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考点 课件(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1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考点 课件(共5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5 15:4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2025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满分宝鉴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考点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命题角度和常见陷阱设置。
2.探究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3.积累诗歌鉴赏常考知识点,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2024新课标Ⅰ卷15T)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 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 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 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答案】D
【课前高考精炼】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①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2024新课标Ⅱ卷15T)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 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 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 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答案】C
【考点突破】
年份 卷别 题目 体裁 作者 朝代 考点
2024 新课标Ⅰ卷 《宿千岁庵听泉》 律诗 刘克庄 南宋 关键词“替”的含义及情感
新课标Ⅱ卷 《雨后为山亭独卧》 律诗 叶梦得 南宋 关键词“惊”的原因、内涵和情感
全国甲卷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 律诗 吕本中 北宋 对比表现手法及缺字分析(不是“鹏”字)
2023 新课标Ⅰ卷 《答友人论学》 律诗 林希逸 南宋 “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
新课标Ⅱ卷 《湖上晚归》 词 林逋 北宋 “诛茅地”“鸡犬林萝”与“甘心隐逸、不求名利”的思想情感
全国甲卷 《临江仙》 词 晃补之 北宋 表现手法:“明年应赋送君诗”是虚写而不是实写
全国乙卷 《破阵子》 词 陆游 南宋 “思念”情感错误:“与君同醉醒”,意思是与友人一同醉醒,表达闲适自在的心情。
2022 新课标Ⅰ卷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愁之懋之》 词 魏了翁 南宋 关键词:“人情苦向南山觅”中的“苦”应是寻春的执着之情,不是“痛苦”“困难”
新课标Ⅱ卷 《送别》 古体诗 李白 唐 “君到南中自称美”称的是南中的美景而不是友人的风采。
全国甲卷 《画眉鸟》《画眉禽》 绝句 欧阳修/文同 北宋 文诗笼内外的画眉鸟的鸣声也是有差别的
全国乙卷 《白下驿饯唐少府》 律诗 王勃 唐 “早年”错误,“相知何用早?”反问修辞,相知不在早晚。
一.新课标高考选择题考查信息一览表
二.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的题干要求:
1.(2024新课标Ⅰ卷/2024全国甲卷)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2.(2023新课标Ⅰ卷/2023全国乙卷)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3.(2022新高考Ⅰ卷/2022全国乙卷)下列对这首词/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4.(2021新高考Ⅰ卷/2021全国乙卷)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从四年高考的代表性试卷来看,考查形式没有任何变化,只是考查的知识点有所侧重(关键词语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分析,表现手法的鉴赏,修辞手法的作用,同一种事物的比较鉴赏)。
1.2024新课标Ⅰ卷:对诗歌尾联(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关键词语“替”的理解/2024全国甲卷:对该诗颔联(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对比手法和缺字的分析理解。
2.2023新课标Ⅰ卷:对诗歌首联(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内涵思想的理解/2023全国乙卷:对该词最后一句(与君同醉醒)思想情感的理解。
3.2022新高考Ⅰ卷:对该词上阙第二句(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关键词语“苦”字的理解/2022全国乙卷:对诗歌颔联(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关键词语“早”字的理解。
4.2021新高考Ⅰ卷对诗歌颔联上句即第三句(滋浦曾闻似衣带)内容及思想情感的理解/2021全国乙卷:对该词下阕末尾(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关键词语“听”的艺术手法的赏析。
理解:关键词语,重点语句,语言特色,人物形象,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等。
赏析:人物形象,意象意境,表达技巧(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方式、描写角度等),思想内容,观点态度,重点语句等。
二.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的落脚点:
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是考查的重点,依然属于高考考纲的范畴。注重对诗意的理解,即对诗(词)中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理解。我们在答题时,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找到命题者设置的错误点,就可以顺利选出答案了。选项常见设误方式如下:
1.意象意境分析不当
2.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3.主题情感分析不当
4.手法分析张冠李戴。
一.意象意境分析不当
(一)考点分析:
主要从归纳概括诗歌中的人、事、景、物等的形象特征设计题目,要求判断选项给出的形象特征的正误。常见的设错类型:形象身份理解错误、形象(意象)特点概括不当、形象作用分析不当、画面(意境)描绘不当、意境概括有误等。
(二)知识点分析:
1.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广泛的意象可以包括人物形象及景物形象。
