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唯物史观】了解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中世纪封建专制,近代英美法国等主要政体形成的条件,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认识西方政治体制的产生和演变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探究中世纪时期法国和英国等国君主制形成的原因,了解近代西方国家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产生的背景、特点及局限。
【历史解释】通过西方政治体制产生及演变的脉络,认识到西方政体政体产生、发展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阶级力量变化、地理环境、民族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让学生认识政治体制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政治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时代担当精神。
核心素养: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结构层面,理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是古代和中世纪西方政治制度的延伸
西方历史发展的阶段线索
上古时期
中古时期
近现代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西方民主政治的滥觞-古希腊罗马
西方民主政治的酝酿
—中古西欧
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
—近代西方
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14-16世纪
向近代社会过渡
古希腊:
雅典-民主政治
斯巴达-寡头政治
古罗马:
共和国时期-贵族寡头制
帝国时期-君主独裁
封君封臣制
教权与王权并立
法国:等级君主制
英国:议会君主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联邦共和制
法国:议会共和制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目录
1
2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3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情景导入:苏格拉底之死
左上角是世界名画《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但却与当局统治相左。苏格拉底被判处有罪以后,他的学生已经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然而苏格拉底选择了遵守法律,慨然赴死。
苏格拉底之死充分暴露了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缺陷——过度泛滥的民主(原始直接民主制、抽签选举、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忽视了公民的政治素质,容易导致权利的滥用和误用,这就使民主政治很可能沦为政客争权夺利的工具。
1.公民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2.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
3、给公职人员发工资
3.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公元前8世纪
城邦萌芽
公元前594年
梭伦改革,奠定基础
公元前506年
克利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公元前5世纪
伯利克里改革,民主制顶峰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公元前4世纪
民主制衰落
1、城邦国家
(1)时间:公元前8-6世纪,古希腊出现一些以城市为单位形成的自治国家。
(2)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政治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但政治具有多样性。
(1)成因:①重要原因:特殊的地理环境,海洋环绕,岛屿众多,山多地少,农业发展受限制。 ②根本原因:工商业繁荣,商品经济发达。③直接原因: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1、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2、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3、建立四百人会议
4、建立陪审法庭
1.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
2、设立五百人会议 3.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4.实行“陶片放逐法”
2、雅典民主政治
(2)发展过程:
(3)主要机构
(4)特点:
①人民主权;②轮番而治;
③直接民主;④法律至上;
⑤权力制衡;⑥公民意识。
材料 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物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的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雅典法律规定,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5)实质:
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合作探究: (6)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①积极:
A、激发了雅典人的公民意识,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商品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全面繁荣。
B、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其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基础。
②局限:
A、阶级性:本质上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范围小:是少数人的民主(有一定财产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奴隶、外邦人无权。
C、原始性: 直接民主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随意性: 过度泛滥的民主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容易形成“多数人的暴政”。
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刻有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系14个人的刻写。
陶片放逐法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里克里
3.斯巴达的贵族寡头政治
材料 (斯巴达的)君王们希望城邦永存,因为他们在臣民中享有应有的荣誉,贵族们安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含义:是一种政制形式,其中大部分甚至全部权利掌握在一小撮特权阶级手上。
(3)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独裁政治。
(4)特点: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的揉和,具有鲜明的贵族寡头政治色彩,同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体现:全体公民参加公民大会、长老会议员终身任职、监察官对国王的监督等方面。
(2)权力机构:
(1).罗马共和国——共和制
4、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共和制的特点:
①存在分权制衡,但贵族权力较大。
②既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政治色彩,又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③是一种混合政体,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并存。
(2).罗马帝国时期(前27—前476)君主制
政体建立 前1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崩溃,屋大维建立元首制
国家机构 皇帝(元首)、元老院等
机构权力 皇帝(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重要工具
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元首制
制度实质 君主集权,实行独裁统治
制度局限 在古代希腊和罗马,公民仅是少数,妇女、外侨和奴隶不仅没有资格参与政治,还受到剥削和多种压迫,实质是奴隶主专制。
问题思考: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在政治制度上有何不同?
(1)政体不同:
罗马共和国是贵族共和制,而罗马帝国是君主专制,实行个人独裁统治。
(2)公民权不同:共和国时期授予的公民权数量有限,而帝国时期则扩大了公民权范围,从而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问题探究: (教材的思考点)
雅典、斯巴达、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哪些方面相似?又有哪些不同?
