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3讲 人民解放战争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纲要》(上)
年 份 试 卷 考 点
2024 辽吉黑卷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湖北卷 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江苏卷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浙江卷1月 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第二条战线
2023 全国新课标卷 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主观题)
广东卷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2022 北京卷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湖南卷 新民主义政策
广东卷 内战爆发
近三年的全国和地方高考题:
命题趋势:重点考查国民党政权统治覆灭和解放战争胜利原因及意义,认识中共的革命探索的经验和精神,坚定对党的信心,树立“四个自信”.
课标要求:
1.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2.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3.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材料一 1945年8月15日,民盟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中提出“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口号。11月2日,民盟发言人发表谈话呼吁停止军事冲突,并提出“谁要发动内战,谁就是全国的公敌。”
材料二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材料三 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 —— 1945年4月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国民党:拖延时间,为内战作准备。
共产党:成立一个民主联合政府,建立真正的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
民主党派:反对内战,主张和平建国。
材料四 共产党的力量较过去强大,而国民党部队的无效能也许只有靠美国的军力,才能逐走共党,美国人民显然不会认可我们在1945年以后这样做(直接军事干涉)。因此只有协助国民党拟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定一个暂时性的协定,以避免内战,并保持甚至增加国民政府的势力。
——《艾奇逊致杜鲁门总统的信》
美国:扶蒋反共
探究1: 抗战胜利后,围绕国家前途和命运,社会各界有什么愿望?形成了哪两种建国方案?国共在政治上有哪些较量?
【史料实证】重庆谈判
▲上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日战争后作的一幅漫画,名为《磨好刀再杀》
目前与共产党谈判,乃系窥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转移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待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共产党做妥协谈判。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清剿之。
——蒋介石给国民党各战区司令长官的绝密电报(1945年9月20日)
“假和平、真内战”。借谈判拖延时间,为发动全面内战作准备;
借谈判之机,诱使中国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其本质在于继续实行独裁和内战统治。
思考
分析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谈判的目的和本质。
【典例研析】 (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
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答案】D【详解】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主要是讨论和平建国问题,因此社会各界认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体现了当时社会各界希望国家实现和平民主,D项正确;这一时期抗战已经结束,排除A项;悼念活动包括国民党要员,因此B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国民党要员并不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排除C项。故选D项。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在人民面前表现出了和平的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影响,得到民主党派及民主人士的支持;坚持独裁和内战的国民党则反之。
所以,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召开以后,在蒋介石的默认与支持下,推翻了政协决议,使国共关系由相对缓和而急转直下,最终导致大规模内战爆发。
探究2:结合下列战争形式示意图,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1.战略防御(1946.6-1947.6)——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阶段 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 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
时间 1946年6月—10月 1947年3月—6月
方针 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1947年3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结果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
毛泽东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
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不以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
南京
长
江
武汉
汉
水
豫皖苏
豫陕鄂
运
河
淮
河
鄂豫皖
陕
北
山
东
三军配合,两翼牵制,将战争引向国统区
意义: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武汉,给国民党统治以沉重打击。
陈赓、谢富治
太岳兵团。
陈毅、粟裕
华东解放军主力
1947年6月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山。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
2.战略反攻(1947.6-1948.6)
三大战役 参战军队 结果
辽沈战役 1948.9-11
淮海战役 1948.11初-1949.1
平津战役 1948.11下旬-1949.1
东北
野战军
东北
全境解放
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
南线国民党精锐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解放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
毛泽东在河北平山西柏坡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意义:1.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2.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 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北平和谈破裂。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长江防线。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宣告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覆灭。
4、战略胜利阶段(1949.1-4)
7.(2024·湖南省普通高中高三选择考风向卷)邓小平曾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见下图)此战( )
A.粉碎日寇扫荡计划
B.成为合作抗战典范
C.基本解放长江以北
D.实现战略态势演变
√
4.(2024·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三月考)1946年7月,中共中央起草的《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等指示中指出,“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在作战中应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法”。根据以上指示,人民解放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A.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粉碎全面进攻
B.进行外线作战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C.发起战略决战取得三大战役胜利
D.发动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
1.(2022·广东卷)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
C. “救亡图存”
D. “解放全中国”
考向2 全面内战的爆发
A
考向·洞察
真题回归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挑起全面内战。此时,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地超过我党,因此,面对蒋挑起内战中共提出“武装自卫”的号召
探究3:国共两党政权建设的差异
“天意”还是“民意”?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
自主梳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一)经济危机:
(1)滥发纸币、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法币崩溃,于1948年发行金圆券,后又发行银圆券,均以失败告终。
(2)官僚资本巧取豪夺、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二)社会危机:
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两条战线相互配合,共同反蒋。
(三)政治危机:
基础概念: 第二条战线
以1946年冬爆发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为标志,一个以反对美蒋为中心的、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国统区迅速兴起。这一运动以学生为先锋,核心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逐步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
1946年11至12月,国民党包办的“国大”召开,进一步暴露独裁内战的真面目。
(四)、军事危机:战场上节节失败
(五)、对外: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美国商品大量充斥中国市场,美国资本输出几乎完全垄断中国市场。
自主梳理:中国共产党解放区的政权建设
1.经济上:
①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②统一货币:华北人民政府于 1948 年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后成为新中国的法定货币。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意义
①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政治建设上
①解放区设置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基础。
②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③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从政治上、思想上做了准备。
3、军事上:节节胜利
“天意”还是“民意”?
