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种群的数量变化(教学课件)(第1课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种群的数量变化(教学课件)(第1课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0-25 09:5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1.2 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一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2课时
温故而知新根据观看的视频思考下面问题1.盖盖玻片和滴加培养液哪个步骤在前?先盖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用滤纸吸去多余的培养液。如果先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那么盖玻片可能由于已加入液滴的表面张力而不能严密地盖到计数板表面,使计数室内部液体增多,导致计数结果偏高。先盖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还能避免因直接滴加培养液时,在计数室内产生气泡,导致计数室相对体积减小而造成误差。温故而知新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议你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分布均匀,以减少误差。如果未振荡试管就吸取培养液,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从试管下部吸取的培养液浓度偏大;二是从试管上部吸出的培养液浓度偏小。另外,酵母菌常出现“抱团”现象,因此取样前需要将培养液充分振荡、摇匀,最好用移液器来回吹吸若干次,以确保样品被混匀。温故而知新3. 滴加培养液后要稍等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请分析原因。如果酵母菌未能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通过显微镜观察时,就可能出现以下现象:要么能看清酵母菌但看不清格线,要么能看清格线但看不清酵母菌。4.计数的酵母菌都是活的吗?不都是,计数的包括活菌和死菌。可以用台盼蓝对菌体进行染色,被染成蓝色的是死菌,没有染色的是活菌。5.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温故而知新当小方格中的酵母菌过多时,可以增大稀释倍数然后再计数,即计数前应摇匀→取样→稀释→计数。6.酵母菌种群数量是怎么样变化的,大家还记得吗?0 1 2 3 4 5时间/天种群数量酵母菌的数量并未维持在K值,而是下降了,这是为什么呢?一、种群数量的波动1.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在自然界,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期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2.种群数量的波动:对于大多数生物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K值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数量总是围绕着K值上下波动。一、种群数量的波动周期性波动任何波动只要在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基本相等就可称之为周期性波动。北极旅鼠:每隔3到4年,北极旅鼠的数量会出现一次数量高峰,这种周期性波动是由于其繁殖能力和环境资源的限制导致的 加拿大极地兔:这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以10年为周期进行波动,这种周期性波动可能与气候和食物供应的变化有关 一、种群数量的波动周期性波动季节性波动年间波动非周期性波动一、种群数量的波动东亚飞蝗在我国有上千年的数量变动记录,其种群数量也表现出非周期波动。这种波动同样是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没有固定的周期性规律 欧洲灰鹭的数量波动是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从1928年到1977年,欧洲灰鹭的种群数量在50年间表现出明显的非周期波动。这种波动没有固定的周期,而是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 一、种群数量的波动3.种群数量的爆发:处于波动状态的种群,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蝗灾、鼠灾、赤潮等,就是种群数量爆发增长的结果。蝗灾赤潮鼠灾4.种群数量的下降: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如遭遇人类乱捕滥杀和栖息地破坏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一、种群数量的波动二、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1)有利于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2)对有害动物的防治。(3)有利于对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4)为人工养殖及种植业中合理控制种群数量、适时捕捞、采伐等提供理论指导。二、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课堂小结自然种群的数量波动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种群数量的波动种群数量的爆发种群数量的下降意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战演练1.研究者在1998年~2013年间对洞庭湖石首麋鹿保护区散养麋鹿和三合垸自然野化麋鹿两个种群进行了麋鹿种群数量变化、种群增长率等方面的跟踪研究,其中种群增长率变化如图 所示,且三合垸麋鹿的种群密度始终低于保护区种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999年~2004年间石首麋鹿保护区散养麋鹿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B.2004年~2009年间三合垸自然野化麋鹿的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变化C.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都符合逻辑斯谛增长规律,且均会受种群密度的影响D.两个区的种群密度的大小说明封闭环境比开放环境具有更高的密度承载力√实战演练2.根据生活史的不同,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如图所示两条曲线分别表示r对策和K对策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灭绝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点时,种群可以回升到S点,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点,种群就会走向灭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在S点左右时,种群数量就是环境容纳量B.K对策生物的种群增长率始终大于等于零C.有害的r对策生物由于个体小,寿命短,很容易被人们彻底清除D.K对策生物在X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3.酵母菌是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理想材料,血细胞计数板是酵母菌计数的常用工具。如图表示一个计数室(1 mm×1 mm×0.1 mm)及显微镜下一个中方格菌体分布情况(培养液未稀释)。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液中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和出芽生殖B.每天定时取样前要摇匀培养液C.每次选取计数室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方格计数,目的是重复实验以减小误差D.若五个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如图乙所示,则估算1 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共有6×106个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