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在流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内容,是《时间的测量》的起始课,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时间的定义,探究时间的规律,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将时间进行简单的量化,并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进行记录和分析。本课作为起始课,上课内容应当投射到单元目标的各层面,合理敲开概念目标的面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时间有初步的认知,知道基本的时间分类标准,了解世界时间运作和计时方式,缺乏基本的科学探究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时间单元的部分环节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也是一种考验。
设计理念:
小学科学教育提倡学生多运用自己的感官来了解科学,探究科学,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双手触摸;在老师的情景带动下,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从而了解科学概念,掌握实验技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1)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时间的流逝,让本来不能看见,听见,摸得着的时间,能用各种方式去感受。
(2)一分钟感受小实验:通过学生对于一分钟能做多少事,然后再利用这点,感受一分钟的时长
(3)让学生在各种有力证据下,推理出事物的表象和其内在规律。
(4)课外让学生收集有关于时间的资料,继续保持兴趣去研究。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各种方法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2)根据估计一分钟时长的经验,比较合理地估计10分钟持续的时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2)时间的估计;
(3)时间间隔的把握;
难点:(1)客观合理地估计时间;
(2)让学生建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法与学法:
(1)计算机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图片,让学生能够通过图片,直观地感受到时间,利用电脑视
频,让学生进行“时间估算”,体会到用“感觉”去测量时间会形成误差,让学生自发地去探究时间测量的方法。
(2)创设情境教学
利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周围的事物会影响我们对时间过去多少的估计,让学生在紧张、愉快等多种心境模式下感受相同时间的流逝,体会到用“感觉”去测量时间会带来的误差。
(3)讨论、质疑、互动式教学
学生分组(四人一个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由一位代表发表意见,其他同学质疑,在答辩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学习,充分利用学生间互助学习的魔力。
(4)实验操作教学
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有利于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同时结合理论知识,更易于学生科学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中的重难点。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这样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课前准备:
教师演示用具:演示用的大时钟
学生实验器材:自带钟表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课
导入
1.时间是什么?
2.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要知道时间,我们一般借助什么工具?
3.现在几点钟了?
回答:
1、时间是我们用来知道早晚的;
2、我们一般借助电脑,手表等知道时间(教师:如果没有电脑,手表等现代化工具,你怎么知道时间呢)
看太阳,问别人等….
3、(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猜测不同的时间)
让学生体会到,准确知道时间是需要钟表等现代化工具,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用各种办法大致推算出时间。
感受时间
现在几点了
1.一听到这个问题,大家都会下意识地去看看自己的手表或挂在墙上的钟。可是,如果不看时钟或手表,我们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你有哪些好方法估计时间?
2.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
3.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你们小组谁估计得最接近?
一分钟有多长
1.请同学们拿出时钟或手表,观察比较时针、分针、秒针的转动情况,找找规律。
2.请注意观察秒针,秒针转动一圈表示多少时间?(一分钟就是钟表里的秒针转动一圈所需要的时间。)
3.请同学们看秒针转过一分钟或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同学们在看秒针转过一圈的同时,时间已经从我们的身边流逝了一分钟。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时间。
4.不看时钟,你能估计一分钟时间有多长吗?你想用什么方法来估计?
5、汇报交流:用以下活动过程来感知 一 分钟时间的长短。
6.请你选一种活动,感知一分钟的长短。
7.哪些同学的估计最准确?不准确的原因是什么?
8.怎样使我们的估计更加准确?你认为最准确的估计方法是什么?
9.我们体验了一分钟有多长,那十分钟我们能做哪些事情呢?怎么估计?怎样才能准确地估计?
10.一小时持续的时间,你打算用那些方法?
让学生体会到想要知道准确的时间,需要借助现代化的仪器,比如电脑,手表等工具。
(观察事物法、生理感受法。)
▲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高度)对现在的时间进行估计;
▲做了多少事情;(如阅读或书写了多少文字)
▲气温变化。
看钟表
让学生进行四人小组讨论
感受用“感觉”测量时间所带来的误差。
这一部分学生掌握比较好,注意在于城市学生对于手表的认识已经非常熟悉,重点在于让他们感受1分钟的时常,让他们记住1分钟的“感觉”。
▲每分钟心跳次数;
▲每分钟能阅读书籍的字数或页数、跳绳的个数;
▲每分钟用手打节拍的次数;
▲每分钟从水龙头滴下的水滴次数;
屏幕上显示一个正在计时的时钟。说开始后,全体学生向后转,选择一种方法感知一分钟。当你认为到了一分钟时转过身来再看时钟,看看自己的估计是超时了、超前了还是正好。
能够参照一分钟活动标准的同学,一般都估算得比较准确
尽量使我们一分钟的活动更加准确,更有规律。
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感受到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可以测量,计算时间。
揭露本课的课题,时间在流逝,虽然时间看不见,摸不到,听不着,但是我们还是能感受时间在流逝。
上课到这里,部分同学根据老师的引导,已经能够明白,要准确地估算时间,要有一个参考标准,而这个标准,就是在一分钟里自己能够做多少活动。
时间有规律
过去多少时间了
1.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2.(师示正确的时间)对照后,大家发现有时候自己的估计居然这么不准确。为什么?