【课堂知识点拨】
2.常用的送别类意象如杨柳,长亭,南浦,酒,灞桥。思乡类意象如月亮,鸿雁,双鲤,捣衣,《杨柳曲》。愁苦类意象如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鸟,斜阳。抒怀类意象如菊花,梅花,松柏,竹。爱情类意象如红豆,莲,连理枝,鸳鸯,关雎。战争类意象如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婴,羌笛等。
简单说来,意象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3.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诗意空间)。“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思和美学理想,即诗意;“境”是指作者所描绘的客观景象,即画境。
4.诗词中意境的分类:
(1)热烈崇高、慷慨悲壮。典型代表曹操的《观沧海》,特点在于写景雄奇壮美,气势恢弘;抒情奔腾震荡,磅礴千钧;文辞渲染夸张,振奋激昂。
(2)悲凉凄清、苍凉悲壮。典型代表李白的《关山月》,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劲,惨烈悠长。
(3)和平静穆、淡泊静谧。典型代表王维的《山居秋暝》,特点在于通过描写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远尘避世的淡泊情绪。
(4)宏伟壮丽、豪迈飘逸。典型代表王维《使至塞上》,特点在于写景则壮阔开朗,虚实相生;抒情则豪情满怀,飘逸洒脱;文辞轻健明快,奇谲俊丽。
(5)深邃沉郁、慷慨悲壮。典型代表杜甫的《秋兴八首》第四首,特点在于思想上沉郁顿挫,曲回郁结;语言上不饰雕琢,真挚感怀,长于以情动人。
(6)清新素雅、自然淳朴。典型代表《古诗十九首》,特点在于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风格纯朴清新。诗中或描写大自然景物,青山绿水,芳草佳树;或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表现手法多为细致素雅,清新婉转,似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
(7)纤秣婉丽、秣艳瑰丽。典型代表温庭筠的《菩萨蛮》,特点在于题材多“酒边花下,盛装美人”,表现手法“浓抹彩绘,刻意雕琢”,艺术形象“金碧辉煌,铱艳绝人”。
(8)凄冷寒凉、哀伤惨淡。典型代表李清照的《一剪梅》,特点在于环境哀伤凄冷,如泣如诉,往往以愁肠楚恻的意象打动人心并唤起读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
(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送别
李白[唐代]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答案】B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题。
虎丘①题壁
陈恭尹②
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市中亦有吹篪客③,乞食吴门秋又深。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②陈恭尹:清代诗人。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③吹篪(chí)客:指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往吴国,吹篪乞食,后为吴国重臣,借吴兵力,雪耻家仇。篪,古代一种用竹子制成的乐器。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
B.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的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
C.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
D.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
【答案】D
【对点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雪夜感旧①
陆 游
江月亭前桦烛香②,龙门阁③上驮声长。
乱山古驿经三折④,小市孤城宿两当⑤。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注】①本诗作于1197年,陆游73岁,闲居江阴。②江月亭:在今四川广元。桦烛:用桦树皮作的烛。③龙门阁:在今四川广元北。④三折:即三折铺,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至梁山(今属四川)道中。⑤两当:今甘肃两当县。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
B.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C.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抒情蓄势。
D.后四句与上文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特别是末句,写诗人灯下独坐,老泪纵横,既点诗题,又呼应首句。
【答案】A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临 江 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4.下列对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浮生常恨飘蓬”中的“常恨”道出了“离别”对词人来说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
B.写“烟柳重重”实际写“离情重重”,是把抽象、无形的愁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烟柳中来表现。
C.“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借景抒情,展现了一幅寥远凄清的暮秋图,抒发了词人深深的孤寂离愁。
D.“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词人自问自答,借“潮平”“月朦胧”这幅清新亮丽之景,表达内心的自信。
【答案】D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日赴阙[注]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阙”指唐代都城长安,此诗写于作者赴长安应试途中。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诗开篇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对萧萧红叶的描写透露出作者一缕悲凉的意绪。
B.颔联写山间风雨,“残云”与“疏雨”相应,绵绵秋雨让深秋的凄寒萧瑟更深一层。
C.颈联亦写景,诗人站在高处,望树色茫茫,听黄河水声远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D.第二句“长亭酒一瓢”蕴含着惜别的离情,与诗句“东风未晓放船行,卧唱阳关出渭城”传达的感情相仿。
【答案】B
二.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一)考点分析:
