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的水钟1 课件 12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三、我的水钟1 课件 12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02 15:39:37

文档简介

我的水钟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我的水钟》是教科版五下年级《时间的测量》单元第四课,也是用水来测量时间的最后一课。前一课,学生已经在滴漏实验中完成了一个最简易水钟的制作,并发现了水的下流速度会变化。因而,本课教学定位在如何修正和改进自己制作的水钟,让它计时更加准确,操作更加方便,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小。在问题逐渐得到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本课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设计水钟。引导学生制作或者改进自己所制作的水钟,从选择什么材料制作、怎么利用这些材料来制作水钟和如何标出刻度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只有经历这个活动学生才能有准备、有目的地制订计划。第二部分:做一个水钟。学生制定了科学的实验计划和方案,然后按照计划进行试验操作。第三部分:用水钟计时。将做好的水钟与钟表对照,你的水钟计时准确吗?当水钟出现误差时,原因出在哪里呢?根据误差寻找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学生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原因后,尝试对自己制作的水钟进行改造。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思考方案——制订计划——实施方案——检验成果——寻找原因——改进成果的科学探究活动。每个活动都要让学生充分探究,让他们理解一项研究成果的取得,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逐步完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2)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2.过程与方法:
(1)设计制作水钟的方案。
(2)利用剪刀、塑料瓶等简单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水钟。
(3)经历多次发现和明确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优化的水钟的制作和改进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科学制作带来的乐趣。
(2)体会到在科学研究中分工、合作,和谐地开展探究是重要的。
(3)体验到完成一个科学制作需要不断重复实验,在实验中逐步完善。
教学重难点:
发现自制水钟计时过程中的问题和提出改进设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每组学生准备:一个滴漏、输液器装置(滴壶及部分输液管)、大小不同的杯子、盛有水的水槽、尺子、笔、医用胶布、剪刀、红墨水。
2.教师准备:一个改进型水钟、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制作一个水钟
1.师:上节课我们研究制作了一个水钟,今天我们继续研究。
【PPT2】
2.师:我们能用两个塑料瓶制成一个计时1分钟的水钟吗?
【PPT3】
3.师:在每隔10秒钟的水位处画一条线,表示已经过了10秒钟,一共画一分钟的刻度。
【PPT4】课件呈现操作要求:
(1)在受水壶外壁贴上胶布;倒干净杯中的水;堵住滴漏的出水口,再往滴漏中加满水。
(2)开始后,水要连续流下去,每过10秒钟,画刻度的同学抓紧画上记号。
(3)滴漏中的水流完后,不能加水,标刻度停止。(不满10秒的不用画线)
(4)注意分工,一人端着滴漏,另一人观察水位画刻度,其他同学监督。
(学生分组活动,返回【PPT3】制作图示)
二、发现与明确问题
1.师:我们一起来试试自制的水钟准不准?看一看要求。
【PPT5】课件呈现测试水钟的要求:
(1)先把杯子里的水倒干净,滴漏中装上水,用手堵住出水管。
(2)老师说开始,就放开堵住水管的手,让水流入杯中。
(3)老师说停的时候,用手堵住管口,移开滴漏,读出时间。
(各组测试水钟并汇报测得的时间,教师公布实际时间。)
师生共同分析产生时间差距的原因,讨论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法,教师板书记录。
2.分析与解决问题、不断改进优化。
【PPT6】
3.师:出示医院里的输液装置【PPT7】。分析:这个装置为什么能保持水位不变?
(学生尝试在自制水钟上加上这个装置,并再贴胶布、画刻度,再次分小组检测水钟的计时精度。)
4.师:发现新问题:刻度均匀了,估算很方便。但由于是估算,还是带来了误差。能不能不用估算?
【PPT8】课件呈现操作提示:长的刻度线表示10秒,短的刻度表示5秒,再短一些的刻度表示1秒。
学生改进设计:用尺子和笔在胶布上画出更密的刻度线,刻度间隔为1秒钟。
5.检测水钟的计时精度,并交流、分析。
(检测方法同二1,教学环节同前面的4)
发现新问题。
三、激发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
1.教师展示一个改进型的水钟,学生可以围成一圈观看,自由讨论,水钟好在哪里。【PPT9-10】
2.总结下课:老师的水钟也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打算回去后再改进,让它精度更高、记录时间更长、自动化程度更高。
【PPT11】
四、课后作业
1.制作更加精确的水钟。
2.完成配套作业和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 把“发现自制水钟计时过程中的问题和提出改进设计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思考方案——制订计划——实施方案——检验成果——寻找原因——改进成果的科学探究活动。每个活动都要让学生充分探究,让他们理解一项研究成果的取得,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逐步完善。
在教学中影响钟表计时精度的因素非常多,到课后还不能做到计时完全精确。面对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人们还是在不断地做出改进以提高计时的精度,乐此不疲,计时的方法也不断地拓展,电子钟、原子钟应运而生。(而且在提高精度的过程中,人们还发现了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也不是完全相同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恰恰是这种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水钟设计和制作的成功之处不是横向比较谁的钟更好,而是在不断提高精度的过程中,让学生多次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及养成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我们的科学技术课就是在这些角度去挖掘教材、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得到启迪和震撼,培养解决问题和征服科学的自信心,并体验到人类充分利用已有的科技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跳一跳的科技发展的基本轨迹。
课件12张PPT。我的水钟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我的水钟 设计
水钟 1.你准备做一个什么类型的水钟?
2.怎样控制漏水的速度?
3.如何来划分1分钟的时间刻度?(1)在受水壶外壁贴上胶布;倒干净杯中的水;堵住滴漏的出水口,再往滴漏中加满水。
(2)开始后,水要连续流下去,每过10秒钟,画刻度的同学抓紧画上记号。
(3)滴漏中的水流完后,不能加水,标刻度停止。(不满10秒的不用画线)
(4)注意分工,一人端着滴漏,另一人观察水位画刻度,其他同学监督。测一测 1.先把杯子里的水倒干净,滴漏中装上水,用手堵住出水管。
2.老师说开始,就放开堵住水管的手,让水流入杯中。
3.老师说停的时候,用手堵住管口,移开滴漏,读出时间。改进我们的水钟 这个输液装置为什么能保持水位不变呢?
注意点:
长的刻度线表示10秒,短的刻度表示5秒,再短一些的刻度表示1秒。做一做课后制作更加准确的水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