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0-24 22:3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站在路边的小丽看到甲、乙两个气球正在升空,如图所示,已知乙的上升速度比甲的大,在此过程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以甲为参照物,树是向下运动的
B.以甲为参照物,树和乙的运动方向相反
C.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上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和树都向下运动
2.学校周一的升旗仪式上,看着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小龙说“五星红旗是静止的”,那么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挂五星红旗的那段绳 B.教学楼
C.升旗手 D.旗杆
3.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上并排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林感觉乙车向东运动,关于两辆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西运动
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静止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西运动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东运动
4.一辆长20m的货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00m的大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5s
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4s
③货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6s
④货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7s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5.在运动会的百米跑道上,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名运动员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根据图象可知(  )
A.在0~t1时间内,甲相对于乙向前运动
B.在0~t1时间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
C.在t1时刻,甲和乙是相对静止的
D.甲运动员在t1时刻追上了乙运动员
6.下列物理概念说法错误的是(  )
A.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B.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C.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同
D.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所对应时间的比值一定不变
7.关于速度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也可以用来计算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关于该公式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和时间都无关
C.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D.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情况
8.小淘子在实验室里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经多次测量路程所得数据分别为15.53cm,15.54cm,15.82cm,15.55cm和15.54cm,停表测出小车通过时间为3s。经过数据处理后小车的平均速度应记录为(  )
A.5.18cm/s B.5.19cm/s C.5.22cm/s D.5.23cm/s
9.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
A.我们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1s B.课桌高度约为0.75m
C.人脉搏跳动一次用时约为0.1s D.物理课本长度25mm
10.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两倍,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则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
A.8∶3 B.2∶3 C.4∶3 D.3∶2
二、填空题
11.一列火车以72km/h的速度完全通过一座长1600m的大桥,用的时间是1.5min。求火车的长度是 ,列车完全在大桥中的时间是 s。
12.小明静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他看到两旁的树木往后退,是以 参照物的;以汽车里的座位为参照物,小明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3.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均向西匀速行驶,两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为 m/s,在时,甲车在乙车前方 m处。
14.(1)如图所示,小木块的长度为 cm;
(2)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15.小利和小松两人同时同地同向骑自行车出发,记录下他们通过的路程s和运动的时间t,并画出了如图所示的s-t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选填“小利”或“小松”)运动得更快,在t=4s时,小利在小松前面 m处。
三、实验题
16.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电子表做实验:“测量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实验原理: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请设计实验表格,并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记录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
17.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测量平均速度:
步骤 将小车置于斜面顶端A点,让其由静止下滑,测量出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前半程至B点的距离是s1和全程的距离s。用秒表测量出小车行驶这两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 和t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计算出AB、BC、AC段的平均速度,其中BC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方法 用 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
结论 小车在斜面上做 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运动”)
讨论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或“小”)些; (2)为了测量小车AC段运动过程中的下半程BC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是 (“正确”或“错误”)
18.暑假,小明去水上游乐场游玩,从滑道上冲下来的感觉太刺激了,他想知道物体从斜面上下滑时的速度怎样变化,于是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完成“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的原理是 ;所需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 ;
(2)该实验用到金属片,则下列属于金属片的作用是(  )
A.使斜面保持一定的角度
B.让小车在一定的位置停下来
C.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的时间
(3)实验时斜面坡度应较 (选填“大”或“小”);
(4)图中上半段距离 ;测得时间,则上半段平均速度 ;
(5)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下列方法最好的是(  )
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与路程,计算得到
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再测量路程,计算得到
C.不测量,利用全程和上半程的路程,时间求得,再计算得到
(6)实验中全程的平均速度,上半程的平均速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三者间的关系是 ;
(7)图2中可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
四、计算题
19.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六百多年前我国渔民就已发现了钓鱼岛,钓鱼岛位于台湾基隆港东北约180km、浙江温州港东南约360km处。
(1)在某次例行巡视中,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主力战机歼—10飞机从浙江温州港机场起飞,只需要约30min就能到达钓鱼岛上空,则飞机的速度是多大?