国民党
共产党
军事
军心不齐,士气低落;
军队凝聚力弱;军队补给不足
军心稳定,士气高涨;
军队凝聚力强;军队来源广泛
政治
专制独裁;政权贪污腐败;
孤立无援;政权根基不稳定
内部团结;艰苦奋斗;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权根基稳定
经济
财政危机;官僚资本膨胀,民资萎缩;经济混乱,物价上涨
土地改革,颁布《土地法大纲》,
踊跃参军
外交
过度依赖美国,出卖国家主权
维护主权
探究4: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根本原因:
国民党方面: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民众的支持。
共产党方面: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2.(2024·甘肃卷)大生产运动中,陕甘宁边区政府动员妇女参加纺织生产。当时有报道称:白三老婆参加纺织组解决了全家穿衣的困难,丈夫更尊敬她了。参加纺织组的妇女身上都有几十块钱,有了财产使用权,不像以前完全依赖公婆丈夫。根据以上材料可知,妇女在大生产运动中( )
A.家庭经济地位得到提高 B.实现性别平等同工同酬
C.成为边区劳动生产主力 D.物质需求达到高度自足
A
1.(2024·辽吉黑卷)1947年,河北景县流传着歌谣:“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为什么不去当八路。”南宫县的新兵说:“好日子是毛主席给的,不打老蒋是没心肝的,所以我要坚决打老蒋。”肥乡县的农民说:“我得报恩,我老了,我送我儿子参军。”这反映出( )
A.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
B.减租减息激发了革命热情
C.国民政府陷入统治危机
D.土地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高考真题演练: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老百姓感恩共产党、报恩共产党,主要是由于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放,这是土地改革的结果,D项正确;1948年秋陆续开始的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排除A项;减租减息政策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B项;国民党统治危机包括经济、政治困局等,材料仅仅呈现的是共产党土地改革的效果,体现了共产党得民心,扩大群众基础的一面,国民陷入统治危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D
(2024·浙江卷6月)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的一次重大战役中,广大农民一致表示:“反蒋、保田、保饭碗!”“要人出人,要钱出钱,要粮出粮!”战士队列里常回响着歌声:“翻了身,上前线,个个都是英雄汉。浩浩荡荡出山东,鲁苏豫皖都走遍。”此战役发生在( )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D
高考真题演练:
3.(2024·浙江卷1月)上海《大公报》在1947年初的一篇时评中写道:“无数青年学生,破衣两袭,旧被一套,两餐白水菜汤半碗,咸菜一碟,窝头三个,随时对着学校催缴学杂费的牌告发愁。”这种困苦局面( )
A.激起了“一二·九”运动
B.源于日军对占领区的经济掠夺
C.客观推动第二条战线发展
D.直接促使解放军发起战略进攻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中国)。据材料时间1947年可知是解放战争时期,符合其间史实的是C项,第二条战线,指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成功运用和影响下,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阶层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以反对蒋介石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爱国民主运动,C项正确。“一二·九”运动是1935年抗日战争期间的事件,排除A项;源于日军对占领区的经济掠夺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排除B项;战略进攻是1947年6月开展的,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C
高考真题演练:
2.(2024·湖北卷)1948年1月,中共中央原则通过《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引发热烈讨论。因各解放区分歧较大,该文件最终未成为正式决定,代之以一系列细致且分门别类的具体指示。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 )
A.巩固统一战线
B.坚持实事求是
C.转变工作重心
D.注重自身建设
【解析】根据材料“因各解放区分歧较大,该文件最终未成为正式决定,代之以一系列细致且分门别类的具体指示”可知,每个解放区具体问题具体情况不同,因此最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文件政策指示,而是代之以具体细致且分门别类的具体指示,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B项正确;统一战线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党外人士,而材料主要针对的党内,排除A项;工作重心此时尚未转移,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党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指示各个解放区,不是强调党的自身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
B
高考真题演练:
4.(2024·浙江卷1月)1949年4月20日,英国“紫石英”号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双方发生激烈炮战,该舰被击伤后搁浅。当时的《纽约先驱论坛报》评论道:“这个日子很有可能永垂史册,因为在这天……中共炮手轻蔑地把英国皇家海军搁到了一边,这一天标志着已经破产的中国旧政权终于被迫承认自己的无能。”7月30日,“紫石英”号灰溜溜地逃走了。“紫石英”号事件表明( )
A.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B.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统治的覆灭
C.人民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完全胜利
D.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的结束
【解析】据材料“英国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双方发生激烈炮战,该舰被击伤后搁浅”“灰溜溜地逃走了”直接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A项正确;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统治的覆灭,排除B项;截止到1949年1月份,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完全胜利,排除C项;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结束于新中国成立,排除D项。故选A项。
A
高考真题演练:
5.(2024·江苏卷)1948年12月,毛泽东在审阅《新区图书出版发行暂行办法》时作出批示:“书籍与报纸不同,暂时除没收国民党书店以外,可一概放任,遇有反动书籍可个别进行干涉,暂时不必普遍立条例。”这一批示( )
A.有利于保护解放区的文化设施
B.重在揭露国民党文化专制主义
C.合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的需要
D.为发动战略反攻做好舆论准备
【解析】据题干“书籍与报纸不同,暂时除没收国民党书店以外,可一概放任,遇有反动书籍可个别进行干涉,暂时不必普遍立条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批示有利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C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措施适应了当时革命的需要,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国民党的文化专制主义,排除B项;1947年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C项。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