(1)相似点:
①都实行奴隶制,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②政治都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③民主实际上都是少数人的民主。
国家 时间 制度内容 性 质
雅典 公元前8— 前6世纪 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议事会员抽签产生;主要司法机关陪审法庭 民主政治
斯巴达 公元前 10世纪 名义上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国王垄断军事统帅;长老会议员终身任职;监察官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一年一任。 寡头政治
罗马共和国 公元前509 —前1世纪 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但受到高级官员和终身任职的元老院限制,所有官制均无薪金 贵族寡头
(2)不同点:
①政体不同:雅典为民主制,斯巴达是寡头制,罗马共和国是共和制(贵族寡头特点)。
②民主程度不同:雅典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民主程度高;斯巴达与罗马共和国贵族寡头政治色彩浓厚。
君主制 君主个人专制,公民权很少。
寡头制 少数贵族掌权,公民权较少。
贵族制 贵族掌权,公民权力少。
民主制 公民掌权,民主程度高。
一、奴隶社会: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
政治制度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并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知识回顾:中古时期=欧洲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
时间5—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或大航海时代。
1453年(1500年)
古代史
近代史
395年
罗马帝国分裂:
东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灭亡
新航路开辟
文艺复兴
中古时期(欧洲中世纪史)
西罗马灭亡,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继续发展
476年
(5世纪)
欧洲封建社会
中国南北朝
中国明朝
二、封建社会:中古西欧——西方民主政治的酝酿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1、中古时期(“中世纪”)的概念:
5—15世纪,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前后的文艺复兴时期。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2、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
(1)萌芽状态: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建立了王国,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2)形成阶段:日耳曼人把他们征服的地区视为私产,分封给儿子和随从。
(3)扩展阶段:法兰克国王(481-843)的查理大帝一度建立起庞大帝国。
(4)查理大帝时期,达到鼎盛;后一分为三,形成法、德、意三国的雏形。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1、中古前期的欧洲封建制度
(1)政治:
①封君封臣制度(特征):
A、以土地为纽带;B、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C、上下级之间具有契约关系;
D、权利与义务是双向的;E、不越级管理;
F、地方领主独立性强,容易造成分裂割据(局限)。
影响:国王凭此制度联结西欧各级封建主,孕育统一力量;但封建王权较弱,容易分裂割据。
②王权与教权长期并立
A、政教合作: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丕平献土")
B、政教冲突:教权高于王权(卡诺莎之辱)
C、王权强化:随着民族国家形成,王权超越教权。
(2)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
①政治独立;②经济自给;③司法自主。
(3)思想文化:
基督教神学世界观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
王权与教权的博弈:世俗王权和教会神权长期并立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依靠教会获得政权合法性
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政治经济特权,维护教会权威
统治阶级分庭抗礼,不断博弈。
大贵族领主
各级教职
红衣主教
大主教
主教
神父
国王
中小贵族封建主
割据势力
斗争不断
广大农民与农奴
封君封臣制
教皇
广大信徒
教阶制度严密
卡诺莎之辱
(1077)
阿维尼翁之囚
(13世纪末)
【梳理总结】中古西欧王权强化的进程。
封建制初期
15C
晚期
16C
以来
权力分散
王权软弱
英法西葡
强化王权
民族国家发展形成
根因:生产力的发展。11世纪后,西欧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活跃。
国王
封君封臣制
名义上最高统治者
国王
等级君主制
实际上最高统治者
民族国家逐渐兴起,并孕育统一因素。
领域 中古前期的西欧(黑暗的中世纪) 中古后期的西欧(中世纪的亮光)
政治 封君封臣制度,王权和教权并存; 国家长期分裂割据;民族国家未形成。 王权加强,教权削弱;
民族国家不断发展。
经济 庄园经济和封建农奴制 11世纪起城市兴起与城市自治
文化 基督教会控制着精神生活和文化教育 世俗文化与大学兴起孕育着思想解
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中世纪西欧社会变化的原因: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推动。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2.法国:等级君主制
(1)含义:
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
(2)背景:
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
(3)措施:
召开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
(4)影响:
①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②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历史解释: 三级会议
是指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参加者有第一等级教士,第二等级贵族,第三等级主要由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组成。三个等级不分代表多少,各有一票表决权。通常是国家遇到困难时,国王为寻求援助而召集会议,因此会议是不定期的。
历史解释: 阿维农之囚
1294年,专横顽固的教权至上论者卜尼法斯八世任罗马教皇。为了支付战争费用,腓力四世向素来享有免税特权的法国神职人员征税,这直接触犯了卜尼法斯八世的利益。面对王权的严重威胁,卜尼法斯八世开除了腓力四世的教籍。腓力四世召开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贵族、教士和市民三个等级的会议,巧妙地利用小贵族和市民的反教会情绪,压制教士服从国王,并派出军队强制罗马教皇迁至法国阿维农地方,并受法王控制,史称"阿维农之囚"
从此,罗马教廷凌驾于世俗君王之上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3.英国:议会君主制
(1)《大宪章》的签署:
①背景:
13世纪初,英王约翰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他们迫使国王签署《大宪章》。
②内容:
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
保障了封建主特权;
适当照顾了骑士和市民利益。
③评价:
积极:
A.限制了王权,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历史传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大宪章》成为资产阶级争取权利的法律依据,被确定为英国宪法性文件之一。
消极:
A.主要是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并未改变广大农民的地位;
B.把封建特权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在当时是倒退。
问题探究:(“学思之窗”)
《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体现在哪些方面?其目的与实质是什么?
