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导入
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疏通文意,初步读懂诗歌内容;
2.反复诵读,感受诗人以月为核心意象营造出的意境;
3.分层品读,品味美景,体会其中寄寓的情怀和哲思;
了解诗人,
初步感知
活动一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张若虚生平事迹不详,唯知其曾任兖州兵曹。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开元初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其诗作语言清丽,富有跌宕起伏的音乐美感,诗境优美深邃。《全唐诗》中张若虚的诗作仅存两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写闺情,师、诗风近齐梁:另一首就是千载传诵的抒情杰作《春江花月夜》。
走近诗人
《春江花月夜》历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日本汉学家:“中国古代只有两首好诗,一首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一首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古今评说
反复诵读,
感受意境
活动二
春 江 花 月 夜
“春”出现4次
“江”出现12次
“花”出现2次
“月”出现15次
“夜”出现2次
月
题中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划分层次
提示:以月升月落的时间顺序为线索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月生
月斜
月悬
月落
月是诗之魂
分层品读,
品味诗情
活动三
初读文本
《春江花月夜》全诗四句一韵,凡九韵(九段),每一韵构成一小段,思想变化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随着月的变化,从描写内容上可分几层?各层写了什么?
春江花月夜
画意
哲理
诗情
月下之思(9-16)
月下之情(17-36)
月下之景(1-8)
(春江潮水连海平------汀上白沙看不见)
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
(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
由月之“照人”,引发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
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第二部分(月下之思)
第三部分(月下之情)
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月下之景)
1~8句
9~16句
17~36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任务1:春江花月图中,前八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⑴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月下之景
“共”,强调了春江和明月的天然联系。
“生”,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极富动态美。
“滟滟随波”将月光与与波光描写的细致入微,化静景为动景显得十分形象生动.
明月与离合相联系,使离人更渴望亲人团聚。运用反问的修辞,更突显了离人的相思之苦。
江流宛转绕芳甸⑵,月照花林皆似霰⑶;
空里流霜不觉飞⑷,汀上白沙看不见⑸。
【译文】: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了月光的明亮皎洁。同时又巧妙地点题"春江花月夜”。由江写到花,又从花回到月。利用其它景物衬托出月光的皎洁,将大千世界染成了银辉色。
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月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飞不能察觉,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任务1:春江花月图中,前八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意象:运用了春江、潮水、明月、波、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意象
意境:营造了幽美静谧、梦幻清远的意境;
情感: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表达了对良辰美景的欣喜之情。
江天一色无纤尘⑹,皎皎空中孤月轮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译文】: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月下之理
思考:怎么理解“初见月”“初照人”
当第一个人注视太空中的明月,开始去领略其中的美时,人类就出现了。因为,人类是会欣赏美、保存美的动物。在人注视着明月的同时,明月不是被动的处于被欣赏的地位,而是也在深情的注视着人。在这样的相互观照之中,孤独得以慰藉,忧愁得以诉说。在这世上匆匆活一朝的不同时空的人们,也通过仰望同轮明月,在短暂和变化中感受永恒。
人生代代无穷已⑻,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译文】: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思考:诗人对宇宙和人生悟出了怎样的哲理?
月下之理
月上树梢头,人约黄昏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哲理:人生苦短,但人生代代也是无穷的、永恒的。
哲理: 人生易逝,唯
江月永存、宇宙永恒。
人生代代无穷已
,
江月年年望相似 。
不知江月待何人
,
但见长江送流水
。
理中之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⑻,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译文】: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思考:诗人对宇宙和人生悟出了怎样的哲理?
诗人将明月永照与人生更替对照着来写,阐明了“宇宙是永恒的,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并不颓废和绝望,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这一部分是总分结构,将其划分出来,并概括内容。
中八句:写思妇怀人。
后八句:写游子想家。
前四句:总写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总:
分
月下之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
,
青枫浦上不胜愁
。
谁家今夜扁舟子
,
何处相思明月楼
。
情中之月
1、如何理解此句?
白云: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青枫浦:河水分叉的地方。
扁舟子: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
漂泊在外不得志的代名词。
明月楼: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
白云一片去悠悠⑼,青枫浦⑽上不胜⑾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⑿?
【译文】: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月下之情
【互文】这两句互文见义,“谁家”“何处”说明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绪,描写了千千万万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苦。
白云飘忽,象征行踪不定;常比喻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枫” "浦”在诗中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托物寓情
可怜楼上月裴回⒀,应照离人⒁妆镜台。
玉户⒂帘中卷不去,捣衣砧⒃上拂还来。
【译文】: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月光透过玉窗珠帘,照进闺室,引动思妇的离愁,故希望它不要透帘入室,但却无法卷之而去,照在她的捣衣砧上,勾起思妇对远方游子的思念,想拂之使去却拂而还来。
赏析“可怜”“裴回”“卷不去”“拂还来”等词语的表达作用。
可怜:拟人手法,赋予“月”以人的情态。
裴回: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赋予月亮以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卷”与“拂”——表明思妇的思念之苦,她想赶走恼人的月光,可是月光却“卷不去”“拂还来”,正如她对游子的思念,想忘却做不到。
月下之情
此时相望不相闻⒄,愿逐⒅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⒆。
【译文】: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鸿雁虽然能飞越万里长空,却不能超越月光照及的范围;月光照进深水,使深藏水底的鱼龙也感受到光照,跃动起来,形成层层水纹。
思妇怀远图
思考:“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古代书信称为“鱼雁”,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情感:思妇怀远,相思无着落的惆怅、无奈
昨夜闲潭⒇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21)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22),碣石(23)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24)几人归,落月摇情(25)满江树。
【译文】: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隐没在海上升起的深浓迷雾重,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游子思归图
昨夜闲潭梦落花 ,
可怜春半不还家 。
江水
流春去欲尽
,
江潭落月复西斜
。
情中之月
春梦、落花、流水、斜月四种伤情意象烘托游子相思之情。
前后意象区别:
春江——流春(春半)
花林——落花
明月——斜月(落月)
既写出了自然界美好春光的流逝,也是青春、幸福和憧憬的流逝,表现了游子青春逝去、有家难回的凄苦和落寞。
后八句写游子想家,描写了哪四种伤情意象?
