人创造奇迹之难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笔墨来写山
沟所处的大环境和院子里的小环境?
大环境:
十分险恶
小环境:
生活艰辛
怎样理解老人的“选择”?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和吃苦的选择,老农选择了_______
_____________的艰苦之路。他愿意将__________
都奉献给山沟,将____________奉献给青山。
开辟山
沟、改造山林
自己的一生
自己的生命
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想昔日之青山
看今日之青山
狂风肆虐
沙尘暴盘踞
绿风荡漾
葱葱茏茏
对比
反衬
这青山上的绿树,这绿色的奇迹,又是谁,凭着什么创造的呢?
1.老人凭着自己的双手,更是凭着自己默默奉献的精神创造的。
2.老人凭着要造福子孙后代的坚定信念创造的。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
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那片绿将是永恒的,代代常绿的
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将是永存的
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青山不老”是这篇散文的“文眼”,既深化了文章主题,又使主题形象鲜活起来,让人物精神变得具体可感。这个题目还包含了作者对老人的感谢、敬佩和祝福。
请你为种树老人写一段颁奖词
示例:他用15年的岁月,让荒山变为青山,他用一双手,创造了绿洲。青山不老,他生命的价值更是永垂不朽,希望的绿海,谱写出绿色的诗篇!
有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对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精神的赞赏。
大环境:险恶、可怕
青山不老
崇高的赞美
讲述奇迹
陈述环境
说明感悟
小环境:俭朴、单调
时间长、
面积大
青山不老
板书设计
课文主题
课文紧紧抓住三个问题来展开——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以及“ ”的含义,且逐层深入地感受老人 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青山不老
保护家园、造福他人
拓展发散
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欲揽春色入自家,无可奈何成落花。
生命和绿色拥抱,人类与生态共存。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记者采访中,作者应该会给老人留个影。那会是一张怎样的照片呢?他会选择怎样的风景作为照片的背景?他又会选取老人怎样的姿态、神情定格在照片之中?请你根据课文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来描绘一下这张照片。
课后作业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