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短歌行》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1《短歌行》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5 14:5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导 入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苏轼《赤壁赋》
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诗歌,体会四言古诗的节奏与韵律,感受本诗慷慨悲凉的风格。
01
深入研读,以意逆志,把握诗人表达的志向与情感,鉴赏比兴、用典、引用等表达技巧。
02
03
知人论世,了解《短歌行》创作背景,认识并评价曹操的人生取向与精神境界。
第一部分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b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死后被追尊为魏武帝。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曹操借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势力,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的诗歌是“建安风骨”的代表:
悲凉慷慨。内容上刚健有力,形式上简练、峻拔。
作者简介
他是乱世之枭雄,心怀天下,杀伐果断,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一统北方;
他是末路的英雄,慷慨悲凉,胸怀宽广,在战乱中护得一方水土的安宁,却又难逃谩骂;
他是文坛上的明星,直面现实,成就颇高,曾悲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也劝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生挥墨写下多少传世名作。
时代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短歌行》。
文学知识
乐府
《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歌》
《兵车行》《丽人行》《十五从军行》
《白头吟》  
《李凭箜篌引》
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





歌行是乐府诗的一种
除了歌、行,还有吟、曲、引等,也是乐府诗。
《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题 解
“短歌行”与“长歌行”的区别
长歌的特点——热烈奔放。
短歌的特点——节奏短促,低音短唱,抒发内心忧愁苦闷。
汉乐府曲调名。本诗用的是汉乐府的旧题,即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其长短的区别不在于篇幅的长短,也不在于句式的长短,而在于歌声的长短。本诗是曹操用旧题写的新词。
短歌行
第二部分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
边诵边读,用“/”划分朗读节奏;用“  ”标出这首诗的韵脚,并说说这首诗的押韵特点。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初读课文
“忧思难忘”
从全诗来看,“诗眼”是哪个字呢?哪个字出现字数最多?
“何以解忧”
“忧从中来”

诗眼是洞察诗歌情感、旨意的窗口,是诗歌的灵气所在。
第三部分
文本研读
疏通诗意
第一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写作者对酒当歌,感慨人生的短促。
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的原因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贤才”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他那里施展抱负。
解析诗文
分析第一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为何而忧?是如何解忧的?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慨。
③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一忧
:人生短暂
何解:唯有杜康
疏通诗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身着青领衣的学子们啊,你们让我日夜思念。
全因你们的身影,我至今仍深情吟咏。
阳光之下,鹿群发出欢快的呦呦声,自在地在碧绿的山坡上享用美食。
若四方才子降临寒舍,我定会弹奏丝竹,以瑟和笙款待各位尊贵客人。
“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更是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
第二层:
解析诗文
用典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比兴
女子

思念情人
思慕贤才
求贤若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引用古诗中的故事或词句,引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借姑娘的相思之情比喻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同时含而不露地表达出“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的用心,可谓深细婉转。
解析诗文
语出《诗经·小雅·鹿鸣》,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表达对宾客的尊重。
诗人引用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意,贤才如果愿意主动前来投奔,他也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们。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用典
比兴
解析诗文
比兴:中国诗歌中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开始出现于《诗经》。
包括“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
“比”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兴起。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疏通诗意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第三层:
悬挂于夜空的皎洁明月啊,何时才能捧在手心;
心中积聚已久的忧愁愤懑啊,忽然如泉涌般爆发,汇聚成波涛汹涌的江河。
远方的客人沿着乡间小径,纷纷屈尊前来探访我。
我们重逢畅谈,欢聚痛饮,争相述说昔日深厚的友情。
解析诗文
作者运用什么手法?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以“明月”之可望而不可即,比喻贤才之难得。诗人因求贤才不得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越陌度阡”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二忧
:贤才难得
疏通诗意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环绕树梢盘旋三圈,翅膀未曾收合,它们究竟在何处寻觅栖息之地?
山峰不拒绝每一粒石土,方能展现其巍峨壮观;大海不摒弃任何细流,才显得浩瀚壮阔。
我愿效仿周公,谦逊地礼待每一位贤才,期望天下英才真诚地汇聚于我的麾下。
第四层:
解析诗文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2.“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
没有贤主。
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诗中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但说其中又有一种霸气。
解析诗文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用典
比兴
化用《管子·形势解》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表达希望贤才多多益善。
以山高水深比喻招纳贤才的阔大胸怀,意在说明诗人以开阔的胸襟接纳贤才,唯才是举。
解析诗文
用典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吐哺”出自《史记 鲁周公世家》以周公自比,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说明自己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心悦诚服地归顺。表明诗人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三忧:功业未成
第四部分
探索主体
解析诗文
人生苦短
求贤之忧
思贤至深
待贤以礼
求贤若渴
主贤和睦
《短歌行》情感逻辑
复现与变奏
主旨
贤择明主
唯贤是举
解析诗文
“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忧人生苦短”
“忧贤才难得”
“忧功业未成”
广纳人才
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

整体感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人生苦短
渴望贤才
时光易逝
礼遇嘉宾
整体感知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忧思难解
虚心纳士
渴盼人才
竭尽诚心
课堂总结
《短歌行》作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之作,语言质朴,格调慷慨,既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政治热情和艺术风格,也有穿透时光隧道的永恒价值和魅力,自强不息的生命意识、求贤若渴的宽广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是其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第五部分
知识拓展
曹 操
名人眼中的曹操
“太祖运筹演谋……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
“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有。”
——孙权
“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裴松之
曹 操
你认为曹操是一个英雄人物还是一个奸雄?
《三国演义》中的定位:奸雄。一般而言,中国历史上都城设在北方的朝代,就会以直接继承曹魏的西晋司马炎的晋朝为正统。而定都在南方的,就会以刘备的蜀国为正统。明朝定都南京,罗贯中于是就取了刘备做正统。另外封建王朝一直认为不是同姓人篡位的就是乱臣贼子,曹丕废汉称魏,所以曹操也就背了另外一个骂名。在《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人慷慨悲凉的诗文风格。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所以这一时期的诗文风格就被称为“建安风骨”。这一时代的作家,以“三曹”“七子”为代表,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的辉煌成就,对后来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北朝刘勰和钟嵘反复推崇建安时期的文风;唐陈子昂盛赞“汉魏风骨”,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诗句。
歌行体
歌行体,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行”是乐曲的意思。因汉魏以前的乐府诗题为“歌”和“行”的颇多而得名,其章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亦称古诗、古风。
作业布置
以《短歌行》为例,分析曹操MBTI人格类型——ENTP在领导力、洞察力、思维力、感知力四个维度的具体表现,选择合适角度,拟写文学短评(300字左右)
外倾(E):领导力
直觉(N):洞察力
思考(T):思维力
感知(P):感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