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一些古代文化、古代汉语的内容,对于这些知识,同学们需要认真积累,因为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阅读、鉴赏古诗词的重要基础。例如:“汉家大将西出师”(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汉家”,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汉家大将”指当时任安西节度使兼北庭都护的封常清;白居易《望月有感》中“田园寥落干戈后”,“干戈”是两种古代兵器,这里指代战争;“吊影分为千里雁”,古代以雁行比喻兄弟,兄弟千里相望,所以称“千里雁”;还有:“沙场”指战场,“角”是军中所吹号角,“秋蓬”,秋天的蓬草,比喻游子漂泊异乡,“南冠”指俘虏(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 ”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左传·成公九年》)等。
古文化还包括节气、官职、地名等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典故。这些积累对加快理解诗词内容非常重要,也是形成鉴赏能力的重要方面。
(二)词句解说设误主要体现在:
一词多义词语内容的解释,违背语境义;词语使用手法(修辞、词类活用、表现手法等)的解释错误;词语情感体现解析错误;语言特点错误;语体风格错误等。
知识点剖析:(判断下列语句表述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误处及错误原因)
1.“故人具鸡黍(黄米饭),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合”“斜”是拟人手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解析】“拟人手法”错误。“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这里指“延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作者在这里用描写景物来衬托心情,并未用拟人手法写青山、绿树有人的感情。
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孤”是比喻的写法,“楚山”似乎也有诗人孤寂的心情。
【解析】“比喻”错误,应该是“拟人”修辞。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王昌龄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
3.“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①,指挥若定失萧曹②。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杜甫《咏怀古迹》)颈联两句,是说诸葛亮的功德超过伊尹、吕尚、萧何、曹参,这是对他的高度评价。
注:①伊吕:伊尹、吕尚。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②萧曹:萧何和曹参,汉初名相,刘邦的谋臣。
【解析】“诸葛亮的功德超过伊尹、吕尚、萧何、曹参”不对,“伯仲之间”的解析不对。“伯仲之间”的意思是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指挥若定失萧曹:诸葛亮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日行“八百里”,写出了行军速度之快;“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出了军乐的雄壮。这里描绘了沙场征战的场面。
【解析】“八百里”是牛的名字(《世说新语·汰侈》“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后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不是说行军的速度。将“秋点兵”理解为“沙场征战的场面”也是错误的。意思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2023新课标Ⅰ卷15T)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答案】A
(2022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答案】A
【对点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杜甫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①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②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③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注释】:①方壶:神话中的东海神仙。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②亚:通“压”,俯偃低垂。③并州:地名。唐朝时期的河东道,即今山西太原,当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有所谓“并州剪”。相传晋索靖观赏顾恺之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前四句先不谈画,而是写王宰不愿受时间的催迫而仓促作画,“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诗人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B.“赤岸水与银河通”写赤岸水仿佛与天上的银河相通,这里形容水势的壮美,与上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
C.“舟人”两句写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急急驶向岸边躲避,山上树木被掀起洪涛巨浪的暴风吹得低垂俯偃。诗人着重渲染风猛、浪高、水急的特点,使整个画面神韵飞动。
D.“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这两句诗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构图布局和透视比例等方面运用了旷古未有的技巧,在一尺见方的画作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精炼地概括了我国古代山水画的美学特色。
【答案】D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登九峰楼寄张祜
杜牧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注】据《云溪友议》载,长庆年间(821-824)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歌寄赠张祜。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孤起”一词,写角声凄厉,实际上也烘托出诗人独自登上九峰楼孤寂黯然的心境。
B.颔联把无形离思别情寄寓在碧山、芳草等景物中,情景相生,显得丰满具体,意蕴深长。
C.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思无尽”“恨即休”即本诗的诗眼。
D.尾联一个“轻”字表现出张祜蔑视权贵利禄的名士风骨,暗寓对张祜的赞赏。
【答案】C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寄外舅郭大夫①