表现:限制国王的司法权和征税权,保护商业自由。
目的:限制王权,维护封建贵族权益。
实质: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权力的再分配,未改变底层人民的地位。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3.英国:议会君主制
(2)议会的召开:
①开始:1265年,英国召开国会,由大贵族、骑士、市民参加。
②权力加强: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会议,议会权力逐渐加强。
③发展完善:
A.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B.1343年,议会分为上、下两院:
上院又称贵族院(贵族、高级教士),具有司法权;
下院又称平民院(骑士、市民、新贵族),具有立法权和财政权。
问题思考:1215年《大宪章》签署后,国王与议会存在何种关系?
知识拓展: “模范议会”
——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
129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为筹集战争经费又召集议会,出席议会的除大贵族、教士外,每郡有2名骑士代表,每个大城市有2名市民代表,约有400余名议员出席。此后议会仿此例经常召开,这次议会被称为模范议会。
由于贵族议员和市民、骑士议员在根本利益、要求上各不相同,每当这种议会召开时,各郡骑士代表和市民代表经常单独在一起。
提示:
既有合作,又有斗争:
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
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思考:法国“等级君主制”与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异同
都是君主制度
有一定民主成分,但不充分
王权与教权并立
同:
法国——通过三级会议反对教会,
是国王、贵族、教士、市民与教会斗争的产物
异:
法国——强化王权
英国——削弱王权
方式
结果
英国——通过大宪章反对国王,
是国王与封建主、骑士、市民斗争的产物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4.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制度
(1)开端:
962年,德意志国王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德意志王国逐渐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
(2)形成:
1125年,部分德意志诸侯选举萨克森公爵罗退尔为“罗马人民的国王“,罗退尔承认他们的选举权。此后国王由诸侯选举成为制度。
(3)确立:
1356年,皇帝查理四世发布“黄金诏书”,确认由选帝侯选举“罗马人的国王”的合法性。
(4)终结: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要求解散,选帝侯变成荣誉称号。
问题思考:
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制度的特点和影响是什么?
特点:
皇权有名无实,选帝侯各自为政,国家分裂割据。
影响:
严重削弱皇权,加速德国的分裂。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概况:
(1).原因:
①经济(根本):资本主义发展受到旧制度的阻碍;
②政治: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③思想:收到启蒙运动的影响;
④社会:社会矛盾尖锐激化,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长期斗争与妥协的结果。
(2).过程:
(1)奠基: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
(2)确立:
通过宪法和立法确立并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3).方式:
革命、改革、立法。
历史概念: 资产阶级代议制
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其核心特征公民选举、议会掌握立法权,存在分权制衡机制。简单说就是“选出代表间接民主”,避免了一国特别是大国由民众直接智力的现实困难(雅典民主是典型直接民主),是现代通用的民主政治形式,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两种政体。
材料 资本主义代议民主之所以能取代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其决定性因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政治核心价值的独特性:它们比奴隶制和封建制生产方式及其政治核心价值更具有推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增值能力。
——施雪华:《论西方国家政体与政体理论的演变》
国王(国家元首)
下议院(平民院)
(权力中心)立法权
内阁(首相)行政权
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
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
上议院(贵族院)
形式上任命
授权组阁
选民选举
任命、世袭
对议会负责;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议会有权监督政府行政;议会如果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
司 法 独 立
(司法权)
2、英国:君主立宪制——虚君宪政
君主
内阁(首相)
议会
形式任命
上院
下院
贵族
任
命
世袭
选民
选举
多
数
党
组
阁
立法权、司法权
行政监督权
行政权、部分立法权
国家元首
集体负
责
行政监
督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示意图
(1)、基本特征:
①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②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内阁是行政中心;
③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相结合
④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具有温和性与渐进性。
(2)演变趋势:
①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②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③国王从君主专制到统而不治;
④从议会主权到与内阁制约;
⑤民主权利由贵族民主下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3)主要成因:
