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摆钟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时间精确度的要求也提高了。学生探究过的日晷、水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计时工具,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摆钟的发明大大地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观察摆钟的摆,发现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 本节课所研究的摆是“单摆”。所谓单摆是指在细线的下面拴一个小球重物,且细线的质量与小球相比可以忽略,球的直径与线长相比也可以忽略的摆。单摆的摆动具有等时性,即在摆长一定、摆角较小的情况下,摆来回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总是一样的。对摆的等时性的研究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在本课的学习与研究中,教师要着重解决学生操作方面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的测量尽量地精确一些。这将有利于他们更加深入地开展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过程与方法:重复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理解重复进行实验的价值;感受探究计时工具的快乐。
教学重点:
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教学难点:
通过观测理解摆的等时性。
教学准备:
摆钟一个、教师自制一个单摆、秒表6个、铁架台、棉线、镙帽、记录单两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现在几点了?你们知道古人是怎样来测量时间的吗?
1、复习前几节课学习的几种古老的计时方法,如:太阳钟、水钟等。同时指出还有很多类似的计时方法,如:一柱香、一个沙漏等等。
2、的确,你们刚才所说的方法古人都曾用来测量时间,可是只能知道大概的时间,所以聪明的古人并没有停止过思考,他们在不断创造,发现的过程中还想到了一种更加精确的方法——机械摆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PPT2]
二、观察钟摆:
1、师出示摆钟,
设疑:摆钟计时为什么可以这么精确呢? 我们来观察一下吧。
2、观察并思考:摆钟是怎样来计算时间的?小组内可以轻声交流一下。
学生猜测:摆1次大概1 秒钟吧。钟摆就是摆钟的秒针吧?……
师:钟摆怎么算摆动了1次呢?
师:(介绍)我们一起来看看庐山真面目,上面是一个钟面,下面是一个钟摆。请你仔细观察钟摆,有什么发现?
[PPT3、4]
摆一直不停地在运动;摆的下端是圆圆的,上面比较细
师:你真会观察!这个圆圆的我们称它为“摆锤”,上面细的部分成为“摆绳”。(认识摆的组成:摆绳、摆锤)
[PPT5]
师:这个摆跟时间有什么关系吗?(一秒钟摆一次)
师:一分钟就可能摆多少次? 学生猜测。
3、测量:用秒表测一测: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几次?
4、集体测量一次后反馈,怎样摆动算一次,怎么样不容易数乱,你有什么好方法?(用手指跟着摆运动)
问: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吗?( 不清楚!)
5、讨论:课本中的记录表为什么要让我们测三次或更多次呢?(科学家往往通过重复实验让自己的发现更有说服力,我们也再来测一次。)
6、小结:钟摆每分钟摆动60次,说明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它每次摆动表示的时间是相同的。)也就是一秒钟正好摆动1次。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摆钟不用秒针了吧?钟摆也叫秒摆。
三、观察老师的摆:
[PPT6]
1、师:我也做了一个单摆(出示单摆),这个摆每分钟也会摆动60次吗?
(教给学生起摆的正确方法,提出注意事项。)
(1)摆线自然拉直,听到口令后轻轻放开,不能推一把。
(2)摆的角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别超过90度)。
(3)如果摆捶碰到了铁架台或其它东西后,实验要重新做。
2、学生猜测后,师带领学生集体测量三次。请两位学生带领全班学生集体测量三次。完成记录表。(一生起摆,一生计时,全班学生数次数)
不同的摆每分钟摆动次数的记录 第 小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钟 摆
老师的摆
3、反馈交流:从记录单中,你发现了什么?
(不同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不同的,同一个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4、观察老师的摆。你有什么发现?
生:摆的幅度变小了。摆的速度变慢了。摆的角度变化了……
(1)提出问题:这个摆在自由地摆动着,每隔开一段时间,比如前10秒钟与后10秒钟,它的摆动次数会发生变化吗?
(2)学生预测,教师随即板书学生猜想。
在摆的过程中,速度是不是越来越慢了?你有什么好办法?
3.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我们还是做实验来检测吧?
四、观察我们的摆
1、设疑:是不是所有的单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都是一样的呢?我们只观察了两个,还不能下结论,我们自己来制作一个单摆试试看。
[PPT7]
2、学生根据铁架台、棉线、镙帽,自制一个摆。
(一)实验准备
1、分析实验记录单。师:你看得明白吗?
我们小组的摆摆动次数的观察记录 第 小组
预测:同一个摆在自由摆动过程中,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会变或不变。)
10秒时
20秒时
30秒时
40秒时
摆动次数
每10秒摆动的次数
我们小组的发现:
提示:让我们的摆自由摆动,一个同学用秒表计时,每隔10秒时间喊一次“到”,数数的同学马上将数据报给记录的同学。
2、师生讨论交流实验方案。
(1)怎么进行记时和分工比较好?
(2)这个实验的时间把握很难,你们可得注意力集中才行。
(3)分发各小组的实验器材,学生准备做实验。
(二)学生实验
1.小组讨论实验分工。
2.填写我们小组的实验猜想。(同一个摆在自由摆动过程中,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会变或者不变。)
3.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汇报交流、
[PPT8]
1、各个小组长汇报展示实验结果。
1
2
3
4
5
6
第一个10秒
第二个10秒
第三个10秒
第四个10秒
2.交流我们的发现:同一个摆在连续摆动过程中,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3.师小结并板书:单摆的等时性。
师:伽利略是第一个发现单摆具有等时性特点的科学家。人们根据单摆具有等时性的特点,于是就制成了摆钟,这样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了。比起太阳钟、水钟等计时工具,摆钟的计时就更加精确了。
4.比较不同小组的单摆。(只要比较不同小组的实验数据就行了,因为不同的摆在10秒钟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同的。)
师: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同的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有快慢的。
五、拓展思考
师:看黑板上的数据,有什么新发现?有什么新问题产生吗?
生:每个小组的数据不一样,每个摆之间的摆动次数不一样
师:下节课,你们科学老师将会带你们继续去研究摆的秘密!
师可结合学生汇报:虽然每个小组的单摆都具有等时性,但不同的单摆之间,摆动的速度确是不一样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作业:
完成配套作业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
观察摆钟的钟摆,然后测一分钟摆动的次数,先让学生根据感觉去猜测,有说60次,120次,30次,100次的都有。然后引出测一测,“由教师计时,学生默数,”第一次交流时,学生有的60次,有的120次,这时我脑中浮现一个问题,是不是要按照自己原有的设计做第二第三次,还是直接得出“这个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如果真的数据不对,老师是不是可以去做下手脚呢?是让数据更真实呢,还是让体验更真实?
课件10张PPT。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摆 钟 钟摆每分钟摆动次数的观察记录我们的摆 拿一条细绳,上端固定,下端挂上一个小重物,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摆我们的钟摆每分钟摆动次数的观察记录课后思考 虽然每个小组的单摆都具有等时性,但不同的单摆之间,摆动的速度确是不一样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