陈师道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①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赴蜀任职,陈因家贫,无力赡养家室,所以妻子和三子一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长安。此诗是分别后作。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
B.“妻孥且旧居”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家居住,这既是信使带来的消息,又是诗人的内心独白。
C.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诗人明知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诗人想知道家人消息但又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D.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感慨深沉。起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
【答案】D
三.主题情感分析不当
(一)考点分析:
主要从某个词语、句子或整首诗歌的内容理解或情感风格入手设计题目,要求判断选项给出的诗(词)句理解或诗(词)人的思想情感是否正确。常见的设错类型有望文生义、以今律古、对象错误、哀乐颠倒、情感风格判断错误等。
(二)知识点剖析:
古诗鉴赏六大情感类型:
一、送别抒情诗
送别抒情诗是诗歌中比较常见的类型,这一类型的诗歌最常见的送别方式有以下几个特征:
1.折柳送别;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饮酒送别;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3.唱歌送别;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当然,送别诗抒发的主旨情感往往也是对亲人或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或坦诚心智的告白。
二、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大多描绘的是漂泊异乡的游子,表达的是游子内心的情感。这类诗大多都有以下特点:
1.秋季、春季、早晨或傍晚;2.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3.杨柳、酒、鸿雁等。
羁旅思乡的诗大多都抒发的是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的情感,这类诗歌在表达上往往采用的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梦寄情等手法。
三、思妇闺情诗
这类诗歌往往描绘的是丈夫远行,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或深闺少女对青春易逝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这类所表达的情感主要有以下几种:
1.妇女对丈夫的思念;2.对易逝青春的哀怨;3.对自由生活的向往;4.歌颂真挚爱情。
四、山水田园诗
这类诗大多描绘的都是山水田园的秀丽风景,其特征为:
1.山水草木;2.鸟语花香;3.田园风光;4.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山水田园诗人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仕途上不得志而隐居山林者,另一类就是纯粹的喜爱大自然的秀丽风景。
这类诗词表达的情感有:1.对现实不满;2.对安静平和生活的向往;3.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4.向往美好自由。
五、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往往都是吊古伤今,抒发的情感有以下几种:
1.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2.将史实和现实扭合在一起,感悟昔盛今衰;3.感慨个人遭遇。
六、边塞诗
边塞诗大多描绘的是边塞地区环境恶劣或战争残酷激烈的场面,抒发的情感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2.状写戍边将士们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愁;3.边塞地区环境的恶劣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与艰辛;4.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
(三)准确分析情感主旨的方法:
1.明确抓手(意象词、情感词、修饰词、诗歌类别),整体把握。不要只关注答题点的选项,导致脱离文本的跳读,断章取义,最终理解偏差。
2.寻找诗眼,把握感情总基调。
3.探究典故,分析典故背后的深层用意。
4.关注注释,寻找突破点。
(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答案】D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冬夜即事
曾巩
印奁封罢阁铃闲,喜有秋毫免素餐。
市粟易求仓廪实,邑狵①无警里闾安。
香清一榻氍毹②暖,月淡千门駒凇寒③。
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帘看。
【注】①邑狵(máng):毛多色杂的狗。②氍毹(qúshū):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③谚曰:“駒凇(jū sōng)重駒凇,穷汉置饭瓮。”以为丰年之兆。
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首联中的“闲”字,我们能看出诗人此时的状态。他将官印收入印奁,百无聊赖,但情绪并不消沉低落。
B.颔联以小见大,从小处着眼,明写市场上容易买到粮食,里巷中没有狗吠声警示,暗示国家安定、百姓富足。
C.駒凇浓重,诗人联想起民间谚语,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笼烛卷帘”的动作正是诗人这种心情的写照。
D.诗人从处理完毕政务后的心绪起笔,到为百姓来年的幸福生活而高兴结束,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勤政爱民。
【答案】A
【对点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3.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答案】D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题中的“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等名句。
D.诗人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之情。
【答案】D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
苏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木芍药:牡丹花。殿:在最后。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
B.海棠花已凋谢,如梦一样难觅踪影,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
