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题专题训练题
1.同学们利用图甲所示的器材(纸板F可绕ON翻折)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图乙中,用激光笔沿AO方向入射,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60°时,入射角大小为 ;再将纸板F绕ON向后折,纸板F上 (选填“有”或“没有”)反射光线,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 。
(2)图乙中,若让另一束光线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沿OA方向射出,这一现象说明 。
(3)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普遍规律,接下来的操作是改变 ,多次实验。
(4)图丙中,保持入射光线AO不变,将平面镜绕入射点旋转,使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偏转的角度为 。
2.认识棱镜
(1)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 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 种不同颜色的光。
(2)有一束白光如上图进入棱镜,出现的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投射在墙上,最上面的是A光,最下面的是B光,根据我们平时的实验知,A是 光,B是 光。
(3)在图中作出法线。
(4)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于上述现象的情景,如彩虹。彩虹的形成是借助于空气中类似棱镜作用的 实现的。
(5)制作彩色轮时,我们发现,在圆纸片上涂上 的 色、 色和 色扇形,快速旋转时,色光可以 成白光。
3.小科同学在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时,让手电筒的光分别从图甲、乙的B纸屏射入小孔,如图所示。根据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纸屏上 看见光斑,乙图中A纸屏上 看见光斑。(均填“能”或“不能”)。
(2)下列实例主要运用光的这一性质的是( )
A.驾驶员通过汽车的后视镜观察车后的情况
B.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七种色光
C.排队时,老师会从前面或后面看队伍是否站齐了
(3)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射到镜面会发生 ,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 ,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4.实验小组将一枚硬币放在不透明的盆中进行观察。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1所示,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 )。
A.光发生了反射 B.光发生了折射 C.光发生了色散 D.光沿直线传播
(2)如图2所示,向盆里注满清水后,眼睛在A处就能看到盆中的硬币了,这是因为( )。
A.光发生了反射 B.光发生了折射 C.光发生了色散 D.光沿直线传播
(3)图2所示是加水后看到硬币的光路图(部分),请你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4)如图2所示,眼睛在A处比真实看到的硬币位置要( )。
A.浅一些 B.深一些 C.位置不变 D.无法判断
(5)根据此次实验,实验小组认为渔民在渔船上叉鱼时(如图所示),看到的鱼在b处,瞄准位置( )更利于叉到鱼。
A.a B.b C.c D.无法判断
5.成语“坐井观天”指的是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大小,其实这个成语中蕴含了光学的原理,请完成下题。
(1)青蛙之所以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是由于光是沿 传播的,其他光线都被井挡住了。
(2)请在图1中画出青蛙的视野范围。
(3)如图2,假如井中有水,此时光线传播到水中会发生 现象,被改变方向后线仍然是沿 传播的,但比起没水的井来说青蛙所看到的视野范围会变 (填“大”或“小”)。
照亮书后的球
小科学习了光的有关知识后,在黑暗的房间内做了一个实验,桌面上竖直放了一本书,用手电筒照射一束光,如上图所示。
6.当我们手电筒从水平方向照射书本时, 看清书本后面的物体(选填“能”或“不能”),说明书本是 (选填“透明的”或“不透明的”)。
7.当手电筒斜着照射桌面,为了让光照到书本后面的球上,小科用了两面平面镜(用“”表示),请画出平面镜和大致的光路图。
8.反射后的光 沿直线传播的(选填“还是”或“不是”)。
9.关于地震
地震发生前,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地下水位突然改变、动物惊慌不安等。
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来不及逃出时,应选择到重心低,坚固的家具下躲避,在没有坚固家具可供藏身时,可用坐垫等物品保护好头部。
地震发生后,如果被埋,一定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设法与外界联系。仔细听听周围有没有其他人,听到人声时用石块敲击铁管、墙壁,以发出呼救信号。暂时不能脱险时,要耐心保护自己,不要大声哭喊,不要勉强行动,以延缓生命。要设法寻找食物和水,食物和水要节约使用。
阅读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1)古人认为“地震”是“地龙翻身”是一种不祥的征兆,针对这种认识,你有什么看法?
