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总结我们的认识 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一、填空题
1.除了流水以外,自然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土地也有侵蚀和沉积的作用。
2.地球内部力量改变着地球的地形,下图是位于吉林省白山市东南部的长白山天池,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的侵蚀形成的。
3.火山和地震对地球表面的变化是___________的,但是地球板块的挤压、摩擦和拉伸有时也是___________的,此类变化还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水、风、火山喷发、地震都可以改变地形地貌。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快速改变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改变地形的作用比较缓慢。
5.“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实验中,保持相同的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6.下列关于地形地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敦煌雅丹地貌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形成的
B.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流水搬运泥沙至下游,泥沙不断沉积形成的
C.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7.风化作用与火山、地震相比较,风化作用不具有的特点是( )。
A.比较猛烈 B.短期内不易被察觉 C.比较缓慢
8.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非常缓慢的,在自然界里,不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而形成的地形有( )。
A.东非大裂谷 B.长白山天池 C.冲积平原
9.东非裂谷是( )形成的。
A.河水冲刷 B.大地震 C.两个板块拉张
10.“治水先治山”,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 )。
A.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
B.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保持水土
C.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1.小明为了研究“土地坡度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设计了下列实验,其中最科学的是( )。
A. B. C.
1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表现不包括( )。
A.板块运动 B.沉积作用 C.侵蚀作用
13.课堂中,我们做“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实验,主要采用( )的方法。
A.模拟实验和重复测试 B.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 C.对比实验和实地调查
14.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这是人们利用( )能使岩石爆裂的原理。
A.动植物作用 B.流水作用 C.温度变化作用
三、判断题
15.在模拟地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水的作用时,我们做的实验都叫模拟实验。( )
16.雅丹地貌是风成地貌中的堆积型地貌。( )
17.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改变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内部运动、外部自然力量及人类活动等。
( )
18.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等行为会减少植物覆盖,导致水土流失。( )
19.我家对面的山样子一直不变,所以地壳的结构稳定,几千年也不会发生改变。( )
20.每一种地形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如长白山天池是地震引起岩层受到挤压形成的。( )
四、简答题
21.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至少3条)
五、实验题
小兰同学看到一则信息——我国某一地区植树造林前后水土流失状况对比表。(10分,每处2分)
时期 水土流失面积
植树造林前 200000平方米
植树造林后 80000平方米
植树后增减数 减少120000平方米
22.根据上面的资料,你猜测:引起这个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坡度大小 B.植物覆盖面积的多少
C.雨量的大小 D.土质
23.比较植树造林前后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水土流失得越少。
A.土地坡度越小 B.植物覆盖面积越多 C.植物覆盖面积越少 D.雨量越小
24.下图是小兰对此做的一个相应的模拟实验,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的实验照片。为了实验的严谨性,小兰在研究时应该控制不变的因素:( )。
A.土地的坡度、雨量的大小 B.有无植被、土地的坡度
C.雨量的大小、有无植被 D.土质、有无植被
25.小兰这个实验中,喷水时最先被冲走的是( )。
A.细小的泥沙 B.小石子
C.植被 D.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26.小兰这个实验中,甲容器内没有植物覆盖,乙容器内有植物覆盖,实验时“流下来的水”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甲比较浑浊,乙比较干净 B.甲比较干净,乙比较浑浊
C.两个都一样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六、综合题
中央气象台9月14日10时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强热带风暴级) 的中心今天(14日)上午8点钟位于浙江省舟山市东偏南方向约10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26. 2度、东经131.5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2百帕,七级风圈半径100-25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60公里。
预计,“ 贝碧嘉”将以每小时30-3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快速移动,强度逐渐增强,14日傍晚到夜间穿过琉球群岛移入东海东部海面,15日上午逐渐转向西偏北行,向华东沿海靠近,并将于15日夜间至16日上午在浙江台州到江苏启东一带沿海登陆( 台风级或强台风级,12-14级, 35—42米/秒) ,之后强度逐渐减弱。
27.如图所示,宁波市大堰镇所在地区的地形是( )。
A.平原 B.高原 C.丘陵
28.导致本次山体滑坡的直接原因是( )。
A.地形坡度大 B.植被覆盖少 C.强降雨
29.政府为该镇人民选择安置场所,你觉得最合适的是( )。
A.河流下游平缓、植被较少的地方
B.河流上游陡峭、植被茂密的地方
C.河流下游平缓、植被茂密的地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1.风 波浪 冰川
2.火山喷发 降雨
3.剧烈 缓慢 喜马拉雅山脉 东非大裂谷
4.火山喷发 地震 水 风
5.土地坡度(地形)、降雨量大小、降雨高度
6.A
7.A
8.C
9.C
10.B
11.B
12.A
13.B
14.C
15.√
16.×
17.√
18.√
19.×
20.×
21.人类有利于保护地表的活动:1.不能过量抽取地下水。2.停止毁林开荒。3.恢复天然草场。4.植树造林。
22.B 23.B 24.A 25.A 26.A
27.C 28.C 29.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