C.作者以“梅子欲尝新”暗示季节的更迭,“欲”在这里是快要、而不是想要的意思。
D.作者看似悠闲,实则孤寂,这可以从“拄杖挑菜”的细节描写中看出。
【答案】B
四.手法分析张冠李戴
(一)考点分析:
主要从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景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以及诗歌的结构等角度设计题目,要求判断选项中涉及的有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的正误。常见的设错类型有表达技巧判断错误、表达技巧的作用分析不当、相关内容联系错误等。
(二 )如何判断表达技巧:
①凡是有表达技巧的地方都要关注,慢读细读,找到切实的根据,才能放过,缺乏依据的说法,就是错项。
②考表达技巧选项也是考对内容的理解,所以切不可脱离诗句,只看选项,以他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理解。
③平时训练的时候要抓名句,名句抓炼字,炼字抓技巧,这是我们诗词鉴赏的关键法宝,不可掉以轻心。
(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答案】A
(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答案】B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些(s):句末语助词。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上阕开头两句描写了桑树抽芽、蚕卵孵化,一个“破”字传神地写出了桑叶的萌发,而且能够让人感到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动一静两幅画面,写出了黄犊吃草时悠闲的神态和乌鸦在林中栖息的景象,宛如天然的图画。
C.五、六、七句远近结合,写了远近的山头,纵横的道路,飘荡的酒旗,自然景物与农村人事相结合,画面清新而充满生活气息。
D.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本词却很清丽素净,看上去作者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答案】B
【对点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溪 亭
林景熙[注]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 林景熙: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平阳。
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运用了比兴手法,写日暮时分,诗人徘徊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飞。
B.颔联写明月上高树,诗人半醉半醒,心绪不宁,难以去怀,感慨至深。
C.尾联悠长的渔歌、若明若暗的灯火,让人倍感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漂泊无依之感。
D.诗人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也受到感染。
【答案】A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八声甘州 送湖北招抚吴猎
【南宋】刘过
问紫岩①去后汉公卿,不知几貂蝉。谁能借留侯箸,著祖生鞭。依旧尘沙万里,河洛染腥膻。谁识道山客,衣钵曾传。
共记玉堂对策,欲先明大义,次第筹边。况重湖八桂,袖手已多年。望中原驱驰去也,拥十州、牙纛②正翩翩。春风早,看东南王气,飞绕星躔③。
【注】①紫岩,指南宋抗金名将张浚,吴猎曾拜其子张拭为师。②纛(dào)∶大旗。③躔(chán)∶天体运行。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上片首句中,“汉公卿”和“貂蝉”都运用了借代手法,“汉公卿”以汉官员代南宋官员,“貂蝉”以冠饰代人。
B.“河洛染腥膻”运用比喻,辛弃疾的“佛狸祠下”运用典故,虽然手法不同,但都表现了中原被异族侵占的情景。
C.下片中描述了吴猎当年在宫中对策、提出抗金大计、筹划边防事务的情形,与现在闲逸的生活状态形成对比。
D.“望中原”句描写吴猎中原赴任时雄壮的画面,“春风早”句描写王气升腾国运昌盛的情形,都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答案】B
(2024九省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
叶梦得
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遍平沙。约回残影射明霞。水光遥泛坐,烟柳卧攲(qī)斜。
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一枝重插去年花。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连日的春风带来了春的消息,但毕竟时令尚早,还不能看到盛春的美景。
B.题目明确词人是在傍晚到湖上游览,词中“残影”“明霞”对此也有照应。
C.湖中景色见于词人的顾盼之间,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暮色中的垂柳朦朦胧胧。
D.面对美景,词人找出去年佩戴过的花饰插到头上,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
【答案】D
【课堂即学即练】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春日到来之喜。春风浩荡,虽青草尚未长满沙堤,但夕阳余晖映照出岸边的花影,水光潋滟,烟柳朦胧,一派迷人景象。②时光流逝之叹。双鬓已白,岁月已高,但依然留恋春光。花又重开,可岁月无回,还是插上去年的花枝吧。③漂泊无依之悲。身在江海,浮生难寄,一年又一年,一程又一程,不知何处才是安身的家园,何处才是真正的归宿。
(“皖豫名校联盟”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洞庭湖
许 棠
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
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鸟高恒畏坠,帆远却如闲。
渔父时相引,行歌浩渺间。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游湖之感,次联写湖上所见,当船儿行至湖中时,忽然现出了一座山。
B.渡湖的时间只有半日,但湖水广阔无边,时间紧迫,愁得诗人鬓发都要斑白了。
C.颈联从高处远处写起,借鸟儿“畏坠”与帆船之“闲”,写出湖面的辽阔、空旷。
D.尾联写渔夫正在湖上打鱼,他们互相招呼,行歌于烟波浩渺之中,此唱彼和。
【答案】B
4.同是这洞庭湖,这首诗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所体现出的主题思想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许棠的《过洞庭湖》表现了诗人对洞庭湖的赞美及对人生起伏的感悟。经过洞庭湖时,看到波澜不定的壮阔景象和渔父行歌江上的情形,感悟人生既有“惊波常不定”的起伏不定、变幻无常、劳累奔波,亦有“渔父时相引,行歌浩渺间”的从容。②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表现作者的高洁忠贞、豪迈之气,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虽然仕途失意却心胸坦荡,光明磊落。“扣舷独啸”,表达了高洁被贬的愤慨和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