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5 06:1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
1912年3月10日下午3时,袁世凯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着军服,佩长剑,面南正立,宣读誓词说:“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祈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
袁世凯遵守他的誓词了吗?实际上他是怎么做的?
课前导入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八上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北洋军阀:清末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军事集团,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此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
北洋政府:1912年至1928年由袁世凯和其他北洋军阀将领控制的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1912
1916
1928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混战割据时期
概念解析
北洋:山东以北的沿海地区
两条主线:专制独裁VS民主共和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
对内:独裁专制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出卖国家利益。
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者
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持续、坚决的斗争。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一、议席之争——宋案与二次革命
1.背景
表面上有共和之名
实际是袁【猿】家天下
中华民国第一届内阁成员
(2)同盟会会员宋教仁等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于1912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优势,使袁世凯大为惊恐。
为今之计,须亟组织完善政府,欲政府完善,须有政党内阁。今国民党即处此地位,选举事若得势力,自然成国民党政府。
——陈旭麓《宋教仁集》(下)
一、议席之争——宋案与二次革命
1.背景
(3)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导火索)。
捍卫
民主共和
建立
独裁统治
以重金收买
不为所动

“宋案”揭露了袁世凯的独裁本质,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孙中山意识到“非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1.背景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一、议席之争——宋案与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形势图
2.概况
一、议席之争——宋案与二次革命
背景
时间
经过
结果
袁世凯专制独裁,刺杀宋教仁,镇压国民党等
1913年
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
被袁世凯镇压,孙中山和黄兴被迫流亡日本
2.概况
一、议席之争——宋案与二次革命
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
袁世凯
千古
中华民国万岁
【知识拓展】怎样理解这次革命被称为“二次革命”?
因为这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一、议席之争——宋案与二次革命
袁世凯早有布置······安徽、江西、广东、南京、上海,均因兵力薄弱失败。湖南、福建两省,则自行取消独立。二次革命遂告失败。
——吕思勉《中国简史》
败因:力量悬殊、缺乏有力后援、国民党力量涣散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二子目,找到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①谋正式总统:
②谋终身总统:
③谋求帝制:
①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
②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③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又下令解散国民党。
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1.对内独裁
二、国体之争——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洪宪帝制三部曲
二、国体之争——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各省代表选举;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大总统是国家的元首,总揽统治权;大总统召集立法院,宣告开会、停会、闭会;总统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职官;有宣告开展媾和、统率全国军队等权力。
《中华民国约法》
限制总统
民主共和
总揽集权独裁专制
“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
(1)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2)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3)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4)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1915年5月25日
“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
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2.对外出卖国家主权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二子目,找到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二、国体之争——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①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②加剧了中日矛盾,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日爱国斗争;
③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
3.复辟帝制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1914年底,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
【材料研读】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试分析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
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称帝,认为其行为破坏民主共和制度,不得民心,他誓死讨伐袁世凯,以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
二、国体之争——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梁启超、蔡锷离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1)准备:
(2)爆发:
蔡锷
二、国体之争——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李烈钧
唐继尧
4.护国战争
护国战争形势图
(3)过程:
二、国体之争——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915年,护国军北上讨袁
袁世凯集兵围剿
1916年3月被迫取消帝制
护国战争结束
4.护国战争
【思考】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启示?
材料1:由于他倒行逆施,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只当了83天皇帝就见上帝去了。可见逆历史潮流而动,肯定是短命。 ——毛泽东
材料2:“今日要人之辞职,皆托于病。然试究其所患者之病,大抵皆因国体而影响于身体之病也。” ——《申报》
①根本原因:违背民主共和的发展潮流。
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讨袁斗争得到广泛支持和拥护。
③袁世凯众叛亲离。
启示:逆历史潮流的做法注定要失败,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成功!
二、国体之争——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军阀依附帝国主义
三、地盘之争——军阀割据与护法运动
奉系·张作霖
直系·冯国璋、曹锟
皖系·段祺瑞
滇系·唐继尧
桂系·陆荣廷
人口锐减
经济破坏
战事不断
【思考】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三、地盘之争——军阀割据与护法运动
护法运动
袁世凯死后,继任的北洋统治者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认为,约法和国会是共和国的象征,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他毅然举起了“护法”的大旗。1917年秋,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试图借助滇系、桂系等西南军阀的军事力量,开展护法运动。然而,南北军阀最终达成了妥协,孙中山被排挤出军政府。1918年5月,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回到上海,护法运动失败。
1、背景:
2、爆发:
3、结果:
【知识拓展】护法运动
三、地盘之争——军阀割据与护法运动
袁世凯等
专制独裁
革命党人
民主共和
破坏内阁
宋教仁案
复辟帝制
组国民党
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
军阀割据
护法运动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