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横塘中学2014-2015学年度九上期中十乡联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丹阳市横塘中学2014-2015学年度九上期中十乡联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2 12:36:15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横线上。(2分)
自从古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把它当做品(▲)评山水的论断。殊不知原诗只是着力hōng(▲)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zhì(▲),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人间少有的。
(摘自杨朔《画山绣水》)
▲ ▲ ▲ ▲
2.默写。(8分)
①五月天山雪, ▲ 。(李白《塞下曲六首》)
② ▲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③蒌蒿满地芦芽短,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④ ▲ ,在河之洲。(《诗经》)
⑤业精于勤荒于嬉, ▲ ,(韩愈《进学解》)
⑥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⑦ ▲ ,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3.阅读《格列佛游记》中的一个片段,回答问题。(6分)
“他对我叙述的我国近百年来的大事记感到十分惊讶。他断然宣称,那些事不过是一大堆阴谋、叛乱、暗杀、大屠杀、革命和流放,是贪婪、党争、虚伪、背信弃义、残暴、愤怒、疯狂、仇恨、嫉妨、淫欲、阴野和野心所能产生的最严重恶果。……”
①这段文字中“我”指的是谁?从中可以看出“我”的哪些形象特点?(3分)

②“他”是 ▲ 的国王,从“他”对“我”国历史的评价进行分析,“他”的国家应是什么样的国家?(3分)


4.下列语段有好几处错误,请按要求加以修改。(4分)

①微笑的魅力在于可以表示——我很喜欢你,见到你我很高兴。②那发自内心的微笑就像一缕春风,冰雪也能使之融化。③即使长相平凡的人,微笑时给人的感觉也会美不胜收,因为微笑体现了人善良温和的一面。④当人的内在美德通过微笑得以体现时,怎么会不美呢?⑤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美丽充满自信。⑥可是随着生活节奏和高科技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冷清,人们仿佛挤不出时间微笑,或只为工作需要而微笑。⑦终于,人们发出“我们需要微笑”的呼唤,又体会到微笑的重要性。
要求:(1)删除与语段中心意思不一致的一个句子。(1分)
(2)另选三处错误加以修改。(3分)
5.综合性学习(5分)
北京平谷某派出所所长,有一天在翻阅古书时,无意间发现自己在辖区给几所中小学讲的法治教育课内容,几乎全被一本书所囊括,这本书就是《弟子规》。于是他就以《弟子规》作为法治课的教材在学生中进行宣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并由此在学校和社会引发《弟子规》热。
(1)根据以上表述,你认为《弟子规》应该是一本 ▲ 的书。(2分)
(2)如果你校开展了《弟子规》的学习活动,清你用简要的文字谈三点收获(或体会);假如你校来开展此项活动,请你围绕学习《弟子规》设计三个活动项目。
收获或活动项目: ▲ ; ▲ ; ▲ 。(3分)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完成6—9 题。(6 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

7.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

8.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⑤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礼记·檀弓》)
注释: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②[子路]孔子的学生。③[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④[吾舅]我的公公。⑤[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则久已病矣( ▲ ) ②以尽吾齿( ▲ )
③使子路问之( ▲ ) ④小子识之( ▲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②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11.(甲)(乙)两文作者生活的年代相差1200多年,但两文都揭示了 ▲
的共同的社会现实。(1分)
12.请结合文章的内容,简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共同点。(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12分 )
中国人的“忍”
⑴“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个耳聪目明的中国人或许都听过这句话。
?? ⑵孔夫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孟夫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圣人们强调,为人做事,万般皆需忍受、忍耐。
??? ⑶中国人因忍字而得以百炼成钢的数不胜数,因逞强好胜而走麦城的也不少。唐代高宗时,张公艺不仅位九世同堂,人生如此圆满,引得皇帝也羡慕,遂问其秘诀,张公艺在纸上写下“一百个忍字”。高宗喟叹,原来如此。大家耳熟能详的韩信,他早年能忍胯下之辱,终成大业,真个是“无度不丈夫”;后来却张扬高调,浑然忘记了“忍”字,颇有些“庸人得志”,最后横死吕后之手也就不冤。
??? 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了遥想中的绚烂未来,人们忍受着当下的种种不堪,人们夸赞着“忍”,绝口不想提心中暗暗怀想的他日之收获;若百忍后仍不能得道,自然也会有诸多温润的慰藉理由。
????⑸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论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说,“中国人的性格的另一最大特点,是喜欢妥协,易屈服于公众舆论。”封建社会官场中的“见风使舵”,生活细节的“防患于未然”,平头百姓们普遍存在的谨小慎微、办事圆滑等特点,皆可在各怀心事的“忍”字上找到源头。罗素由是感叹,“没有什么能比中国人的忍耐性更令欧洲人吃惊的了”。
????⑹一个忍字,两副面孔。一面是温和下的良善,一面是摇摆中的功利;有些人得道,有些人中毒。鲁迅笔下的冷漠看客,便是一“忍”成痴,浑浑噩噩,麻木不仁,无异于行尸走肉。忽然明白了鲁迅的可贵,只因他在崇尚忍耐的国度,居然可以从来不忍。
????⑺“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临大事有静气”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暂时的隐忍蛰伏自是上策,然刀为利器,久忍终恐伤人。
⑻忍该忍之事,说当说之话,为必为之事。
(选自《青年文摘》2012年第12期)
13.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
14.选文第三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分别说说它们有何作用?(6分)
???????????????????????????????????▲???????????????????