①近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②英国历史传统因素制约;
③是政治妥协的产物。
3.美国:联邦制共和制——无君宪政
(1)标志:1787年宪法(精英政治)
(2)政体——民主共和制:
(3)原则:
①国家结构——联邦制:
联邦政府中央集权,各州保留部分自治权;
②分权制衡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衡。
③人民主权原则:国家元首、议员由民选产生。
(4)评价:
① 是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保障了美国政局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②不足:
A、承认奴隶制,种族歧视长期存在;
B、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
“活的宪法”—宪法修正案-制度变革与完善
①中央与地方的妥协——纵向分权:
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权结合;
②立法、司法、行政的妥协——横向分权:
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
③大州与小州的妥协:议员名额参议院每州2名,众议院席位按各州人数多少确定。
④南方与北方的妥协:保留奴隶制,但选举按白人的五分之三确定。
⑤完善:两党制——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妥协。
两党制的特征: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两党制的本质: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但所代表的利益团体不同。
启示2: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妥协渐进是追求社会进步的宝贵智慧。
(1)由于联邦和地方分权,联邦与各州之间既争夺权力又相互推诿,各州各自为政,从而降低了行政效率。
(2)两党交替执政容易出现金钱政治、贿选、腐败。
(3)两党均没有固定的党纲和严格的纪律,容易出现政党内部的混乱。
美国民主政体下分权制衡的局限性:
多元利益妥协的1787年宪法
启示1:任何制度都是具体国情的产物,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对不同的制度要注意理性批判,合理借鉴,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照搬照抄。
4.法国:议会共和制——无君宪政
(1)曲折发展:
1792年,法国首次建立共和国;
1870年,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
(2)确立标志:
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立法权由两院行使。总统任期七年,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3)特点:
①实行分权制衡(议会与总统);
②权力中心在议会,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③是君主派与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④曲折、反复、激进、妥协
问题思考: 法国共和之路为何如此艰难?
①经济:小农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②政治: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③思想:君主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④外因:欧洲其他国家的武装干涉。
材料一“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材料二 由于1832 年的改革,(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 年的48.8 万人上升到1833 年的80.8 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 增加到3.3%。
——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 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西迁中约减少了1/3 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合作探究: 如何评价资本主义制度
(1)进步性:
①与封建制度比较是巨大的历史进步,推动了生产力快速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避免了专制独裁,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③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间的矛盾,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
③
(2)局限性:
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
①对内剥削:
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民众权利很少,无产阶级深受剥削。
②对外掠夺:
把亚非拉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综合归纳:
比较项 英国 美国 法国
政治体制
国家元首
元首产生
元首任期 4年,可连选两届 7年,可连选连任
元首实权
政府首脑
权力中心
行政权属
首脑与议会的关系
立法权属
相同点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共和制
议会制共和制
国王
世袭
终身
“统而不治”无实权
首相
议会
内阁
内阁由议会中多数席位政党组建,以首相为首,对议会负责
议会,实际由内阁操作
总统
选举
有实权
总统
总统
总统
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总统与议会相会制约
国会
国王
选举
有实权
内阁总理
参众两院
总统,但须内阁部长副署
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参众两院
都是资本主义政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政体
第一,有人说,有了民主就
可以解决腐败问题。其实,
民主制度不能解决腐败问题,
相反可能是腐败的温床。
第二,有人说,民主是和平
的保障,民主国家不发动战
争。这是西方人为自己辩白。
第三,还有人说,有了民主
就有法治,首先要民主,才
能有法治。但历史的事实恰
恰相反。
学者钱乘旦在接受记者采访关于民主话题时表示:要知道民主能做什么,首先要知道民主不能做什么。
他说了以下几点: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你怎么看?
