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摆 的 研 究
教材分析:
《摆的研究》一课是教科版五下“时间的测量”单元的第6课,这节课中学生将就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讨论与思考,并且去验证他们自己的一些猜测。教材的内容分成两个部分:1、用摆做实验:从三个层面开展探究活动,第一层面,对我们发现的问题,怎么想办法去证实;第二层面,运用测量的方法,对我们的发现进行验证;第三层面,对我们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2、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展示各组学生实验数据,并组织学生自行分析。逐步排除一些猜测,修正自己的想法。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值 ;感受探究摆的快乐。
教学重点
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
变量的控制及测量的精确性控制。
教学准备:
1. 学生材料:
学生计时表每小组一个、铁架台、铜棒;(课前放于各小组)
探究材料(一):大小相同镙帽各三个、线一根、记录表(作业本记录一)。
探究材料(二):螺帽一颗、长短不同的线三根、记录表(作业本记录二)。
教师材料:
学生材料一套(备)、不同的单摆两个(引入)、两个木块摆(延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写好课题:摆的研究)
1.师出示一个摆,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简易的摆,谁来介绍下它的组成。怎样让它摆起来?
我们给这个摆记一下时间,看它15秒摆动几次好不好?(请一位同学掐秒表,故作对准铁杆方向准备)同学们有什么要提醒我的呢?怎样算摆了一次呢?……(口令谁来发呢?打算怎样说?)
摆幅小一点我们再来一次,同样记15秒时间,你觉得它会摆几次?
2.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摆(长短和重量都不一样),我们让它俩一块摆起来看看。发现了什么?(板书“快慢”)
二、用摆做实验(23分钟)
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摆绳长度、摆锤轻重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课前演示的实验。)
师: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呢?(做实验)
师: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些材料,可以供你选择。在抽屉的信封里还放了一张记录单,完成实验记录。(师巡视指导,找好记录)
2.交流汇报:
(1)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讨论:
摆锤的轻重与摆的快慢到底有没有关系呢?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下?这个实验你们是怎样操作的?同学们有没有问题要采访一下他们呢?(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①改变的是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尽量保持不变?②是不是做一次就可以了呢?)
(2)哪个小组也愿意来展示下呢?
数据反馈、汇报小结。(展示两个小组数据,谈谈我们的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看看自己小组的数据,支持这一结果的小组举手!如不支持,拿出来分析。
现在我们可以确定的说: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有关吗?(板书:错号)
(3)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讨论:
为了证明摆绳长度与摆的快慢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实验又可以怎样来操作?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
谁有疑问?(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1)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4)(还有哪个小组也愿意来展示下。数据反馈、汇报小结。(展示两小组数据,谈谈我们的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其他组的数据,支持这一结论的举手。如不支持,拿出来分析。
师小结板书:对号 ; 长——慢,短——快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师出示如课本61页图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推测:这两个摆摆动的快慢会一样吗?为什么?
2.师演示,生观察。
3.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4.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虽然这两个摆的摆绳一样长,但是它们的摆长却是不一样的。其实,摆长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5.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四、小结并完成作业
1.通过这节课对摆的研究,你有些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快慢
摆绳长度 ? 摆锤重量? 摆幅?
√ × ×
长——慢
短——快
教学反思:
1. 重视铺垫和延伸对学生思维的引领。
《摆的研究》是“摆”这块内容的重点部分,它不是孤立的,是和前面的《机械钟摆》,后面的《做一个钟摆》等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在上前面一节课时,我已经在思考:如何发挥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起到引领学生思维走向的作用。上一节课的重点活动:做一个单摆并测量的活动中,我给孩子们准备的材料是:每一小组1个螺帽但大小不一样,一段绳子长度也不同。这样每个小组做出来的摆都是有差别的。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是自找麻烦吗?(准备一批一样的螺帽和绳子会更轻松?)我想这绝对不是自找麻烦!这样的材料准备,学生活动过后,自然而然对不同的摆的特点会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这样,在上今天的《摆的研究》时,学生对“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这个引领整节课的关键问题才可能会有比较活跃的思维。他们会很自然的想到大小不同的螺帽和长短不一的绳子,于是预测:可能和摆锤重量和摆绳长度有关系。
上完这节课,对摆的探究还没有就此结束,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在此停滞!怎样利用好最后的延伸环节?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课文最后的插图,展示的是摆绳长度相同,但摆锤的长短不一样的两个摆,让学生进行推测,大多数学生肯定会认为这两个摆摆动速度是一样的,因为他们的摆绳一样长。于是,我制作了两个如课本插图中的摆,现场进行了测量。结果“意外”的发现:短的摆锤的摆摆动的快。这样的结果与学生前面的实验结果好象违背了,之前的实验结果表明摆动次数是与摆锤没有关系的,而这个实验表明有关系。这样,学生的思维会再次被激发,从而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的学习迈进!摆长并不完全是摆绳的长度,而是支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2. 材料的简洁性。
力求材料的有效和简洁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这节我把材料尽量简化,总共是两组材料:
第一组材料,我课前已经装在信封里,放在桌上了。里面有一段带挂钩的绳子,(挂钩是回形针做的,绳子是腈纶线),三颗一样大小的螺帽。
第二组材料,是后来分发的,一根两倍长的绳子带挂钩。
原本打算把它也省掉的,直接包含在第一组材料中,第一组材料的挂钩绳子先用短的一部分,然后放出来变长。但考虑到学生的收放过程还要指导,可能会因为这个过程而打断学生的思维,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从教学的效果看,这样简洁的材料,并没有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反而使得教学更加有效。?
3. 努力让孩子亲历探究过程。
这是一节探究性很强的课,从复习引出问题“不同的摆摆动快慢一样吗?”——讨论预测“摆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摆锤摆绳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创设情境、激发新的疑问。整个探究活动我努力让它一气呵成,重点突出,实际效果也是非常的理想。??
4. 让学生感受测量、数据的价值。
这是一节通过“测量”,记录数据,并用数据说话的探究课。重复测量、严谨记录、科学分析,这是我在课堂上反复渗透、暗示、指导的,意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测量以及数据带来的巨大价值,效果比较明显。
课件10张PPT。小学科学(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摆的研究活动一:推测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
活动二:用摆做实验 。
活动三:交流汇报。
活动四:拓展
推测:你觉得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些材料,可以供你选择。在抽屉的信封里还放了一张记录单,完成实验记录。
友情提醒: 做实验的时候别忘了做好实验记录!
准备汇报交流! 请把铁架台放到课桌旁边的地上。推测:这两个摆摆动的快慢会一样吗?
为什么? 虽然这两个摆的摆绳一样长,但是他们的摆长却是不一样的。其实,摆长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 长摆 长再见!实验一:
1.我们的假设: 摆锤 的轻重影响摆的快慢
2.我们的猜测:摆锤越重,摆速越 ,摆锤越轻,摆速越 。
3.我们是怎样做的:
改变的是什么条件?
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4.我们的记录:
摆锤的
轻重
实验数据(次/15秒)
我们的
选择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铁块
塑料块
木块
5.我们的发现:摆锤的轻重与摆的快慢 。
实验二:
1.我们的假设: 摆线 的长短影响摆的快慢
2.我们的猜测:摆线越长,摆速越 ,摆线越短,摆速越 。
3.我们是怎样做的:
改变的是什么条件?
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4.我们的记录:
摆线的
长度
实验数据(次/15秒)
我们的
选择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长
中
短
5.我们的发现:摆线的长短与摆的快慢 。
还有其他发现吗?
第( )实验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