15.第二段结尾处的“忍受”、“忍耐”两个词语是否重复累赘?为什么?(2分)
???????????????????????????????????▲????????????????????
16.“忍”是一柄双刃剑。请具体谈谈现实生活中你该如何把握“忍”的“度”(2分)
???????????????????????????????????▲???????????????????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15分 )
钓不到鱼,就去够苹果
那是我人生中苦不堪言的一年,高考落榜的痛苦,让我一度想到了自杀。我辜负了家人对我的期望,那些日子,我溺在负疚的潮水里,不能自拔。我抱怨上天的不公,自己多年来的寒窗苦读,却得不到一点回报。
为了让我散心,父亲特意请了假,让我陪他去钓鱼。我还不知道父亲会钓鱼呢,我们来到郊区,看到广阔无边的原野,看到一簇簇野花尽情地绽放,舞动着城市里没有的妖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让大自然的清新暂时吹散我心头的阴翳。
钓鱼的地方有一棵果树,上面结满了苹果。但那棵果树很高,那些高高在上的苹果,令我只有仰望的份儿。
看我蹲在那里望身后的苹果树,父亲知道我是馋那树上的苹果了。就递给我一根树枝,对我说,A、蹲着是永远吃不到苹果的,为什么不站起来去试试?
我犹豫了一下,但终究还是站了起来,走到那棵树下,拿那根树枝使劲地去够树上的苹果。费了半天劲,终于被我够下来一个又大又圆的苹果。我捧着它,兴奋地向父亲跑去。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父亲看似漫不经心地说,B、“但首先是,你要站直了,只有挺起了腰身,才能摘到树上的苹果。”
父亲的话,让我顿开茅塞。是啊,活着,人生就会有种种不容易,正是因为这份不容易,阳光才显得格外耀眼,绿叶才衬得格外鲜嫩。那些不容易,是命运赐给我们的苦难的盐,它可以为我们补充坚强的钙质。
偶尔会有阴天,或者大雨滂沱。但太阳终会露出和蔼可亲的笑脸。一个合格的人,要像那棵顽强的向日葵那样,不能因为太阳的短暂缺席,就低下仰望的头颅。
我听明白了父亲的话,也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我和父亲说了想重读一年的打算,并在心底发誓,来年的这个时候,一定会让自己人生的树上,结出一颗闪光耀眼的苹果。
“这才是我的儿子。”父亲如释重负,高兴地拍着我的肩膀。那天,我们父子俩谈了很多,不知不觉,天色已晚。
霞光满天,我们收拾好行囊准备回城,这个时候我才发现,父亲一条鱼都没有钓到。我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不会吧,你钓鱼的技术不会这么差吧?看回家妈妈怎么笑话你!”
父亲挠挠头,不好意思起来。“其实我压根就不会钓鱼,就是想找个借口和你谈谈心。这套渔具是我跟同事借的,也就是来装装样子。你看,早上匆忙,连鱼饵都没带。”
我大声地笑着,“爸爸,你告诉了我,要站直了才能摘到树上的苹果。那我也告诉你,要挂上鱼饵才能钓到鱼!”
“没关系,钓不到鱼,就去够苹果。” 父亲也忍不住大声爽朗地笑着。
在晚霞的照耀下,这个一条鱼都没有钓到的“笨蛋老爸”,竟是如此可爱!
17.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18.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一个合格的人,要像那棵顽强的向日葵那样,不能因为太阳的短暂缺席,就低下仰望的头颅。

19.“父亲的话,让我茅塞顿开。”仔细揣摩父亲的话,从下面两句中选择一句,说说父亲话的言外之意。(2分)
A、蹲着是永远吃不到苹果的,为什么不站起来去试试?
B、“但首先是,你要站直了,只有挺起了腰身,才能摘到树上的苹果。”
我选择 ▲ 句
父亲话的言外之意是 ▲
20.父亲其实不会钓鱼,他让我陪他去钓鱼的目的是什么?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21.有人说文章的标题《钓不到鱼,就去够苹果》很好。请你分析这个标题好在哪里?(3分)


三、作文(共50分)
也许,你在家里,父亲一个欣赏的眼神,母亲一声关切的叮咛,慈爱的阳光就会充满你的心房;也许,你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满怀困惑,倾听着老师的柔柔絮语,关爱的阳光就会驱散你心灵的迷茫;也许,你倚在教室窗旁,捧着书本,读着名著,吟诵唐诗宋词,文学的阳光就会照亮你成长的方向;也许……
请以“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答卷纸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1.写字注音(2分)
2. 默写(8分)
①五月天山雪, 。(李白《塞下曲六首》)
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③蒌蒿满地芦芽短,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④ ,在河之洲。(《诗经》)
⑤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⑥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⑦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3.名著阅读(6分)
① (3分)

