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径、斜”等 4 个生字,会写“寒、径”等 8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秋天山林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认识“径、斜”等 4 个生字,会写“寒、径”等 8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秋天山林的美丽景色。
2.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有金黄的稻田、火红的枫叶、飘香的果实。在古代,很多诗人都喜欢用诗歌来赞美秋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你们想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诗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色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古诗吧。
2. 展示秋天山林的图片
师:(展示秋天山林的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秋天的山林。枫叶红了,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银杏叶黄了,像一把把金色的小扇子;松柏依然翠绿,像一个个威武的战士。秋天的山林真美啊!你们觉得秋天的山林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让我们一起去古诗《山行》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在朗读的过程中,你们可以想象自己就走在秋天的山林里,感受秋天的美丽。
2. 检查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径、斜、霜、赠。
寒山、石径、斜风、霜叶、赠刘景文。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生字词。这个字是“径”,它是什么意思呢?谁能来说一说?(学生回答)“径”的意思是小路。我们可以通过组词的方法来记住这个字,比如“石径”“小径”“田径”等。这个字是“斜”,它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斜”的意思是不正,跟平面或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倾斜状态来记住这个字,比如倾斜的杯子、倾斜的书本等。这个字是“霜”,它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霜”的意思是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细微颗粒。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霜的样子来记住这个字,比如早晨草地上的霜、窗户上的霜等。这个字是“赠”,它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赠”的意思是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我们可以通过组词的方法来记住这个字,比如“赠送”“赠品”“赠言”等。这些词语都是我们古诗中的重要词汇,我们要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2)开火车读生字词。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开火车的游戏。老师请一位同学来当火车头,读出一个生字词,然后后面的同学依次跟读,就像火车在轨道上行驶一样。火车头准备好了吗?出发!
(3)全班齐读生字词。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现在,我们全班一起再来读一遍这些生字词,要读得整齐、响亮。
3. 指名朗读古诗
师: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朗读古诗,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读得怎么样。在听的过程中,你们可以思考一下以下几个问题: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古诗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色?
4. 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师:读完古诗,你们知道古诗的题目《山行》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山行”的意思是在山中行走。古诗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色呢?(学生回答)古诗中描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等秋天的景色。
(三)精读古诗,感悟秋景之美
1. 学习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
(1)指名朗读第一句。
(2)理解“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意思。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能来说一说?(学生回答)“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意思是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登上远处的寒山。这句话中,“远上”表示登上远处的山,“寒山”指深秋时节的山,因为秋天天气寒冷,所以山被称为寒山。“石径”指石头铺成的小路,“斜”表示小路弯弯曲曲。我们可以通过想象的方法来理解这句话,想象自己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登上远处的寒山,感受秋天山林的宁静和美丽。
(3)指导朗读第一句。
师:第一句描写了诗人登山的情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学生回答)我们应该用缓慢、悠扬的语气来读,读出诗人登山时的悠闲和自在。(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 学习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
(1)指名朗读第二句。
(2)理解“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意思。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能来说一说?(学生回答)“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意思是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这句话中,“白云生处”指白云飘浮的地方,因为山很高,所以白云看起来像是从山上生出来的。“有人家”表示有几户人家,这里的人家给秋天的山林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温暖。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图片的方法来理解这句话,比如看一些秋天山林中有人家的图片,感受那份宁静和温馨。
(3)指导朗读第二句。
师:第二句描写了白云和人家的情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学生回答)我们应该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来读,读出白云的飘逸和人家的宁静。(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 学习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
(1)指名朗读第三句。
(2)理解“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意思。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能来说一说?(学生回答)“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意思是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林而停下马车。这句话中,“停车”表示停下马车,“坐”表示因为,“爱”表示喜爱,“枫林晚”指傍晚的枫林。诗人为什么要停下马车呢?因为他喜爱这傍晚的枫林。我们可以通过想象的方法来理解这句话,想象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美丽的枫林,被枫林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停下马车,欣赏枫林的美景。
(3)指导朗读第三句。
师:第三句描写了诗人停车欣赏枫林的情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学生回答)我们应该用陶醉、喜爱的语气来读,读出诗人对枫林的赞美之情。(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4. 学习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1)指名朗读第四句。
