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峡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2 12:5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0张PPT。三峡三峡郦道元 同学们,你们曾经感受过三峡的美丽风光吗?你知道吗?1、《三峡》选自《水经注》。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全长约二百公里。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给加横线的字注音阙( ) 叠嶂 ( )
襄( )陵  沿溯( )
曦( ) 素湍( )
绝 ( ) 漱 ( )
属( )引 哀转( ) quēzhàngxiāngsùxītuāny?nzh?zhu?nshù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在大概、大致阙:同“缺”,空缺直立像屏障的山峰如果太阳到上顺流而下断宣布、传播有时逆流而下即使这,指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奔驰的快马驾如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下面几个重要句子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
快啊。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
的船都阻隔断了。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读“三峡之山”1、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2、这一层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山的特点? 连绵(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缺处)
高峻(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比喻修辞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自三峡七百里中……略无阙处重岩叠障……不见曦月欣赏“三峡群山”之美1、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  
2、这一层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夏水的特点?  
3、写三峡山的“高峻”与写夏水的“迅疾”有什么关系?  凶险、奔放(襄陵,沿溯阻绝)
迅疾、湍急(朝发白帝……不以疾也)  读“三峡的夏水”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对比手法写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为写夏水的迅疾做铺垫。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不以疾也领略“三峡夏水”之势郦道元三峡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
合作学习 :组内4位成员,每人负责一层文字的翻译,一人翻译时,其余人认真听,帮助其解决疑难处。
(提示:有三种求助方式。一是课下注解;二是组内成员;三是老师)
疏通文意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翻译: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第三段: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翻译: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 古柏,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飞瀑,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1、三峡的春冬有何景物?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各自特点。  
2、文章在描写三峡的水时为何不按春夏秋冬季节来写呢?
湍:素 潭:绿 清:回 影:倒
  :绝 柏:怪 泉:悬 瀑布:飞漱
水:清 树:荣 山:高 草:盛
读“三峡春冬之景”因为三峡的水,以夏季为盛, 故先写“夏水”。 绝 多
生怪柏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欣赏三峡春冬之景 第三段写三峡的春冬景色。气氛由紧张变得轻松,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
“___ ”是作者由衷的感叹。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翻译: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里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鸣叫,第四段: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翻译: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了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作者描写“猿声”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凉。读“三峡之秋景” 引用渔者的歌谣来说明三峡秋景的凄凉,以衬托游者哀愁的心情。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欣赏三峡之秋景 第四段写三峡 的秋冬的景象,和上层欢快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到处笼罩着___ 的气氛。最后用渔歌作结尾,从侧描写了三峡的 。悲寂、凄凉凄凉、空旷解释带下划线的字词1、略无阙处
2、夏水襄陵
3、素湍绿潭
4、属引凄异 通缺,中断上白色的急流接连不断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 ( )
自非亭午夜分 ( )
并自为其名 (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在如果自己从一词多义:
沿溯阻绝( )
绝山献多生怪柏 ( )
哀转久绝 ( )
佛印绝类弥勒( )断极消失极一词多义:良多趣味 (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实在肥沃属引凄异( )
神情与苏黄不属(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连接相似类翻译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也没有这样快。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流清澈、树木茂盛、山势高峻、芳草繁茂,实在有无限的趣味。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素湍绿潭】——从古文学精炼白色的墙 白墙 粉墙
瓯柑,十分好吃,虽然会有点点苦,但这个是为了不上火的,而且又是吃好的。
【素湍绿潭】——从古文学精炼白色的墙 白墙 粉墙
瓯柑,十分好吃,虽然会有点点苦,但这个是为了不上火的,而且又是吃好的。
修:瓯柑,味美,微苦,可清热降火。
修:瓯柑,味道好,有点苦,可清热降火。
?【林寒涧肃】——从古文学句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合上相册,脑海中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一幕幕动人的难忘的画面。
【林寒涧肃】——从古文学句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合上相册,脑海中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一幕幕动人的难忘的画面。
修:合上相册,动人的画面,一幕幕,挥之不去,令人难忘。
山连绵、高耸夏季水汹涌、迅疾春冬水、山、柏清幽、秀丽秋水、猿凄异、哀转 作者抓住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哪些特征进行描绘的?请填写下表。想一想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襄 阻水:素、绿、
清、悬、漱林寒、涧肃、猿啸
朝发 暮到 柏:怪泪沾裳
春冬
夏水


峡大处落笔
小处刻画
情景交融 :绝山水(奇险)(急猛)(清幽)(凄婉)(正面)(正面)(侧面)(侧面) 自……。重岩叠嶂……。
至于……。或……。
春冬之时……。
每至……。故……。 活动:看看谁记得快