(3分)
4.修改病句(4分)
(1)应删除的句子是第 句。
(2)第 句修改:
第 句修改:
第 句修改:
5.综合性学习(5分)
(1)根据以上表述,你认为《弟子规》应该是一本 的书。(2分)
(2)学习《弟子规》的收获或活动项目:(3分)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完成6—9 题。(6分)
6. (2分)
7. (2分)
8.
(2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9.( ) ( ) ( ) ( ) (4分)
10.① (2分)
② (2分)
11. (1分)
12.
(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 12分 )
13. (2分)
14.

(6分)
15. (2分)
16.
(2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15分 )
17. (2分)
18.
(4分)
19.我选择 句
父亲话的言外之意是 (2分)
20.
(4分)
21.
(3分)
三、作文(共50分)
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运用(1—5题)(共25分)
1.(2分)Pǐn 烘 bāo 致
2.(8分)①无花只有寒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 ③正是河豚欲上时 ④关关雎鸠 ⑤行成于思
毁于随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⑦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① 格列佛(1分);聪明,知识丰富,说话巧妙伶俐等(2分)
②“他”是“大人国”(1分)的国王;他的国家是一个政治民主、民风淳朴和平安定、公平自由正义的国家(2分)
4.(1)应删去的句子:“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美丽充满自信。”
(2)①“冰雪也能使之融化”,与上文意思不连贯,应将“使”改为“为”;②“微笑时给人的感觉也会美不胜收”中成语“美不胜收”使用不当,可改为“美丽动人”等;③“可是随着生活节奏和高科技的加快”中“高科技”与“加快”搭配不当,可以删去“和高科技”,或改为“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高科技的发展”;④“冷清”用词不当,可改为“淡漠”“冷淡”等。⑤“人们发出‘我们需要微笑’的呼唤,又体会到微笑的重要性”,语序不当,应调整为“人们又体会到微笑的重要性,发出‘我们需要微笑’的呼唤”。
(共4分。改对1处得1分,得满4分为止。其他改法,只要合理也可)
5.(1)劝勉青少年做人(法治教育 规范行为等)(2分)
(2)“收获”示例:《弟子规》是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的好教材。学习《弟子规》,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弟子规》教我们孝敬、感恩。《弟子规》对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只要涉及到学习《弟子规》方面的收获,有一点给1分,得满3分为止。)
“活动项目”示例:围绕学习《弟子规》,举行故事会 办黑板报 举行演讲会 举行朗诵比赛 举行主题班会 举办学习心得交流会 等均可。(每个项目设计给1分,得满3分为止)
二、阅读理解(6—21题)(共45分)
(一)6.(2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7.(2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8.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分)。
(二)9.困苦不堪 年龄 派 同“志”,记
10.①(悍吏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间)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得安宁呢。②你们记住,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啊! 11.苛政害民。
12.两文都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1?分)。(甲)文是用毒蛇之毒衬托赋敛之毒(1?分);(乙)文是用虎之猛衬托“政”之“苛” (1?分)。(意对即可)
(三)13.忍该忍之事,说当说之话,为必为之事。(2分)
14.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2分)。举例论证,具体地论证了中国人因忍字而得以百炼成钢的数不胜数,因逞强好胜而走麦城的也不少的观点(2分);对比论证,对比了忍的成功和不忍的失败,鲜明地证明了该忍的时候要忍的道理(2分)。
15.不重复。“忍受”是把痛苦磨难等勉强地承受下来。“忍耐”是把痛苦的感觉和想发作的情绪抑制下来。(2分)
16.对伤到自己的一些无关原则的小事就忍下来,不必斤斤计较;对必须付出的磨难代价,如学习的艰辛,锻炼的艰苦,都要忍受下来(1分)。但是,对于坏人坏事,对于有损我们社会我们国家的思想行为,我们要敢于大声说“不”或者“no”,并且该出手时就出手。(1分)
(四)17.“我”因受高考落榜的打击而萎靡不振时,父亲在一次钓鱼中与我的谈话 ,使我走出阴霾,有了复读的愿望和勇气。(2分)
18.短暂缺席指人生中暂时碰到的阶段性的困难或阻力。(2分) 仰望 一个人内心的坚强、勇气、自信。(2分)
19.A.一个人不能总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不能自拔,要学会从失败中勇敢的走出来。
(B.做人要自信,人只有拥有了自信,才能获得成功 )(2分,只选A或B不得分)
20.父亲让我陪去他钓鱼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走出高考落榜的阴霾,让我在失败中收获经验,重拾生活的勇气(2分)。父亲是一个爱护子女,善于教育子女的人(2分)。
21.文章的标题生动形象(1分),并扼要地提挈了文章的内容(1分),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让读者急于了解所发生的故事。
三、作文(50分)
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