3.你觉得这节课过得快还是慢?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4.那这节课真的比原来长了(或者比原来短了)很多吗?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呢?
5.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我们之所以会对时间有快慢的感觉,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们会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们没兴趣。对我们来说,时间就是知识,要好好珍惜时间。
学生猜测
课堂上过于投入或者没有兴趣,影响了估计的准确性。
当我高兴的时候,时间过得快,当我难过的时候,时间过得慢。
不,时间的流逝速度是相等的,只是我们的感受影响了时间的判断。
部分学生已经掌握方法,会寻找周围的时候变化规律,来估算时间。
让学生自己感悟时间的特别,匀速有规律。
对本课的总结
总结拓展
1.再来说说,时间是什么?
2.时间是可以被感受、估计和计量的。完全依靠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呢?
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我们之所以会对时间有快慢的感觉,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们会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们没兴趣。对我们来说,时间就是知识,要好好珍惜时间。
让学生自我总结,巩固知识。
作业
1、《作业本》
2.课后收集古人十二时辰划分和关于用太阳光的影子计时的日晷的资料。
课后完成。
巩固新知。
培养科学精神。
板书设计:
第一课 时间在流逝
时间 准备估计一分钟
教学反思:
《时间在流逝》这一课是《时间的测量》单元的起始课,这一课中隐藏的信息量很大,但体现在课本中却让人感觉简单易懂,即使是五年级的小朋友,也会认为是“小儿科”,太容易了,如何在这课中挖掘到孩子们兴趣点,又不至于过早揭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让孩子们燃起浓厚的探究兴趣,这便是我要思考的地方。
在课堂中,我根据“你能够准确估计一分钟”为引子,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组织教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享受到科学的快乐,同时在游戏中进行强烈的思维碰撞,让孩子们感受到找到时间的规律,就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时间。
还是通过游戏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时间不会因为快乐而延长,也不会因为烦恼而缩短,时间总是有规律地向前,只有珍惜时间,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
起始课的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产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单元目标教学要点到为止,讲太多,过早让学生接触,则不利于之后课堂的学习,过少,无法提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单元教学将会事倍功半。
课件28张PPT。时间在流逝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什么是时间?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可以怎么来知道时间呢?现在几点了? 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小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秒针时针分针一秒钟究竟有多长?121234567891011感受秒的节奏估计一分钟有多长?121234567891011感受一分钟一分钟能做多少事? 一分钟脉搏
一分钟心跳
一分钟呼吸
一分钟跳绳
一分钟朗读
一分钟写字 一分钟默读
……
一分钟 测试记录表
被测试人: 记录人: 年 月 日
估计一分钟:121234567891011估计一分钟我们有哪些方法?能估计准确吗? 估计10分钟,1小时:过去多长时间了?人类需要精确的计时工具! 时间有快慢吗?时间的快慢是我们的主观感受。
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扩展资料(古代计时器)日晷圭表 古代计时器---水钟常用计时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石英钟电子钟原子钟我国2006年成功研制铯原子喷泉钟
600万年误差不到1秒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激光钟 20亿年误差不到1秒
据2009年02月10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再见!附件1:
浙江省农远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案编制
录用作品使用授权书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为配合全省农远工程实施,充分发挥配备硬件设备效益,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组织了 杭州市学军小学学校余力老师参加了全省多媒体教案编制工作。为使该项工作合法有序开展,我同意如下约定:
1、根据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制定的多媒体教案编制实施方案及其他有关说明材料(见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网站农远工程资源编制栏目)提出的具体要求及录用标准,递交(上报)自己编制的多媒体教案(作品信息见附表)。
2、本人保证作品(教案和PPT课件)的真实性(是亲身经历和自主编制的),并已标注了课件中引用的素材资源来源,是合法使用。
3、本人同意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对上报作品进行审核;如作品审核通过,愿意被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录用,并对录用作品有处置权(在全省推广使用、公开出版、推荐参加评优评奖等)。
4、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对审核通过录用的作品作者支付编制费用和颁发证书;作品作者(包括学校)享有署名权。
5、未被录用作品作者与省教育技术中心关系不受本协议第4条约束。
为简化手续,本授权书(和附表)与上报作品需同时递交(书面稿和电子稿),以确认上述约定。
附表:上报多媒体教案信息表。
作品作者(签名):余力
2011年 8月 8 日
上报多媒体教案信息表
教案名称
《时间在流逝》
文件夹(或打
包文件)名称
时间在流逝
适用范围
小学学段 小学学科 五年级 下册
作者姓名
余力
电子信箱
uulzylee@Hotmail.com
联系电话
18667166205
教案内容、作用等简单介绍(300字以内)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时间有初步的认知,知道基本的时间分类标准,了解世界时间运作和计时方式,缺乏基本的科学探究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时间单元的部分环节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也是一种考验
了解时间,学会观察时间。
利用小实验感受一分钟得长短
测量一分钟的长短
学校审核意见(盖章)
同意推荐。
专家审核意见(省统一组织)
省教育技术中心意见(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