(2)理解“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能来说一说?(学生回答)“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是霜染的枫叶胜过二月的鲜花。这句话中,“霜叶”指被霜打过的枫叶,“红于”表示比……更红,“二月花”指二月的鲜花。诗人为什么说霜叶红于二月花呢?因为秋天的枫叶经过霜打之后,变得更加鲜艳,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美丽。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来理解这句话,比如把秋天的枫叶和二月的鲜花进行对比,感受枫叶的鲜艳和美丽。
(3)指导朗读第四句。
师:第四句描写了霜叶的美丽,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学生回答)我们应该用赞叹、自豪的语气来读,读出诗人对霜叶的赞美之情。(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山行》,这首诗描写了秋天山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等景色的描写,展现了秋天山林的宁静、美丽和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一遍这首古诗,感受秋天的美丽吧。
2. 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眼中的秋天。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山行》,感受到了秋天山林的美丽。那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说一说吧。(学生回答)同学们可以从秋天的景色、秋天的活动、秋天的感受等方面来说一说自己眼中的秋天。这样可以锻炼同学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山行》,知道了秋天山林的美丽。那你们能不能用画笔把自己眼中的秋天画下来呢?让我们一起画一画吧。(学生作画)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眼中的秋天,可以是秋天的山林、秋天的田野、秋天的果园等。画完后,我们可以互相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3)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今天的作业是抄写古诗《山行》,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古诗中描写的秋天的景色。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书写,注意字形和笔画的规范。背诵古诗的时候,我们可以多读几遍,理解古诗的内容,然后再试着背诵。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中描写的秋天的景色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和形象,尽量把秋天的美丽表现出来。
(五)板书设计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教学反思
在教授完《山行》这首古诗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成功之处
1. 情境创设有效
通过谈话导入和展示秋天山林的图片,成功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古诗所描绘的秋天山林的美景之中。学生们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对秋天的景色有了直观的感受,为理解古诗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教学方法多样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讲解生字词时,采用了开火车读、全班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生字词;在理解古诗内容时,通过提问、想象、观察图片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古诗的含义。
3. 朗读指导到位
朗读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指名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同时,根据古诗的不同内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进行朗读,如缓慢、悠扬的语气读第一句,轻柔、舒缓的语气读第二句,陶醉、喜爱的语气读第三句,赞叹、自豪的语气读第四句。这样的朗读指导,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古诗的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4. 拓展延伸合理
在教学结束后,我进行了合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眼中的秋天,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对秋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同时,布置的作业也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二、不足之处
1.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我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还是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例如,在朗读古诗时,有一些学生的发音不准确,朗读节奏把握不好;在理解古诗内容时,有一些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不能很好地理解古诗的含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2. 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一些教学环节的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导致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例如,在讲解生字词时,花费的时间较多,而在理解古诗内容和朗读指导方面,时间相对较少。这样的时间分配,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3. 对古诗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
《山行》这首古诗不仅描写了秋天山林的美丽景色,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我虽然引导学生理解了古诗的内容,但对古诗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例如,古诗中所体现的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等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对古诗文化内涵的挖掘,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不仅能欣赏到古诗的美,还能感受到古诗所蕴含的文化魅力。
三、改进措施
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更大的挑战和提高;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2.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讲解生字词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掌握生字词,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在理解古诗内容和朗读指导方面,可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思考和练习,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3. 深入挖掘古诗文化内涵,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对古诗文化内涵的挖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古诗,感受古诗所蕴含的文化魅力。可以通过介绍诗人的生平事迹、时代背景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创作意图和文化内涵。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古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总之,通过本次教学,我不仅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也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