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8 10:0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木易历史
中国古代 中国近代 中国现代
外交演变
朝贡外交
屈辱外交(不平等条约)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成立。位于清朝外务部旧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课程标准
外交通常是指一个国家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通过互相在对方首都设立使馆,派遣或者接受特别使团,领导人访问,参加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参加政府性国际会议,用谈判、通讯和缔结条约等方法,处理其国际关系的活动。
清政府与八国联军

一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时间 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建国初期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成立之初:第一次建交高潮
1953: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日内瓦会议
1955: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
1956:与挪威、南斯拉夫、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两个拳头打人”
第二次建交高潮
1964:中法建交
“一条线,一大片”
1970:中国与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建交;中英、中荷关系升格为大使级
197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第三次建交高潮
按照大致纬度划“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并团结这条战略线以外的国家(即“一大片”),以抗衡霸权主义和侵略野心最大的苏联。
把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斗争进行到底,把反对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斗争进行到底。
任务:回忆所学知识,结合教材,梳理新中国成立初期至70年代的外交政策和成就
1、背景
①国际:两大阵营对立,美苏冷战,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孤立、封锁政策
材料: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和外交上不承认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于摇篮之中。另一方面,刚刚取得民族独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孤立无援。
——郭永虎,张杨《社会主义外交观》
②国内:国内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继续恢复经济并巩固政权。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
三条方针 解决的问题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
国民政府的外交
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独立自主
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
外交的任务:取消、肃清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巩固了新生政权
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不致于孤立
特点: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阵营——革命外交
2、内容: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
问题1:当时为何实行“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材料:美苏两国都不可能允许新中国在它们之间采取某种较为平衡的政策,新中国要保持中立的办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必须在两大阵营中作出抉择。
——邓小玲《从“一边倒” 到“新型伙伴关系”》
当时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立;美国孤立封锁新中国;
苏联和新中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相同,愿意同中国建交并援助中国。
问题2:一边倒会不会导致中国丧失外交独立性?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
“一边倒”是维护“独立自主”的手段、策略。
当苏联侵犯中国国家利益,侵犯中国的独立自主时,中苏关系开始恶化。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
拓展认识: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的原因
一边倒方针评价:
(1)积极:①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②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
(2)消极:在独立自主的行动上受到一些限制。在实施过程中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阻碍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交往(导致与资本主义世界的长期敌对)
背 景
国际:国际局势相对缓和
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国内: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外交诉求
突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
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推动建立公正合理新型国际关系
外交原则与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1953年 国内一五计划开始
1953年7月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印度提出就西藏问题进行谈判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
主要外交活动及成就
⑴1949—1950年,毛泽东访苏,中苏结盟;同苏联等17国建交;
⑵1954年,周恩来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⑶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⑷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过程
内容
特点
意义
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
①包容性;②开放性;③创新性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准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3年12月31日首次完整地提出;1954年4月29日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思考】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的成熟”?
革命外交:强调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国家外交:突出国家利益。
标志着我们从革命外交发展为了国家外交。
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准则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
【探究】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政策
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
第三世界的崛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中美关系尚未改善;
国内“左”倾错误泛滥,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的外交
60年代末苏联入侵中国的珍宝岛,中国成功反击
两个拳头打人
两个中间地带
一拳打美帝,一拳打苏修(反苏反美)
亚非拉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
以西欧、日本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外交政策调整后50年代末60年代初取得的成就
①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
②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的外交
图: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一次握手,跨越了最辽阔的海洋;
一次旅行,破除了最深厚的坚冰;
一份公报,震撼着世界的格局。
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七天,1972年2月21日至28日。
有人说:“尼克松用七天改变了世界”,
但毛泽东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
(1)美国: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②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③陷于越战泥潭。
(2)中国: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②苏联威胁中国安全;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越战中的美国士兵
(三)20世纪70年代初期
2024/10/24
16
材料:中美关系正常化结束了长期的对峙,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都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
对中国:
a.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b.打破外交僵局,出现建交热潮 c.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d.推动中日关系发展
对美国:
a.联中抗苏,对苏联起到战略威慑作用
b.促使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收缩
对世界:
缓和世界紧张局势,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三)20世纪70年代初期
合作探究:中美关系改善对两国来说意义是什么?

1997.12
“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巩固与发展周边国家关系为首要任务
解决部分边境问题,同邻国关系也取得进展
世纪之交
中美正式建交
1979
致力于同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同时把同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开放战略的一部分
进入21世纪
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
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中苏关系正常化
1989年
任务: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到21世纪初的外交成就。
二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大国关系
周边关系
发展中国家
区域和国际合作
改革开放之初 发展大国关系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
世纪之交 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 解决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
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取得新进展。
21世纪 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俄罗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美国:建设新战略伙伴关系;日本:战略互惠关系
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 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积极推动区域与国际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G20集团2016杭州峰会、“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2008年和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建立定期会晤机制积极参与安全与反恐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
1.背景(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
(2)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2.外交成就
联合国
……
上海合作组织
“金砖国家”组织
博鳌亚洲论坛
G20集团国 2016杭州峰会
1989年
中苏关系正常化
1997年 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
建立10+1领导人会议机制
2003年 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2000年
成立中非合作论坛
1979年 中美建交
二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
发达国家
周边国家
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外交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非洲国家
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外交成就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
外交成就
中共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伴而不结盟
积极推进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扩大利益交汇点
多项推进中外增进互信、扩大合作的新文件、新举措也相继出台。中国不断扩大同各国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共同发展。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
重大问题
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中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
全球治理
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中国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中国通过主场外交,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一带一路
主场外交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
为什么当代中国在外交上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1)经济: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2)政治: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3)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准确地把握国际关系的变化
(4)外交:超越意识形态,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
(5)道路:符合本国的国情,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探究1】认识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
遥望:两极之后世界和大国关系将走向何方?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
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
合作还是对抗?对话还是冲突?开放还是封闭 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壑?
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过去几十年,国际社会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潮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方能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本课总结
和平共处
立足世界
建国初期的外交
背景:冷战国际背景、巩固新生政权
外交方针: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
外交成就
影响
20世纪50-60年代
推动外交新发展
背景:国际局势缓和、经济建设需要
外交原则与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方针
外交成就
意义
中国外交的
“变”与“不变”
全方位外交
融入世界
1970年-改革开放前
打开外交新局面
背景:国际形势变化、综合国力提高
外交成就
协和万邦
合作共赢
中共十八大以来
走出外交新道路

背景
外交成就
改革开放后
外交政策新调整
背景: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改革开放
外交政策: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外交
外交成就
我国对外关系的原则
(1)根本原则:独立自主。
(2)根本出发点:国家利益。
(3)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基本立足点: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所谓亲,就是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
所谓诚,就是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
所谓惠,就是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让周边国家得益于中国发展,使中国也从和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
所谓容,就是倡导包容的思想,强调亚太之间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
思维点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出现了建国初期与社会主义国家、1956—1965年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20世纪70年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次建交高潮。其中促成第二次建交高潮的事件是
A.中苏建交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尼克松访华
【详解】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同志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赢得了与会国的赞同,助推了会议圆满召开,会后掀起了同亚非国家建交的热潮,C项正确;中苏建交、日内瓦会议与材料无关,排除AB项;尼克松访华助推中美关系转化,使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的高潮,排除D项。故选C项。
真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