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人民政权的巩固 课件-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4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人民政权的巩固 课件-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8 10:1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
大单元一:中国古代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大单元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
大单元三:
中国现代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大单元构建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49年—1956年: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949-1952:巩固政权,恢复经济;1953-1956: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1956年—1966年:全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66年—1976年:文革时期
1976年—1978年:徘徊时期
1978年—2012: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中国现代史分期
“文革”时期
1976
2012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发展(27课)
1949
1956
1966
1978
向社会主义过渡(26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8、29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大改造的完成
文革开始
文革结束
十一届三中全会
过渡 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社会性质变化?
双半---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第34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人民政权的巩固
(1949—1952年)
课标要求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过渡时期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
[概念解析] 新民主主义社会
(1)政治:多个阶级并存,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各民主阶级联合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依然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2)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3)结束:1953年党和政府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实际上说明党已经放弃了新民主主义路线,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结束。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新政权)
(一)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概况:
内容:
①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确定首都、国旗、代国歌
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
1949年9月21日,北平(中南海怀仁堂),662人
广泛性、民主性
代行人大职权
(1949_1954年)
国家性质 (即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国家权力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方法产生;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重大意义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规定了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为什么说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3.性质:
全国最高权力机关、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4.作用: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标志:
(1)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2)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二)成立标志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举行开国大典
(三)历史意义
1、革命意义: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反帝反封建任务,社会性质改变
2、社会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从民主革命转向
社会革命
3、世界意义: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人民解放、民族独立
壮大社会主义阵营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新政权)
连年战乱和天灾使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1949年,全国1.2亿亩土地受灾,灾民达4000万;
相比1936年下降:重工业约70%,轻工业约30%,农业约25%。
“除了苏联,没有外国代表参加北京的开国典礼。”
——《泰晤士报》1949.10.3.
仔细观察左图,分析新中国成立时面对的国内外压力有哪些?
一个政党掌握政权后,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巩固和延续政权,理所当然要探索执政的规律。
——张荣臣《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任务:①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国民党残余部队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②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还没有完成;③财政经济上千疮百孔,财政困难;④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威胁国家安全。
1、政治上:剿匪镇反(1949-1951)
1949年,解放贵州、四川、云南地区
1949年,和平解放新疆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0年,解放海南
北京
㈡ 巩固政权的举措:
1949年底,解放闽南、
广东大部、广西全境
意义: 镇压反革命运动有力地扫除了反革命残余势力,为巩固新生政权,保证土地改革和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巩固新生政权)
2、经济上:
(1)农村:土地改革(1950-1952)
A.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B.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尚有约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①背景:②过程:
③内容:
④实质:
⑤意义:
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的新解放区展开。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已基本上完成了士地改革。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即变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
生产关系调整(土地所有权变化)
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
①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打土豪、分田地
②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③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耕者有其田
④土地改革(1950-1952):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制)
⑤三大改造(1953-1956):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⑥人民公社(1958):一大二公(人民公社规模大、人民公社公有化程度高)
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今):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年)
思考: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如何理解这句话?
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反封建不仅仅是指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同时也包括摧毁封建统治根基。
② 土地改革具有上述双重意义。把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是摧毁封建剥削制度的基础; 消灭地主阶级,则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力量。
③实现“耕者有其田”,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成为国家的主人,为结成工农联盟创造了条件。工农联盟的建立,从根本上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措施:①“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实质:
(行政、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
——治标
②统一财政经济
——治本
结果:
①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②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党和政府与资本家争夺市场领导权。
2、经济上:(2)城市:稳定物价,统一财经(1949.6-1952)
(1)背景:
①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②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解放台湾,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朝鲜半岛及“三八线”地图
◎美军第七舰队闯入台湾海峡
3、军事上:抗美援朝(1950-1953)
(2)过程:
①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②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取得胜利。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抗美援朝(1950-1953)
人民政权的巩固
(3)影响:
①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杨根思
◎黄继光
◎邱少云
◎罗盛教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杨根思
黄继光
邱少云
罗盛教
特级英雄
一级英雄
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国际
环境
新中国的成立
经济恢复政权巩固
抗美援朝
独立自主
和平外交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对内
对外
国内
条件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新中国能够顺利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开展工业化建设有利条件有哪些?
【典例研析】 (2024·江苏高考·9)图2为陈奇峰1951年创作的漫画《不让盗窃分子破坏》。该画意在(  )
A.号召人民巩固新生政权
B.动员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C.抨击投机商人囤积居奇
D.倡导勤俭节约的社会新风尚
【答案】A
【解析】干中的时间“1951年”及漫画标题《不让盗窃分子破坏》,此时期正处于新中国初建,面临着巩固新政权的任务,需要警惕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因此,该漫画意在号召人民巩固新生政权
【典例研析】 (2024·湖南高考·10)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农民不愿对同宗同姓的地主展开斗争,认为“卖命不卖姓”。随着土地改革深入,农民中逐渐流行“天下农民是一家”“庄稼人向着庄稼人”的说法。这反映出土地改革(  )
A.改造了农村基层组织结构 B.推动了农村宗族观念消亡
C.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D.改变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答案】A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很多农民不愿与同宗同姓的地主展开斗争到农民中逐渐流行“天下农民是一家”“庄稼人向着庄稼人”的说法,说明了以血缘关系为根本的组织结构被打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