(2)判断下列做法是否正确。
A.听到将要发生地震的消息后,不用调查就可以判断那是谣言。
B.家住在16层的小明,感觉到房屋在摇晃后马上跳楼逃生。
C.被埋在废墟下时,不能一直大声呼救,要保存体力。
D.被埋在废墟下时,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E.被埋在废墟下时,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
正确的是:( );
错误的是:( )。
10.火山喷发是一种可怕的自然灾害,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课堂上我们用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铁架台等实验材料做了下图的实验。
(1)利用上述实验材料,通过实验来探究火山的形成原因。这样的实验属于( )实验。
A.观察 B.模拟 C.对比 D.长周期
(2)在实验过程中,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土豆泥洞口向外冒热气 B.土豆泥洞口有小火冒出来
C.番茄酱从土豆泥洞口溢出来 D.番茄酱喷出时冒着气泡
(3)实验中,我们需要用酒精灯对罐头盒进行加热,这是因为地球内部是( )。
A.常温环境 B.低温环境 C.高温环境 D.冰冻环境
(4)在“火山”模型中,自“山顶”向下挖一个小洞,是为了( )。
A.模拟岩层裂缝 B.模拟人类矿井 C.保持气体流通 D.便于雨水进入
(5)在“火山喷发的成因”的实验中,要使实验现象更快更明显,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
A.使用稀释的番茄酱 B.土豆泥中问位置挖洞,不要挖到底
C.使用石棉网加热 D.封“火山口”的土豆泥厚实些
11.根据“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的实验过程填空。
实验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
实验步骤:
(1)在铁盒里放一些 ,做成山的形状,并在 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 并用薄薄的一层 封住洞口。
(3)将铁盒放到铁架台上,用 加热,观察受热后的现象。
实验现象:我们看到了 的现象。
实验结论:火山喷发是因为在地球内部,越往下去,温度 ,压力 ,岩浆受挤压 运动,遇到 地壳,喷出地表。
12.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风沙侵蚀作用
风沙对地表物质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统称为风沙侵蚀作用。
风吹过地表时,产生紊流,使沙离开地表,从而使地表物质遭受破坏,称为吹蚀作用。吹蚀作用的强度与风速呈正比,和粒径呈反比。风速超过起动风速愈大,吹蚀能力越强。一般组成地表的颗粒小、松散且干燥,要求的起动风速小,受到的吹蚀强烈。
风沙流紧贴地面迁移时,沙粒对地表物质的冲击和摩擦作用,称为磨蚀作用。迎风面的岩壁,特别是砂岩,由于风沙流钻进孔隙之中,不断旋磨,可能形成口小内大的风蚀穴。由于风沙流中的沙粒集中分布在距地面30cm之内,所以沙漠区的电线杆下部可因磨蚀而折断,故常常用砖或土砌一个底座。
(1)风沙对地面的侵蚀作用分为 和 两种方式。
(2)风沙对地面的吹蚀作用强度与 和 有关。
(3)沙漠区的电线杆下部常常用砖或土砌一个底座,原因是: 。
13.下图为某个实验小组研究雨水侵蚀土地的实验。
(1)如果要研究土地的倾斜程度对侵蚀程度的影响,应该选择 和 进行实验。
(2)选择1和3装置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的问题是 对侵蚀程度的影响。
(3)模拟实验时用喷水器往不同的土地上洒水,洒水器洒水模拟的是自然界中的 现象。
(4)用喷水器洒水时,我们应该保持 等条件相同(至少两个)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1) 30度 没有 是否在同一平面
(2)光路可逆
(3)入射角
(4)20°
2.(1) 折射 七
(2) 红 紫
(3)
(4)小水滴
(5) 相同大小 红 绿 蓝 合成
3.(1) 能 不能
(2)C
(3)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4.(1)D
(2)B
(3)
(4)A
(5)C
5.(1)直线
(2) 折射 直线 大
6. 不能 不透明的 7. 8.还是
9.(1)观点错误,是没有认识到地震的原因的表现。
(2) CE ABD
10.(1)B
(2)B
(3)C
(4)A
(5)C
11. 土豆泥 土豆泥 番茄酱 土豆泥 酒精灯 番茄酱外溢 越高 越大 向上 薄弱
12. 吹蚀 磨蚀 风速 粒径 磨蚀主要集中在距地面30cm之内。
13. ① ② 有无植被覆盖 下雨 喷洒时间、喷洒高度、喷洒水量大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