要求:根据图片,尝试背诵 课文。 熟读成诵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quē xī xiānɡ sù yù tuān yǎn shù jiàn zhǔ 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正午,半夜 日光,文中指太阳 上 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飞奔的马 快 急流 山峰 冲荡 确实,实在 接连不断;延长 回声 断绝,消失 “阙”通“缺”,中断,空缺 “转”通“啭”,鸣叫 在 如果 消失 极 快 小病 承接上文,表示另提一件事 到 到了 另外 有时 表选择关系 连续 属于 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形容词作名词,急流 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名词作动词,结霜 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形容词作副词,实在,真 7.重点句子默写。(6分)
(1)侧面描写群山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与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对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括三峡春冬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高猿长啸声音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8.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许多趣味。
(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高处的猿猴时常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凄凉怪异。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一、课内阅读
1.课文写出了三峡哪几方面的特点?分别用简洁的词句回答。(4分)
(1)山:___________________
(2)水:________________
(3)景物:______________
(4)环境:______________
2.课文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水,而把夏水置于首位?(3分)
先写山,写出三峡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水经注》是为江水作注,而三峡夏水最盛、最迅疾、最有特点,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的特征也体现得尤为突出,所以作者把夏水置于首位。连绵不断,遮天蔽日水流湍急景物清幽环境凄凉3.课文写春冬之景,用____、____、____、____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____、____、____、____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4分)
4.“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段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作者被绮丽可爱、雄伟险峻的美景所吸引,流露出欢乐的心情。
5.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3分)
进一步描绘了猿猴啼鸣的凄异,衬托出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
6.第三段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3分)
以“回清”与“素湍”的动态,以“倒影”与“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之清澈。清荣峻茂寒肃凄哀7.古人常用“三”字形容“多”或“少”,如文中的“猿鸣三声泪沾裳”。请你举出四个含“三”字的成语、俗语、典故等。(3分)
①“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②三生有幸 ③三顾茅庐 ④举一反三
8.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3分)
一是突出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烘托出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二、比较阅读
【甲】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正中午 有时 即使 全,都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11.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3分)
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12.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三、课外阅读
黄牛滩
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经过 背 原来的 弯曲、曲折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那块石头)就像一个人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形状、色彩分明。
(2)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
即使沿途经过住上两夜,还是能够望见此物。
15.上文末尾引用行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
突出黄牛滩段的水路纡深,回望如一,地形险要特殊。
16.本文写水抓住了水的什么特征?(2分)
抓住水湍纡回的特点。小结: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 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 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 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 雄奇美,奔 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
关于三峡的诗文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夜雨寄北》 李商隐
问君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我来当导游…… 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请你以导游的身份拟写一段导游词。(可结合自然风光、地理变化、古代文化等来介绍)(50字以内)我来当导游…… 示例: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旅游胜地三峡。长江三峡,人杰地灵,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杜甫等文豪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篇,这里还有许多像白帝城、张飞庙等名胜古迹,它们同这里的山水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各位旅客:欢迎你们三峡参观,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品尝金黄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到游此地。拓展延伸:比较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朝发白帝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提示:可从内容、体裁上比较;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
对 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明确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
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
都表 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
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
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作业:⒈推荐阅读余秋雨的散文《三峡》。⒉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以三峡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如与三峡有关的历史人物、诗词文章、神话传说、风土人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