斜月沉沉藏海雾
,
碣石潇湘无限路
。
不知乘月几人归
,
落月摇情满江树
。
情中之月
“斜月沉沉藏海雾”既写出了夜色的迷蒙,更写出游子归期难定的迷茫。“沉沉”写出了他不能如愿归家的沉重心理和孤寂之情。
“无限路”写游子与思妇天各一方,衬托了他的相思之苦。最后写游子的离愁伴着月光,洒满江边的树林。月光洒满江边的树林象征着无穷无尽的离愁,月色和离愁水乳交融,一个“满”字写出了愁思的深厚。
月下之情——游子思归图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思考:本段文字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
(1)虚实结合:在梦中也想归家。
(2)寓情于景: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
(3)夸张:以 “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
(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全
诗
灵
魂
景物描写的主体
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
哲理思考的凭借
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
意象小结
画意
哲理
诗情
月下之景
月下之理
月下之情
春江花月夜
全诗小结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春江花月图
月下沉思图
思妇怀远图
游子思归图
课堂小结
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
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漫漫人生与茫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无穷,抒写心中的感叹。
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景物美
哲理美
情感美
赏析艺术手法
活动四
1.诗中多处用了比喻
“月照花林皆似霰” (明喻)生动地再现了月光之下,花林一片白蒙蒙的绮丽景象,并与下一句把月光比喻成霜构成有机的联系。“空里流霜不觉飞” (暗喻),是抬头仰望所见。由花林似霰,进而联想到月光如霜。虽则如霜,却只觉得它像水似的“流”,而不觉得它像霜那样“飞”,写出了月光的柔和细腻。
2.暗示手法抒写相思之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
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等等,都使人与物、情与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
3.运用拟人手法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中的“待”、“送” 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
“可怜楼上月裴回”,“裴回”将明月拟人化,既写出明月光影明灭的自然属性,又将明月人性化,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因而陪伴在思妇身旁,久久徘徊,不忍离去。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4.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最美唐诗”
推荐语
活动六
情境设置
某出版社编辑要出版《最美唐诗》一书,汇编唐代各类诗歌,请你为这首《春江花月夜》写一则推荐语,说说它应该入选的具体理由。
示例
这首诗把“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字,炼成了一片五色奇光,每个字都写得有景、有情、有思、有想、有趣。每一个字、每一句诗都环环相扣,节节相生,绵绵不绝,令读者感觉犹如在读一个故事,赏一幅画,看一场电影,目光不能离开片刻。这五色奇光织就了一片奇锦,分合不得,交汇出璀璨的光芒,构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课后拓展
课后尝试创作,根据这首诗的情怀和哲思,创作一篇小说,散文,或者剧本。
1.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明月随着潮水从海上升起、与张九《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2.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照耀下波光闪耀千万里,所有的江水都酒满了月光的句子是: , 。
3.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开遍鲜花的树林闪烁着雪珠般的光芒的句子是: , 。
4.月亮是客观事物,但在诗人的笔下,月亮也带有主观感情。诗人张若虚独自一人漂泊在外,孤单之情油然而生,因此他的《春江花月夜》描写到的月亮给人的感觉也是孤单的,“ , ”这一句就是最好的证明。
5.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 , ”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水恒的哲理 。
《春江花月夜》理解默写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6.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江上的月亮仿佛在等待着什么人,而长江则源源不断地运输着流水的句子是: , 。
7.在《春江花月夜》中,连用两个问句写出了舟上的游子和楼上的妇女分别后互相思念的句子: , 。
8. 在《春江花月夜》中把“月”拟人化,写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的句子是: , 。
9. 在《春江花月夜》中, 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思妇,“ , ”两句中“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10. 在《春江花月夜》中,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这两句是: , 。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11. 在《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运用典故,写游子与思妇希望超越现实困境,实现“愿逐月华流照君”的愿望,言语中充满愁苦与无奈。
12. 在《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在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思归的心情 ,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13. 写出梦中看见落花,意识到春天已过去大半,而自己还未能还家的句子是:“ , ”。
14. 写出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 , 。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课后作业
1、“月”作为古诗词中的一个典型意象,常被古代诗人们所使用。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
请继续搜集含有“月”的古诗名句,并探究“月”作为古典诗歌意象具有哪些内涵?
2、利用课外时间观看《蒋勋谈<春江花月夜>》视频。结合自己对该诗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