争
史
学
鸣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任选材料中一个观点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民主可能滋生腐败
在历史上,民主制度并不能真正意义上解决腐败问题。解决腐败问题的关键是法治,以及社会的监督。雅典在伯里克利时期,有公民大会,也有500人议事会。但一些精明的人拿钱去收买大会的成员,让他们按自己的旨意行事。近代英国民主政治的特点之一就是买选票,贵族们花钱,让选民按他们的意图投票,选出他们指定的人。在韩国,不少民选总统上台时都以反腐败开始,然后又因腐败被赶下台,等等。无数事实说明,民主不一定能解决腐败问题。
民主并不能保证世界和平
对内民主并不一定对外平等。一战的主要参战国一方为英、法、俄、意,另一方为德、奥,多数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一些“民主”国家照样争夺霸权,挑起世界大战。二战后的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几乎都带有明显的西方民主大国的烙印。21世纪,西方公开用武力推行它的“民主”,结果是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等国都陷入动荡。非洲很多国家生搬硬套西方的民主模式,结果多数陷入部族混战、国家动乱、生灵涂炭。所以说,民主不是和平的保障。
法治是民主的前提
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在英国确立了“法律上”“王权有限”的宪政传统,从大宪章签署,到颁布《权利法案》后走上君主立宪道路,再到第一次议会改革开始走向民主化,历时600多年。在这么长时间里,法治始终被看作是英国最宝贵的传统。没有法治的保障,民主就形同虚设。
结 束 语
民主,是指人民的政权和按照人民的意愿治理国家。
民主没有精确值,只有近似值;民主没有标准答案,
只有参考答案。
民主是什么?
民主的特性
中国式民主
贰
壹
叁
各国民主既有共性,又有特性,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和表现样态。民主的确立、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中国定将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民主,这种民主建立在中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之上,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十九大报告指出:进一步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希腊罗马
的政治制度
中古西欧
的封建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的
产生与发展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从罗马贵族共和国到罗马元首帝国
古希腊城邦国家的发展
雅典: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代表
斯巴达:古希腊寡头政治的代表
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
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中古西欧政治制度的代表
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
王权和教权长期并立
法国:等级君主制
英国:议会君主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法国:议会制共和制
课堂总结:
习题精练:
1.(2024·厦门)雅典末期的阿吉纽西审判中,议事会被精英操纵,公民大会的出席人员来自精英的安排,民主成为非法审判的帮凶,最终偏激的判决使雅典失去了几乎所有海军将领,之后仅两年雅典就彻底输掉了伯罗奔尼撒战争。这说明( )
A.民主政治无法制约精英
B.民主与法治的关系紧张
C.民主程序无法确保正义
D.直接民主必然走向衰败
C
习题精练:
[解析] 根据材料“议事会被精英操纵,公民大会的出席人员来自精英的安排,民主成为非法审判的帮凶”可知,精英实力强大,采用民主程序影响司法判决,通过控制民主机构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这说明民主程序无法确保正义,C项正确;材料仅能说明这次审判,精英表现出对政治和司法的强力控制,不能说明民主政治没有办法制约精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陶片放逐法就是制约精英的手段之一,排除A项;阿吉纽西审判表现出来的不是民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紧张,而是所谓精英对公民大会的非法操控,排除B项;材料说明直接民主存在固有的弊端,但不能说直接民主必然走向衰败,排除D项。
习题精练:
2.(2024·洛阳)雅典那些发布公共演讲者,大多是不愁吃穿的富人。但富人对自己统治的想法与办法,得借助演说,让穷人呼应。雅典富人的行为缘于( )
A.城邦的集体利益 B.不同阶层观念冲突
C.公民的自由意志 D.社会权力决策机制
D
习题精练: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雅典富人的统治策略,需要通过演说,得到穷人支持。这说明统治的实施,要由富人和穷人共同支持,即多数公民支持。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雅典实行民主制度,国家决策权在公民大会,D项正确;城邦的集体利益并不能决定富人的做法,排除A项;不同阶层观念差异,也要通过民主制度来表达,没有民主制度,阶层观念差异也不会直接影响决策,排除B项;公民自由意志如果离开了民主制度,也不会直接影响富人决策,排除C项。
习题精练:
3.(2024·无锡)1297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在欧洲大陆北部筹划反法联盟。部分英国贵族拒绝应召服役及缴纳赋税,并集结大量军事力量对抗王室,王室被迫妥协,反对派贵族进而要求王室承诺此次征税不会成为先例,再次强调征税的“公议许可”原则等。这一事件( )
A.反映了英国王权与贵族的矛盾
B.标志“王在法下”原则的确立
C.推动了英国民族国家意识形成
D.加速了英国封建制度的衰落
A
习题精练: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贵族拒绝按照国王的要求应召服役及缴纳赋税,反映了英国王权与贵族的矛盾,A项正确;1215年英格兰颁布了《大宪章》,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排除B项;王权与贵族的斗争与民族国家意识形成关系不大,排除C项;13世纪英国封建制度处于相对稳固的时期,加速衰落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