(2)我国的海监船从浙江温州港出发,以40km/h的速度航行,到达钓鱼岛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3)为测量钓鱼岛海域的深度,海监船从海面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1.6s后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求海水的深度?(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D C C B A B B
1.C
【详解】A.以甲为参照物,树相对甲位置向下运动,即树是向下运动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以甲为参照物,树向下运动,且乙的上升速度比甲的大,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上运动,即树和乙的运动方向相反,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乙上升的速度比甲快,因此,以乙为参照物,甲和树都向下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详解】A.以挂五星红旗的那段绳为参照物,五星红旗的位置不变,所以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
B.以教学楼为参照物,五星红旗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以升旗手为参照物,五星红旗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以旗杆为参照物,五星红旗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详解】坐在甲车上的小林感觉乙车向东运动,甲车的运动有5种情况:①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②乙车不动,甲车向西运动;③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④甲车向东运动,乙车也向东运动,但甲车比乙车慢;⑤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也向西运动,但甲车比乙车快。
A.坐在甲车上的小林感觉乙车向东运动,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西运动,故A正确;
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故B错误;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向东运动,也可能向西运动,故C错误;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向东运动,也可能向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4.D
【详解】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
货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AB.由图象可知,0~t1时间内,甲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以乙为参照物,甲相对于乙向后运动,故AB不符合题意;
C.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故甲和乙是相对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
D.在0~t1时间内,甲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由的变形式
s=vt可知,甲运动员通过的距离小于乙运动员通过的距离,甲运动员在t1时刻在乙运动员的后面,故甲运动员在t1时刻没有追上乙运动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A.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可知,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由于物体的运动与静止具有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也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相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D.因为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不再发生变化,根据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时间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A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一个定值,与时间和路程无关,故A错误,B正确;
CD.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反映这段路程或时间内物体运动的情况,平均速度等于路程与对应的时间比,与路程和时间有关。故CD错误。
故选B。
8.A
【详解】由题意可知,给出的5个数据中,15.82cm与其它四个数据差距较大,为错误数据;则测得的小车的运动路程为
s=
小车的运动时间t=3s,小车的平均速度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B
【详解】A.根据生活实际可知,我们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3s,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生活实际可知,课桌高度约为0.75m,故B符合题意;
C.根据生活实际可知,人脉搏跳动一次用时约为1s,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生活实际可知,物理课本长度15m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B
【详解】由题意可知,甲的运动时间为
乙的运动时间为
则他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1. 200m 70
【详解】[1]已知火车的速度
完全通过大桥所用时间
由可知火车通过的路程为
火车完全通过大桥通过的路程等于桥长与车长之和,因此火车的长度为
[2]列车完全在大桥中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与车长之差,列车完全在大桥中行驶的路程
由可知火车完全在大桥中的时间是
12. 汽车 静止
【详解】[1] 小明看到两旁的树木在向后退,是以汽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相当于汽车是向后运动的。
[2] 以汽车里的座位为参照物,小明的相对位置不变,是静止的。
13. 15 200
【详解】[1]由图可知,在0~10s,甲行驶的路程
则甲的速度
[2]由图可知,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方200m处。
14. 4.30 39
【详解】(1)[1]刻度尺一大格代表1cm,一大格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代表0.1cm=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的左端与0.00cm对齐,右端与4.30cm对齐,则木块长度为
L=4.30cm-0.00cm=4.30cm
(2)[2]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分度值为1℃;温度数值向上是增大的,说明温度在零上,示数为39℃。
15. 小利 12
【详解】[1]由图像知道,相同时间,小利运动的距离大于小松运动的距离,由可知,小利运动得更快。
[2]由图像知道,在t=4s时,小利通过的路程为24m,小松通过的路程12m,所以小利在小松前面
24m-12m=12m
16. 小 见解析
【详解】(1)[1]在该实验中,测出小车的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用的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因此该实验的原理是。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
(3)[3]根据题意,分别设计出甲到乙,甲到丙,乙到丙的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小车从甲运动到乙的路程
s1=90.0cm-63.0cm=27.0cm=0.270m
所用的时间为t1=2s,甲到乙的速度
小车从乙运动到丙的路程
s2=63.0cm=0.630m
所用的时间为t2=4s,乙到丙的速度
小车从甲运动到丙的路程
s3=90.0cm=0.900m
所用的时间为t3=6s,甲到丙的速度
如下表:
s/m t/s v/(m·s-1)
甲到乙 0.270 2 0.135
甲到丙 0.900 6 0.15
乙到丙 0.630 4 0.1575
17. 0.05 刻度尺 组合 变速运动 小 错误
【详解】[1]由图可知,BC段的路程为,通过BC段所用的时间为,则BC段的平均速度是
[2]使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根据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3]从两种或两种以上分立的物理因素通过巧妙的结合或要素重新组合,构成新的物理因素,叫做组合法,所以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为组合法。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所以小车做变速运动。
(1)[5]为了方便计时,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应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一些,因此斜面的坡度应小一些。
(2)[6]因为小车在B点的速度不为0,所以实际通过BC段的时间要小于从B点静止释放的时间,故这个同学做法错误。
18.(1) 秒表
(2)C
(3)小
(4) 40.0 0.2
(5)C
(6)v3> v1> v2
(7)D
【详解】(1)[1]实验根据公式设计实验测量速度,故实验原理为。
[2]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用秒表测量所需时间。
(2)金属片的作用是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的时间,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为了让小车运动的时间不至于太短,方便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实验时斜面坡度应较小。
(4)[1][2]由图可知,上半段距离,上半段平均速度为
(5)A.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段的时间,计算得到v3,结果不准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可以在B点开始计时,但在运动中开始计时,计时误差比较大,计算结果不准确,故B不符合题意;
C.不测量,利用全程和上半程的路程,时间求得,再计算得到,结果比较准确,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6)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即v3> v1> v2。
(7)AB.图中表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小车做加速运动,而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
C.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变短,为减速运动,小车做加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速度逐渐在变大,做加速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9.(1)720km/h;(2)9h;(3)1200m
【详解】解:(1)飞机的速度
(2)海监船从浙江温州港出发到达钓鱼岛的时间
(3)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
海水的深度
s=vt=1500m/s×0.8s=1200m
答:(1)飞机的速度是720km/h;
(2)我国的海监船从浙江温州港出发,到达钓鱼岛至少需要9h;
(3)海水的深度是1200m。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